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弧焊机器人、电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等。此外,按受控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点位控制型和连续控制型等。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销售坐标型机器人,属于低端工业机器人产品,占国内企业销售量的40%以上。国外企业在我国市场主要销售多关节型机器人,属于当前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占外国企业在我国销售量的80%以上。(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等部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制造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部分(见图1)。我国
2、工业机器人产业在系统集成环节具有相对优势,而核心零部件制造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以精密减速器为例,欧洲和日本均已实现了减速器的自主化生产,减速器仅占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单体成本的1/6。而国产减速器技术工艺相对落后,高价进口减速器约占成本的1/3,大幅高于国际品牌。二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动态(一)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根据IFR统计,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为 台,同比增加12%,销量为历史最高水平。IFR预测,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将达到20万台左右,同比增加15%。 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见图2)。从各大洲工业机器人供应量及预测看,亚洲/澳大利亚将是工业机器人供应量
3、最大的地区。一方面,由于日本、韩国等亚洲生产大国将持续领跑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呈迅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亚洲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 ,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吸引大批国外生产商投资建厂、扩大产能。欧洲和美洲的市场相对饱和,未来将保持小幅增加、相对平缓的增长趋势(见图3)。 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销量的1/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约70%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市场。其中,中国的购买量达到36560台,同比增加59%,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IFR预测,中国
4、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增至10万台。外资企业是中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 年,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约9500台;而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约2.7万台。 年16月,国产机器人的销售量为6 台,是 年全年的67%。 8 年,欧洲机器人供应量复合增长率为4.5%。 年,欧洲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43300台,同比增加5%,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年的43800台。其中,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增加17%,成为带动当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从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应用看,IFR的数据显示,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产业工人占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为
5、62台/万人;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密度分别为82台/万人、73台/万人和51台/万人。其中,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最高,达到437台/万人,日本为323台/万人,德国为282台/万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从 6年的51台/万人增加到 年的281台/万人,而其他行业的密度仅为14台/万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弱化,未来中国机器换人的潜在空间巨大。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遍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等行业。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最为旺盛,如图5所示。 年
6、,全球汽车工业的机器人装机量为69 台,占工业机器人全部销售量的39%。(二)工业机器人区域布局1.全球布局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达 和地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工业机器人成为一种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日本和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地,控制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已经实现了自主化生产。美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基本满足了本国60%的需求,在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领先优势。韩国大力推广机器人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在医疗行业,机器人的优势明显。(1)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受日本国内市场趋近
7、饱和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乏力,未能恢复到 8年危机前的水平。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的数据, 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100870台,约占全球销售量的57%;销售额为4023.43亿日元,同比下降6.2%。从出口情况看, 年,日本出口量为75933台,同比增加1.6%;出口额达到28 亿日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71.5%,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亚洲其他 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提高。日本在 年通过的制造业白皮书中强调,未来将重点发展制造业的尖端领域,加快机器人、下一代清洁能源汽车、再生医疗以及3D打印等行业的发展(见表2)。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N
8、abtesco和Harmonic是全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其中,Nabtesco的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60%;中负荷及重负荷机器人用RV减速器的市场占有率约90%。(2)欧洲工业机器人企业实力强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欧洲的火花计划到 年,投入28亿欧元研发民用机器人,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 余家公司约1.2万名研发人员将参与该计划,在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德国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作为重要方向,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作为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见表3)。(3)美国机器人在军用、汽车领域的应用优势
9、显著。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对外转移,美国工业机器人虽然研发起步较早,但是推广应用相对缓慢。近年来,美国非常重视机器人语言和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代表企业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等,可以满足国内市场60%左右的需求。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年,美国国防部拟推出的国防创新计划将机器人列为军工行业重要的技术改革创新方向。(4)韩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韩国现代重工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国内汽车、电子制造等
10、行业,大幅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 年,韩国公布机器人未来战略战网2022,重点扶植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缩小与日本、欧洲等领先 和地区存在的技术差距,支持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国际化,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先机。2.国内布局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利好的契机下,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迅速增长,各地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陆续展开。随着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促进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地方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大幅增加。目前,全国已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沈抚新城等4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园区),在建机器人项目产能为几十万台。沈阳新松、上海新时达等一批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加速在国
11、内的生产布局。(1)东部: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打造2+_集聚发展格局。 年,工业机器人被列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经信委给予企业自主研发费用20%的补贴,并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优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经有ABB、发那科、库卡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新松机器人、上海新时达等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未来,上海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形成的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嘉定、闵行等区,建设
12、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同时,加强应用推广、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等。根据规划,到 年,上海将领跑国内的机器人产业,产业产值将达到600亿800亿元。苏: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相对完善。目前,苏省机器人研制企业已经超过50家,部分关键零部件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南京、常州等地区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年,苏省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 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年12月,苏省将工业机器人作为 年度四个重点领域质量攻关课题之一,力图增强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集成能力,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工业机器人
13、产业链,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预计到 年,苏省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青岛:建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 年,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青岛已有20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初步形成了环形胎面硫化翻新工业机器人、直角坐标取料机械手、全液压重载机器人、码垛机器人、高速捡拾机器人、包装机器人等优势产品。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引进安川电机、新松机器人、软控科捷等35个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84.2亿元。 年,青岛获批成为首家 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根据规划,青岛将建设成为北方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到 年,机器人产
14、业链基本形成,在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等重点领域青岛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2)中部:安徽成为 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近年来,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生产企业迅速崛起。同时,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淮汽车、奇瑞汽车、合力叉车等大型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旺盛。 年10月, 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其中,试点将以埃夫特所在的芜湖市为龙头。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芜湖已规划5000亩产业园,建设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系统及成套装备集成应用等六大功能区域,计划到
15、年形成产业规模超 亿元的芜马合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3)西部:重庆建设机器人之都 年,重庆提出建设,并于 年10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 年,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检测设计平台、系统集成、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综合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到 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打造的框架下,为实现错位发展,重庆重点规划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特种机器人功能区、服务机器人功能区。目前,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已有元谱机器人、社平
16、科技等13家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落户,年产值达2亿元,4年后将超过50亿元。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篇2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智能制造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年1月,省经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业生态体系。朱市长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高度关注,多次指示加快进行产业培育,积极争取 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我委认真落实市领导要求,全面开展产业
17、调研、规划编制、企业培育、平台创建、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初步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思路。一、近期推进产业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1. 加强产业研究,加快规划编制。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具有工业机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摸清我市产业基础、研发平台、配套潜力、应用现状,形成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企业库,目前入库企业20家。排定 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3.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亿元。二是连续邀请国内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家、我市重点企业负责人、各辖市区发改经信委分管领导进行交流座谈,汇集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建议,制定出台了镇工业机器人
18、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2. 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协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于产业发展、创新激励、推广应用的良好环境。 年12月,我委组织成立镇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工业机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业加盟,联盟成立将对现有产业 进行有效整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成为我市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3. 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积极向省经信委汇报争取,推荐镇企业列入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及项目。截至2月底,先后组织苏安德信超导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制造商;威凡智能电气高科技等4家
19、企业申报苏省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服务商;苏首控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诊断项目。二是1月份,以市 办名义正式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实施专业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型技术改造,对符合 、省、市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技术设备投资额超过500万元(按国税系统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额计算),并符合项目核准或备案要求,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4. 推进技术改造,引导。我们围绕、智能成套装备制造、建设、嵌入式软件应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以更新自
20、动化、智能化装备为主导的技术改造。 集团、仅一包装、艾科半导体、强凌电子、东方电热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展,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巨宝精密加工、盛邦家俱、荣嘉精密机械、泛凯斯特铸造、中电电气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国内外先进工业机器人,极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企业热情高涨,步伐加快。5. 扶持重点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集中力量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进行叠加扶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帮助苏天宏机械工业公司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成功争取 年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进入苏省机器人
21、产业发展重大装备产业化类项目。部分骨干企业已经与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品研发。二、产业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一)推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 具有较强的零部件配套和研发能力。我市是苏南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发支撑。 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1063亿元,海陆空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智能电气等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制造业拥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 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拥有 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级智能成套电
22、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机械、苏首控制造技术、九劲智能机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工业设备等机器人制造企业及大力液压件、希西维轴承、威凡智能电气等配套企业,可生产搬运、取放、精整等自动化整机装备及零部件, 年全行业实现销售约45亿元。2. 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嵌入式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占到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造价的36%;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厂房布局、生产流程、经营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带动3倍左右工业设计、系统工程等配套服务发展。我市软件信息产业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于智能电气和
23、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对嵌入式软件的需求,选择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装备制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总量,更能加快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3. 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发达 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工业机器人购买和使用成本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还能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环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综合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需求,汽车、物流
24、、化工、造纸、纺织、航空航天等应用行业需要更新大量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建的北汽华东(镇)产业基地项目、航天晨光镇专用汽车、公务机整机制造等在建项目将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喷涂、切割、码垛、搬运、上下料、分拣、包装等环节,强劲的市场需求将有力拉动产业快速发展。4. 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产业化能力。苏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省级重点,多次承担 863计划、 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苏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机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苏大学、苏科技大学、镇高专和周边南京、常州等地大学均有机械自动化相关专业,我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既
25、可以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镇就业、创业。(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慢,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关键系统集成企业,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二是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弱,推广难度大,尚未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体系。三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健全。四是国内多地上马工业机器人项目,建设工业机器人制造园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三、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一)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在产业高端升级中的支撑与牵引作用,以扩大产业规模,
26、培育竞争优势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利用镇现有的产业、技术、人才、应用等综合优势,加强关键环节和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坚持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发展目标到 年,镇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约占全省规模的10%,年均增长30%。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1. 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形成3
27、-5家主机生产企业,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带动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售后服务、嵌入式软件、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2. 核心技术。到 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20家左右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申报专利100项。通过科技攻关、引进购买、合作生产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减速器、专用伺服系统、传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较强的拓展集成应用能力,研制供多种领域使用、具备专用功能、运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3. 示范应用。紧跟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超前对接,推动机器人+物联网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普及。在汽
28、车制造、工程机械、绿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组织实施100个项目,推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成套装备,建设20家左右的数字工厂智慧车间到 年,在重点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4. 两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融合应用,实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到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5. 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园区。到 年,力争形成2-3个
29、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园区,园区企业集中度达到60%。(三)重点任务1. 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采用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方式,培育重点企业,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集聚配套企业。一是以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区位优势、配套优势等重点引进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组装项目和研发设计机构。二是实施工业机器人企业跟踪培育计划,加大对天宏机械等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引导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主动开发工业机器人主机及配套产品,衍生出一批行业重点企业。2.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