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变式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3、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4、“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6、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 7、在非对抗性态度的
2、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8、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9、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 1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1、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C.调查法_D.
3、测验法1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13、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A.学校文化B.民族文化C.企业文化D.制度文化 1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知觉B.重现C.表象D.想象15、比率智商的公式是( )A.IQ=CA/MA100B.IQ=CA/MA100%C.IQ=MA/CAD.IQ=MA/CA1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1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18、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A.全体性B.科学性C.主体性D.发展性 19、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20、“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A.能力B.兴趣C.气质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心理学的三大流派:2、注意的稳定性:3、有意注意:4、自我:5、性格的态度特征:6、再造想象:7、想象:8、需要: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2、( )意志行
5、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3、(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4、( )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5、(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6、(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7、( )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8、(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9、(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10、( )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
6、题4分,共24分)1、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及效用。3、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是社会性动机?4、观察力的培养。5、简述知觉种类。6、培养创造思维的具体方法。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心理 生理2、生理性 社会性3、沟通 心理4、时间 地点5、广度 范围6、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7、心理过程 个性过程8、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9、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10、1879 冯特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A2、B3、D4
7、、D5、A6、A7、C8、C9、C10、D11、D 12、D13、B14、C15、D16、A 17、B18、B19、D20、C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
8、形象的过程。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错2、对3、错4、错5、错6、错7、错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 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
9、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一)动机推动功能。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趋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说个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力性或减力性的作用。(积极、消极的情绪)(二)适应调节功能。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 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有利于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三)信号表达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表达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预警功能和沟通、交流功能。3、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影响
10、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生理性需要,它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比较高级的动机。4、(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目的性使观察成功的前提。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不至于在观察时盲目行事或被其他与目的无关的现象干扰。(2)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看的就最多”。(3)观察应当有顺序、有系统的进行,这样才能看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至于遗留某些重要的特征。(4)要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认识
11、事物的活动。观察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事物的不同性质往往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5)观察时要有思维的参与。在观察时思维必须同步进行,如果忽视了观察时的思考,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不可能得出科学的论断。5、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
12、度的知觉。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6、(1)要让学生了解关于创造思维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创造思维特点和构成要素。(2)要引导学生对照自身的思维特点,找出优缺点,扬长避短,认准努力方向。(3)要在学习上自觉地训练,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消除思维惯性,克服思维惰性,不人云亦云,不唯名人言论是从,不局限于一家之言,独立思考,创造性的去学习。(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充分利用思想高潮。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