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48.90KB ,
资源ID:2235548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355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注册规划师相关知识笔记精华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注册规划师相关知识笔记精华文档格式.docx

1、、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创造精神;、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衰退。 17、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 18、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庭院式;、窑洞式;、毡包;、碉房,藏族的住房;、干阑,广西壮族的麻栏、云南傣族的竹楼等第二节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古埃及建筑,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 2、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古罗马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为古典五柱式。 3、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师古罗马的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简拱、交叉拱、十字拱、穹窿。古罗马建筑空间

2、创造:利用穹窿、简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古罗马广场,开放式代表罗曼奴姆广场,封闭式广场图拉真广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 4、拜占庭建筑代表实力为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5、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第二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第一节 公共建筑(每节两道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2、公共建筑交通组织要求:、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宜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

3、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 3、水平交通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 4、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空间感受等;防火要求最小宽度,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 5、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一般坡道坡度为8%-15%、常用坡道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电梯(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米以上,电梯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少于两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坡度一般为30%,单股人流宽度810mm)。 6、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

4、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7、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方式:、平面组织方式;、立体组织方式。 人流疏散:连续、集中,兼有。 8、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做到多遇地震不坏,基本烈度可修,罕震不倒。第二节 住宅建筑 9、住宅建筑:四类,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30层。 10、多层住宅设计要点(4-6):单栋住宅长度大于160米时应设4米宽、4米高消防通道,大于80米时应在建筑底层设人行通道。多层住宅辅助设施要点:、位置要恰当;、面积要紧凑;、设备管线要集中。 11、高层住宅:(10-30层)12层以上住宅每栋

5、楼设置电梯不少于2部 高层住宅防火措施:、提高耐火极限;、将建筑物分为几个防火区;、消除起火因素;、安装火灾报警器。 12、严寒地区,主要采暖和保温,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朝向争取南向,利用东向、西向,避免北向。 13、炎热地区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热量,夏季主导风向入室,自然通风,获得较开阔与通透的平面组合体型,朝向依次为南向、南偏东、南偏西、东向、北向,尽量避免西向。 14、坡地住宅:结合地形、等高线布置,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条件;平面组合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几种形式。 15、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室内门洞高不小于2米; 外窗窗台距露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米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

6、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米。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离不应大于0.11米。 16、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低于2.4米,局部净高不低于2.1米,且其面积不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米。 17、灾害分地震、火、风、洪水、地质破坏五大灾种。 18、住宅建筑的处理方式:、遮阳隔热;、自然通风;、平面组合。 19、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的必须设置电梯。 20、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供轮椅通行

7、不应小于1.2米)、候梯厅、无障碍住房进行无障碍设计。 21、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米。第三节 工业建筑 1、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要点:、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多学科、多工种密切配合。 2、工厂功能单元如下特征:、物料输入输出;、能源输入输出;、人员出入特征;、信息输入输出。 3、专业化工厂的功能单元:、生产单元;、辅助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动力单元;、管理单元;、生活单元。 4、工厂主要出入运输道路7米左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第三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第一节 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分析方法 1、场址地形

8、图选1:500-1:1000比例尺;区域地形图宜为1:5000。 2、城市各项建筑用地使用坡度:、铁路00.25%;、机场用地0.51.0%;、工业0.52.0%;、居住建筑0.3%10%。 3、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临街长度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剧场前面应有不小于0.2m2/座的集散广场,剧场临街道路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800座不小于8米,800-1200座不小于12米,1200座以上不小于15米。 4、档案馆馆址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交通便利。 5、百货商店:大中型商店建筑应不小于1/4

9、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2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基地内设净宽度不小于4米的运输消防道路。第二节 场地的空间组织与总平面设计要点 1、场地范围及界限示意图。 2、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合理、有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日照、天然采光要求。 3、对外交通,对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出口距城市道路交叉红线大于80米;距次干道不小于70米;出口距人行道、地铁出入口大于30米;距公交站台大于15米;距花园、学校、残疾人建筑大于20米。 4、竖向三种,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 5、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选用平坡式;自然坡度大于8%,采用台阶式;场地长度超过500米,自然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10、 6、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用地不被水淹;、考虑地下水、地质条件;、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7、设计标高确定:有进车道,室内外高差为0.15米,五金车道,室内地坪比室外高0.45-0.6,允许在0.3-0.9之间变动。 8、场地排水坡度:场地最小排水坡度0.3%,最大坡度不大于0.8%第四章 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1、常用结构形式:砖混、框架、排架等。 2、砖混结构从结构承重体系看分三种:纵向承重体系、横向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 3、纵向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梁-纵墙(主要承重墙)-基础-地基,主要适用于在使用上有较大空间要求的房屋,

11、或隔断为止可能改变的,如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工厂等。 4、横向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横墙(主要承重墙)-基础-地基,整体性好,间距短,但对抗风力、地震好,适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5、内框架承重体系荷载主要传递路线: - 外纵墙(主要承重)-外纵墙基础- 板-梁 - 柱(主要承重)-柱基础- 地基特点,在使用上有较大空间 6、框架结构:在多层建筑和工业中广泛应用,能形成较大空间,房间分隔灵活,便于设备布置,抗震性能优越,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个承重构件。二、1、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分平面体系(简支梁结构拱式结构屋架单层钢架)和空间结构体系(网架结构、薄壳、折板、悬索) 2、

12、建筑工程的三大材料:水泥、钢材、木材建筑材料分类 分类实例无机材料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毛石、料石、石板、碎石、卵石、砂烧土制品黏土砖、黏土瓦、陶器、火器、瓷器玻璃及熔融制品玻璃、玻璃棉、矿棉、铸石胶凝材料石膏、石灰、菱苦土、水玻璃、各种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砌筑砂浆、抹面砂浆、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硅酸盐制品灰砂砖、硅酸盐砌块金属材料黑色金属铁、非合金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铝、铜及其合金有机材料植物质材料木材、竹材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煤沥青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胶黏剂、有机涂料复合材料金属-非金属钢钎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无机非金属-有机玻钎增强塑料、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金属-有机PVC涂层钢板、

13、轻质金属夹芯板二、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建的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各相关构建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和方法也属于研究内容。2、防水构造:、地下室防水构造: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必须考虑地下室防水;地下室底板虽略高于涉及地下室为,但地基有形成滞水可能性时,也可考虑防水构造和其他措施,目前采用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种; 、屋顶防水构造;屋顶分平屋顶(坡面升高与投影长度之比i1:10时)和(坡屋顶,坡面升高与投影长度之比i1:10时);屋顶防水构造,分保护层找平层冷底子油涂刷。 、防潮构造:勒脚与底层实铺地防潮(分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保温

14、构造:墙体保温采取措施:增加墙体厚度;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常将保温材料放在靠低温一侧,或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箱的空气间层)。 、隔热构造:隔热的主要手段: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变形缝构造:多层砌体房屋,在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是宜设置防震缝:建筑物高差在6米以上时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三、建筑节能 1、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15、建筑。 2、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节能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第五章 建筑美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知识 1、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他们的界限和区别都是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2、色彩三原色包括: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和色料三原色(青、品红、黄)。 3、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 4、影像色彩变化的原因:、固有色(日光下所显示的颜色);、光源色(光照下使色彩变化);、环境色(物体由于周边的环境反光影响色彩变化);、空间色(距离远近发

16、生变化)。 5、中国古代的建筑色彩:特点是彩画大量使用。 6、西方古代建筑色彩:强烈华丽、多采用明快的对比色以表达欢乐的情愫。 7、色彩在城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物理功能;、装饰作用;、标识作用;、情感作用;、文化意义。 8、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建筑色彩(城市色彩主角);、街道色彩;、环境色彩(指示牌、站牌、广告灯);、植物色彩;、灯光色彩。 9、建筑形式美法则:、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再现;、渗透与层次。 10、当代建筑美学观念和流派:、反形式美学(冲突、对抗、滑稽、幽默等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艺术表现力);、地域性建筑美学(地域性包含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17、与一贯性和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即整个社区及其全部历史作用的产物);、高技建筑美学;、解构建筑美学。第六章 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1、设计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2、建筑策划的相关因素:、选址与建筑场地的相关因素;、建筑功能的相关因素;、建筑造价的相关因素;、建筑法规的相关因素。3、建筑设计的工作程序:大中城市建筑设计方案为三个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复杂的增加技术设计阶段。第二篇 城市道路交通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净空与限界:1、行人净空要求:净高2.2米;净宽0.75-1.0米;2、自行车净空要求:净高2.2米,净宽1

18、.0米;机动车净空要求:小汽车净高1.6米、净宽2.0米,公共汽车3.0米,2.6米,大货车为4.0米、3.0米。 2、停车视距(保证安全的最短距离)停车视距计算行车速度(/h)12010080706050403020停车视距(m )210160115957545 3、视距限界:、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清楚高于1.2米的障碍物,包括高于1.2米的灌木和乔木);、纵向视距限界(用竖曲线半径表示);、交叉口视距限界(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范围内清除高于1.2米的障碍物)。第二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1、机动车道设计: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假

19、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0.8-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0.78,第四条为0.5-0.65。 2、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通常以规划确定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 3、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应注意的问题:车道宽度的相互调剂和搭配(双车道多用7-8米,四车道多用14-15米);城市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 4、非机动车道设计: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米,2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2

20、.5米,三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3.5米。 5、人行道设计及绿化布置: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用来布置绿化和道路附属设施,有时还作为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 、道路绿化总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15-30%。 、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公共卫生、交通安全、文化生活、治安防火以及市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宽度大于40米的滨河路或主干路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 、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书中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米,道路的分隔带兼作公共汽车停靠站台或供行人锅炉临时驻足之用时,一般为4.5-6米。 6、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

21、的选择与组合的基本原则:、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规划要求;、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的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要与沿路建筑和共用设施布置要求相协调;、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注意节省建设投资,集约和节约城市用地。第三节 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 1、平曲线最小半径:、考虑抗倾覆的平曲线最小半径;、考虑车辆抗侧滑的平曲线最小半径(更安全,常采用)。 2、超高:当受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而不允许设置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市区内多不设超高,城市快速路、山城道路和郊区道路应设超高)。

22、 3、平曲线半径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地形、地物条件综合选定。 4、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5、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15-20米。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1、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无交通管制(适用交通量小);、采用渠化交通(适用交通量小次要交叉口、交通组织复杂的异性交叉口、城市边缘地区交叉口);、实施交通指挥(一般平面交叉口);、设置立体交叉(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交叉口基本类型:、平面交叉;、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3、自行车交通组织方法:、设置自行车右转专用车道;、设置左转候车区;、停车线提前法;、

23、两次绿灯法:、设置自行车横道 4、交叉口转角半径交叉口转角半径道路类型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单位出入口交叉口设计车速(/h)25-3020-2515-205-15转角半径(m)15-258-105-83-5 5、人行横道:规范规定最小宽度为4米,通常选用经验宽度4-10米,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6条或人行横道大于30米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米) 6、一般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应增辟左转专用车道,进入交叉口右转车辆大于4辆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7、环形交叉口设计: 8、环道交织角一般在20-30之间为宜。 9、环道宽度一般在18米左右比

24、较适当,环道纵坡不宜大于2%,横坡宜采用两面坡。 10、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桥;、匝道;、加速道;、减速道;、集散道。 11、互通式立交间距:快速路网的城市,市区互通立交中心间距应大于或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1.0-1.5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 12、相交道路的上下位置:一般等级高、速度快的道路宜布置在下面,等级低、速度慢的道路宜布置在上面。 13、车道布置:道路主线机动车行驶车道双向不少于4条,中间设中央分隔带,两旁设置两条集散道或停车道。 14、快速路上不设置自行车道,一般道路上布置自行车道时,自行车道宽每侧6-8米。 15、匝道机非混行时,常取单向7米,双向12-14米宽;机非分行时,机

25、动车道单向7米,双向10.5米,自行车道8米。 16、立交直行车道的设计车速应采用主线设计车速,定向匝道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70%左右,非定向匝道的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50-60%。 17、立体交叉设置的人行道每侧3-5米宽,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宽4-6米,净高2.3-2.6米。 18、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 19、一般希望道路的最小纵坡控制在0.3%以上,纵坡小于0.2%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解决排水问题。 20、城市道路竖曲线设置时,应尽量选择大半径的竖曲线,一般当城市干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小于0.5%或外距小于5时

26、,可以不设竖曲线。 21、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希望将平曲线与竖曲线分开设置。如果确需要重合设置时,通常要求将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置,不应有交叉现象。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第六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 1、城市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了72种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第二章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第一节 机动车停车设施设计 1、机动车停车设施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一般宜设置在次干路上,如需要在主干路上设置出入口,则应远离主干路交叉口并用专用通道与主干路相连。 2、停车设施的交通流

27、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3、车辆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停车迅速,发车费时,不宜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和要求尽快停车就位的停车场;、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停车较慢,发车迅速,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平均占地面积较小,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车辆停发均能方便迅速,但占地面积较大,常用于公共汽车和大型货车停车场。 4、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方式,特点是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但单位停车面积最大;、垂直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方向垂直,是最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通道较宽,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进出方便;、斜向停车方式: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成锐角斜向停放,也是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最小,有利于迅速停放与疏散。 5、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城市主干路旁不设置路边停车带;次干路旁设置路边停车带时,应布置为港湾式,或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旁设置路边停车带也宜布置为港湾式。城市繁华地区道路用地比较紧张,路边停车带多供不应求,所以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