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75.29KB ,
资源ID:22014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1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坑监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坑监测方案.docx

1、基坑监测方案基坑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科技公司2010年9月目 录1、概况 - 3 -1.1、工程概况 - 3 -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 3 -2、本工程施工风险和监测目的 - 5 -3、执行的规范、标准 - 5 -4、监测仪器设备 - 6 -5、人员组织 - 6 -6、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 - 7 -6.1、基准点的布设 - 7 -6.2、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高程联测 - 7 -6.3、作业要求 - 7 -6.4、观测点的布设 - 8 -7、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9 -7.1、基准点观测技术要求 - 9 -7.2、监测点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9 -8、观测周期 - 11 -8.1

2、基准点观测周期 - 11 -8.2 监测点观测周期 - 12 -8.3 观测计划 - 12 -9、数据处理和反馈 - 12 -9.1、数据采集 - 12 -9.2、数据整理 - 12 -9.3、数据分析 - 12 -9.4、信息反馈和安全预报 - 13 -10、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 14 -10.1、管理体系 - 14 -10.2、制度保证 - 15 -11、提交资料 - 15 -12、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 16 -12.1质量目标 - 16 -12.2质量管理体系 - 16 -12.3 保证措施 - 16 -13、监测工程安全文明施测措施 - 16 -14、监测质量责任制 - 17 -

3、14.1质量检查工程师 - 17 -14.2项目负责人 - 17 -14.3项目技术负责人 - 18 -14.4项目组长 - 18 -14.5项目组员 - 18 -15、公司承诺 - 18 -1、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监测工程包括9个基坑,分别为 。所在地块为山前缓坡地带,原为农田,经人工平整后形成现状台阶型地貌,地形起伏较大。A4-12号楼基坑:按照基坑部位深度不同分为三个剖面,其中1-1剖面(A4-12号楼)基坑深度7.07m,2-2剖面(A4-12号楼)基坑深度7.57m,3-3剖面(A4-12号楼)基坑深度8.15m,坡度比均为1:0.3,A4-12号楼基坑尺寸为73.8641

4、.60m。A4-13楼、14楼及地下车库基坑:4-4剖面(A4-13号楼)基坑深度9.40m,5-5剖面(A4-13号楼)基坑深度9.80m,6-6剖面(地下车库A区)基坑深度10.15m,7-7剖面(A4-14号楼)基坑深度9.40m,8-8剖面(A4-14号楼)基坑深度5.55m, A4-13号楼A4-14号楼及地下车库A区连同开开挖,基坑尺寸约为81.7681.75m。A4-4号楼A4-7号楼基坑:其中A4-04号楼基坑部分开挖深度为5.58米,其余开挖深度为1.13米,采用挂网喷浆支护,A4-04号楼基坑开挖深度为8.18米,采用1:0.3土钉墙支护结构,A4-07号楼基坑开挖深度为3

5、.7米,采用管网喷浆支护结构。基坑土钉墙放坡坡度为1:0.3。B地块的基坑支护结构与A地块的基本相同。结合现场条件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 489-2007),本基坑工程等级为2级,坡顶荷载按照20kn/m考虑。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1)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野外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次勘探深度12.0米范围内的地层为人工填土、一般为第四纪坡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碎石土、和二叠至三叠系双泉组砂岩。现将钻探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土层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层:黄褐色、稍湿、稍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碎石以及植物根,局部为耕土。夹杂填土层1层、卵石素填土2层

6、以及碎石填土3透镜体。杂填土层1层:杂色,稍湿、松散至稍密,以碎石、碎砖、灰渣为主,混少量粘性土,局部有约20cm厚混凝土地面。卵石素填土2层:杂色,稍湿、稍密,母岩主要成分为砂岩及灰岩,一般粒径46cm,最大粒径18cm左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间充填中粗砂,混少量粘性土。碎石填土3透镜体:杂色,稍湿、稍密,母岩主要成分为砂岩及灰岩,一般粒径34cm,最大粒径12cm左右,棱角形次棱角形,粒间充填中粗砂,混少量粘性土。一般第四纪坡洪积岩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氧化锰等,含少量粗砂颗粒,角砾及碎石,结构较差,层理不清,局部含少量有机质,夹碎石1透镜体。碎石1层:杂色、稍湿、中密密实

7、,母岩主要为石英砂岩 及灰岩,一般粒径46cm,最大粒径16cm左右,棱角形(局部有少量呈亚园形),粒间填充中粗砂及粘性土,局部含角砾较多。粉质粘土层:褐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氧化锰等,含碎石1层、粉质粘土2透镜体。碎石1层:杂色,稍湿、中密密实,母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16cm左右,棱角形(局部有少量为亚圆形),粒间填充中粗砂及粘性土,局部含角砾较多。粉质粘土2层:褐黄色,稍湿,中密,含氧化铁、氧化锰等,含较多的粗砂颗粒、角砾及碎石。碎石层:杂色、稍湿、中密密实,母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一般粒径4-6cm,最大粒径18cm左右,棱角形(局部有少量为亚圆形),粒间

8、填充中粗砂及粘性土,局部含角砾较多,夹粉质粘土粒间填充中粗砂及粘性土,局部含角砾较多。夹粉质粘土1透镜体。本次勘察未穿过该层,最大揭露厚度18.4米。粉质粘土1层:褐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氧化锰等,含较多粗纱颗粒、角砾及碎石,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上述地层结构及分布详见“地质勘察报告”。(2)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勘探期间勘探深度30米内未见地下水。2、本工程施工风险和监测目的明挖法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的地层变形将会导致地表建筑破坏;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前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确定本工程监测的主要项目,即基坑支护的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监测;

9、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断工程结构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及时反馈施工,调整设计或施工参数,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施工安全。 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根据变形数据的发展趋势,建议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控制基坑监测指标:根据规范规定及已有的经验,检查施工中的基坑支护监测控制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提供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判定依据。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基坑支护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力、变形情况会有一定的差异,施工中及时的监测信息反馈,对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修正有很大的帮助。3

10、、执行的规范、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07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DB11/T339-200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 工程设计及委托方要求4、监测仪器设备本次沉降监测采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Trimble 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以及配套铟钢尺等设备进行精密沉降观测;基坑谁平位移观测采用瑞士产Leica TCA2003全站仪,监测数据采用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照片主要技术指标1Trimble DI

11、NI03配套LD03铟钢尺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0.3mm2Leica TCA2003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1mm+1ppm/3.0s5、人员组织为保证本次监测任务的顺利、优质进行,公司拟成立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项目部,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测量人员,精心组织施工;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表5.1监测主要人员名单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1总工程师负责方案审批2质量检查工程师负责监测工作质量控制3项目技术负责负责项目技术管理4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全面管理5作业组长主持现场监测工作6作业组长主持现场监测工作7作业组长负责现场数据采集和整理6、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6.1、基准点

12、的布设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 最少应埋设三个基准点和若干工作基点,以便基准点及工作基点互相校核。图6.1-1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cm)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采用标准地表桩,必须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在坚硬的道面上埋设地表桩,应凿出道面和路基,将地表桩埋入原状土,或钻孔打入1米以上的螺纹钢筋做地表观测桩,并同时打入保护钢管套。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可视现场情况使用施工单位或其他已有的精密水准点。6.2、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高程联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一级水准的要求进行高程的引

13、测。监测工作开始后还应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定期的检测,基准点一般每月检测一次,具体也可视检测结果作适当的调整。6.3、作业要求 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 每次观测之前晾仪器30分钟。 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m,分别在水准尺和测站处作相应标志。6. 各周期观测前应检测基准点、工作点的稳定性。其高差较差应0.7mm。7. 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6.4、观测点的布设为了满足设计和委托方的要求,门头沟区采空棚户

14、区改造石门营A地块定向安置房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沉降点布设在边坡顶部。基坑水平位移测点及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冠梁等较为固定的地方,以便设置方便,不易损坏,且真实反映基坑桩的变形。测点埋设时先在冠梁顶上用冲击钻钻出深约10cm的孔,再把强制归心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水泥胶填充。详见下图所示。图6.4-1 桩顶水平位移点地表沉降监测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是基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集中体现。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每15米20米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每断面2个测点。测点布置如附件所示。布设地表沉降点时,应尽量在基坑周边地表硬化后,用水钻在地表打150的孔并钻透硬化的混凝土层至原土层,然后植入22螺纹钢筋,钢筋底部与土层结合部分回填混凝土,上部回填细砂,并做标识进行保护。地表沉降点的埋设如下图所示。图6.4-2 地表沉降监测点7、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7.1、基准点观测技术要求基准点采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一级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7.1-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一 级300.71.00.3表7.1-2 水准观测限差(mm)等 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