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8.44KB ,
资源ID:222574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257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docx

1、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较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昆明就业或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实现就业,这部分毕业生占调查对象的%;同时有%的同学表示哪有合适的工作就去哪,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为实现就业,已有了较强的流动意识,这对于有效解决大学生供求的区域失衡是一个利好的信息。问题是各人才需求地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把自己需要的人才吸引过去并留住他们。第二,就业部门结构趋同化问题突出。从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省内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情况的通报统计情况看,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除灵活就业、升学及其他去向外,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校及其他教学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

2、、非国有公司或企业、部队等行业和部门。我省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与全国大学生反映出同样的价值取向,导致有业不就现象出现。我省失业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属于选择性失业即地域性、观念性失业。第三,就业观念与就业选择中多期望值的矛盾。从问卷分析的结果看,选择职业时,大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未来的发展与晋升、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也是重要的因素。工作的稳定性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与之前就业观念的选择结果出现矛盾。这反映出大学生求职时对如何在上述诸多目标中寻求平衡点的考虑并不充分,就业选择中多期望值矛盾的存在,更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第四,获取求职信息的局限性。调查反映出,大学毕业生获

3、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校园招聘会、互联网、社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位居首位,说明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主要还局限于校园内,与此相联系,大学生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的主要信息也是职业需求信息。第五,求职理念和求职行为不够理性。从问卷有关调查结果看,大学生求职时最关注的是用人单位的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工资福利水平两项,而对用人单位内部的一些重要信息,如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内部管理等细节关注不够,说明大学生求职时其求职理念和求职行为还不够理性。因为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内部管理等要素与企业员工个人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第六,有一定的创业意识,但对有关创业问题的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在

4、给定较好的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下,他们愿意走自己创业之路。而调查中大学生反映影响其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认为创业时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第七,动手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实际操作经验。这将大量初次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挡在了职业岗位的大门之外。这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第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首先,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集中组织、教育、人事

5、、劳动、计委、财政、工商、公安、税务、民政、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及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问题,在人事代理、劳动保障、工龄计算、失业登记、困难补助及最低生活保障、税收减免、小额信贷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其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省内形成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大型招聘活动与日常招聘相结合,校内招聘活动与校外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结合,上下沟通,左右联系,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联网,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市场

6、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再次,各大专院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各学校书记、校长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建立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最后,各大专院校正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讨“双证书”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正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有机结合的完整的价值链;各大专院校在毕业生中积极开展了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思想。第二,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举。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就业弹性,增加就业容量,缓解就业矛盾的长久动力和重要源泉。

7、从云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吸钠就业的情况看,第三产业仍将成为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姜海林等:影响我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根据发展规划,云南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植和建设旅游业、烟草业、矿产业、生物产业和电力工业五大支柱产业。据“云南GDP增长与增加就业测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课题组”的研究资料显示,2001年五大产业按产值就业弹性高低排序,旅游业()排第一,之后分别是矿产业、生物产业()、电力工业()和烟草业()。旅游产业产值就业弹性值最高,为,即旅游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旅游从业人口增长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量的增长。据课题组估计,一个旅游

8、从业人员能拉动5个非旅游产业人员就业。随着我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在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矿产业和生物产业对就业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烟草业和电力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产值就业弹性较小,但其发展对云南财政和GDP增长的贡献意义重大。而且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随着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培植和建设,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第三,制定有效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根据2005年4月中旬“云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解决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云南省昆明市的在校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在给定较好的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下,有%的大学毕业生愿意走自己创业之

9、路,%的毕业生不愿意。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其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资金。结合这一调查结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中,不可忽视对其创业问题的研究。首先,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应成为政府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第四,以就业为导向,计划招生,体现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有效运用计划手段,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进行合理预测,以此为基础,编制年度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计划。即尝试将市场需求与计划供应进行有机结合,将高校大学生培养与社会对大学生使用进行结合。第五,围绕促进就业,建立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

10、实际,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体系。可以考虑以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职业指导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就业实践环节为辅助、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使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第六,引入经济手段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整。如前所述,大学生失业更多地是区域性和结构性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根本在于各高校转变办学思想,根据市场需要,在合理的人才预测规划下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结构。对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追求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率低的高校进行缩减招生规模、停止相关专业招生或经济处罚。促使各高校认真研究和重视学生就业与学校发

11、展相关性问题。第七,选择试点,实行“4+1”的就业模式。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讨。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求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但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有层次上的差异,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高校,可以考虑实行“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对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的学生,由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向其提供1年到企业或政府机关去实习的机会或1次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鉴定机会。实习期间,用人单位酌情给大学生发放一定的报酬。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工作性质、待遇,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与实习工作

12、岗位的关系,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据国外高校的经验,经过实习的学生,一般97%能在毕业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找到工作。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和职业特点,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或职业鉴定服务,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参考资料:1云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读本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郭飞.我国失业的五大特征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3,(05).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和对称J.经济学动态,2003,(11).6丁大建,高庆波.毕业了你将去哪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0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