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69KB ,
资源ID:224317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4317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1、(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答案】 (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5)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1)题

2、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

3、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故答案为:(1)游;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

4、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柳色深绿,所以用“暗”;【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

5、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2)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

6、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1)“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的意思“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写出黄鹂对诗人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即可。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诗人搬家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如童话般的意境。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

7、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表达清楚即可。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霁夜(北宋孔平仲)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霁夜:雨过天

8、晴之夜。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冷清。帘栊:窗帘和窗牖。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B.颔联先实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虚写“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C.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D.尾联由今夜推想到明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

9、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夜色,在夜深人静之时尤显“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欣悦的意趣。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答案】 (1)B(2)C (1)B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项表述错误,

10、颔联“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是虚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是实写。 (2)理解诗歌内容,辨析四个选项可知,C项“表现出”表述错误,颈联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诗人的清秋逸兴,很有艺术效果。B;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需要了解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还要考虑到写作手法,再做分析选择。5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悄然:这里

11、是忧郁的意思。断雁:失群之雁(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旅店,不禁忧郁愁闷,悲从中来。B.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一句的具体化,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C.颈联写由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纵然做梦,也梦不到故乡。D.尾联以设想之词描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2)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点明了题旨,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愁闷,悲从中来。B.颔联“警”字极富炼字功夫,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C.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虚实相间,读起来荡气回肠。D.本诗意象鲜明,画面清晰,抒情明了,可谓诗中有画

12、,画中有诗。【答案】 (1)C(2)D (1)颈联中“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的意思是家乡路途遥远,归家时已是梦醒时分天已大明,而在现实中,家人的书信需要隔年才能到此地。全诗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与家乡的思念及愁思难耐的幽怨。从内容上看,作者是梦到自己归乡,所以C选项中的“也梦不到故乡”错误。 (2)本诗除了第二句直抒胸臆外,其他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尤其是尾联,借助设想之词描绘家乡风光图景来衬托远离家乡之愁思幽怨,是乐景衬哀情。所以D选项中的“抒情明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错误。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

13、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竹里馆王维(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2)下列诗句中,和本诗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项是(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D.涧户寂

14、无人,纷纷开且落。【答案】 (1)D(1)D错误,此诗的用字造语并非气势磅礴。 (2)C错误,此句出自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判断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情感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陆游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15、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 (1)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2)“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16、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无时

17、”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及句子包含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答案】 (1)“数片”和“一夜明”。(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

18、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中提取“数片”,从“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一夜明”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1)“数片”

19、和“一夜明”。【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

20、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1)诗中用一个“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笼;近酒家(2)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熟读原诗,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通过前两句可知,“笼”字写出秦淮夜色迷蒙冷清的特点,次句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1、(2)本题主要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分析内容可知,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1)笼;【点评】在体会作者感情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

22、、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答案】 C 【解析】【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

23、体,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民的爱。尾联笔锋一转,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故ABD正确,C错误。C【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整体感知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登飞来峰作者是_(朝代)的_。(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答案】 (1)

24、北宋;王安石(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1)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北宋;王安石;

25、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查重点。古诗词的考查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节选)(1)句照应木兰诗前文的“ _,_;句可用后面的“ _,_”来概括。(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思想感情?(3)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答案】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3)A (1)句照应前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句可用后面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来概括。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细读文本可知,第三段为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不闻爷娘唤女声“表现了木兰的思亲情怀。同时“关山度若飞“一句写出行军的迅速和不易。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烘托出烘托木兰的 豪情壮志。 (3)本题考查概况文中主旨的能力。文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