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34KB ,
资源ID:220471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4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docx

1、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19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第1课 古代埃及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

2、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3、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

4、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3课古代印度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2.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2)主要内容(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

5、达摩悉达多创立。(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 等国。单元总结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目标: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1.希腊城邦(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6、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2.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 高峰。(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

7、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3.亚历山大帝国(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目标: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1.罗马城邦(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2)统

8、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4)危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2.罗马帝国(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2)建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

9、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3.罗马帝国衰亡(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目标:以建筑艺术、公历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1.文学和雕塑(1)文学: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2.建筑艺术(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

10、筑,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等。3.哲学和法学(1)哲学: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2)法学: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4.公历的缘起: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单元总结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目标:了解基

11、督教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2.法兰克王国(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3.封君与封臣(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

12、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4.查理曼帝国(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

13、税”。(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第8课西欧庄园目标: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

14、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2.庄园法庭(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2)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3)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5)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目标: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2.城市居民的身份(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