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着这个谜,70年来探询者不绝。20世纪30年代,无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奔向黄土高坡,宝塔山下聚集起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1936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怀揣80多个问号走进陕北,让世界知道了红星照耀中国;48年后,他的同行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再次寻访那个“前所未闻的故事”;21世纪的今天,一批批中国青年沿着红色之旅叩问往昔风雨。长征是什么?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伟力与真谛?作为后人,我们又该如何与70年前的那次伟大征程对话?(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的起步,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它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
2、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它是在国民党当局对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党内出现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国民党也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长征就是这样一个“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而红军就是在去向渺茫的“绝路”上获得了新生。这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是坚强意志、革命勇气的传奇。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历史将三重考验一古脑抛给这支年轻的队伍。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峡谷激流,雪山沼泽,
3、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教条主义桎梏,分裂主义挑衅。两万五千里,步步是险境、处处关生死,红军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克关夺隘,绝处求生。这是世界战争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罗列了一些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数字: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各路红军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目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惊天逆转,甚至连敌人都不得不感佩。193
4、6年10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蒋介石喟然长叹:“六载含辛,未竟全功。”毛泽东同志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并非偶然。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它与我们愈挫愈奋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的世纪梦想紧相伴随。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中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中华民族既有亡国灭种的深忧,更有山河破碎的巨痛。此前,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国之路,龚自珍泣血呼号,谭嗣同慷慨喋血,
5、孙中山不懈求索,终究壮志难酬。面对民族独立和强国富民两大历史任务,需要一种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担负救亡图存的使命,开启民族振兴的纪元。对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场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移,变成一次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而长征正是我们民族寻求振兴的精神支点。(四)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
6、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信念。手挽手,肩并肩,迎着狂风暴雨,踩着沼泽泥泞,高唱国际歌向着人迹罕至的草地深处进发。尽管红军战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英勇的红军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这是艰
7、苦军旅中的一幕:天上有敌机,身后是追兵,红军战士的背包上贴着白纸,写上生字,边行军边学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笑对艰险,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大局至上、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长征路上,年龄大的帮年龄小的扛枪,身体强的扶身体弱的前进,官兵平等,同甘共苦,一块干粮,辗转多人。红三军团一个连九名炊事员相继倒下,却没有一个战士因饥饿而逝。生死关头,大家争相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无论是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还是留守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白区地下党组织,都以自己的战斗和牺牲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冲破教条、实事
8、求是的思想勇气。遵义城里,一个20个人参加的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开始。危急关头,拨正船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将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提起长征,人们就会想到军民一家、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红军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红军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带给了穷苦大众,而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也是依靠群众的帮助才解决的,人民把红军看成自己的队伍,十送红军唱出了人民的一片真情。毛泽东说,如果国民党“也学红军的长途转移,那是一定会被消灭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民的援助”。“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只是万里长
9、征走完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来,每逢重大历史转折,人们总喜欢以“长征”作比,每遇艰难曲折考验,人们总禁不住回望当年。长征,就这样成为积淀在亿万中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成为彪炳史册的精神象征。(五)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让那段惊心动
10、魄的远征,饱含着理想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情怀,它是我们理解长征这个前所未有传奇的途径,也是我们追寻长征意义的重要收获。(六)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长征的旗帜,把屡遭挫折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发展的新路,以其特有的伟力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后来取得的一切胜利,无不凝结着长征的不朽功勋。长征的熔炉,将赓续延绵的民族精神予以承继和光大,它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沿着历史的足迹和精神的脉络,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一步看到长征对于中国的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发展坐标上,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
11、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炼了革命力量,造就了无坚不摧的队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个成熟的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四万万同胞在深重的危机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从红军1934年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扭转乾坤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进而让一个历经艰难的古老民族终于完成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踏上了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也使一个历经劫难的东方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在中华民族精神史册上,长征更导引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壮丽画卷。中华民族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长征史。而两万五千里征程展示的意志和力量,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路标。长征之后,历史翻开了一页又一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这些无不是长征精神的继承和拓展,其中所蕴藏的那些撼人心魄的感动和震动,总能从70年前的那次远征中找到渊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