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78.06KB ,
资源ID:220759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7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设计.docx

1、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系统设计(只要 肯花20财富值下载此文档,我就给你proteus仿真电路图,.hex文件和完整程序 下载后加好友并注明XX课程设计文档,我就发文件压缩包,在我的XX云盘里。)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PWM信号从而实现对直流伺服电机转速进行控制的方法。文中对PWM信号的调速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此外,系统中采用了芯片L298作为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模块,完成了在主电路中对直流电机的控制。另外,文中介绍了Proteus的使用,并对该调速系统做了仿真。鉴于Proteus7.1版本不能直接使用C语言进行仿真,采用了Keil生成了H

2、ex文件,并导入到Protues工程中进行仿真。最后,文中详细给出了电路图和c语言程序关键词:PWM调速;单片机;直流伺服电机第一章 概述4 1.1 PWM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1.1.1 PWM信号发生与调节模块 4 1.1.2 PWM信号放大与电机驱动模块 5 1.1.3 负载模块 5 1.2 单片机概述5 1.2.1 单片机及其发展历程 5 1.2.2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5 1.3 计算机仿真概述6第二章 PWM调速技术 7 2.1 PWM的基本原理 72.1.1 PWM信号简介 7 2.1.2 PWM调速原理 8 2.2 系统设计方案9 2.2.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9 2

3、.2.2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9第三章 PWM调速系统设计 10 3.1 系统硬件设计10 3.1.1 主电路设计 10 3.1.2 AT89C51单片机简介 10 3.1.3 功率放大驱动芯片介绍 13 3.1.4 伺服电机介绍 14 3.2 系统软件设计16 3.2.1 程序流程图 16 3.2.2 C语言程序设计 16 3.3 PWM调速系统仿真 19 3.3.1 系统仿真电路图 19 3.3.2 电压输出波形 19第四章 总结21参考文献 22致谢23第一章 概述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与MCS-51兼容的at89c51单片机,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

4、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PWM控制技术就是以该结论为理论基础,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而宽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其他所需要的波形。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既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PWM控制的基本原理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受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未能实现。直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PWM控制技术才真正得到应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如现代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控制思想的应用,PWM控制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

5、为止,已经出现了多种PWM控制技术。P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术将会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就是利用这种控制方式来改变电压的占空比实现直流电机速度的控制。文章中采用了C程序来控制单片机,产生PWM信号。并自动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将信号输入L298驱动芯片从而达到控制直流伺服电机的效果。该程序能使电机先正转加速再正转减速到0然后反转加速再减速到0.而电机采用的是价格低廉的直流有刷电机。另使用一个反应灵敏的

6、数字电压表观察直流伺服电机两端的电压。最后还给出仿真方法和相关仿真图形。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加深对控制理论在电力拖动调速系统中应用的理解,并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达到在应用中掌握知识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求跟内容是选用合适的功率器件驱动电路,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PWM变频调速系统,调速系统能够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系统性能良好、能实现正反转。1.1 PWM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1.1 PWM信号发生与调节模块 作为一个PWM调速系统,首要的是需要产生PWM信号。PWM的产生方法有很多,包括纯硬件电路产

7、生方法和采用基于可编程器件的软件实现方法。本文采用单片机编程生成PWM信号,PWM占空比的调节也采用软件实现。1.1.2 PWM信号放大与电机驱动模块 由单片机产生的PWM信号很微弱,PWM信号产生后并不能直接驱动电机等负载模块,而需要使用专门的电路对该PWM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使其能驱动电机。本文采用专门的驱动芯片对电机进行驱动。1.1.3 负载模块 PWM信号经过处理后,可用于驱动电机等负载,电机作为电信号转化为机械动力的装置在调速系统中必不可少。该文采用的是廉价的低电压驱动的直流有刷电机。1.2 单片机概述1.2.1 单片机及其发展历程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超大规模技术把具有数据

8、处理能力(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中断处理)的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ROM)、输入输出电路(I/O口)、可能还包括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SCI)、显示驱动电路(LCD或LED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PWM)、模拟多路转换器及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构成一个最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3。这些电路能在软件的控制下准确、迅速、高效地完成程序设计者事先规定的任务。所以,单片机有着微处理器所不具备的功能,它可单独地完成现代工业控制所要求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这是单片机最大的特征。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制造出

9、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以来,其发展十分迅猛,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4位单片机(19711974):如Intel4004;(2)低档8位单片机(19741978): 如Intel公司的8084,Mostek公司的3870等;(3)高档8位单片机(19781982): 如Intel公司的8051、Motorola公司的Z8和NEC公司的MPD7800等产品;(4)16位单片机(19821990):如Mostek公司的68200、Intel公司的8096等;(5)新一代单片机(90年代以来):如NEC公司的MPD7800,Mitsubishi公司的M37700,Reckwell公司R

10、6500/21、R65C29,Intel公司的8044、UPI452等。1.2.2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随着单片机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大致有: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医用设备等领域,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从8位、16位到32位,应有尽有,有与主流C51系列兼容的,也有不兼容的,但它们各具特色,互成互补,为单片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纵观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可以预示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大致有5: (1)低功耗CMOS化;(2)微型单片化;(3)主流与多品种共

11、存。1.3 计算机仿真概述计算机仿真不仅在没有具体硬件环境的条件下模拟出具体硬件环境,以判断系统的可行性,而且在设计的系统出错时,不至于损害具体硬件环境6。因此,采用系统仿真是非常必要的。当前能够用于计算机仿真学习单片机的软件也已日趋成熟,比如Keil都出了8.0以上版本,Proteus也出了7.0以上版本,而各种集成开发环境更是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通过计算机仿真学习单片机。尤其是当前最热的几种8位和16位单片机,比如:51系列、AVR系列、PIC系列,仿真学习的条件最为成熟。甚至32位的ARM单片机也能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进行学习。所以,当前计算机仿真学习单片机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抓住这个

12、机会,积极地利用它,并为学习单片机服务。 第二章 PWM调速技术2.1 PWM的基本原理2.1.1 PWM信号简介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1。如图2.1所示,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 图2.1 模拟电平的PWM数字编码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

13、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通的时候即是直流供电被加到负载上的时候,断的时候即是供电被断开的时候。只要带宽足够,任何模拟值都可以使用PWM进行编码。PWM的一个优点是从处理器到被控系统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无需进行数模转换。让信号保持为数字形式可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噪声只有在强到足以将逻辑1改变为逻辑0或将逻辑0改变为逻辑1时,也才能对数字信号产生影响。 对噪声抵抗能力的增强是PWM相对于模拟控制的另外一个优点,而且这也是在某些时候将PWM用于通信的主要原因。从模拟信号转向PWM可以极大地延长通信距离。在接收端,通过适当的RC或LC网络可以滤除调制高频方波并将信号还原为模拟形式。PWM控制技术一直是变频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1964年A.Schonung和H.stemmler首先提出把这项通讯技术应用到交流传动中,从此为交流传动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局面。从最初采用模拟电路完成三角调制波和参考正弦波比较,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信号以控制功率器件的开关开始,到目前采用全数字化方案,完成优化的实时在线的PWM信号输出,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PWM在各种应用场合仍在主导地位,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PWM可以同时实现变频变压反抑制谐波的特点。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