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3.49KB ,
资源ID:2234373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343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政治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近代中国政治Word格式.docx

1、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题干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说明其目的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故A项错误;题干中“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体现出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项正确;题干中“免去外国进口关税”说明其并未维护国家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江苏镇江一模23)(13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

2、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

3、一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一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6分) (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现代化主题【解析】(1

4、)此题问影响,要求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三次战争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的科学化大众化归纳。(2)第一小问观点,可以任选其一;第二小问问论证,如果选择外因论,可以从政治和经济论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可以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政治运动的频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_【答案】(1)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中国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1分)民族工业产生。甲

5、午中日战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分)戊戌变法兴起,中国迈出政治变革的第一步。(2)观点一:外因论。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3分) 经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内因论。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

6、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任答两点得2分) 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使中国缺乏创新人才。(任答两点得2分)太平天国运动江苏泰州一模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

7、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6)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8、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考点】辛亥革命【解析】该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可以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的不足,但戊戌政变已经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因此他所谓的辛亥革命的不足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该学者认为改良道路比暴力革命更好,但没有表明这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故B项错误;改良道路行不通,该学者主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故C项错误;因此该学者忽视了辛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故D项正确。江苏常州一模6)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

9、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考点】辛亥革命【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实现把中国人变为国家的主人,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故D项正确。江苏苏锡常镇一模5)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

10、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解析】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是辛亥革命之后,而八国联军侵华在辛亥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没有涉及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中“政局纷纷类弈棋”不符,故B项错误;政府更替频繁只反映了表面现象,未涉及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 表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材料中“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共和政体并不稳定,故D项正确。4(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6)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1、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考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析】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与材料中“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

12、史日程上来,与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相符,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辛亥革命”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是中国社会内在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故D项错误。5(201622)(13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

13、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

14、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4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革命探索主题(1)第一小问意向,依据

15、材料一,结合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分析得知,“旧邦新造” 反映了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二小问阐释,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史实加以分析说明即可。_ (2)依据材料二“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史实,从经济、阶级、思想的角度分析“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3)第一小问理解,依据材料三“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可以得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16、依据材料三“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意义,可以得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小问因素,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前面所回答的问题,从领导者和人民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

17、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江苏南京、盐城一模7)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考点】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是被北洋军阀的统治所破坏,不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是一致的,故D项错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