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7.69KB ,
资源ID:221279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127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小抄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小抄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11、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 类型差异、水平差异、 表现早晚 的差异。 12、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 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 等。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 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 。 1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性格特征差异和 性格类型差异 两个方面。 15、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外倾性 与 内倾性。 16、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 反映时间与 精确性。 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人类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 正规学习和 随机学习 两种类型。 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

2、为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的学习。 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心智技能和 操作技能两大类。 5、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 尝试-错误说和斯金纳的 操作条件说。 7、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 练习律和 准备率。 8、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 应答性行为 和 操作性行为。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 正强化和

3、 负强化。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 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1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 。 1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与 意义学习。 第四章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信息及其 组织。 2、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3、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 感知和 表象两种水平。 4、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 概念和 命题。 5、依据反映活

4、动的形式,知识可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 6、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 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7、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 8、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 知识理解、知识保持和 知识应用三个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 直观和 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 感性概括和 理性概括。 13、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

5、联系的例证称为 正例或肯定例证。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称为 反例或否定例证。 15、比较的形式主要有 同类比较和 异类比较。 1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17、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 直接记忆和 工作记忆两种成分。 1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 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 20、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 变

6、式 。 21、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是指称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进程,称为 组块。 22、学生知识应用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审题 、通过课题类化找到解答方式、联想与有关知识的重现及解题与验证。 2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学习迁移。 24、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迁移。 25、垂直迁移表现在 自上而下的迁移和 自下而上的迁移两个方面。 26、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关系转换说。 27、现代迁移理论的

7、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 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后总是强调 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28、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 促进和 阻碍两种。 29、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 网络化 。 第五章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操作技能和 心智技能。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 内部反馈和 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和 原型内化。 5、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

8、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 检验修正模型。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合乎法则的 操作活动方式。 7、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第六章 1、态度的结构包括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和 倾向。 3、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4、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 道德观念、形成 道德信念。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 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 6

9、、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 道德认识指引和 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7、道德行为包括道德 行为技能和道德 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 他律道德阶段和 自律道德阶段。 9、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 前习俗、习俗和 后习俗三个水平。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惩罚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1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寻求认可取向和 遵守法规取向。 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

10、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社会契约取向和 普遍伦理取向。 1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自律性和 言行一致的特点。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 依从、认同、 内化。 1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认知能力和 社会关系。 第七章 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 目的性、认知性和 系列性。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和 创造性问题解决。 3、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和 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的常用的方式有 算法式和 启发式。 5

11、、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 直接检验和 间接检验两种。 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流畅性、变通性、 独创性。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环境、智力和 个性。 8、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 头脑风暴训练。 9、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 新奇独特的、 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第八章 1、直接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 动机。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

12、分为 高尚的动机与 低级的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内部学习动机和 外部学习动机。 7、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 认知、审美和 创造的需要。 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 避免失败的动机 。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13、。 1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 直接发生途径和 间接发生途径。 13、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问题情景。 第九章 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2、学习的认知策略由复述、 精细加工策略和 组织策略。 3、常用的组织策略由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4、再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 系统结构图、流程图、 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 一览表和 双向表。 6、元认知策略包括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监控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14、7、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8、元认知具有的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 认知过程、元认知体验与 认知行为。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学习方法。 第十章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学习迁移。 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迁移。 3、垂直迁移表现在 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两个方面。 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关系转换说。 5、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 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

15、用; 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 促进和 阻碍两种。 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 网络化。 第十一章 1、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 焦虑症。 2、强迫症一般包括 强迫观念和 强迫行为。 3、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 健康模式与 疾病模式。 4、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 认知测验和 人格测验。 5、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 成就测验。 6、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 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7、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 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观察法

16、、 自述法等。 8、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 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 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 全身松弛训练、 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 1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 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两个方面。 11、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 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 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12、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积极关注、尊重、 真诚与同感。 13、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还表现在 请求、拒绝和 真实地表达自己地意见。 14、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评估性会谈与 影响性会谈。 第十二章 1、教学素质是指以

17、人的 先天禀赋为基础。 通过 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 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 友好协作。 3、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民主的管理风格、合理运用规则和惩罚、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课堂教学过程和 。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师范教育和 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两个方面。 6、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成长可分为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7、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 自我指向型和 任务指向型两种类型。 8、对任务指向型教师的教学监控

18、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策略、教学反馈技术和 现场指导技术。 9、教学监控过程包括 自我检查、自我校正、 自我强化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知识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6、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3岁左右。 8、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时期。 9、心理的“自

19、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10、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识。 11、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方式。 12、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13、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被称为场依存型。 1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检验假设,切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 15、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辐合型。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

20、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 18、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性格。 19、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20、认知发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21、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 22、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 23、美国心理学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4、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加涅。 25、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2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21、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2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言语信息。 2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之为态度。 29、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巴甫洛夫。 30、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布鲁纳。 3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3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学习需要。 3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学习

22、期待。 3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称为诱因。 3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36、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而学习的动机称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3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成就动机。 3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3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4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41、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42、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水平迁

23、移。 43、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垂直迁移。 44、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 45、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感性知识。 46、反映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理性知识。 47、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事物的 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 4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作什么”问题的知识称为程序性知识。 49、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概念学习。 50、掌握

24、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命题学习。 5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52、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 53、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上位 学习。 54、上位学习又称为总结学习。 55、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并列学习。 56、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称为直观。 5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事物直观。 58、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模象直

25、观。 59、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60、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敢是规律是差异律。 61、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62、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消退说。 63、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为操作技能。 64、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为心智技能。 65、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66、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练习曲线。 6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

26、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68、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69、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操作的整合。 7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操作的熟练。 7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原型操作。 72、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

27、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原型内化。 7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74、智力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7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原型操作。 76、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7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 78、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复述策略。 79、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

28、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精细加工策略。 80、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组织策略。 81、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 82、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问题。 83、以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有结构问题。 84、以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无结构问题。 8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明确问题。 86、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为算法式。 87、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为启发式。 8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原型启发。 8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影响。 9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9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流畅性。 9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