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 B C D5.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6.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
2、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7.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8.“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今日完租,明日乞贷”。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新的生产方式出现C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9.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
3、老少。”这表明晋商所崇尚的是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C.“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D.“以文会友,会同天下”10.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1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中
4、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12.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13.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工商皆本 B.重商轻农 C.实业救国 D.重利轻义14.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
5、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5.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显示, 1905 年江苏昆山农户中, 自耕农占26%, 半自耕农占16%, 佃农占58%; 而到1924 年时, 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分别下降到8%和14%, 佃农却上升到78%。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B军阀混战局面造成农民流亡C农村土地革命全面展开 D民族工业发展吸纳大批劳动力16.19
6、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17.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A.发展实业 B.变革方式 C.领导阶层 D.变革道路18.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
7、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1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 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A B C D20.1931年5月,国产第一辆汽车问世,该车除少数部件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的外,其余部件均由民生厂自制。民生厂还曾同国外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这充分说明A中国汽车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制于洋人 B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工业有业务联系C中国汽车工业有很强的自主性 D民生厂是一个典型的合资企业21.国民政府与美国
8、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22.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A.时局需要 B.以应对世界
9、性的经济危机C.改善民生 D.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23.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深刻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栓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歌。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25.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
10、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26.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27.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A.包干到
11、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28.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A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29.2006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
12、”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30.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31.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
13、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 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 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32. 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殖民者将大量金银运往亚洲,“在中国及印度大部分市场上,纯金和纯银的比价通常是10:1,至多也不过12:1。而欧洲的比价是14:1,甚至是15:1”。这种差异A加速了亚洲商品流向欧洲 B导致欧洲传统手工业消失C使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加快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3.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
14、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更重要的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因素是指A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掠夺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34.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其意在说明A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德两国不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C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遇到困境35.为了证明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每
15、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一位外国人考察了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统治下的英国,以下属于“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的是A蒸汽机车 B内燃机 C电梯 D奔驰汽车36.英国教士马尔萨斯认为:“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25年。甚至在存在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论断产生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换导致人口激增 B.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带来大量的移民C.工业化革命,经济增长激化社会问题 D.经济危机,失业者过多导致就业困难37.据记载,1788 年卡特来特在建造新棉纺工
16、厂时曾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被称为“革命工厂”。这说明( ) A资本家醉心于生活享受 B工资闻的矛盾有所缓和C技术的革新被日益轻视 D企业经营管理走向规范38.有学者认为,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结构和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这一观点A肯定了习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习俗C认为生产关系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D适切评价了习俗的社会作用39.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
17、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40.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有(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 物资和物种交流 人口迁徒与种族融合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41题22分,第42题18分,共40分)41.(22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
18、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
19、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
20、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8分)42.(18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郑和之远航是要以德怀远,不仅不事掠夺,而且还送上大量礼物,以寻求对方之“朝贡”。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评价郑和远航时说:“应该特别提到,中国人从不抢劫和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俊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显然不同。”这种武功对国力的贡现只能是负数,如何能不劳
21、民伤财?其作用只是满足一下帝王们的政冶虚荣心而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材料二 哥伦布们远航是赤裸裸的占有与掠夺。萄萄牙的一位远征的船长就公然表示:从好望角前行,我们不愿放过任何东西,而听其逃脱我们的控制,从苏法拉到日本的辽阔领城内的一切,我们都急子染指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没有占领,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不希望归属于我们。(1)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何时?依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与哥伦布海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性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难以为继的原因及启示。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BACBA 610、BDCAA 1115、DCCAA 1620、DADBB2125、D
22、ACBB 2630、CCACD 3135、CAADA 3640、CDACD二、非选择题41.(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6分)(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42. (1)时间:汉代。(2分) 特点:郑和:和平贸易;哥伦布:掠夺和占有。(4分) 性质:朝贡贸易。殖民探险。(2)原因: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悄然结束。启示: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坚持和平、友好、平等的理念;注意维护国家权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