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08KB ,
资源ID:2200462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004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4《篮球基本技术》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4《篮球基本技术》教案Word下载.docx

1、重点:持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和双肘外张护球。难点:抬头注意观察场上情况。(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易犯错误:重心高,两腿直立,双肘未外张护球。纠正方法:采用正、误对比和分解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对正确的技术动作有明确的概念;在消极防守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5)练习方法。学生以两列横队成基本姿势站立,每人持一球,在教师的口令下做向前跨步放球然后回到基本姿势,跨另一脚持球然后回到基本姿势练习。可反复进行多次练习。2、侧身跑在跑动时,头部和上体转向侧面或有球的一侧,两脚尖和膝关节要朝着移动方向,既要保持奔跑速度,又要完成攻守的动作。上体前倾自然侧转,脚尖朝前。脚尖向前,上体转向有球方向。跑动注意

2、观察场上情况。跑动时头和上体未转向有球方向,脚尖没朝着跑动方向,形成交叉步或滑跳步跑。讲解示范法,多采用正误对比示范,分解示范,使学生看清理解侧身跑的方法和要领;相互诱导练习,学生2人1组,沿篮球场上的圆圈侧身跑,跑时转头侧身看同伴。沿三分线侧身跑的练习:沿着三分线从右边跑到左边再从左边跑到右边,在跑的同时眼睛看着教师。全场侧身跑练习:跑动时上体侧身,脚尖向前,还要观察全场情况。3、变向跑(1)动作方法(以从右向左变向跑为例):在变向时的最后一步屈膝着地时,膝关节内收,右脚尖指向跑动方向,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向左前侧方转体,转移重心,左脚迅速向左前跨出一小步,用力蹬地,右脚迅速向左前方跨出一大

3、步,继续加速跑动。左脚蹬地快而有力,重心转移快,右脚上步快。变向时腰腹配合转移重心。变向后的继续加速跑动前进。变向时,脚尖没有内扣,腰没有带动上体转向改变方向,上体没有前倾,变向后没有加速动作。多做正面示范、分解示范、正误对比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分解练习,用慢速度进行蹬地、转腰、跨步,跨步后的加速分解练习;用中速或慢速把分解练习后的正确动作连贯起来;根据掌握的动作情况,尽量做到变向的突然性。变方向跑练习:慢跑中遇到障碍物就变向跑,变向要突然,蹬地、转体、跨步要衔接好。全场一对一变方向练习:从端线开始,两人一组,一人防守,另一人通过变向跑突破防守。防守者采取消极防守,进攻方变向时突然

4、,蹬地、转体、移重心、跨步、前倾加速跑要连贯。超过防守后,等防守站好防守位置后,再进行练习。4、滑步滑步是防守移动的一种方法,它易于保持身体平衡,可向任何方向移动。从基本站立姿势开始,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弯屈,上体微向前倾,两臂侧伸。向右侧滑步时,左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右脚向右(移动方向)跨出,在落地的同时,左脚紧随滑动,向右脚靠近,两脚保持一定距离,右脚继续跨出。向左侧滑步时脚步动作相反。在滑步时,要保持屈膝低重心的姿势,身体不要上下起伏,两腿不要交叉,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两臂伸开,眼要注视对手。降低身体重心,快速移动。身体重心平稳移动。蹬地与迈出脚不是同时,而是先蹬后迈或是先迈后蹬,使滑步动作

5、不协调不连贯。滑步时重心上下起伏。为了蹬地与迈出同时,纠正时,可做慢动作,让学生体会脚蹬地与迈步的时间;加强腿部力量,强调屈膝低重心,以慢动作来练习,使学生体会蹬、迈的正确动作,纠正身体上下起伏的错误动作。慢速滑步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或口令,在左右两边小范围内慢速做,体会滑步的动作方法。中速横向滑步练习:在中等速度基础上,掌握横向滑步技术。中速斜侧滑步练习:学生在中等速度的基础上练习斜侧滑步技术。撤步和侧滑步要衔接好,撤步角度不要过大,动作连贯协调,身体不要有起伏。(四)教学建议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篮球学习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虽然对篮球的学习非

6、常感兴趣,但自制力较差,对较枯燥的移动技术教学而言,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教学中应采用激发兴趣、游戏导入的教学形式,分步分层的递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2、教学顺序与练习步骤:基本姿势起动跑(侧身跑、变向跑)滑步。应先在原地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难点和控制身体重心。然后用慢速进行完整技术动作练习,再用快速练习各种脚步变化。同时尽可能多地运用视觉信号,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场上情况变化的习惯和能力。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应放在降低身体重心和用力蹬地技术方面。难点是腿部和腰、髋的协调配合,身体平衡地控制和转移。4、激发兴趣与教学导入

7、。应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例如起动追拍、钻地道、跑“垒”接力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调枯燥。也利用哨音、手势等信号提示学生进行练习,并结合场地、图形、标志物等进行各种组合练习。5、练习方式与组织形式。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分组练等多种方式。6、学法提示与拓展内容:例如引导学生能够简述所学移动技术动作的方法、要领、运用时机;在练习中能给予同伴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评判;能结合篮球场地的图形、线段做出几种技术动作的组合练习。7、运动负荷设计建议移动技术教学起始阶段平均心率110130次/分,课的密度30%40%;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

8、。8、专项素质与体能练习。可采用俯卧撑、立定跳远、跳绳以及两罚球线、两端线及各种距离的往返接力跑、折回跑等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及耐力素质。9、安全措施。教师课前将上课的场地布置好,根据教学内容,仔细检查每一件器材;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在做好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突出强调能结合主教材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并能为学练主教材做好身体准备。进行游戏内容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准确说明规则,避免游戏形式混乱,在游戏进行中要有效控制学生的兴奋度以免伤害的发生。二、双手胸前传、接球传、接球是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双手胸前

9、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1、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1)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材内容价值。在运用传球技术时,应做到隐蔽、及时、多变、准确。强调在掌握动作规格的基础上,实战中要善于运用假动作隐蔽自己的传球意图,提高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之间默契配合的意识。(2)本年级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材的设计思路。传、接球在篮球比赛中运用得最多,本年级所选择的教材内容是最基本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传球时身体协调用力、接球时缓冲来球力量,尽快掌握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同时,要加强教学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基本的防守技术

10、,进行传球、抢球游戏为各种姿势的传、接球打下基础。从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强调动作技术的规范。在掌握动作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移动传接球的教学,再进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教学,最后再进行有防守情况下的练习,提高在实战中运用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结合传球、抢球等游戏进行教学,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1、通过教学使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及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传接球技术的能力。3、通过游戏和比赛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三)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具有传球快速有力、准确性高、容易控制、接

11、球后便于与其他动作相结合的优点。1、动作方法(1)双手胸前传球。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型,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侧后方、置于胸前,手腕放松,两肘弯曲自然下垂,两脚自然前后或左右站立,两膝微屈。传球时依次蹬地、伸臂、仰腕、压腕,拇指、食指、中指用力弹拨将球传出。(2)双手胸前接球。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自然伸出迎球,手指自然分开,两拇指相对成“八”字型,手指向前上方,两手成半圆形。当手指触球同时,两臂随球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两手持球于胸腹之间。2、动作要点持球动作正确,蹬(地)、伸(臂)、翻(腕)、拨(食指、中指)球动作连贯,用力协调。伸臂迎球,在手接触球时,收臂后引缓冲,握球于胸腹之间

12、,动作连贯。3、教材重点、难点传、接球手型和用力顺序,接球后的缓冲动作。传、接球时身体的协调配合。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掌心触球,传出的球力量太小。讲解示范正确的动作或两人一球互推练习,体会正确的持球和用力方法。(2)持球或传球时肘关节外张,手指、手腕用力不当。两人一球互推练习或对墙传、接球练习,强化正确动作。(3)传球用力不协调或两手用力不均。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正确动作和用力方法。(4)接球时不缓冲,身体重心没随球后移。做持球模仿练习,体会屈臂缓冲,重心后移。5、练习方法(1)持球手法练习:掌握正确的持球方法,养成良好的持球站立姿势。教师对练习情况进行检查。(2)原地徒手模仿接球、传球

13、手法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将接球技术分解成伸臂迎球一触球缓冲两个环节进行体会练习;将传球技术分解成伸臂一翻腕一拨球三个环节进行体会练习。(3)对墙传接球练习。加深队员对传接球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正确的传、接球技术。学生每人持一球,距墙34米站立,向墙上传球,然后接从墙上反弹回来的球。(4)原地两人相互传、接球练习: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传、接球技术动作。学生两人一组,相距57米,面向对方(或侧向对方)站立,进行传、接球练习。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学习内容虽然相同,但小学以小篮球和游戏形式出现,不要求动作的细化,七年级学生的教学,逐步过渡到技术规范化

14、,强调动作的完整性、连续性。该年龄段学生模仿能力强,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采用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参与学生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教学顺序与练习步骤。从持球动作开始,先教接球,再教传球,最后把传球和接球的教学与练习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动作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行进间传接球的教学。在掌握原地和行进间动作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前臂的伸和手腕、手指的力量,迅速将球传出;难点是在传球过程中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双手胸前接球技术教学的重点是主动伸臂

15、迎球,当手指触球瞬间随球收臂后引,持球于胸腹前;难点是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4、激发兴趣与教学导人。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传球游戏,比如“传接球接力”、“传抢游戏”、“传球触人”等。根据不同的游戏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并能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5、学法提示与拓展内容。预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比赛中球应该向哪儿传?传给固定站立同伴时,球的落点控制在什么位置?传给移动的同伴时,球的落点怎么控制?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动作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什么时候应该传直线球?什么时候传弧线球

16、等。结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后,再让学生做传、接球练习。可反复进行。学一段、用一段,学用结合,不断提高要求,从技术的掌握逐渐向技术的运用过渡。6、运动负荷设计建议双手胸前传球技术教学起始阶段平均心率110-120次/分,课的密度30%-40%;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课的密度35%-45%。7、安全措施。教师的教法要得当,示范要准确,讲解要清晰,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动作技术并正确地进行练习。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纪律的管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散漫行为,严禁相互打闹嬉戏、不听教师指挥、冒险做没学过的技术动作等,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投篮1、投篮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1)投篮

17、教材内容价值。投篮技术教学应遵循篮球运动特点,与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组合练习,从单一的个体过渡到整体间的配合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2)本年级投篮教材的设计思路。投篮是进攻的主要技术和最终形式,投篮方法很多,技术也较复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年级选编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教材内容。投篮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学中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使学生认真学习和领会动作要领,刻苦练习,掌握投篮的动作技术与方法,以便在实际比赛中能够熟练运用投篮技术,并能创造投篮机会和力求投中得分。2、投篮教材搭配建议在学生掌握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

18、篮技术之后,必须与各种脚步动作,以及传球、运球、突破、假动作等其他技术动作衔接起来,进行组合技术的练习;同时,重视学生投篮的心理训练,通过比赛和使他们能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下,保持较高的投篮命中率。1、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投篮技术动作。2、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准确运用投篮技术的能力。3、通过篮球技术学练,帮助学生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具备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谐的人际关系。(三)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方法,它是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技术的基础,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投篮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在前,左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掌上。右手五指自然

19、分开,翻腕持球的后部稍下部位,左手扶在球的侧下面,将球举到头部右侧上方位置,大臂与肩关节平行,大、小臂夹角约成90度,肘关节内收,目视球篮。投篮时,由下肢燈地发力,身体随之向前上方伸展,同时抬肘向投篮方向伸臂,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动作,使球柔和地从食、中指端投出。球离手时,手臂要随球自然跟送,脚跟提起。翻腕持球于肩上,抬肘要领切莫忘,蹬伸屈拨要柔和,中指食指控方向。投篮时的基本手型、用力顺序及出手角度。投篮时的提肘、拨球动作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1)持球手型不正确,掌心未离球体,手指端未贴在球体,持球不稳。反复讲解和示范投篮动作的要点,使学生了解投篮动作的基本结构,建立正确概念。(2)肘关

20、节外展,致使上肢各关节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线上。可让学生以投篮的手臂侧靠墙,徒手做投篮模仿动作。(3)投篮时,手臂过早前伸,形成抛物线偏低。让学生坐在地上持球做投篮动作,教师站在学生对面用手挡住球的前上方,让学生体会投篮时先抬肘,后伸臂、压腕、拨指投篮出球的动作顺序。(4)投篮出手时,抬肘伸臂不充分,缺乏随球跟送动作,出球动作僵硬。可采用对照镜子做模仿练习,观察自己投篮的全身协调用力动作和投篮出手的手指、手腕动作。(1)持球基本姿势练习:学生成体操队形,手持一球或徒手模仿,按教师“准备一开始”的口令,做持球姿势练习。(2)投篮手法练习:学生在完成持球基本姿势的基础上,两人一组按教师“准备一投”的口

21、令,同时徒手模仿投篮动作。(3)对投练习:两人一球,相距45米左右面对站立,按教师“准备一投”的口令,统一进行投篮练习。(4)近距离投篮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半场罚球线前半步依次投篮,投完篮后自抢篮板球,将球用胸前双手传球技术传给无球同学并排到队尾。(5)罚球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半场罚球线后依次投篮,投完篮后自抢篮板球,将球用胸前双手传球技术传给无球同学并排到队尾。(6)进行与其他技术结合的投篮练习和配合投篮练习。(四)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投篮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当球在空中运行时,右脚向来球方向或投篮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接球,左

22、脚向前跨出一小步,脚跟先着地,上体稍后仰,并用力蹬地起跳,右腿屈膝,左脚蹬离地面。同时双手向前上方举球,腾空后右臂向前上方伸展,腕、指动作同原地单手投篮。投篮出手后,两脚同时落地,两腿弯曲,以缓冲落地的力量。节奏清楚,起跳充分,举球、伸臂、屈腕、拨球动作连贯,用力适度。动作连贯、重心平稳、起跳有力。上下肢协调配合、控制身体平衡、出手动作柔和稳定。(1)行进间接球步伐乱,动作不协调。多做模仿练习,强调跨步接球或做跑动中跨步拿固定球上步投篮练习。(2)三步节奏不清,起跳不充分。强调第一步大,第二步小,反复练习体会动作。(3)起跳时身体前冲,控制不好身体平衡,以致投篮用力过大。要求学生助跑接球时第一

23、步大,第二步要小,并以足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用力向上起跳。(4)投篮时屈髋,身体、手臂没有向上伸展。教师反复强调并用语言提示“身体伸展,手臂上伸”动作。(1)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练习:解决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与接球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小碎步走,跨出第一,第二步起跳。慢跑中跨出第一,第二步起跳。向前方抛球,跨步时接球第二步起跳并举球。向前直线运球过程中完成行进间接球、起跳和举球配合。(2)单手肩上投篮手法练习:掌握正确跳起投篮手法。学生在距离球篮3米处原地持球,练习时,上左脚起跳举球投篮。(3)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巩固已掌握的正确动作,掌握完整动作。学生站在中线角处

24、做慢速运球行进间的单手肩上投篮练习。(4)快速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巩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学生在半场快速运球上篮,然后抢篮板球到另一半场排队练习。(五)教学建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投篮技术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教材在小学就已经介绍学习过,学生对此项教学内容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初中阶段要采用讲解、示范、模仿、启发、竞赛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不断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使动作规范化,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应先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再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个技术教学时先从持球方法开始学习,在掌握了正确的持球方法基础上,逐步过渡

25、到完整投篮的学习。根据现代篮球运动的“对抗”特点,在学生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的同时,要安排对抗条件下的投篮练习,提高在有防守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还要进行配合投篮、投抢练习,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并对配合技术要提出明确的要求。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投篮时的基本手型、用力顺序,教学难点是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技术的应用。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游戏,比如采用“投篮比准游戏”“晋级投篮”、“换球上篮游戏”、“1分钟内全场往返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游戏”等投篮游戏。投篮专门性练习:(1)用排球做单手肩上投篮练习;(2)用实心球做单手肩上投篮练习;(3)单手对墙投篮练习。教学中应提示学生投

26、篮既是进攻的结束,又是二次进攻和防守的开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抢篮板球的意识,以便进行二次进攻和转人积极的防守。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分析和比较。适当时候可组织学生讨论,提高自己认识动作的能力。对动作存在错误的学生,可先提醒他们,让他们自己先找问题,再帮助他们解决。例如,让学生试述投篮动作要领;与同学协作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动作后,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经验。投篮技术教学应与脚步动作、传球、运球等技术结合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6、运动负荷设计。建议投篮技术教学起始阶段平均心率110130次/分,课的密度30%40%,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平均

27、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7、专项素质与体能练习。可采用连续跳起摸篮板、多级跳、跳深等练习,以及全场或半场运球行进间投篮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8、安全措施。教师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和情绪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合理掌控练习次数、间隔,避免过于密集,引起学生相互冲撞。四、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比赛中应用较多的运球变向技术,简单,实用。经常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还可以提高手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是技术的关键。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内容价值。通过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可提高学生运球的应变能力;由该技术动作衍生出的组合技术练习、集体配合,又可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和协作意识。(2)本年级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材的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