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飘泊(b) 丘墟(x) 渥然(w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礼上往来秋高气爽皎洁零落 B.豁然开朗 秋毫无犯惨淡烟霏C.挺而走险卓有成效寂寥葱茏 D.丰富多彩贻笑大方凄切针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悚然而听之 乃其一气之余烈 B.此秋声也 故其为声也 C.其色惨淡 其气栗冽 D.常以肃杀而为心 夷则为七月之律 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欧阳子方夜读书 在夜里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快速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小毛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憎恶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士兵又兵象
2、也,于行用金 战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战略物资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结果实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感(劳累)5.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定语后置句(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主谓倒装句6.有人认为童子是个蒙昧无知的孩子,他对于主人要求“汝出视之”只是敷衍了事,亦不能应答主人的问话,只知“垂头而睡”,在文中出现只是用于陪衬欧阳子的形象;也有人认为童子天真无邪,既无“百忧感其心”,亦无“万事劳其形”,更无忧思“动于中”,所以是作者倡导的人生境界。你怎么看?7.对于
3、秋声赋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情感?9.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陶渊明的诗文辞赋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真率自然,每一篇都是他的肺腑之情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他的田园诗风格
4、平淡朴素,清新隽永。但他也写过一些歌颂神话传说中的牺牲者和历史上反抗暴政的壮士的诗,风格悲壮豪放,被鲁迅先生称誉为“金刚怒目式”题未定草(六)的作品。陶渊明重在“写心”“写意”,并不着意描摹物象。但他一旦对景白描写生,只须的几笔,便能捕捉住景物最突出的特征,妙摄其意态、神韵,并自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的诗文语言生动精练,明白如话而情意深厚,犹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于质朴中含有文采,貌似枯槁实则丰腴,这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指出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境界。例如:“”,诗人用一个“”字表现盛夏树木清荫的浓郁,使无形无状的凉意,顿时可见可触,成了贮积在浓郁中的一汪清潭。又如“倾耳无
5、希声,在目皓已洁”十个字,不仅写出雪的,而且传出雪野在静穆中仿佛发出微妙的声音。再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把迎风拂动的禾苗写得生意盎然,活泼可爱,仿佛有性灵,有生命。(1)在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一项的是()A.疏疏朗朗轻虚洁白 B.疏疏朗朗轻盈洁白C.萧疏简淡轻虚洁白 D.萧疏简淡空灵洁白(2)在处填入的诗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没 B.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余C.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贮 D.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绕(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蔼蔼堂前林”,蔼蔼是树木稀疏的样子。B.“孟夏草木长”,孟夏是初夏时节。C.“有风自
6、南,翼彼新苗”,“风”是春风,“翼”是比拟手法。D.“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意思是:远风掠过平旷的田野,秀美的禾苗饱含新的生机。(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陶潜的诗不是一味飘逸,也有“金刚怒目式”。这说明评论作品要“知人论世”。B.“大匠运斤,无斧凿痕”这一比喻说法既是赞美陶诗艺术造诣之高,又是对其真率自然诗风的肯定。C.陶诗的风格是表面质朴而实际华丽,表面单薄而实际丰满。D.“写心”“写意”,实质上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白描手法。(5)下列陶渊明的诗句,属“金刚怒目式”的两项是()A.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B.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D.引壶觞以自酌,
7、眄庭柯以怡颜。E.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F.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1.答案:D2.答案:B3.解析:A项,第一个为代词,代秋声;第二个为结构助词,的。B项,第一个表判断;第二个是句末语气助词。D项,第一个是动词,作为;第二个相当于判断词,是。C项,两个“其”均为代词,代秋声。答案:C 4.答案: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有:(1)噫嘻悲哉!此秋声也。(2)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5.答案:(1)这是秋天的声音。它是怎样发出来的?(2)秋天衰败零落的原因,是秋风的余威(造成)的啊。6.7.答案:示例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出了游人对春天的眷恋不舍之情。示例
8、2: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8.解析:回答时应从文章内容出发,并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沉浮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里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9.1.C 2.C 3.A 4.D 5.CF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