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147.14KB ,
资源ID:22388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388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考试心理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考试心理学教案文档格式.docx

1、(4) 测验法: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测验法的基本要求是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测验法经常用来探讨那些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课题以及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5)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它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但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如写日记);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的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4、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

2、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强调人幼年的经历对人的影响。(2)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3)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一、心理的实质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原因(1

3、)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内容;(2) 人的心理的主观性、能动性;(3)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3、人的心理的能动性(1) 意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完整的图景、经验与知识的总和。(2) 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审察的功能。(3) 意识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内心状态。(4) 意识是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并促使其实现的内部调节与控制力量。4、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或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 神经细胞具有反应(兴奋和抑制)和传导功能。神经系统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司

4、令部”)和周围神经系统(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讯网络”)构成。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的理解。5、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6、巴甫洛夫的学说认为反射可以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 条件反射:也叫获得反射或个体反射,是指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模仿、训练等而习得的反射。(2) 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巴甫洛夫根据条件刺激的

5、特点,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代表具体事物的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为人所特有)7、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的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二、个体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广义的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阶段。3、心理的基本规律(1) 心理发展是一个

6、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2) 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3) 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4) 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4、年龄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5、心理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6、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3)

7、环境;(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学习与心理发展1、准备是指使某一行为成为可能的身心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影响儿童准备的因素有成熟和学习。学习最佳时期是指学习某项内容最有效的时期。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 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概要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心理不断发展。(2) 教育不是影响心理发展唯一因素,还有遗传素质、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制约着心理的发展(3)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和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积极活动实现的。(4) 儿童心理发展既有共性,但在其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心理特

8、征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个别差异性。3、学习:是指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4、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言语为中介,通过思维,积极主动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的特点:(1) 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言语中介来完成的;(3) 人类学习结果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的社会历史经验。5、学生学习的特点(1) 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2)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 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4) 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5) 在班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从能力的角度将

9、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四、学习的有关理论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保持、消退、分化、泛化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强化3、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学说(试误说)饿猫迷箱实验。(1) 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尝试与错误的过程。(2) 联结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能够学会这种动作。(2) 观察学习的四个子个过程:观察过程注意过程运动再现过程激发动机过程观察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进行的。榜样示范应具备的 5 个条件:

10、(1) 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2) 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3)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行性,要在学生的概要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能够做得到;(4)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自自身,而不是另有目的;(5) 榜样示范要具有感人,是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去跟着做。5、苛勒的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其实质在于构造完形,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 学生观: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其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 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

11、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和强化原则。第三章 注意一、注意的概述1、注意:是指个体的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的心理活动。2、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的特点。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协调监督功能。3、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注目凝视”、“侧耳倾听”、“眼神专注,若有所思”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听讲时不会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生理运动的变化。“屏息静气”4、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范围(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a、对象的特点;b、个体的经验;c、活动任务的特点;d、个体的情绪状态。(2) 注

12、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a、注意对象的特点;b、主体的精神状态;c、主体的意志力水平。(3)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注意分配的条件:a、两种活动中有一种达自动化程度;b、两种以上活动中最多只能有一种不熟练;c、活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形成活动系统。(4)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a、原来注意的强度;b、新注意对象的特点;c、明确的信号提示;d、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和自控能力。(5) 注意的集中性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

13、的程度5、注意的分类(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1)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2)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3)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6、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的运动与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个人内部因素:(1)需要和兴趣;(2)情绪状态;(3)知识经验。7、保持有意注意的措施(1) 消除与完成任务的无关干扰;(2)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程度,不断组织自己的活动;(3) 培养间接兴趣;(4)

14、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并加强意志努力;(5) 将智力活动与实际动作相结合。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注意的外部特征表现了解学生上课学习的状态组织好教学。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好教学。(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 注重讲演、板书和教具的使用;(3)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好教学。(1)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 合理地组织好课堂教学。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1) 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2) 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注意习惯;(4) 根据学生的

15、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注意的品质。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的概述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种类(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3、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的依从性、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感觉之间相互作用(1) 感觉的依从性感受性:是指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一定刺激的强度值。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产生两种差异

16、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差别感受性:是指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2)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a、感觉的适应:是指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持续作用于强刺激会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于弱刺激会使感受性增强。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到明处时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是指照明结束或由明处转到暗处时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b、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觉觉器官对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续时对比: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

17、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器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现象。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二、知觉概述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关系等整体性的反映。2、观察: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3、观察力的培养(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观察;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

18、多思并做好观察总结。(3) 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4、知觉的分类(1)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 社会知觉对个人和人际关系的知觉(3)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己的知觉。自我主要是由现实我、理想我和镜中我构成的。首因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判断他(她)的其它特征。投射效应:知觉者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特性。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1) 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识

19、经验对知觉的对象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它影响着知觉的内容和速度。(2) 定势定势也叫心向,指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感知或思维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把听到的或看到的对象变成了自己想要听到或想要看到的东西或样子。(3) 需要和情绪当一个人的某种需要特别强烈时,他在环境中对特别需要的事物就非常容易构成知觉的对象,并常有夸大的倾向。(4) 其他因素价值观、自我防卫机制6、知觉的基本特征:(1)相对性(或选择性); (2)整体性;(3)理解性; (4)恒常性。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评价方向,这是知觉恒常性的反映。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

20、觉是对事物的综合整体性的放映;(2) 感觉只需要个别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也需要多个器官共同活动。2、联系:(1)(共同点)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反映,都是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2)(联系)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然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1) 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2) 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规律;(3) 运用静止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的规律;(4) 运用感知的组合规律;(5) 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2、师生间的第一印象及对待。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

21、任务;(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第五章 记忆一、记忆的概述1、记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2、记忆具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的特征。3、记忆的分类(1) 按记忆映像的不同性质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2) 信息加工理论按信息处理的先后顺序,将记忆区分为三个阶段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感觉(或瞬时)记忆保存时间在 0.252s 以内第一,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

22、的形象性;第二,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 1 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 1秒,但不长于 4 秒;第三,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b、短时(或工作)记忆保存时间在 1min 以内。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2 个组块(59)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 520 秒,最长也不超过 1 分钟;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人类记忆广度为 72,即 59 个 组块,其平均数为 7。c、长时(或永久)记忆保持时间在 1min 以上甚至终生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第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够按时、日、月、年

23、乃至终身。(3) 根据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提取过程的无意识)和外显性记忆(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4、记忆表象:是指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能再现出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记忆表象的作用:(1) 记忆表象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2) 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3) 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5、记忆的测量方法:(1)回忆法;(2)再认法;(3)再学法。二、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可以区分为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1、识记(1) 识记: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感知事物而获得该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2)

24、 识记的分类:a、根据识记时有无目的可以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b、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可以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3) 影响识记的因素:a、识记的目的性;b、识记材料的意义性;c、识记材料的数量;d、识记材料的位置;e、识记时的情绪状态2、保持与遗忘(1) 保持:是指识记的材料或获得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巩固和储存的过程。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错误地再认或重现。(2) 解释遗忘原因最主要的四种假设:a、衰退说桑代克的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b、干扰说麦克奇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材料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排除

25、了,记忆就可以恢复。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c、提取失败说阿什克拉夫特认为,遗忘是由于一时失去线索或线索错误,难以及时提取所需的信息。一旦信息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d、压抑说遗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3) 遗忘的规律:a、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b、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容易遗忘;c、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的时间为 150%时效果最佳。

26、(4) 影响保持(遗忘)的因素:a、记忆材料的性质; b、个体的心理状态; c、识记的程度; d、记忆任务的长久性。3、再认或重现(1) 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重现: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2) 能过再认的事物不一定能够再现,而能够重现的事物一定能够再认。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人类的记忆现象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就是遗忘曲线。2、遗忘曲线表明:记忆的保持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27、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应用1、合理地组织识记。(1) 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2) 使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对象;(3) 合理地安排好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4)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识记。2、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1) 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a、复习要及时;b、复习方式应多样化,并给予具体指导;c、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 d、复习间隔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复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以及已有知识水平等因素确定。(2) 复习要适量。复习不仅要及时,而且要适量。复习的数量的多少,还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3) 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3、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记忆技术和方法。(1) 具体事物形象为目的的记忆术如:直观图形记忆法,图解记忆法,形状记忆法等。(2) 理解抽象概念、定理等为目的的记忆术如:歌诀、顺口溜、口诀等。(3) 情绪体验为目的的记忆术如:趣味记忆法、情境联想记忆法等。(4) 巩固行为和动作为目的的记忆术如:交谈记忆法、朗读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4、培养学生元记忆的能力元记忆能力是指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5、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一、思维的概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