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22KB ,
资源ID:22164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164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Word格式.docx

1、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内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应当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及其慢富群体。3)“两个大局”论:改革开放之初,内地支持和帮助沿海加快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又要帮助和支持内地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推进。在

2、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发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作了部署。4)“宏观调控”论:(1)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为在一国(尤其是大国)之内,各地的经济资源存在差异,各地的主观努力也相差悬殊,加上历史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而不能听任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2)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坚决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其次,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特点和利益,充分发挥各

3、地的积极性,地方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二章1、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节点及节点体系、线路及网络、域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纵横交叉,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空间。2、 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结构和生产力结构的有机统一体。狭义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力结构。生产力结构的主干部分是产业结构。3、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构成状况、经济技术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4、简述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

4、场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对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提出了“农业区位论”。 其中心思想是: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取决于从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于1905年发表了论工业的区位一文,此后于1909年和1914年又写过两本书,提出了“工业区位论”。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计算,把工业品生产成本最低的那个地点,确定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它是关于一定区

5、域内城市、城市职能、城市大小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即城市“等级规模”学说,因此又被称为“城市区位论”。 他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分布,应当形成A级城市1个,B级城市2个,C级城市612个,D级城市4254个,E级城市108128个。(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在1940年发表经济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市场区位论”。 他认为,既然生产和消费都在市场上进行,而生产者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那么,最低成本并不是保证最大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应当去谋求最大市场。5、区域经经济学的当代研究及其相互联系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路径研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际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

6、;全国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以上五个方面,基本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学在当代的重点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前三个方面属于单个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问题,第四个方面属于区域之间平等的经济关系,第五个方面属于全国和各区域上下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经济关系。6、如何认识和把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联系实际) (1)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结构理论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节点及节点体系、线路及网络、域面。区域空间结构的核心理论是“发展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倒U型”理论。 区域经济结构理论区

7、域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促进区域社会财富或国民产出的增多,通常用GNP(GDP)、人均GNP(人均GDP)来表示。 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等人主张“平衡增长”,而赫希曼、缪尔达尔等人坚决反对“平衡增长”,提出“不平衡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比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得多,主要有:佩鲁的“发展极”理论、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理论、诺思的“输出基础”理论、弗农的“梯度推移”理论,还有“反梯度推移”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等。(3)、区域经济运行及其

8、机制理论 (1)区域经济运行理论 主要包括区域资源“转移分析理论”和区域经济竞争理论。 (2)区域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理论 首先,是区域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包括:发挥比较优势取得比较利益,促进集聚经济形成集聚效益,产生企业规模效益和产品差异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要依靠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 其次,是区域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在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上,必须加上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就是要把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第三章1、节点:是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地,是由经济活动的内聚力极化而成的各级区域中心,多表现为城镇。节点体系的三要素是等级各称、人口规模和节点数目。一般

9、来说,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目就越少。相反,等级越低,规模越小,数目就越多。2、线路主要包括交通线路、通讯线路、能源供给系统、供排水系统等,其中交通线路最重要。3、域面域面是区域空间结构的基础。域面与区域不同,它不包括节点和网络。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域面就是指广大农村。4、极化效应是指经济资源向某个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并逐步使之成为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极核的过程。5、扩散效应它是与极化效应相对的一种效应,指经济活动及各种生产要素从极核向外围扩散的过程。6、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的实质古典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着重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探讨农业、工业的最

10、佳区位选择问题,因此其实质是“成本决定论”。近代区位理论包括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着重从城市等级与规模的空间关系、市场区与市场网的内部联系出发,探索企业如何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其实质是“利润决定论”。同时,通过对市场区位发展阶段的分析,探索整个区域的最佳经济效益。二次大战之后,传统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和近代区位理论)演进为现代区位理论,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其实质是“综合决定论”。7、区位势能的主要内涵 区位势能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于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人口状况、技术经济水平、人为政策等因素在不同地点的组合所形成的差别

11、程度及其相应能力。其内涵包括:自然条件势能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地域差异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 自然资源势能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组合及其开发价值的地域差异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交通运输势能由于交通运输水平、运输能力和便捷程度的差异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人口分布势能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和人口素质的差异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技术经济势能由于技术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行政势能和政策势能由于行政中心或行政权力与各项优惠政策等特殊因素差别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差异。8、如何认识和把握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原理(或论述

12、)(1)极化效应:极化效应的定义是指经济资源向某个具有优势的地点集聚并逐步使之成为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极核的过程。极化效应的作用带来三个方面的向心力:一是使极核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群的最优区位;二是节约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多种费用从而提高利润率;三是使国家和区域在权利分配、政策导向等方面作出有利于极核地区的决策选择。(2)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的定义它是与极化效应相对的一种效应,指经济活动及各种生产要素从极核向外围扩散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生产要素逐步由极核区域向外围扩散渗透,形成一种离心运动。扩散效应的表现方式(外溢)主动外溢、被动外溢、积极外溢。主动外溢指随着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的不

13、断演化,原来极核中的主导产业逐步衰落,被除数新兴的主导产业所替代,原主导产业就会主动向极核周围地区转移。被动外溢指随着极核地区产业和人口的不断发展与集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使污染严重的产业向极核四周转移,迁往城郊或更远的地方。积极外溢指旅游等服务业的崛起和创新精神的似播,带动了极核以外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作用力转化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互作用。起初是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使区域经济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二元结构鲜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扩散效应逐步增强,极化效应逐步减弱,导致区域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走向相对均衡的高级有序状态。第四章

14、1、经济增长:(1)统计学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指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或社会总产值的增加,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国民收入的增加。总之,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多或国民产出(output)量的增多。这里的“产出量”,既包括产品(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也包括劳务。因此,经济增长的内容,是指后期的国民经济产出量在规模上比前期增加。 (2)库兹涅茨(SKuznets)的“经济增长”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内涵远比经济

15、增长丰富和广泛得多。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是社会财富在量上的增多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质的变化和发展,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3、增长极: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的中心思想强调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要尽可能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从而形成与周围地区的势差,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作用,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4、回波效应: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理论,是针对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而提出来的,指地区外因素引起的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张的影响。如在市场作用

16、下不发达地区资本、劳动力等向发达区域回流的过程将引起不发达区域经济衰退。5、梯度推移美国弗农是“梯度推移”理论的创立者。该理论依据“生命循环理论”演绎而出,旨在说明世界或一国范围内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过程和推移方式,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象接力赛跑那样,有处于高梯度上的地区相处于低梯度上的地区一级一级的传下去。6、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的定义、内涵及其意义1)、库兹涅茨指出: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

17、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2)、包含3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提供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或不断增长;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社会制度与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是先进技术得以发挥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3)这个定义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即要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而且包括了“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和罗默尔“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的思想,还在诺思等人之前强调必须对祛制度和思想意识作相应调整,才能使供应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因此,库兹涅茨的这个定义,是对各国经济增长历史的高度概括,是

18、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超前和精心提炼。 7、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经济空间:理论的应用,首次提出“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中心思想 强调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要尽可能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地区,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强化,从而形成与周围地区的势差,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作用,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2)“增长极”形成的关键在于“创新企业”的存在,并且带动一大批“增长企业”的发展,形成“磁场极”,对周围地区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增长极”,不仅要培育“创新企业”,而且要优化周围环境。(3)“增长极”的

19、两种效应: “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极点的集聚,从周边地区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因而是一种向心运动。 “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极点的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是一种离心运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这两种效应的强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起初“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极化效应”减弱,“扩散效应”增强;再到后来,“扩散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极化机制和扩散机制互相作用,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地区之间的差距。8、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不平衡发展”战略。(1)“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提出 这一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

20、集中力量,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那些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主要产业,并以它们为动力,带动其他产业、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根据 赫希曼认为,“发展就是一系列连锁着的不平衡”,“经济发展通常采取踩跷跷板的形式前进”,从不平衡走向平衡,又从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基础是不平衡的,因此,新投资就应当不平衡,才能达到最终平衡的目标。而且,发展中国家最缺的就是资本,全面投资缺乏资本来源。(3)“不平衡增长”的“连锁效应”任何投资都会产生“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还会产生“旁侧连锁”,因此,一国在选择优先发展的部门时,应当选择连锁效应最大的部门优先发展。由于

21、关联效应的作用,其他部门就会成长起来,其速度也许比采取平衡增长战略所能取得的发展更快些。9、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发展观(当代最前沿的经济发展观) 1999年9月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森又出版了题为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著作,阐述了当代最前沿的经济发展理论。森的第一个命题是:“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他认为,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同时,“发展还包括法治意义上的自由。森的第二个命题是:“自由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森在书中特别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5种最重

22、要的工具性自由: (1)政治自由即人人有权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如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负责任的言论观点等。 (2)经济条件即人人享有将其经济资源运用于生产、交换和消费的机会。 (3)社会机会即人人享有在教育、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它们构成个人享有更好生活的实质性自由。 (4)透明性担保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的信用,它取决于交往过程的公开性、对信息发布及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5)防护性保障指为那些遭受天灾人祸或其他突发性困难的人、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扶持的社会安全网。 两个命题合起来,森的理念就是:经济发展就是扩展自由,自由是发展的核心。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安南认为:“全世

23、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观念的明智和健全。” 阿马蒂亚森还把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长期研究印度的饥荒问题,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因此,他被称为“具有人类良知、关心人类生存”的经济学家。10、联系实际综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何结合(P138P151)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2、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

24、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归宿 总之,经济增长是出发点,经济发展是追求目标。但是,有增长并非必然有发展,在实际进程中会出现以下情况:(1)有增长而无发展;(2)高增长而低发展;(3)正增长而负发展;(4)既快速增长又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第四种,而要尽可能避免前三种情况。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1)、两者的内涵不同 (1)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和劳务总量或人均拥有量的增长,用GNP(GDP)、人均GNP(人均GDP)或NI(人均NI)等来表示。因此,它是一个量的概念。 (2)经济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的内涵远比经济增长丰富和广泛得多。简言之,经济发

25、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持续高级化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的概念。2)、两者的衡量指标不同 (1)经济增长的衡量: 用价值量来衡量,就是后期的GNP(GDP)在数量上比前期增加。 GNP以国民为统计对象,即只要是本国(本地)公民,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创造的增加值,都计入GNP;GDP则以国境(地区)为统计范围,即只要是在本国国境(地区)之内,不管是谁创造的增加值,都计入GDP。GNP体现了开放性,GDP有一定的封闭性。(2)经济发展的衡量: 经济发展的衡量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国际上建立了多种指标体

26、系,其中“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比较简便,由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成人识字率3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都是100分,总计300分。英国经济学家曾经提出6项“民间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1、新车销售量;2、司机需求量;3、置业人数量;4、赴海外度假者数量;5、纯种狗及其主人的数量;6、女性隆胸人数及胸围尺码。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评论美国经济是否发展,不是看GDP增加了多少,而是看GDP是否变轻了。GDP变轻了,经济就发展了。否则,经济并没有发展。(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是四大结构:所

27、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 (2)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贫富悬殊呈扩大之势,局部地区出现两极分化。 (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成为当今社会上最大的弱势群体。 (4)劳动就业矛盾突出 我国劳动就业的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和部分城市居民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5)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国”。中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总量的7%,水资源也只占7%,森林面积占3.3%,草地面积占1.2%,煤炭储量占10.9%,水电资源占13.2%,而石油已经需要进口。另一方面,大量资

28、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6)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 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把我国排在第41位;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在“国际竞争力”比较中,我国被排在第31位。后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02年至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从2001年的第39位上升到第33位;在微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从第43位上升到第38位。(四)、森的发展观(当代最前沿的经济发展观)就是:(五)、用当代经济发展观引导当代中国经济发展(1)放弃对GDP的片面追求,不以GDP论英雄。(2)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富民放在优先地位。(3)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7)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五章1、区域经济布局:又称区域生产力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又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2、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