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馆藏纸本图书58.19万册,国内外刊物1100多种。学校建有4万余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培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58个,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日臻完善。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示范专业、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十一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高职办学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办学观念,形成了大系统教育观及“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 “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始了工作过程学习课程体系的改革,但距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七个方面:(1)思想观念需进一步解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过程共担的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创新有待突破;多渠道筹资途径有待进一步畅通。(2)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在实践中运行和验证。(3)课程体系需进一步深化,在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方面尚需全面深入开展,适应生产性与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进一步改善,学习评价指标中企业参与的比重有待进一步加大,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家级教学名师榜上无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偏弱;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适应生产型与服务型学习体系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
3、师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5)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社会服务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6)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行政化管理的色彩浓重,服务水平和效率亟待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7)办学特色需进一步凝练,以赵文化为底蕴,独具学校特色、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尚未成熟。在建设国家骨干院校过程中,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加大投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机遇与挑战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河北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各高校加快了学科、专业调整的步伐,竞
4、相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谋求发挥更大的作用。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教育经费到2012年要达到GDP的4%。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日益增长的要求,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邯郸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时提出把邯郸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思路上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加强邯郸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及与全国知名企业对接,为邯郸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
5、新兴战略型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方面作出成绩。这就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们需要针对学校的现状,尽快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制定一个与“邯郸市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发展规划。(二)发展思路和目标1、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练特色,以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重点,以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辐射两个平台的建设为依托,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保障。立足邯郸,围绕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调整优化专业;改革和完善“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开发;加
6、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推进主体多元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区域辐射能力。2、总体目标组建学校理事会及各系级专门委员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以4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12个专业群的建设,使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总模式及专业(群)子模式群,加大工学结合力度;建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辐射两个平台,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模式多样,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
7、平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更大提升,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综合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能够引领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3、具体目标(1)完成“一三二三”战略工程。即:以特色学校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为目标,以“迎评促建”、“建章立制”和“设施完善”三大项目为抓手,力争两年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三年达到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要求。(2)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职业与技能培训达到22000人次/年。(3)办学形式:全面开展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远程教育、国(境)内外交流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形成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
8、存、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并行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新形式。(4)办学条件:按规划完成新校区改扩建工程;建筑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图书拥有总量100万(含电子图书45 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0万元;重点完善2个国家级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27个合作共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5)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
9、学位教师的比例提高到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提高到3%,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提高到40%以上;培养10名以上国家或省、市管专家。(6)专业及课程建设:建设好2个国家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特色专业、12个校级重点专业;争取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1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60门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7)学生管理工作:聘请一批劳动模范担任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机制,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10、和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以上。(8)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突出特色的原则,构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学校文化内涵,创建学校文化精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培育独特的文化精神,把学校建成创新风气浓郁、学术环境宽容、资源配置高效、校务公开民主、利益关系融洽、师生文明互爱、人文意蕴厚重、环境优雅宜人的和谐校园,形成现代文化和传统地方文化相映、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交融的格局,为国家
11、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三、主要措施(一)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1、争取邯郸市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促进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议程。学校地方立法研究所在2011年底前完成条例(草案),力争于2013年底前提交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达到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目的,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2、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体制转型。积极推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建设,2011年底前完成理事会章程(草案)的起草并召开筹备会议,2013年底前正式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市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学校、法律专家、师生代表等
12、各方组成,发挥各方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运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设置、资金投入和使用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和监督。各系成立理事会分支机构,提出专业(群)校企合作发展的相关议题,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定。3、进一步加大校企深度融合的力度。吸引企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准)捐赠,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全面满足重点建设专业(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投入640万元,与区域相关部门人才库链接,将兼职教师资源库扩展到3000人,实现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30名在合作企业兼职的专业带头人,聘任(聘用)30名在学校担任专业
13、带头人的行业企业专家,建成2个国家级、4个省级 “专业教学团队”;扩大企业“冠名班”的范围,在每个重点建设专业中至少建立1个“冠名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渗透企业文化。4、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增强校企合作的活力。理事会及其分支机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等重大事宜;由理事会成员企业和学校对学校的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实行双聘用、双考核;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完善分配制度,修订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办法、专任教师企业挂职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合作培养人才机制、教师联系企业责任制,合作就业达到500人/
14、年以上;横向课题立项6个,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低于9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项以上。(三)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进一步系统研究和完善“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1、投入180万元,加强专业的社会与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对 “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力争3年内完成“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及12个专业(群)人才培养子模式的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结题并出版专著。2、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工作过程学习课程体系。投入120万元,与行业企业合作、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实践教学学时达到总学时的50%以上;投入660万元,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工作过程学习课程
15、体系,形成生产型学习(Productive-Learning)和服务型学习(Service-Learning)两类课程,共同开发60门专业课程,600门新课程标准;投入70万元,再建2门国家级、4门省级精品课程。3、全面推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合作企业工作任务或项目相结合,按照任务要求或项目标准进行教学。投入1000万元,再建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70个;投入500万元,通过4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12个专业群全面推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逐步实施适合企业生产周期和规律的多学期、分段式等教学组织模式。(五)切实提高
16、教学质量(六)加强“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争取吸引行业企业资金1500万元,学校投入500万元,合作建成6个“校中厂”、4个“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投入650万元,建成校内实训室20个,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展到2000个,使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达到100%,并强化教学内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渗透。2、各专业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生数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或校内仿真实训室。(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1、建立“三体系配套”工作制,即党政纪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用人单位综合评价体系,以系为主、条块结合、师生密切配合
17、、上下互动的院系两级管理工作体系,保证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提高素质教育工作水平。2、确立“四位一体”目标体系。一是突出德育首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强化能力本位,着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三是注重文化品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四是确立身心健康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强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努力形成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技推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工作格局,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八)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好和谐校园(九)扎实做好招生就
18、业工作1、拓宽生源渠道,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学校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狠抓重点专业建设入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与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合作实施联合办学,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适销对路的人才产品,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以赢得考生的青睐。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报到率。2、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继续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坚持“就业指标刚性化、就业任务全员化、就业信息网络化、就业面向社会化、就业重心基层化”的“五化”原则。努力构建“全程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和全面抓就业”的“三全”就业工作格局。强化毕业生的市
19、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内联外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依托行业优势,力争每个专业至少建立2个就业基地,构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和网络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十)进一步增强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能力1、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多功能、多形式、多层次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或在岗学历教育。投入150万元,与企业进行技术项目的合作及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申报专利不低于5项/年,新产品开发不低于2项/年;为企业和社会开展知识更新、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继续教育8000人次
20、/年;为中职毕业生在岗获得高等学历招生300人/年,采用多学期多阶段教学、网络远距离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2、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扩大成人继续教育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达到5000人次/年以上。争取政府支持,立足邯郸,面向全省,辐射中原,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广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师继续培训等工作。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处室人员的积极性,使继续教育工作在量与质上有明显提升。3、以现有校园网服务功能为基础,建成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源,为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网上自学、网络考试、网上培训以及对口支援等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十一)
21、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学校管理工作是实践“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要通过管理创新,探索建立现代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积极推进“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建设。2、继续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学术委员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形成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高效管理体制,大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3、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关系,合理扩大系的自主权,调动系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人事代理制和雇员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竞争淘汰
22、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学校特点的工资及津贴分配制度,为造就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探索建立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4、建立高效精干的管理系统,按照“压缩机关、加强一线、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职能明晰、运转灵活、统一协调、精干高效”的管理运行系统,精简党政机关人员,严格机构人员编制,使非教学人员比例逐年下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依章治校。加强干部教育与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5、加快信息化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网络技术为支撑平台,积极开发人事、财务、教务、科研、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党政管理等系统。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各种信息查询系统,构建数字化校园,实现管理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二0一0年十二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