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实验步骤 1、用PacketTracer(5.3或以上版本)打开文件31_NAT_Testing.pkt.pkt。在R1上已经配置好了NAT:192.168.1.0/24的私网地址被动态映射到公网地址220.173.141.17及220.173.141.18,192.168.1.10/24被静态映射到公网地址220.173.141.21。公网地址范围为220.173.141.16/29。 2、可访问性验证:1)分别用PC0、PC1访问PC2,看看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试跟踪并记录连接中断的地方。答:通!但是PC0在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在R2处中断。PC0访问PC2:PC1访问PC2:2)用
2、PC2分别访问PC0、PC1,看看是否可以连通?不能连通,都是在R2处中断,不能继续往下走,在到达R2后直接返回。3)总结NAT内外网相互访问的规则。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一个IP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技术,从而为终端主机提供透明路由,NAT内外网相互访问的规则:内网PC机可以访问外网PC和WEB服务器,而外网PC机不能访问内网PC机。 3动态PAT工作原理验证。1)用PC1通过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Web服务器,观察并记录:访问开始之前的NAT表,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时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后的NAT表,数据包第一次出R1出来时的源
3、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数据包第一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数据包第二次(从R2过来)到达R1后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数据包第二次到达R1后的NAT表,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时的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 用PC1通过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Web服务器,观察并记录:具体记录:访问开始之前的NAT表, 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时的源IP地址为192.168.1.34 目标IP地址为202.103.141.1 源端口为1900 目的端口为80 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后的NAT表里新增了一条路由,图下蓝色为新
4、增路由, 数据包第一次出R1出来时的源IP地址为220.173.141.17 数据包第一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在新增一条路由后没有变化, 数据包第二次(从R2过来)到达R1后的源IP地址为202.103.141.1 目标IP地址为220.173.141.17 源端口为80 目的端口为1900 数据包第二次到达R1后的NAT表还是没有变化, 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时的源IP地址为202.103.141.1目标IP地址为192.168.1.34源端口为80目的端口为1900 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还是没有变化。2)再用PC3通过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Web服务器,记录相关信息,并与
5、1)的记录进行比较。NAT表信息都是在新增一条路由之后就不再变化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都是在访问服务器后反过来,具体记录如下: 访问开始之前的NAT表, 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时的源IP地址为192.168.1.2 源端口为2008 目的端口为2008目标IP地址为192.168.1.2目的端口为20083)再次用PC1通过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Web服务器,记录相关信息,并与1)、2)的记录进行比较。4)总结动态PAT的工作原理。PAT是NAT的一种变形,它允许多个内部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公有地址上,也可称之为“多对一地址转换”。PAT同时映射IP地址和端口号,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
6、地址的不同端口上。也就是将“私有地址端口”与“公有地址端口”之间的转换。进行PAT地址转换时,一般会尽量使用与本地地址端口相同的全局地址端口,但如果相同的端口已被占用,则会选择最小的可用端口作为全局地址端口。 4静态PAT工作原理验证。1) 用PC0通过自定义HTTP数据包访问Web服务器,观察并记录: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时的源IP地址为192.168.1.34 ,目标IP地址为202.103.141.1 源端口为1500 , 目的端口为80数据包第一次到达R1后的NAT表里新增加了一条路由,数据包第一次出R1出来时的源IP地址为220.103.141.17 ,目标IP地址为202.103.1
7、41.1数据包第一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新增一条路由之后没有变化,数据包第二次(从R2过来)到达R1后的源IP地址为220.103.141.1 目标IP地址为202.103.141.17 源端口为80 目的端口为1500数据包第二次到达R1后的NAT表,路由还是没有改变,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时的源IP地址为220.103.141.1 ,目标IP地址为192.168.1.10 源端口为80 , 目的端口为1500数据包第二次从R1出来后的NAT表,路由表还是没有变化。2)通过PC2访问地址220.173.141.21,注意跟踪并记录数据包相关信息。 答:数据包从PC2出发经过R2,R1,然
8、后在switch1发送一个广播,PC0接收到后做出响应,数据包从PC0经过R1,R2回到PC2。3)通过PC1访问地址220.173.141.21,注意跟踪并记录数据包相关信息。数据包从PC1到达R2后不能再前进,直接返回在switch1这发送一个广播,PC0接收到广播后作出响应,然后数据包从PC0到达R2再回到PC1。4)总结静态PAT的工作原理。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服务器的访问。5分析与验证动态PAT中ICMP的工作方式:用PC1通过自定义HTTP包(TTL=2)访问Web服务器,观察并记录R2产生的ICMP包是否能够到达PC1,该数据包进出R1前后包及NAT表的变化情况。R2产生的ICMP包能够到达PC1,该数据包进出R1前后包及NAT表的没有变化。6分析与验证动态PAT中FTP的工作方式:用PC1访问FTP服务器,观察FTP数据包(特别是端口为20的包)进出R1前后的变化情况。FTP数据包从PC1出发,第一次到达R2后中断,然后再次从PC1出发,这次,可以访问FTP服务器,可见,动态PAT在FTP中有“穿墙”的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