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44.37KB ,
资源ID:222870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287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简书法讲座第课笔记永字八法捺为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简书法讲座第课笔记永字八法捺为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唐代韩愈和孟郊有斗鸡联句,就写到“磔毛”。 第三个例子,东晋有个大臣恒温,他是王羲之的密友,两人书信来往很多,淳化阁贴中收入恒温大事贴,可以看到恒温的书法也很好。恒温是什么模样呢?晋书恒温列传引刘惔的话说:恒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刘惔从小就是恒温的朋友,他说恒温一脸胡子,好象刺猬那样张开,这就是磔须。想象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简言之 明白了“磔”的字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永”字八法:掠是拉过来,磔是放出去。 2.波和磔的关系 明代张绅法书通释说:“磔者,波也;而谓之磔者,微直曰磔,横曰波耳。”张绅认为,直一点的捺叫“磔”,横放的就是“波”。 清代书法家王澍看法也差不多,他说:“微斜曰捺

2、,人、大、欠等字是也。横过曰波,之、道、远等字是也。”这里王澍所说的“捺”,就是“永”字八法中的磔。 照张绅和王澍的说法,左面这一个是磔,因为它是斜放的;右面这一个是波,大致是平放的。但“平捺为波,斜捺为磔”,把波和磔分开讲了,这只是明清人的讲法,唐宋人认识不一样。 我在28课中讲到,大约晚唐至北宋时期,有一篇“永”字八法详说,这篇文章说一捺的写法是:“笔诀云始入笔,紧筑而微抑,便下徐行,势足而后磔之”。从这句话知道,当时“磔”就是写波势的最后动作。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有一句话:“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唐人认为波磔是并用的,有波就要磔,波势收尾必定要“磔”一下,也就是放出一段。而且这个“磔

3、”的方向和“波”不同,所有的侧面不同,换了笔心方向。所以叫“一波三折”。 唐宋时,无论是平捺还是斜捺,都有波有磔,都可以分成两段,前面为波,也就是一捺的身体称为“波”,收尾为“磔”,收尾要撑开一段,放开一点。 那问题来了,“永”字八法最后一笔称之为“磔”,究竟是指整个捺笔,还是只指捺笔的收尾呢?就“永”字八法各点画命名来看,每个笔画都用一个字,“磔”很明显指整个捺笔。但重点是提醒你要有放开的磔尾。写过的人都知道,真书这一捺难就难在这个磔尾上。 “永”八法详说有这样一段话:“右送之波皆名磔”。可见当时“磔”的意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仅指波势的最后收尾动作;广义已经扩大到整个向右的波势。这可能

4、是因为右送之波,最后都要有磔的缘故。所以,“永”字八法把最后一笔称为“磔”。这是广义的称法。 “永”字八法,是经过张旭改造的。 “永”字八法的捺笔,指真书的捺。 这一捺笔称为“磔”,是强调收尾要放出。 3.什么是一波三折 好,第三,讲讲什么是“一波三折”。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具体在书法中,是哪三折呢? 捺笔产生于隶字,但最早的是无波无折的。我给大家看过西汉莱子候刻石,上面的“支”字和“使”字两个捺,就是直挺挺的。 很直的捺,在真书里还有遗留。智永真草千字文里就有不少。 你看他写的“深”字这一捺,用挫笔写,写得很直。 仔细看看,这一捺也很直。但起笔是转了弯的,也可以说有一个折。 又像这个传为

5、张即之写的“贤”字一捺,行笔部份很直,但起笔有明显的波形。 智永真草千字文字数达一千,他的用笔有很多变化,但我们要单独选出一个字作为样板,如这个“咏”,这种只有一折的捺笔不大好看。不适宜当学书法的样板。 在早期的草书作品中,如皇象急就章,短捺往往也只有一折,但长捺就有两折了。 一波两折在行书中明显多了起来,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放”字一捺,其实就是画波形。 我在28课中讲过什么是楷法。张怀瓘书断引北朝王愔的话说: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隶草”就是章章,王次仲采用章草的方法,创造了波势,这就是楷法。 所以王羲之这个“放”字一捺有波势,就

6、是运用了楷法。但我们注意到,这尾巴是断笔。 这种情况,在王羲之兰亭序中很常见。可能是因为行笔速度快,所以省略了最后“磔”的动作。 如果慢一点,写得完整一点,捺笔最后就会多一个尖,这就是“磔”。 你拿“迹”字的一捺,和“迁”字的一捺相比,就会发现“迁”字一捺多了一个收锋动作。这就是波势之后,有了一个“磔”。 清代有个进士沈道宽,写了一本八法筌蹄。“筌”就是捕鱼的竹器,“蹄”是抓兔子的网,这里指工具。这本书对一波三折,讲得很明白:“唯磔法须明一波三折之义,落笔一折,随按下力送至右住处,突止如剪截势(就是挫笔下来写完断笔);随将笔尖提起,收入画中(这是第二折);从字之上界拂出,是谓三折。” 我用一张

7、图来说明“永”字最后这捺笔的写法。我们现在看到,这捺笔的中线是这样的。起笔后一折往下挫,第二折是“随将笔尖提起,收入画中”,这就是回到五号位,回到正锋位置。在任何时候,回到正锋就取得了主动权。不要忘记。然后第三折出锋。沈道宽说“拂”出,力量小了点,应该是揭出。 王羲之兰亭序第十四行最后有个“欣”字,第十五行最后有个“不”字,这两个字的一捺都很奇怪,这两个捺多究竟是怎样收尾的呢?好像缺了一块,有人说是纸张不平造成的,原件我们见不到了,但这两笔还是可以写出来的。而历史上确实有人写出来。放大点看,收笔就是刚才说的写法。回收笔锋到五号位,重新向九号位出锋就可以。 如果你仔细看古碑好拓本,如颜真卿多宝塔

8、碑,就会发现古人写一波三折的奥秘。这下面缺了一块的地方,其实就是第二折把笔锋收回到五号位留下的痕迹。 最明显就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使”字,这个字使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磔的收笔法。 4.战行 玉堂禁经规定了“磔”的用笔,他说:“磔须 【走历】笔。”(原注:战行右出)。这个“【走历】笔”是什么意思呢?还好有一个注:“战行右出”。 什么是“战行”? “战”有一个意思就是振动,现在写作“颤”,如颤抖、打冷颤、打牙战等等。“【走历】”就是战行。集韵说是“盗行”,走路时忽工忽右。 我在21课中介绍过一个动作。行笔中有意连续左右摇动手腕,称为振,画家画水波,就是运用振。手腕一左一右行笔,波浪就画出来了。

9、玉堂禁经说写“磔”,行笔要“战行”,那就是振,手腕一左一右画波势,为什么要这样用笔呢? 你看这一捺,开始是尖锋入纸,然后用一分笔、二分笔逐渐到三分,用振的方法,有利于铺锋。如果你硬压,笔心毫毛突然受力,很可能分叉太开,结果就收不起来。顺便提醒大家,最后揭笔收,也是一左一右的。 在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中,行笔的一左一右相当明显,通常是来回两次。 小字如王羲之兰亭序,也有这样的用笔,但小字波势不显着。毕竟笔画太小。 所以,练习战行,我建议各位用大楷字帖,如阴符经。像这个“天”字,就要留心捺笔两次来回战行。如果加上最后的揭笔,那就是三个来回了。 平捺如“之”字,道理也是一样的。 阴符经中“发”字的一捺,

10、来回幅度就比较大了,练习的时候,可以先写中线。 凡是了解“永”字八法的书法家,写捺都会战行。你看赵孟頫胆巴碑这个“火”字,捺笔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战行的结果。 文征明游虎丘诗这两个字,捺笔振动很明显,但是他最后没有用揭笔,只是平出。 一捺的基本走势,是696,如果你写得很细,或者你写小楷写得很小,那用摇腕的方法就可以,比如说楷696,这就写出来了。但是你大了以后,毛笔铺在纸上部分就很在,这个时候,你要换96就很不容易换了。如果你这样一出,那就是偏锋。所以“永”字八法所规定的动作,是很科学的方法。它就在里边加了一个五号位,右左右左,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回到五号位,然后重新出锋。这样子,因为有了一个五号位,那毛笔笔心直了一下,就很容易成功了。我们来加粗点,右左右左,来到这儿,把毛笔回一下,然后重新按下去,揭笔。这就比较容易成功。你也可以把动作做得很小,那就接近于直线。右左右左,然后揭笔。你动作越小,越接近于直线。右左右左,好,右左。本节要点: “磔”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解释波磔和一波三折的意思。 玉堂禁经规定的“磔”的写法。要点解读: 思考题: 褚遂良阴符经中这个“之”字捺笔收尾,为什么会这样高起来了?智永真草千字文这个“念”字捺笔,是有波无揭呢,还是做了揭笔的动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