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78.99KB ,
资源ID:22035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35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明清文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明清文学复习资料.docx

1、明清文学复习资料古代文学期末复习(MS 2011.06)第七编 明代文学(13681644)绪论一、明代文学发展的分期(一)、二分法: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二)、三分法: 明代前期文学停滞期。明代中期文学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明代后期文学繁荣期。 二、前期:准备期(一)、前期沉寂的原因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 大量杀戮开国功臣。2) 废除了实行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于一身。3) 建立内阁制度,削弱诸王的权利。4) 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实行特务统治2、思想文化上

2、实行严格控制,对文人采取拉拢和高压双重手段。 1) 八股取士2) 文人失去了“隐”的权利3) 大兴文字狱(二)前期文学概况1、诗歌方面:“台阁体”、 “茶陵派” “吴中四才子”、“前七子” 2、戏曲方面: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 3、小说方面:三国演义、水浒传 三、后期:突变期(一)后期繁荣的原因1、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逐渐放松了政治思想的控制。2、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哲学思想上心学的发展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二)后期文学概况1、诗歌方面:“后七子”、“唐宋派”、 “公安派” 、“竟陵派”2、戏曲方面:徐渭,“四声猿” 三大传奇: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 3、小说方

3、面:金瓶梅 、西游记 历史传奇 、英雄传奇、神魔传奇 “三言二拍”三、明代文学的特征1、俗文学的兴盛与雅俗文学的交融。 李梦阳将西厢记与离骚并称。王慎中、唐顺之把水浒传与史记并称。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记、汉书并提,称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 2、戏曲小说的兴盛,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 更加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 3、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四、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的地位: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形成,口头讲述的方式,宋元平话已

4、分卷分目,但字数参差不齐。至明代,目录文字比较精致,崇祯本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完美。章回小说的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体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成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

5、想内容一、三国演义的主旨、主题主旨:作者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明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主题:1、无主题说2、主题模糊说:有人认为意图不明确 有人认为作品内容太丰富 读者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3、主题明确说:为蜀汉争正统说 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说 反分裂求统一说 歌颂理想英雄或讴歌封建贤才说 人才学说 悲剧说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反映民族心理意识说 仁政说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局限性(一)思想倾向:“拥刘反曹”(二)“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1、帝蜀寇魏的历史正统观: 皇帝继承上的合法性 刘备

6、具有仁君道德风范 民族情绪的影响 2、追求仁政反对暴政的社会政治观。仁政:刘备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暴政:曹操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尚忠义,恶奸诈的人格价值观 诸葛亮的忠:诸葛亮的一生,连他的敌人都佩服他“竭尽忠诚,至死方休。” 黄盖的忠:为报吴侯三世厚恩,不顾自己年迈,亲自献上苦肉计,以成功地向曹操诈降。 关羽的“义”:关羽死守下沛,决心为义而死。在华容道上,为他曹操昔日之恩,不顾一切地放走曹操,也被称作“义重如山”。 4、礼贤下士,礼才、重才、用才观 刘备三

7、顾茅庐请诸葛亮。 曹操礼遇关羽。 在用才上,诸葛亮有将将之才,使张飞,依其勇;安关羽,溢其美;留魏延,用其猛。(三)“拥刘反曹”的局限性所谓“拥刘反曹”是对道德行为和人格价值所作出的拥护和反即用道德的评价代替了历史的评价,这一伦理主义的价值取向和观照立场,自然会造成与客观的发展相矛盾的态势,从而能引发出失落的忧患感和悲剧感三、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诸葛亮“智绝”历史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贤相小说中 贤相 多谋善变 智绝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1、初出茅庐,为刘备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2、通晓天时地理,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克敌如神。 3

8、、在深切掌握敌方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大胆运用心理战术,如空城计、反间计、疑兵计、等。 (二)、曹操“奸绝”奸雄的典型。奸是从伦理角度,就其德行而言;雄是从政治角度,就其智力而言。奸与雄在其身上是对立统一的,从而构成一个既是治国的能臣,又是乱世的奸贼的复合式形象。他的奸掩盖不住其雄的光辉,即使在使奸的行为中折射出的仍然是雄的胆略和才识;同时在其雄的行为中又浸透着奸的恶德,在他身上达到了“美丑泯灭,善恶浑一”的地步。 奸是道德评价,奸的表现有:杀吕伯奢一家。对部下阴险残酷。梦中杀人。 雄是政治评价,雄的表现有: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对关羽的敬仰 横槊赋诗的豪气 。(三)、关羽 “义绝”忠义的范本,神勇

9、的典型。忠义的表现:身在曹营心在汉。 华容道义释曹操。神勇的表现: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缺点:傲慢,刚而自矜(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不听王甫苦谏,最终身首异处。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艺术构思宏伟严整1、“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七分事实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三分虚构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写上尽量采取民间传说,附之作者本人的虚构,增强人物和故事的魅力。2、“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以时间为先后为顺序,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为主线,以大小事件作为联系的线索,构成作品结构。兼用顺叙、倒叙、插叙、插叙、补叙等不同笔法,详略得当。叙事方式上

10、以全知全能为主。二、战争描写“全景式的军事文学”1、战争多。全书共写40多场战争,包括了这个时期所有的重大战役且绝少雷同。以寡敌众江上水战陆上车工火攻水淹2、突出智斗,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三、人物塑造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1、出场定型。2、反复皴染。围绕人物主要性格,多层次、多角度强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四、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语言,形成适用于雅俗共赏的语体风格。典雅而不生涩,通俗

11、而不鄙俚1、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2、人物语言已开始注意个性化。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影响一、三国演义刺激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出版。 二、三国演义是大众文化的百科全书,集历史知识、斗争智慧、做人道理、处世经验、领导科学、商战技术、人才学为一体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三、名播四海,明代时已传到朝鲜、英国;清代又到了日本、现在在英、法、俄、日、朝、印尼、越南均有译本。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一、成书过程(一) 正史(二)、野史(三)、民间流传(四)、元明出现了大量水浒戏。(五)、作者加工 经过长期民间的广泛流传和艺人们不断的整理加工,最后经作者

12、的在创作,终于产生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二、作者 三、版本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主题:广泛反映了黑暗社会的现实,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痛苦,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必然性。水浒传是一首忠义的悲歌。 一、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一历史史实。起义的大背景。 作者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不忠义的恶行。 上层:高俅、蔡京、童贯、杨戬 中层 :梁中书 、高衙内 、高廉 下层 :西门庆,蒋门神、郑屠、毛太公 二、歌颂起义英雄救危扶困,报仇雪恨的正义行动。 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正义,歌颂了真诚。 英雄:鲁智深 、武松、阮氏兄弟

13、、顾大嫂等 三、描写这支起义队伍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发生:开始是单个英雄对恶势力的斗争。 发展:由个人反抗进而小规模地联合起来反抗 。壮大:清风寨报仇后,更多的好汉纷纷上了梁山。 失败:接受招安的悲惨结局。 四、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接受招安的原因是复杂的:1、起义领袖宋江至始至终所奉行的是忠义之理。 2、梁山英雄里的大部分,上山的目的 只是暂在山寨安身,等候日后招安 。3、起义军中只有个别人反对招安,转不了大局。作者对招安的态度是矛盾的 :从理智上,他对起义军被招安是持肯定、颂扬态度的。从情感上,他对招安的结局是非常痛心的。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成

14、功地塑造了一批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1、官逼民反的形象。林冲、武松2、主动斗争的形象 鲁智深 3、投降者的形象 宋江二、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1、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明代批评家叶昼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作者常常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 2、人物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三、艺术结构:链式结构,一环套一环。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以人物为单元,下半部以时间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前七十一回,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然后引出另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环环相扣 。七十一回后,以时间为顺序,以报效朝廷为主干,将故事贯穿始终。四、语言纯熟的古代白话水浒传的语言是纯熟的古代白话,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语言,具有洗练、明快、朴素、优美的特点,富于民间色彩和口头话的特点。在语言运用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人物语言个性化,包括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的很出色,像阎婆惜的刁钻泼辣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四节 水浒传的地位与影响一、第一篇白话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的典型代表。 二、小说对农民起义有积极影响。万历十四年山东发生农民起义,就用了“替天行道”的起义口号。明末农民起义,水浒传口号广泛写在义旗上,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和绰号。清代义军,太平天国、天地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