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15KB ,
资源ID:219919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919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研究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研究Word下载.docx

1、2.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简要回顾在我国,企业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曾经出现过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次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三次变革将我国企业内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变革之前,我国正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的考核指标以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财务通则颁布之后至第二次变革之前,这一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原来计划经济下比较单一

2、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为了更加综合的评价企业,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开始涉及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虽然财务通则的颁布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但是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评价体系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能很好的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之后,业绩评价体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评价指标,新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更具指导意义,使得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资本保全意识,而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1999年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颁发后,国企改革也拉开

3、了序幕,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业绩,初步形成了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2.2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关系 企业经营的好坏最终都反映在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事实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针对人的行为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企业内部管理业绩的好坏不仅受企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努力程度、能力水平和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在进行业绩评价的时候需要正确判断管理者行为实施后产生的结果和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及管理能力,需要明确区分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在进行管理业绩评价时需要剔除已知管理者不可控因素,才能公

4、平、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部管理业绩水平。2.3内部管理业绩的评价主体与客体 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其对企业管理业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影响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活动,间接地影响企业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董事会作为战略实施控制的源头,是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的评价主体。企业内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各级管理者也构成企业内部管理业绩的评价主体和客体。2.4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1)从评价主体看,内部管理业绩评价属于内部评价,其评价主体是董事会和各级管理者,注重的是各级管理者的管理业绩评价,评价所依据的是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计划,利用的是企业内部所产生的各种管理信息

5、,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2)从评价客体看,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是对各级管理者的战略实施控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评价可能是针对某一个管理者,也可能是针对某一管理团队。需要明确的是,内部管理业绩评价针对的是处于现代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者,是以人作为评价对象,而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中的责任中心业绩评价,主要集中在部门层次,以部门为评价对象。第3章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6、。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比照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判断的活动。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是由下列要素有机组成的: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在这一系统中,明确评价目标是进行业绩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构造评价指标是实施业绩评价的核心和依据,评价目标实质上是企业目标在业绩评价中的具体体现。3.1评价主体的设计董事会作为委托责任主体,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在逻辑上是天经地义的。但问题是公司制发展到今天,较多的公司出现了股权高度分散、管理者很容易操纵、控制公司的决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出现空壳化、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的现

7、象非常严重,公司内部权力制约不复存在。在一个缺乏真正委托人存在的公司里,由“谁”来负责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才能使得对管理者的业绩评价不流于形式呢?按照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不单纯是为资本所有者谋利益,而是要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顾客、供应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谋利益。各要素所有者都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来源,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任何一种要素,核心资产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按照他们的谈判能力共同影响企业价值,因而都有评价企业绩效的要求。业绩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应扩展到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

8、但各评价主体处于企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对企业管理业绩的评价必须分层展开,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管理业绩的评价处在第一层次,管理者对业绩的自评处在第二层次,员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要评价企业,属于第三层次。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评价主体可借助社会专门机构或中介机构对企业管理业绩进行评价。3.2评价目标的设计评价目标是整个业绩评价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决定了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目标的确定更多的是以关键成功因素的形式与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联系在一起的。从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来看,企业要想获得或者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从本身独特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出发,选择

9、有吸引力的行业,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并在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已经形成的前提下来选择评价目标。迄今为止,企业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模式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是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在综合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之上,将目标归结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员工与学习四个基本方面,帮助企业管理者理解并把握经营成功的关键动因,全面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水平。这四个基本方面是根据多数公司的经验提炼出来的,而且被实践证明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四个最关键的因素,平衡记分卡应该成为探讨业绩评价目标选择的指导性框架。另外,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现代企业要不断实现战略目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在高度关注股东、客户

10、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同时,强调创新和流程。不仅仅要重视技术创新,同时还应该重视管理创新。流程也不仅仅包括内部业务流程,还应该强调不同流程和不同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目标的基本选择包括了财务、客户、创新、流程和员工几个因素,这些因素相辅相承,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关键成功因素。财务目标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的,要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关键是让客户满意。要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被认同,企业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只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才能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取得战略成功。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组织背景和战略目标,增加或减少一个

11、或几个评价目标因素。 3.3评价指标的设计 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建立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的关键与核心环节,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是如何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选择出能够反映评价目标实现程度的业绩“指示器”。从实践来看,一个企业在构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通常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以战略目标为源头,按照企业内部的控制层级,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形成一个层级式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注意各层级评价指标之间的目标一致性和协调性;二是在选择或者设计业绩评价指标以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具体的组织背景,可以先搭建一个业绩评价指标的通用框架,再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在其中选择相应的评

12、价指标;三是在建立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不同类型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不同计算基础指标的平衡等。在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由政府倡导、组织和实施的,主要是以外部评价为主。我国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五套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操作细则,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其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对这四项内容的评价有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13、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资本金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系统作为指导性框架,参考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吸收现代企业创新型业绩评价系统的合理成分,将各种指标体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并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财务、客户、创新、流程和员工几个方面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企业的组织背景千差万别,对内部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只能是一种指导性的模式和思路。3.4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标准是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如何选择评价标

14、准在业绩评价系统设计过程中同样是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可选择的评价标准存在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各有利弊,在业绩评价系统中,可用以下四种类型的评价标准:(1)经验标准经验标准是经过大量实践经验的检验而得出的具有一定公允性和权威性的指标,在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尤其是对难以通过其他方法设置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而言更具有价值。经验标准最大的缺点是只考虑一般和普遍的情形,没有考虑特定组织背景所存在的特殊性。因此,在应用经验标准时应该杜绝生搬硬套。(2)历史标准历史标准以企业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业绩为标准来评价管理业绩,具有其他指标不具有的优点,一是可靠性较高,其能反映公司曾经达到的水平

15、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更具可靠性;二是可比性较强,有利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改善。但是历史标准只适用与纵向比较,不适用于横向同行业比较,也缺乏灵活的适应性,不能反映企业的现实经营环境,也无法评价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与水平,在应用时应当慎重。(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按行业制定并反映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基本水平标准。它是一种动态的标准,有利于企业开展同行业的横向比较,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与水平,从而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差距。但是,在实际中难以直接可靠地获取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如果行业标准数据不够准确,依据其确定的业绩评价目标值就不具有说服力了。(4)预测标准预测标准是企业

16、根据自身经营条件或经营状况所制定的目标标准,它可以将行业标准和企业历史标准相结合,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状况。从实践上来看,预测标准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业绩评价标准,也是最为合理的一种业绩评价标准。预测标准的制定符合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的目的和本质,但是预测标准的确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缺乏客观的依据。 3.5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方法解决的是如何评价的问题,即采用一定的方法运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从而获得评价结果。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那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成了孤立的评价要素,就会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目前,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单一评价方法和综合评

17、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就是选择单一指标,计算该指标的实际值,并与所设置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评价客体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结论;综合评价方法就是以多元指标体系为基础,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之间建立一定的函数关系,之后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进而得出综合的评价结论。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评价方法的特点分为指标分解评价方法和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从本质上讲属于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特例,平衡记分卡更多的是注重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强调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评价指标设计、评价程序确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我国企业而言,业绩评价方法的基本选择应是综合评价方

18、法,其中定量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定性指标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综合指数法就是首先将单项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指标的单项指数,之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综合指数,最后根据综合指数的高低判断经营业绩水平;综合分析判断法是由评价专家凭借自身的学识和经验,根据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的表现,采用主观分析判断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再根据相应的等级参数和指标权数计算得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对定性指标就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第4章 新经济条件下管理业绩评价应关注的问题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世纪,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

19、、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 企业必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4.1关注非财务性评价指标,以求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优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它把注意力放在了企业内部因素对管理业绩影响的评价上,轻视了外部因素对企业的业绩管理评价。21世纪,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越来越激烈,如果对外部环境缺乏正确评价,企业很难在同行业中定位,也不能在长期竞争中获得发展。在信息时代,集成管理使得一些非财务性评价方法能够立足于企业的整体角度而不是某个部分来进行评价,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整体效应;由于财务指标太依赖于会计报表而具有滞后性,非财务评

20、价指标,如在客户层面、职员层面等,更有预期性,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更有利于管理者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便于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4.2重视创新业绩的评价,形成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的关键因素,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法宝。创新业绩的评价将逐渐成为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创新,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及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范围和效益,所以创新已经成为

21、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第一要素。没有了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就不可能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和业绩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新经济时期下,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优势,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的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没有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的意愿,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新业绩的评价应是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4.3发挥知识和人才等无形资产在管理业绩方面的功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与人才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已

22、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以实物型资产为主,演变为以实物型资产和金融/财务型资产为主,进而演变为以金融/财务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为主。这些无形资产实质上就是企业内部知识的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的体现。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缺乏对知识与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在对知识与人才等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做的还不够。这些无形资产对当今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知识和人才资本纳入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4.4提高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影响力度提高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影响力度,可以从建立企业业绩评价结果公告制度和建立以企业管理业

23、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两个方面来实现:对于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结果应建立定期公告制,在本年度管理业绩评价工作结束以后及时在报刊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发布评价结果,并进行排序,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管理业绩评价工作的影响,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约束、调动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树立形象意识;建立以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管理业绩评价与管理者的报酬计划及任免制度相挂钩,可试行管理者收入与管理者业绩挂钩的年薪制或股权激励制度,以及将那些企业管理业绩好的经营者进行提拔任免,而对于在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中所发现的弄虚作假违法乱纪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业

24、绩评价大幅下滑的经营者,要进行严惩,明确其责任并公布于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管理业绩评价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作用。第5章 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战略、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变革,使之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5.1知识资本所有者将成为最重要的主体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资本融入了企业价值及增值的创造过程,并且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产。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这些资本专用性较强,其所有者会比其他财务资本所有者更关心其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知识资本所有者也将成为众多主体中最重

25、要的评价主体。5.2评价指标的选择将更具综合性要全面、准确地评价企业绩效不仅要考虑物质层面,也要考虑精神层面;不仅要考虑定量的财务指标,而且要考虑定性的非财务指标。应增加非财务指标的分量,如就业、环保、安全生产等层面的考核,促使企业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5.3业绩评价重心转到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企业日益重视将业绩评价系统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将企业战略作为业绩评价的起点,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战略目标转换成阶段性的战术目标,再将这些目标自上而下层层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以便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使得各部门在企业战略的统一部

26、署下协调一致。5.4管理业绩评价方法更趋于科学性和人性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如果用固定的分数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很难说明89分的良好级就一定比90分的优秀级差一个档次,并且,将性质不同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必然使结果缺乏科学性。同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来就是主观和客观并行的,不能忽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观性。像业绩评价这类活动,必然要受评价主体性格、偏好、价值观察、经济知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方法的选用上,更具科学性、人性化的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5.5结果评价与实时动态过程评价相结合传统的业绩评价侧重于单一企业或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在新的条件下,企业

27、间的竞争重点已逐渐转变成各自供应链体系的效能之争。为适应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的变化,从供应链整体出发注重对企业整体流程的评价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呈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等发展趋势,具有沟通机制功能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必然逐步由纵向控制和后馈控制发展为横向控制和前馈控制。与此同时,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中信息反馈机制的业绩评价系统也必将由主要提供事后的财务信息向全面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的方向发展。第6章 结束语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之所以这样,原因之一就在于管理业绩评价的多样化、复杂性和层次性特点。进行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研究,不

28、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的完善。从企业实践角度探索,随着组织背景的日益复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履行其对股东的受托责任,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这就是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企业业绩评价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以来,先后涌现出如此众多业绩评价方法的根本原因。中国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组织背景挑战,实现长远发展,同样需要建立和实施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在这种情形下,EVA、平衡记分卡、业绩三棱柱这些业绩评价系统及其在众多知名公司应用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就给我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借鉴。但问题是这

29、些系统实在太多了,而且彼此并不一致,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基于组织背景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组织背景及其变化设计并调整其业绩评价系统,从而促进业绩评价系统的有效运转和持续改善,成为了当今企业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着手于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讲述了体系的基本构建,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描述,对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参考文献1王建优,产业内企业盈利绩效决定因素的理论回顾及启示,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5月。2魏后凯,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3吴淑琨,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5月。4杨国彪,论进入壁垒、产业绩效与政府管制的作用,./szf/gjjl.nsf/showit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