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5.78KB ,
资源ID:2230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30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邑县实验小学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邑县实验小学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docx

1、临邑县实验小学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计划身心健康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小康社会、现代文明城市已成为一项国际性运动。我校已经启动并开展了此项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使我校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学校全体成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健康观,用“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思想作指导,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分阶段按步骤,为师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强化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知

2、识和技能水平,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教育活动立足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同层次需求,促进师生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师生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2)、和谐性原则。教育活动立足于师生的现实健康水平,使教育的各个环节处于和谐状态,促进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实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3)、活动性原则。创建工作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师生获得健康体验,调节身心,提高健康素质。(4)、开放性原则。树立大教育观,开放校内资源为社区服务;同时要主动争取社区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

3、育和社会教育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教育合力。(5)、主体性原则。承认和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自我健康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6)、渗透性原则。注重在各种教育教学、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素质,充分开发师生的健康潜能,培养师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共同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创建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具有良好健康服务质量的健康促进学校。、主要任务健康促进学校要营造健康环境,规范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服务,开展健

4、康促进,使学校的各个组成要素得到和谐、积极、健康的持续发展。以健康的思想理念办学、教书和育人,根据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主要任务如下:(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健康观。使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争当“创建健康学校,培养健康人”活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2)、为师生提供整洁、绿化、美化、安静、安全和秩序井然的校园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3)、制定有益于师生健康的各项安全卫生制度和规定,措施落实。为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饮水供应,确保不发生集体中毒事件。(4)、抓好师生常见病、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确保不出现传染病的集体传染(5)、提供安全完善的体育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

5、并逐步提高师生个人的健康技能,塑造健康科学的行为方式。(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7)、积极开发学校、社区、家庭等的教育资源,普及健康教育。(8)、注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与课程改革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三、具体措施与保障机制、具体措施(1)、做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师生动员大会,利用扬帆新播报、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2)、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园清洁工作的质量。进一步落实校园、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包干制度,提高清洁工作质量,

6、做到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每天两次打扫,每周一次大扫除,教师办公室每天两次打扫;清洁工人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同时要教育学生改正随地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加强卫生检查评比力度,将卫生检查的结果与先进班级的评比考核挂钩。(3)、进一步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要定期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对师生的饮水卫生要监控;多渠道对师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必需的卫生健康技能。(4)、关心师生健康。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师生的常见疾病,如龋齿、近视眼、肥胖等,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

7、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疗工作。(5)、制定传染病爆发和集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发现传染病传染及中毒事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始终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6)、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设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设施,要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设施以及运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逐步建设完善体育与健康设施,每天向师生开放。每学年举办校运动会,力争使全校师生都有较为强健的体魄。(7)、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工作。校园文化要凸现和谐健康特色,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健康

8、的人际关系氛围。(8)、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整体规划和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成安全、满意、愉快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学校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观念,端正服务态度,确保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9)、要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学科教学、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等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10)、加强与社区、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互相反馈信息以及与社区定期联系的制度,充分利用社区的人

9、力、物力资源,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基本健康服务。、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 长:刘振强副组长:宋俊华 董德亭 李军第 董肇忠 杨 超成 员:林 梅 马晓静 张 浩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小组成员组 长:宋俊华 副组长:张 浩 成 员:宿俊霞 刘传颂 邢召祥 杨朝晖 廉红梅 范吉华 燕 燕 许吉祥 程志勇 张义美 夏红星(2)、制度保障。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以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各部门、行政组、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制定的工作计划要充分体现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内容。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按

10、照教务处、总务处、政工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去开展班级工作。(3)、物质保障。总务部门负责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物质保障工作,为师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保障。四、实施迎检和总结阶段、实施阶段(1)、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师生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中国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意义,强化健康意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创建实施阶段各部门按照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总目标及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3)、达标迎检阶段各部门严格按照临邑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自查、整改,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实施小组进行检查。、总结评估阶段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及个人进行表彰,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临邑县实验小学 2016年3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