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27.05KB ,
资源ID:224240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4240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材料信息未涉及三公九卿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互相牵制,故AC项错误;材料信息是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不分,故B项错误。4.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 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C.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 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分权,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没收地方权力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A错误;材

2、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忽视民族发展的信息,排除D。5.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B.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答案】B据材料中“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是科举制,而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故B项正确;科举制选官的方式是考试办

3、法,而不是门第与世袭,故CD项排除。6.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曾经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了丞相一职。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A. 直接向皇帝负责B. 受命于殿阁大学士C. 隶属于军机大臣D. 六部长官拥有相权在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完全听命于皇帝,故选A。殿阁大学士没有权力管六部,军机大臣是清初才出现的,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向着日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表明雅

4、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得益于A. 贵族阶级的衰落B. 中产阶级的壮大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全体人民的推动【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可知,商品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中产阶级力量壮大,从而推动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贵族阶级衰落,排除A项;中产阶级的壮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全体人民推动建立民主政治,排除D项。8.公元前五世纪,古罗马面临外敌侵略的紧急状况,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掀起了第一次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大会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这使贵族大为惊慌,只得向平

5、民妥协退让,十二铜表法就是贵族向平民妥协的产物,这反映出A. 平民斗争使罗马走上独裁道路 B. 平民采取有效手段争取自身利益C. 平民主张打破贵族专制的局面 D. 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撤离运动”“贵族大为惊慌,只得向平民妥协退让”说明平民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措施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B正确;罗马走上独裁道路并不是平民斗争的结果,A错误;平民的斗争并没有打破贵族专制的局面,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D错误。9.漫画能生动形象描述历史事件,下面两幅漫画是对美国政党政治(“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的生动描绘,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 两党斗争体现其代表的根本利

6、益不同B. 美国的两党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C. 两党竞争是保障民主制度的必要机制D. 两党斗争体现出美国的政局极不稳定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两党制下的竞选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但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故C正确;美国的两党根本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A错误;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故“深厚的历史传统”表述错误,排除B;两党竞争是保障民主制度的必要机制,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的政局极不稳定,排除D。10.“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

7、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 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 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几经周折,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选D;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排除A;在颁布1875年宪法之前,法国曾实行过共和政体,排除B;1875年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排除C。故选D。11.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

8、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C.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 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之间的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故本题选B。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

9、点”指A. 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 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解析】光荣革命之后只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非结束,排除A;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并非平衡,而是以议会为中心,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步确立的,并非光荣革命之后就立即确立,排除D;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选B。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D. 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

10、A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主要是松散,中央无权管理各个邦;B项说的是经济模式不同,材料并未体现经济方面;C项说法正确,准确的说明了邦联制的弊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民主程度的问题。14. 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A. 人民选举产生 B. 总统任命产生C. 国会选举产生 D. 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解析】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政府的官员,所以B正确,ACD错误。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

11、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说明了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 B.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 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解析】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拒绝贸易导致,显然没有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是打开中国的市场,C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鸦片战争,A错误;材料错误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不是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B错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销售商品,D错误。16.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赌王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

12、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A. 日本军队B. 俄国军队C. 八国联军D. 英法联军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在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正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到海外的。故答案选D。17.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A. 群众基础B. 救国主张C. 革命矛头D. 革命方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

13、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故C项正确。18.“在国家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这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它表达了先进中国人要求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符合这一评价的文献是A. 海国图志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材料“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中国农民革命史”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正确;海国图志由魏源编写,并不属于农民运动,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并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B错误;中华

14、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D错误。19.“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 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 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解析】材料“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说明刀枪火炮并不可怕;材料“杀人不计亿万千”“肠胃皆熬煎”“费尽囊中钱”说明了鸦片对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危害,因此材料揭示的是鸦片输入的危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勇敢,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输入中国的巨大危害,故CD项排除

15、。20.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 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活动,在井冈山毛泽东创立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所以C项正确,B指的是南昌起义DA不符合题意。2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A.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B. 彻底的反封建思想C. 绝对平均主义思

16、想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太平天国圣库制度中的粮食分配方案,执行的是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也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关联,答案选C;A项与圣库制度不符;B项不选,题干主要体现的是粮食分配方案,与反封建无关;D项说法错误,具有空想性,但不是社会主义思想。 22.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

17、息“苏州在被迫开埠后”,说明这种惨状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即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23.“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 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D. 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解析】依据材料“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希特勒发动法西斯战争,出现这种情况的历史根源是德国传统

18、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体现的是民族性格的影响,不是历史根源的影响;B选项错误,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跃居欧洲前列;D选项错误,该表述违背史实,德国在希特勒之前已经颁布了魏玛共和国宪法,它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现民主制度的宪法。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 京津两地区罢工游行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 北洋军阀逮捕大批学生【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

19、5日”、“青岛问题”、“曹汝霖”、“章宗祥”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故C项正确。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与材料中“北京学界”不符,排除A。材料中只提及五四运动在北京的情况,而不是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北洋政府逮捕学生的信息,而是体现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的情况,排除D。25. 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20、 B.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 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 国共全面内战期间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点。解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中国人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等有效信息,据此可以判断这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赞赏与支持。故此信反映的史实应发生在抗日战争即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1937年至1945年),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即1924年至1927年,排除;B项,即1927年至1937年,排除;D项,即1946年至1949年,排除。故选C。26.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这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是( )地 区党员人数学生工人农人绥远320

21、08%3%80%湖北187763.1%2.3%8.9%广东1500021.2%20.1%39.1%A. 发展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B.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阅读、分析能力,难度适中。从表格中的地区中可以看出,国民党随着北伐的推进,开始向北发展(由广东到绥远);党员的组成来看,学生、工人和农民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三者加起来占到三省党员人数的8成左右,这是因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因此,国民党逐渐向一个多阶层的革命联盟转变,但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是

22、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并逐渐由南向北发展。27.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 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 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 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 抵抗日本全面侵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可知材料应该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突然对上海发动突袭,中国军民积极组织淞沪会战的场景,所以D项符合题意,A

23、 B C三项与史实不符。2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材料关键信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4月18日,二十年反革命统治被消灭的开始,即1947年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A项;解放南京是在1949年,排除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月,排除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

24、47年6月,本题正确答案选D。29.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 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或者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项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指1937-1945年

25、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不符,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前,左倾路线领导人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30.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解析】注意题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强调国共内战的爆发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项是在1924年初,会议召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项是在1936年底,说明当时国共两党为即将实现的国共

26、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C项是在1945年10月,双方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D项是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合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最终国民党政府未在协定上签字。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3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

27、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回答:(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什么?(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3)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抗战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1)由材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四百万人同一哭”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