1、A. 政府“不抑兼并” B. 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C.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 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过阅读上图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赋税结构中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北宋时期的工商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政策和农业税,故AB项错误;中国古代一直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4.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这项政策A. 推动官营工商业发展 B. 加速白银内流C. 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放弃海禁政策【答案】B.对材料“准贩东西二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 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详,
2、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味的监察法规。材料反映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A. 机构完备 B. 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 立法保障 D. 拥有独立的监察权【解析】从材料“宪纲条例详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以看出,明朝的监察制度有立法的保障,故C项;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宪纲条例详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是解题的关键。6. 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材
3、料表明中华法系A. 重视维护君主专制 B. 基于小农经济和宗族社会C. 维护商品经济秩序 D. 侧重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解析】材料“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说明中华法系重农抑商,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 C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是解题的关键。7. “公元前5世纪,普尼科斯山建成一个半圆形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
4、他出席的人。”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A. 全民参与 B. 轮番而至C. 直接民主 D. 公开透明【解析】材料“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说明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故A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全民”;材料“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是解题的关键。8.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这里的“本性”主要指A. 自然法 B. 习惯法C. 公民法 D. 万民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与奴隶社会是等级社会相违背,故A项正确;
5、BCD项不符合题意。9. 研究者发现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以及英国的一些地方在1700年以前就达到半数男性脱盲,而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与这种差异相关的是A. 宗教改革 B. 商业革命C. 重商主义 D. 启蒙运动【解析】材料“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C重商主义 D.启蒙运动10.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6、。”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析】材料“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主要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故D项正确;ABC项是D项基础。材料“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1.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
7、“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A. 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 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 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 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解析】材料“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后,原有光荣革命的果实遭到了破坏,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说明D项错误。材料“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
8、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是解题的关键。12.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权力制衡 B. 民主自由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解析】材料“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 “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可知,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
9、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在这最美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它被叫做明灯
10、、精神、宇宙主宰,都很正当。他如坐在皇座上,管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地球有月球为她服务。哥白尼(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出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哥白尼主张的不同影响。【答案】(1)主要观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罢黜百家。背景:汉武帝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此前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改造。(2)观点:太阳中心说;出处:天体运行论。董:维护政治统一;形成儒学独尊的地位。哥:解放思想,冲击教会的权威;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推动欧洲近代专制王权
11、的兴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儒学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内容。从董仲舒汉代儒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形成背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两者的比较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汉初年的政治状况、儒学和黄老之学的状况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材料“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可以得出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出自天体运行论。结合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者的不同影响。14. 阅读材料
12、,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是开启了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1500年之前,欧亚非与美洲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状态,新航路开辟打破了这种隔绝状态,密切了各大洲之
13、间的联系,便利了人种与物种的交流(例如黑奴贸易和美洲高产作物玉米、马铃薯的外传和马、牛、鸡、小麦、甘蔗等物种传入美洲),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示例二: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的崛起,也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海外贸易的扩大和殖民掠夺及大量金银的涌入,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欧洲近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新航路开辟也开启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的进程,黑奴贸易造成了非洲大量精壮劳力的流失,殖民掠夺、种族灭绝等手
14、段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延缓了当地的正常发展。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卷烟税在世界各国均为优质税源,莫不带来巨额收入。卷烟作为消费品在近代以来输入中国,最初数量甚微,海关也来将烟草列入独立税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以进口烟草为在华洋人日用品为由,将其划入免税之列。而北洋时期,占据国内大半卷烟市场的英美烟公司担负中央正税不过7.5,再加上英美烟公司经常通过一次性购买卷烟税印花或包税的手段减免部分税款,其实际税负只有2.
15、53。而当时最大的民族烟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原料进口时除纳进口正税及子口半税外,产品销往各地仍需缴纳“营业、畅销、厘金、杂捐、附加等税”,“负担即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贸竞卖”。除中央正税外,各省地方政府间有征收销场、落地等税,但征收标准也轻重多寡,各不相同,设置税率之标准亦不一致,或以容器为准,或以货量为准,或以货品为准,或以卖价为准,或以商铺为准,卷烟税制极其混乱。1915年5月,北洋政府为统一卷烟税制,扩充财源,决定实施烟草专卖。中央又将田赋、盐课、关税、厘金、烟税、印花税、契税等十七项优良税源列为中央税,仅将田赋附加税、牲畜税、粮米税、戏捐、车捐扽杂税杂捐划给地方,造成“
16、国重省轻”的失衡局面。北洋时期,地方多为军阀主政,除教育、实业等消耗外,巨额军费成为重中之重,地方财政常常捉襟见肘。加之派系林立,政争激烈,内阁更迭频繁,由于出身与所属派系不同,各自主政时期财政整理目的和政策大相径良。摘编自王强北洋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卷烟税纠纷(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时期中国卷烟税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时期中国税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特点:华洋税负不均;卷烟税制由混乱到统一;中央与地方税权失衡。(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和压制;军阀割据和派系斗争的影响(或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缺乏民主政治的保障;国家财政体制混乱导致统一税制缺失;中央与地方税权分配失衡。
17、【解析】(1)从材料“负担即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贸竞卖”“北洋政府为统一卷烟税制,扩充财源,决定实施烟草专卖”“国重省轻”的失衡局面”中可以概括出北洋时期中国卷烟税制的特点。(2)材料“地方多为军阀主政,除教育、实业等消耗外,巨额军费成为重中之重,地方财政常常捉襟见肘。加之派系林立,政争激烈,内阁更迭频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北洋时期中国税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和平、面包、自由”成为1917年的
18、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欧洲人口因大战而大量死亡,使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有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历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
19、果中生长出来的。”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一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理由: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对人们的冲击;反战和平运动的兴起;国际联盟的建立。绥靖政策助长了扩张野心;为保障和平而寻求自保的心理;一战打破原有国际格局及新的国际格局的不稳定;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任答三点即可)(1)从材料“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
20、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中可以得出答案。(2)材料“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伍延芳是中国留学史上第一个法学博士,第一个为外国所聘而出任英国殖民地律师的中国人。1882年应李鸿章之邀北上天津,进入总理衙门的洋务差委局,参与对外交涉事宜,成为“中堂的主要助手”。1885年出任开平铁路公司总办之职,负责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使用炮舰政策,划分势力范围,
21、劫掠中国财富的严重局势,伍廷芳等受命修律。伍廷芳“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之博士、律师, 以备顾问。”先后完成了对德、俄、日、法、英、美等国的刑法、裁判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裁判所构成法等的翻译,通过分类整理,做到“各国之法律已可得其大概。”提出“盖西国从前残酷之刑法,经律学家几经讨论,逐渐改而从轻,政治日臻完善。故中国之重法,西人每訾为不仁。其旅居中国者,皆籍口于此,不受中国之约束。”“方今改订商约,首先收回治外法权,实变法自法之枢纽。”伍廷芳还奏请专设法律学堂,通过定课程、定学制、筹经费、广任用等措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法学急需人才。伍廷芳还于1898年提出仿行各国印花税,建议修订商律,增加破
22、产律,旨在“使有成之商业,咸得有所维护。”使商人破产之案的审理有所依据。伍廷芳曾于18971902年和1907 1909年先后两次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当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伍廷芳等人联名上书,指出清廷之灭亡、共和之诞生已成定局,希望摄政王能顾全大局,赞成共和体制,从而避免将全国人民投入战乱之中。摘编自范守义伍廷芳:中国近代外交家、法学家和实业家(1)根据材料,概括伍廷芳的法律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伍廷芳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贡献。(1)观点:组建顾问团队,借鉴吸收外国法律精神;减轻中国的“重法”现象;改订商约,收回治外法权;变法自强;设立法律学堂,培养法律人才;修订商律,保护工商业发展。(2)简评:积极参加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积极推进法律改革,有利于法律精神的传播和法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变法自强和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出使外国,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于巩固共和国的事业。(1)材料“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之博士、律师, 以备顾问。”“提出“盖西国从前残酷之刑法,经律学家几经讨论,逐渐改而从轻,政治日臻完善”“收回治外法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法学急需人才”“修订商律,增加破产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参与对外交涉事宜,成为“中堂的主要助手”“伍廷芳等受命修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