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7.49KB ,
资源ID:2198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8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音韵.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音韵.docx

1、古代汉语音韵第十九講 古代音韵本講介紹有關古音的基本知識以及古書的讀音問題。讓學生瞭解古今語音的差異,建立語音發展的觀點,瞭解漢語語音史與音韻學史的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古音知識的一些基本概念,為進一步的學習古音知識打好基礎。一、古今語音的異同語音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古代語音與現代語音的差異表現在聲、韻、調三個方面。考察古今語音的材料可以從兩方面入手:(1)方言;(2)書面語語音演變史的分期:1.上古音(先秦兩漢)以先秦兩漢韻文、諧聲字、重文、異文、假借、古書注音、聲訓等為研究材料。可以拿詩經音作爲代表。 2.中古音(魏晉至唐宋)主要以隋陸法言切韻(宋廣韻的前身)為研究材料。一般以切韻音系作爲代表。

2、3.近古音(元明清)元代周德清的韻書中原音韻是反映這個時期語音系統的代表作。4.現代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即北京音系為代表。(一)古今韻母的不同古今韻母的不同比較容易察覺。我們讀古詩就常常會發現有的押韻今音唸起來不和諧。如: 長干吳兒女, 嫁得瞿塘贾,眉目艷新月。 朝朝误妾期。 屐上足如霜, 早知潮有信,不著鴉頭襪。 嫁与弄潮儿。 (唐李白越女詞五首之一) (唐李益相和歌辤江南曲)李白詩中以“月、襪”為韻,古代同屬入聲月韻,但是現代韻母完全不同。李益詩中“期、兒”為韻,今天用普通話來讀覺得不押韻,但是用紹興話來讀聼起來又和諧了。古代聯綿詞中有一類是叠韻的,叠韻是指兩個音節的韻相同(即主要元音和韻尾

3、相同),如“窈窕、輾轉、蹉跎”等,這些詞今天讀起來仍然能感覺到它們是叠韻的。但是也有不少古代叠韻聯綿詞,今天讀起來卻不叠韻了。如“倉庚”,今音一個韻母是ang,一個韻母是eng。又如“芣苡”,一個韻母是u,一個韻母是i。這些也都是古韻不同於今韻的表現。(二)古今聲母的不同古今聲母的不同,我們可以從雙聲聯綿詞去考察。雙聲指兩個音節的聲母相同。如“仿佛、參差、踟躕、栗烈”等,聲母都是兩兩相同。古代雙聲聯綿詞,有的今天讀來也不是雙聲了。如“繽紛”,今音一個聲母是b,一個聲母是f。(三)古今聲調的不同現代普通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而中古有平、上、去、入四聲。兩者差別很大。這在詩歌用韻上也

4、反映得很清楚。如 朝辤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万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韻腳“間、山”今讀陰平,“還”讀陽平。而在中古,平聲字是不分陰陽的。至於上古時代的聲調,與中古時代又有所不同。如: 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詩經小雅裳裳者華) 詩中以“黃、章、章、慶”為韻,“慶”在詩經時代讀平聲,而中古以後到現代都念去聲。 今音不同於古音,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我們學習古代漢語,要了解古代的語音,首先要建立語音發展的觀點,同時要掌握一點音韻學的知識,學會辨析古音,以解決閲讀古書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只學上古和中古兩期。二、中古音(一

5、)中古音的代表著作广韵中古音以隋陸法言切韻(601年)為主要研究材料。切韻雖已不存,但其聲韻調系統保存在宋陳彭年等編撰的廣韻(1008年)中。清人研究中古音,用的是廣韻。廣韻是一種按韻編排的韻書。當時主要是為了科舉作文用韻規範。切韻及切韻以前的韻書,最初目的應是為了辨音。辨音與作文用韻規範是廣韻的兩大功用。廣韻編排體例:第一、先分平、上、去、入四聲五卷(平聲字多,故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兩卷)。第二、每個聲調下(即每一卷下)再分韻。同韻的字,韻腹(即主要母音)和韻尾(有的沒有韻尾)相同,不論韻頭(介音)是否相同。一個韻選一個代表字作為本韻的名稱,叫韻目。如:東韻即以“東”為韻目。平聲57韻、上聲5

6、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共206韻。四聲相承,如,平聲一東、上聲一董、去聲一送、入聲一屋,四聲相配。平、上、去只是聲調不同,韻母則相同。入聲主要是收聲不同,收p(盍)、t(曷)、k(德);分別與陽聲收m(談)、n(寒)、(登)相配。所以,如果單統計韻母,只要計算平、入二聲的韻母就可以了。 第三、每一韻中以聲紐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韻。小韻是以聲母的不同來分別,所以小韻也叫“紐”。小韻的頭一個代表字後面注反切。如:東韻有東(德紅切)、同(徒紅切)、中(陟弓切)、蟲(直弓切)等23個小韻。一個小韻包含一個至數十個同音字。“同”小韻中有同、仝、童、僮、銅等45個同音字。廣韻是當時編的韻書,反映了中古

7、的語音系統,所以,要研究中古音,就要分析其中的聲、韻類別系統。古代分析廣韻一系韻書中的聲韻系統的學問,就是等韻學。(二)中古的聲聲即今天說的聲母,還有聲紐、聲類、字母、紐、母等名稱。1.有關聲母的幾個概念字母 古代有所謂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指稱聲母的代表字。如:表示舌頭清音用“端”(包括切上字“都、丁、多、當”從另一個角度看,把切上字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相同的歸到一起,就得到聲母)。相傳這三十六字母是宋朝人在唐末僧人守溫創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礎上增訂而成的。大致反映了唐宋之間的漢語聲母系統。唇音:帮、滂、並、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牙音:见、溪、群、疑,齿音:精、清

8、、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五音、七音把聲母按發音部位分為“唇、舌、牙、齒、喉”五類,即是“五音”。在五音的基礎上,再分出“半舌”(來紐),和“半齒”(日紐),共是七類,就是“七音”。清、濁分析聲母發音方法的術語。發音時聲帶不顫動是清音,聲帶顫動是濁音。濁音在現代普通話中喪失,在一些方言中保存。等韻學又把清、濁音各分為兩類: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音:不送氣、聲帶不振動(如:端t)次清音:送氣、聲帶不振動(如:透t)全濁音:聲帶振動強烈(如:定d)次濁音:聲帶振動不強烈(如:泥n)2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古的聲母要掌握: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清濁、

9、等列)。下面是三十六字母的分類表:發音方法發音部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脣音重唇(雙脣音)幫滂並明輕唇(脣齒音)非敷奉微舌音舌頭(舌尖中)端透定泥舌上(舌面前)知徹澄娘齒音齒頭(舌尖前)精清從心邪正齒(舌葉音)照穿牀審禪牙音(舌面後音)見溪群疑喉音(舌根音、半元音)影喻曉匣半舌音(舌尖邊音)來半齒音(鼻齒音)日(三)中古的韻1.關於韻的幾個基本概念韻: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的部類(如206韻)。每一個部類有一個代表字,即韻目(見上)。王力先生的漢語史稿根據四聲相聯把廣韻的206韻分成61韻類。如: 1.東董送 屋 2.冬宋 沃 攝:等韻學家把韻腹和韻尾相同或相近的韻,歸併為一類,稱爲韻攝(簡

10、稱“攝”)。把廣韻206韻歸併為16攝,並以“通、江、止、魚、蟹、臻、山、小、果、假、宕、曾、梗、流、深、咸”為標目。如四聲等子(作者不詳,蓋南宋以前)把廣韻中的平聲東冬鐘、上聲董腫、去聲宋用、入聲屋沃燭等11韻統為一攝,標目為“通”。“攝”的名稱也跟韻的名稱一樣,是隨便擧個代表字。攝平上去入通東董送屋冬宋沃鐘腫用燭呼:等韻學術語。宋元等韻圖分韻母為開口、合口兩呼,凡介音或主要元音是u的韻,稱為合口呼;其他的韻為開口呼。但有的韻同時包含開口和合口。有人稱開合分韻的合口為“真合口”;開合合韻的合口為“假合口”。清潘耒類音始以脣的形狀為標準,定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呼,沿用至今。等:等韻學術語

11、。等韻學根據ii介音的有無、主元音的洪細(指發音是口腔共鳴器空隙的大小,即元音舌位的高低),把開口、合口兩呼各分爲一、二、三、四等。清江永有“一等洪大,二等次之,三四皆細,而四尤細”之說,主要指主元音的洪細而言。不同的幾個韻,同收尾而主要元音洪細不同,安排在不同等。如韻鏡第二十三圖開口“寒、刪、仙、先”分別放在一、二、三、四等,第二十四圖合口“桓、刪、仙、先”分別放在一至四等。見下表:呼開口等一二三四韻寒刪仙先例字干姦甄堅呼合口等一二三四韻桓刪仙先例字官關勬涓注:勬,音jun,勤也。漢語史稿對古韻部中的等呼作了以下擬音:呼等開口合口一無韻頭-u-二-o-三-w-四-i-iw-具體字例可參看漢字

12、古音手冊(郭錫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2. 中古的韻母共206韻。首先記住57個平聲韻;其次是四聲相配的原理,平聲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再次是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的概念。陰聲韻,也簡稱陰聲,指無韻尾或以母音-u-i收尾的韻。陽聲韻,也簡稱陽聲,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韻。入聲韻,也簡稱入聲,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舒聲韻,也簡稱舒聲、舒調,與促聲相對,指讀音舒緩的音節。陰聲韻和陽聲韻都是舒聲韻。舒聲韻讀音可以自延長。促聲韻,也簡稱促聲、促調,與舒聲韻相對,指讀音短促的音節,即有塞音韻尾的字,以-pt-k-?收尾的音節都是促聲韻。促聲韻的音節短促,不能延長。(

13、四)中古的聲調中古的聲調是平、上、去、入四聲。主要掌握其變為今天普通話的規律。聲調的變化受聲母清濁的影響:中古平聲調的字,依其聲母的清(全清和次清)還是濁(全濁和次濁),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兩類;(平分陰陽)中古上聲調的字,全濁音變為去聲(濁上變去);其餘均為上聲。中古的去聲字,全部為去聲。中古入聲字,全濁變為陽平,次濁變為去聲;清音變為陰陽上去四聲。(入派四聲)附:古今調類比較:古今古調類清濁例字例字調類平聲清詩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薛學雪穴讀物入聲濁時上聲清使濁是去聲清試濁事清濁(五)反切反切也稱反語、反言、反音、反紐,或單稱反、翻、切、紐。反切是我國傳統的注音方法,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漢字的讀音。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相同,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在拼合過程中上字取聲母,捨棄其韻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捨棄其聲母。如:說文艸部段注:“蓏,郎果切。”詩經集傳:“窕,徒了反。”由於反切出於不同人之手,同一個聲母可以有若干個比較常用的反切上字,如“都、丁、多、當”作反切上字切出來的是同一個音。反切下字也是同樣情況。反切用的是古音,如果用現代音去拼讀中古反切,很多無法順利切出字音。要想準確拼讀中古反切,勢必要學習從中古音到現代音的語音演變歷史,掌握變化的規律。三、上古音(一)上古音的聲母上古聲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