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卓列传:“韩遂与马腾自还凉州,更相战争,乃下陇据关中。操方事河北,虑其乘闲为乱,(建安)七年(二零二年),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二零八年,赤壁之战后,曹操以曹仁为征南将军,让曹仁驻守江陵,以抵挡吴国周瑜的大军。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二零八年),(曹仁)从(曹操)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二一一年,曹仁转骁骑将军,统兵讨伐叛军田银、苏伯。讨平田银、苏伯后,曹仁复为征南将军,屯驻樊城,镇守荆州(魏国部分)。征西将军:一九二年四月,董卓死后,王允以皇甫嵩为征西将军,五月又迁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及(董)卓被诛(一九二年),以嵩为征
2、西将军,又迁车骑将军。其年秋,拜太尉,冬,以流星策免。”资治通鉴第六十卷:“五月,以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一九二年(九、十月左右),韩遂、马腾投降朝廷,当时当权的李傕等人以韩遂为镇西将军,以马腾为征西将军。“是岁(一九二年),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腾征西将军,屯郿。”后二零二年,曹操以马腾为征南将军,以韩遂为征西将军。史料见前文。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初,董卓入关,说韩遂、马腾与共图山东,说,输芮翻。遂、腾率众诣长安。会卓死,李傕等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二一二年,马超起兵反曹操,杀凉州刺史韦康,自封征西将军,领并州牧。蜀书六关张马黄赵
3、传第六:“(马)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二一二年),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二一五年,曹操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让夏侯渊留守汉中。“会(张)鲁降,汉中平(二一五年),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十二月),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一九年,汉中之战黄忠部斩夏侯渊后,刘备以黄忠为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二一九年,刘备封汉中王后,迁黄忠为后将军。征东将军:一九三年左右,马腾由征西将军迁征东将军。“典略
4、曰:州郡异之,署(马腾)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一九零-一九三)中,拜征东将军(应该是一九三年,一九二年时马腾才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见前面引文)。”二零二年,马腾由征东将军迁征南将军。二零八年,马腾迁前将军。二一零年,马腾入许县为卫尉。一九五年,献帝以白波帅胡才为征东将军。关于此处各史书记载不一,征东将军或为李乐,或为韩暹,前面已经论述过,可见前文。二一五年,合肥之战大胜孙权后,曹操以张辽为征西将军。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二一五年),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
5、勿得与战。”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四镇将军:四镇将军为镇南将军、镇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四镇将军都为东汉末年所置,在东汉时属杂号将军。镇取安定、安抚之意。三国时,四镇将军不属杂号将军,魏国和吴国的四镇将军的地位大致在四征将军之下,蜀国的四镇将军则高于四征将军。譬如赵云由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张翼由征西大将军进位为镇南大将军。【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延熙元年,(张翼)入(成都)为尚书,稍迁督建威,假节,进封都亭侯,征西大将军。十八年,(张翼)与卫将军姜维俱还成都。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将翼等行,进翼位镇南大将军。”】上面引
6、文中用了“进翼位”三个字,很明显,蜀国的四镇高于四征。四镇和四征一样,通常都持节、假节督(或都督)州郡军事,如魏国的镇北将军通常都假节都督河北(黄河以北)军事。以前我认为三国时,四镇和四征由于在职能上的冲突,通常不同时设置。但经过他人的指正,我翻阅资料后,发现无论是曹魏、孙吴还是蜀汉,征、镇并置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而且其驻地和负责的防区也各有差异,这些会在后文三国篇详解。镇南将军:一九二年,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并掌权后,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以笼络刘表。“李傕、郭汜入长安(一九二年),欲连(刘)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二一五年,曹操南征汉中,张鲁向曹操投降。曹操以张鲁
7、为镇南将军。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二一五年),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张)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张)鲁尽将家出,太祖逆拜鲁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另,二二零年,曹丕称帝前,以曹休为魏国(汉朝诸侯王国)的镇南将军,假节都督各军事。非汉朝的军职。“文帝即王位(二二零年),为领军将军,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夏侯惇薨,以(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镇北将军:二零五年左右,王邑为镇北将军,领河东郡太守。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魏略曰:(钟)繇时治在洛阳,自以威禁失督司之法,乃上书自劾曰:臣前上言故镇北将军领河东太守安阳亭侯王邑巧辟治官
8、(二零五年),犯突科条,事当推劾,检实奸诈。”此外,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第九中裴注引魏略道:“李胜字公昭。父休字子朗,有智略。张鲁前为镇北将军,休为司马,家南郑。”这里张鲁为镇北将军是错的,张鲁只担任过镇南将军,而非镇北将军。镇西将军:二一九年,东吴袭取关羽的荆州之后,孙权因功进封陆逊为镇西将军。非汉朝军职。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二一九年),(陆逊)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这个“镇西”将军的镇西未免有几分向蜀国挑衅的意思。二二零年,曹丕继承魏国(汉朝诸侯王国)王位后,封曹真为镇西将军
9、,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文帝即王位,以(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镇东将军:一九二年,李傕、郭汜等人以张济为镇东将军。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九月,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济出屯弘农。一九六年六月,曹操由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魏书一武帝纪第一:“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九月,曹操由镇东将军进位为大将军。“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一九六年九月左右,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
10、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一九六年)也。”按上一段,曹操在九月才由镇东将军进位为大将军,而刘备拒袁术按通鉴来看,时间当在五六月左右,故推断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当在九月左右。一九九年,曹操表刘备左将军。在东汉之时,前后左右将军的地位高于四征、四镇等杂号将军。不得不说,刘备早期官位的升迁和曹操有非常大的关系(除了镇东将军、左将军,刘备还有一个豫州牧也是曹操所封)。四安将军:四安将军为安北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东将军。安取安宁、安定之意。四安将军中的安西将军、安东将军为东汉末年所置,安西、安东将军在东汉都属杂号将军。而安北将军在东汉、三国时仅有一位可考,为吴国的安北将军谭
11、正,这个会在后文三国篇再提及。安南将军则为三国时的东吴、蜀汉所置,曹魏并无可考的安南将军。据通典和太平御览引谢承的后汉书,建武元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为安南将军。但范晔的后汉书中岑彭在建安元年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并没有提及岑彭担任安南将军一事。再加上东汉初并无其他四安将军可考,故岑彭任安南将军一说应为错误。三国时,四安将军的地位当在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之下,在四平将军之上。四征、镇、安、平将军都不属杂号将军。通常,三国时的四安将军也和四征、四镇类似,持节都督一州之军事,这些也放在后文再讲述。安西将军:一九五年左右,杨定为安西将军。“明年春(一九五年春),(李)傕因会刺杀樊稠于坐,由是诸将各相
12、疑异,傕、(郭)汜遂复理兵相攻。 安西将军杨定者,故卓部曲将也。惧傕忍害,乃与汜合谋迎天子幸其营。二一一年,曹操以曹仁行安西将军。“(二一一年),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安东将军:一九二年左右(通鉴中的时间为一九三年夏),朝廷以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陶谦死于一九四年。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董卓虽诛(一九二年),而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是时四方断绝,(陶)谦每遣使闲行,奉贡西京。诏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一九七年左右,陈瑀为安东将军、吴郡太守。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江表传:又诏敕曰:“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
13、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其(孙策)亟与(吕)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安南将军:一九二年到一九五年之间,刘表为安南将军。”按刘镇南碑,一九二年,朝廷封刘表的官职应为安南将军、荆州牧。一九五年左右,朝廷才遣使者御史中丞钟繇(钟繇在一九五年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见前文御史中丞部分)封刘表为镇南将军。刘镇南碑:“(刘表)即迁州牧,又迁安南将军,领州如故。圣朝钦亮,析圭授土,俾扬武威,遣御史中丞锺繇即拜镇南将军,锡鼓吹大车,策命褒崇,谓之伯父。一九八年,曹操以段煨为安南将军。“三年,使谒者仆射裴茂诏关中诸将段煨等讨李傕,夷三族。以段煨为安南将军,封閺乡侯。四平将军:四平将军为平南将军、平
14、北将军、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字应当是取平服之意,即安定百姓,使百姓顺服。康熙字典:“平,又平服也。诗大雅四方旣平,王国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国之内幸应安定。”四平将军均为东汉末年所置,宋书中称四平为曹魏所置,这个说法是错的。四平将军在东汉属杂号将军,在三国时不属杂号将军,位在四征、四镇、四安之下。平南将军:一九九年左右,孙辅为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孙辅是孙贲弟,孙坚堂侄,孙策的堂兄弟。“(孙)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一九九年),(孙)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策立辅为庐陵太守,抚定属城,分置长吏。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另,孙权以吕范为平南将军,这个应该非汉朝的正式军职。吕范任平南将军的
15、时间当在二零九年之后,二一九年之前,以三国志吕范传中的上下文为时间参照点。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刘备诣京见权(二零九年),(吕)范密请留备。后迁平南将军,屯柴桑。权讨关羽(二一九年),过范馆,谓曰”平北将军:二零四年(通鉴中为二零四年),曹操以张燕为平北将军。“曹操将定冀州(二零四年),(张燕)乃率众诣邺降,拜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平西将军:二一四年,刘备以马超为平西将军,应该非汉朝的正式军职。“(马超)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二一四年),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平东将军:一九五年,吕布为平东将军。魏书七吕布臧
16、洪列传:“英雄记曰:初,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布来迎。布军无畜积,不能自致,遣使上书。朝廷以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上文的“天子在河东”指一九五年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之时,途中停留于河东郡安邑。又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弟一:故左将军袁术不顾朝恩,坐创凶逆,造合虚伪,欲因兵乱,诡诈百姓,闻其言以为不然。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奋武将军:奋武即用武、用兵之意。【尚书卷六禹贡第一:“二百里奋武卫。文教外之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奋,方问反。由其心安王化,奋武以卫天子,所以名此服为安也。内文而外武,故先“揆文教”,后言“奋武卫”,所从言之异,与安之义同。”用
17、礼法教化国内百姓,在教化之外的二百里内的地区则用兵拱卫天子,这样天子才会安全。】奋武将军一职在西汉时就已存在。西汉元帝之时,任千秋就担任奋武将军,事见汉书卷七十九冯奉世传。一九零年,各诸侯同时起兵反董,曹操自行奋武将军,非汉朝的正式军职。“初平元年(一九零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一九一年,董卓以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初平二年(一九一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
18、万余级。拜奋武将军,封蓟侯。”三国志“会董卓至洛阳,迁(刘)虞大司马,(公孙)瓒奋武将军,封蓟侯。”从时间和事件记载上来看,后汉书中的记载较为翔实可信,故取后汉书中的时间。二零三年,曹操以程昱为奋武将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程)昱收山泽亡命,得精兵数千人,乃引军与太祖会黎阳(二零三年二月,见通鉴),讨袁谭、袁尚。谭、尚破走,拜昱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二一三年,孙权以贺齐为奋武将军。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十八年(二一三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馀人。(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馀皆降服。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迁奋武将军。此外,后汉书卷七十四袁绍列传记
19、载,一九一年,袁绍以沮授为奋武将军。此处和三国志中的记载矛盾,三国志中沮授为奋威将军。而资治通鉴中则明确记载【(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亦无官属。绍以广平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宠遇甚厚。】这样看来,沮授应该为奋武将军,非奋威将军。但是,曹操当时应该还是自行奋武将军。袁绍和曹操当时并未闹翻,为何袁绍会无视曹操,加沮授为奋武将军?难道只能用杂号将军本无定员来解释么?貌似也不合常理。只能说汉末官制混乱,记载多有缺失,沮授是奋武还是奋威,恐怕是很难分辨得清。另,宋书百官志上中记载【奋武将军,后汉末,吕布为之。】但我翻阅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吕布都为奋威将军,而
20、非奋武将军,可见宋书为误。奋威将军:奋威将军的奋威即振奋、抖擞威风之意,奋勇。汉书元帝纪中记载西汉元帝时,任千秋为奋威将军。【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军冯奉世击之。八月,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校并进。】此处汉书的记载应为错误,因为其后汉书冯奉世传中多处提到任千秋为奋武将军,而且还有诏书为证。所以,汉书元帝纪中这一孤句错误的可能性极大,故不予采信。由此,奋威将军一职大概是东汉末年才置。一九一年,袁绍逼韩馥出让冀州,之后袁绍以韩馥为奋威将军,应该非汉朝的正式军职。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上:“(一九一年),(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同年,韩馥自杀。)”一
21、九二年,吕布手刃董卓之后,王允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吕布臧洪传第七:“(一九二年),(吕)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语在卓传。(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二零四年,曹操表公孙度为奋威将军。公孙度大约在不久后去世。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建安九年(二零四年),司空曹操表(公孙度)为奋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死,(公孙)康嗣,故遂据辽土焉。二零八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让满宠行奋威将军,驻守荆州南郡当阳县。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建安十三年(二零八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满)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二一三年左右,邓展为奋武将军。“裴注:於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
22、、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应为邓展)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上文中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估计为传抄错误,曹魏中并无刘展,只有邓展。据曹丕的典论记载,邓展确为奋威将军。典论自序:“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二一三年,孙权以孙瑜为奋威将军。孙瑜为孙静子,孙静为孙坚弟。按上文,同时间段内有邓展为奋威将军,故孙瑜这个奋威将军非汉朝的正式军职。“(孙瑜)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二一三年),权欲交战,瑜说权持重,权不从,军果无功
23、。迁奋威将军,领郡如故,自溧阳徙屯牛渚。二一九年,孙权以周泰为奋威将军、汉中郡太守(遥领)。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后(孙)权破关羽(二一九年),欲进图蜀,拜(周)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中卒。建德将军:建德从字面上来看,当是建立德行、德业之意。【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月,诏曰:“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盖孔子对定公以来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建德将军在两汉和三国时,仅有这曹操一例。可能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只此曹操这一家建德将军。一九六年二月,曹操讨平位于豫州汝南郡和颍川郡的黄巾军余党何仪、刘辟、黄邵、何曼部。因此
24、,曹操被献帝封为建德将军。“(一九六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平虏将军:平虏的平即荡平、扫平之意,虏即敌人、敌寇之意,合起来即扫平敌人之意;平虏和征虏、讨虏、平寇、荡寇之类的意思相近。平虏将军应当是东汉末年所置。二零零年,徐琨为平虏将军。徐琨是孙权妃嫔徐夫人之父,同时也是孙权的堂兄弟。吴书五妃嫔传第五:“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汉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一九零年左右),拜偏将军。(徐)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孙权)破庐江太守李术(二零零
25、年),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后从讨黄祖,中流矢卒。二一三年左右,刘勋为平虏将军。於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谢奂、袁霸等劝进曰:”典论“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裴注三国志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平虏将军刘勋为太祖所亲,贵震朝廷。尝从畿求大枣,畿拒以他故。后勋伏法,太祖得其书,叹曰:“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又三国志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前面三处皆作平
26、虏将军,可见此处的征虏将军为误。二一三年,孙权以周泰为平虏将军,领濡须督。“(二一七年,曹操第二次攻濡须口,时间可见资治通鉴卷六十八),(周)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军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建武将军:建武为建立武功之意。建武将军应该始置于东汉末年,第一任建武将军为夏侯惇。值得一提的是,建武也是东汉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曹操以建武为夏侯惇将军号,可见古代对帝王年号并无什么避忌,这个和对帝王名的避讳大为不同。一九八年,夏侯惇为建武将军。“太祖自徐州还,(夏侯)敦从征吕布(一九八年),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二一三年左右,刘若为建武将军。“建安十八年,二一三年),(裴松之注)於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锺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这个刘若在史书中记载甚少,只知道他后来在二二零年左右为辅国将军,爵位从亭侯进位乡侯。魏书二文帝纪第二:“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百二十人上书曰:”集解:“潘眉曰:魏公卿上尊号奏作清苑乡侯,当以碑为正。考刘若,武帝时为清苑亭侯,至是进爵乡侯矣。建威将军:建威为建立威望、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