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第九单元 总复习2.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首先,设计“古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和“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这么两个情景,通过这种具体生活的情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量一量”是什么,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到“长度单位”,其中又通过这两个人测量同样大小的桌子结果却不一样,引出了量一量时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其次,引出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cm)、“米”(m)就是两个统一的长度单位,生活中测量较短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最后,从拉紧的一段线,引出“线段”的定义。从“量一量”到“统一的长
2、度单位”再到“线段”这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具体生活物体长度的估算能力。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进行学习。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部分教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编排顺序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首先,通过老师带几个班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的这么一具体生活情景,引出了加法中的“不进位加”,并通过写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的方法去学习它。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进位加”。其次,利用2008
3、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国家的具体金牌数,引出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并在前面的加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这种方法来学习“退位减”。最后,通过几个小组共同搬运南瓜这么一个实例,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三个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笔算方法、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提高了运算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100以内的各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这部分教材主要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部分,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相同数的相加让学生体会到乘法运算的意义。其次,给学生介绍乘
4、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知道乘法的口诀的由来。最后,通过给学生编写口诀,让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部分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表内乘法(二)、表内除法、多位数乘除发、以及乘除法应用题的学习情况。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这部分教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以下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首先,设计一个七巧板的活动情境,通过运用列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图案个数与拼板块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连加的结果,再利用“表内乘法(一)”中学到的乘法算式的意义而编写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让学生观察学校乐队训练
5、的队列,得出连加的结果,再结合数轴这个直观模型以及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得出8的乘法口诀。最后,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与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一样。这样便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每句乘法口诀的由来,经历每句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本单元的学习基于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读懂图意,而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教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角和画角、认识直角和画直角、认识锐角,钝角和用三角尺拼钝角、角在生活中的运用。这部分内容是基于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认识图
6、形(一)”中已经能够直观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以及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中已经能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情况下来学习的。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初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特点,之后再是学习画角。其次,通过红旗,椅子这些生活实例,初步认识直角,并通过折纸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三角尺画出直角。再次,通过借助生活实图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通过拼凑法把各种三角尺拼凑成钝角。最后,通过练习题中的应用题,反映出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如果这部分教材学习的好的话,将会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平
7、行四边形等四边形的学习和角的度量以及三角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这部分教材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观察体验,但这种对物体的认识却还比较模糊的情况下。通过具体实物和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 “量一量 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尺子如:直尺、米尺等以及常用的测量单位,另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长度、的情况下来展开学习的。教材通过测量教室长度、测量肩宽等实践操
8、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测量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测量的实质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7.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部分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时间。从两个例题着手,并通过“拨一拨”等实践操作,一方面让学生知道1小时=60分钟、分钟每走一大格表示5分钟、分钟每走一小格表示1分钟,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时间的表示,如7:30。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学习及相关时间上的计算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并且把这一单元与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一起来看的话,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
9、般的过程,所以把认识钟表编排在认识时间之前,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8.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这部分教材是基于学生已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思考问题还欠全面的情况下,通过具体的简单生活事例,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教师给予简单直观的图示,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简单事物能进行正确的搭配与排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9. 第九单元“总复习”。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6个部分: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
10、体、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书上通过设计一个问题,学生给予回答这种提问、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复习要点,所以数学广角就只做了解要求。如果总复习做的好,可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二)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补充和扩展,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表内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这两部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的难点是理
11、解表内乘法的意义。乘法本身是人们为了方便计算而总结出来的一种算数方法,有其自身的抽象性。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比较困难。(三)本册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渗透的思想方法1、通过长度单位和线段的教学,使学生体会“cm”、“m”长度单位符号的意义,建立长度观念,并从长度测量的实践中,培养对线段长度的估测能力,提升数感。通过数的运算教学,让学生经历100以内数的笔算过程和乘法的形成过程,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的含义并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培养运算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角的认识和图形观察的教学
12、,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比较与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其合作意识;经历从具体物体抽象出“角”和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认识时间的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钟表的活动过程,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立时间观念,并通过搭配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过程,建立有序、全面地分析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4、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教学,从“知道了什么?”到“怎样解答?”再到“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经历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学会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并验证,培养其创新意识。5、教
13、材内容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变中有不变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函数思想、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四)本册教材蕴含的德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情境,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运动、珍惜时间、全面观察等教育。具体如下: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通过呈现古代长度测量单位,如:拃,使学生感受古代的数学文化;通过解决中国国旗旗杆高度问题,教育学生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呈现“奥运金牌榜
14、”,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信心,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呈现“二年级卫生评比”, 培养学生爱卫生、爱劳动、积极上进的品质。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通过呈现美丽的校园情景图,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找国旗中的直角和双杠运动中的直角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运动教育。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通过呈现军队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呈现购物图,培养学生自觉付款的习惯;通过呈现赛龙舟情景图,传播中国节日文化,培养体育竞技精神。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准时的好习惯。(五)教
15、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以上分析,确定本册的教学目标: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cm”、“m”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形成对“长度”的生活感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的特征。2.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运算。3.掌握角的发生定义,了解角的类型,体会各类角的联系。4.理解19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5.能根据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位置,能辨认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6.掌握“时”、“分”之间的转换关系,认识几时几分,能正确表示时间,建立时间观念。7.体会排列组合思想,掌握数的搭配
16、方法,解决简单事物的排列数问题。“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分析如下:(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一)”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仅包括观察物体。这一年级的学生生活面较窄,需要从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左、右、前、后位置知识和认识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熊猫玩偶导入观察物体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分辨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分辨出形状是从哪一面观察所得。并能根据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辨认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在初步掌握从不同位置去观察物体得到不同的形状的知识点后,再进行长方体、正方体和
17、圆柱等立体图形的观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前后左右面的形状,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时教材分为三个步骤:1引入。从四个小朋友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熊猫玩偶的情境引入问题:下面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分辨从前后左右观察应该是哪种图形。2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来让学生自己亲身进行直观观察,分别说出从上、左、右、前、后面看是什么样,并能根据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辨认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3进行练习。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来进行观察,让学生体会数学跟生活是相同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练习题中增强对物体观察的训练。(二)本课时的难点、难
18、点和关键本课时的重难点是能根据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位置,能辨认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于教材提供丰富的情景图,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按不同的方位顺序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想象,建立图形的表象。(三)本课时的习题分析教材在掌握从不同位置观察图形并根据观察所得的形状得出观察位置之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习题大多为训练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的形状得出观察位置,训练空间想象能力。(四)本课时教材中能力培养因素和渗透的思想方法本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贯穿教材的始终,如,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与根据形状得出观察者的位置,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培养空间观念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材渗透了分与合、比较等数学思想方法。(五)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 学生要通过亲身实践观察物体,得出从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并根据形状得出观察者的位置。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