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93KB ,
资源ID:219728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72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a.奥古斯丁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教父哲学的典型代表。曾任非洲城希波主教,写下了许多著作,主要有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等。b.德尔图良和奥利金的教父哲学都还不太系统,奥古斯丁则第一次从哲学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督教的教义,他的体系讨论了当时最重要的神学和哲学问题,是教父哲学的典型,并且成为了几个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真理台柱”。他的观点对整个中世纪哲学、宗教改革时期、甚至近代的宗教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c.奥古斯丁的整个体系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充满着混乱和矛盾。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圣经、柏拉图主义,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摩尼教的影响。另一方面,他的哲学是为了适应现世利益的需要

2、而产生的,为了向人们说明基督教启示的真理,忠诚地为教会服务,常常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d.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纯粹神学,即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其二是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即讨论上帝创造物、创造宇宙的问题。4. 单子a. 莱布尼茨认为他提出的作为实体的“单子”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单子的特征是:单子是“没有部分”的,是“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单子没有广延,不是物质实体;单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只能以非自然的方式“突然”地产生或消灭;单子不受外部影响,每个单子“没有可供的外物出入的窗口”。单子之间的关系是由上帝安排的,叫“前定的和谐”;每一个单

3、子具有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单子与单子的区别事质的程度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大小的差别;b.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固有的质是它的活动,因此单子是能动的,是无形的精神实体。他还进一步把单子的精神活动说成知觉灵魂,单子的能动性在于表象活动。c.莱布尼茨认为由于表象的清晰程度有差别,因此单子的质的程度产生了差别。差别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级的单子只有细微的知觉;较高的单子具有动物灵魂;最高级的单子具有理性灵魂。它只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之中。d.莱布尼茨认为有知觉能力的单子是决定万物的实体,世界也就是一个生生不息、常变常新的有机体。e.莱布尼茨认为单子虽然存在因表象的清晰程度而产生的差异性,但是,由于每一个单子都以自己的

4、方式表象整个世界,所以单子的各个等级、各个程度之间不存在截然区别的界限,自然界的各个物种之间是连续的,同一物种内的各个个体之间也是连续的。f.莱布尼茨认为单子的连续性表现为运动的连续性,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单子的连续性还解决了困扰二元论的身心关系问题。在此可看到心灵与身体是以特别密切的方式相互依存的。5. 康德2、简答题1. 如何理解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a.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觉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b. 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等同,但坚决反对把快乐和享乐等同。他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第一

5、种是自然的和必须的,食欲;第二类是自然的却不是必须的,性欲;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虚荣心、权力欲。c. 他又区分了强烈但不长久的快乐和平静但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后者是痛苦的消除。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理由是最高的幸福是不可增减的,人们在动态快乐中得到的享受或强或苦,只有在静态的快乐中才能处于平稳不变的幸福状态。伊壁鸠鲁的静态快乐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认为两个方面相互影响,但他更强调心灵的快乐。“宁静”的心态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伊壁鸠鲁把它和审慎的生活相联系,认为这种生活才是最高的善。d. 伊壁鸠鲁没有提倡享乐主义,但他

6、的快乐主义确实包含着某些易被曲解和利用的因素。首先,他虽然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但并不否认前者,动态快乐可以增加快乐的种类,丰富快乐的体验,是达到静态快乐的手段。其次,他虽然强调心灵的快乐高于身体快乐,但是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并不排斥身体快乐,反而有时容许把无害的尽情享受当作摆脱痛苦的手段。一切官能享受只有在不妨碍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作快乐。e.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只关心个人的快乐,而不是社会的福利,达到个人快乐的途径也与社会服务和利他行为无关。他所能想象的快乐的社会生活是友谊,是悠闲的知识阶层之间的愉快交往。2. 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相说及其意义。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

7、喻为“假相”,他把这样的假相归结为四个。a.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大致相当与希腊人所说的“认识万物的尺度”和现代人所说的“人类中心”论。按培根的说法,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以人为尺度衡量外务,缺乏科学所需要的中立态度和客观性,因而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错误。b.“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每一个人都从自己,所处的“洞穴”。因个人立场、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成见等不同而产生的主观性、偏隘性,就是这样的洞穴,这好比我们中国俗语所说的“坐井观天”。c.“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有的语言有其名而无其实,有的语言虽然表示实在,但定义不精

8、确,含义模糊,使用不当。这些都会产生混乱;语言的混乱又会产生思想的混乱,使人是非不分,真假难辨。这相当于现代分析哲学所要消除的“语义的混淆”。d.“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发展,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培根把历史上的哲学和思想比作舞台上演出的一出出戏剧。他把历史上的理论体系归结为三类。第一类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为代表,它从较少事实取出较多的事实,以偏概全,从个别推导一般,强迫让一切事实符合个别原理。培根把这一类理论称作“诡辩派”。第二类理论是培根所说的“经验派”,它建立在少数狭隘和暖昧实验之上,这种理论似乎具有实验证据,但

9、这些证据是不可置信的、徒然的,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危险性。第三类是经院派,他们从信仰和幻想出发,把自然科学与神学糅合在一起,建构荒诞的自然哲学体系。培根要求把科学与信仰分开,他说:“把只属于信仰的东西归于信仰。乃是很合宜的。”意义:“四假相”说更深入地分析了传统科学观赖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3. 略述卢梭的主要思想。a. 卢梭论自然状态卢梭也在人类社会以前画出一个“自然状态”,他所谓的“自然状态”特点有:(1)认为自然状态指没有人际交往、语言、家庭、住所、技能的人类最初状态。自然状态的人的全部欲望是肉体需要,没有理性和观念,具有自我保存和怜悯情感等善良的本能,以及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自我完善

10、化”的能力。(2)认为自然状态的人还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和平等。认为人对自然有服从或反对的自由,并意识到这种自由。(3)认为自然状态既赋予人以自由,也包含着丧失自由的原因。原因就是人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个人充分发挥自己不同的自然能力,在技巧、知识、声誉、分配等方面产生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最后到达自然状态的终点一私有制的产生 。b.卢梭论社会的不平等与平等首先,卢梭认为人类由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是从天然平等向社会不平等的过渡。 关于人类的这个第一个过渡,他主要的观点有:(1)他虽然认为不平等的产生根源于人性的自然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生产和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导致私

11、有制和社会不平等的产生。(2)他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有许多偶然因素,但它的产生却是必然的。(3)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确定。第二阶段:官职的设置,通过契约建立国家政权。第三阶段:合法的权力变为专制,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发展到极点。在卢梭看来,人类的第一个过波既是进步,也是退步。 因此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发展到极点必然物极必反,暴君要被暴力所推翻,社会开始新的平等。卢梭认为人类新的发展阶段是从社会不平等向社会平等的过渡。关于这个第二个过渡,他认为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重新使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在这里,卢梭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社会契约

12、论,他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第二次社会契约与第一次社会契约不同。 它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制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 。2.认为这次的社会契约进行的权利转让是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这种转让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自由权不会因转让而被剥夺。3 .认为社会契约所产生的结果既不是霍布斯所说的有绝对权力的“利维坦”,也不是洛克所说的只有有限权力的政府,而是集强制的权力和自由的权力于一身的“公意”。卢梭的“公意”概念有两方面的性质:(1)它是一个抽象概念,而不是集合概念。指全体订约人的公共人格,是他们的人身和意志的“道义共同体”。(2)它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它是包含着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自由

13、和服从的辩证统一的概念。c.卢梭的良心论卢梭是性善论者,良心不仅是道德的原则,而且也是知识的原则。他的良心论的主要观点有:(1)认为良心是天喊的自然情感。(2)认为良心在知识和理智活动领域起着判别真假是非的规范作用。(3)认为良心在道德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是消极的感觉,而是具有趋利避害、向善背恶的天然倾向。4.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有何特点?a.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b.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

14、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2)黒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更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3)黑格尔肯定康德关于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物自体”时所引起的矛盾是必然的这种思想,但是,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一见解虽然“如此深远”,而他对问题的解决却又是“如此肤浅”。3、论述题1. 试述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并加以分析。a. 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理念”的含义:“理念”本来是“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引申为理智的对象。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理念”具有两种意思: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存在;它是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

15、普遍真相。“理念”的特征:(1)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2)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3)不变性和永恒性。(4)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5)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6)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7)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8)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9)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b.关于“理念”与具体个别事物的关系的学说:(1)“分有”说 “分有”说的基本思想:柏拉图认为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因为该事物分有其所在的类型而得以存

16、在。“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别无其他办法”。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就是“分有”与“被分有”的关系。“分有”的结果是个别事物的存在有了根据,但是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晚年柏拉图对“分有”说的批判:分有不适用于全部的可感事物;分有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有不是被思想所把握的概念与概念的关系;分有不等于个体之间的相似关系;分有不是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摹仿“关系。(2)“摹仿”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是摹仿原型的复制品。由于柏拉图把从最高的理念到具体事物的关系划分成四个层次,即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和人工的摹仿

17、物,所以最后把可感世界都看成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c.柏拉图的知识论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区分:(1)可知领域:理智领域、知识领域。对象:是者的理念世界。主体:自由人。知识形式:数学:低级的知识。理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2)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c主体:囚徒。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d.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对灵魂作三重区分:(1)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2)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而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理性智慧保卫者。激情勇敢武士。欲望节制生产者。灵魂回忆说:(1)认为学习就是回忆。(2)认为学习是“练习死亡”。e.柏拉图的政治学社会分工学说:(1)依据每个人的德性。神创造每个人时的材料。(2)社会的三个阶层生产者阶层:人数最多,德性为节制。武士阶层:保卫者的助手,德性为勇敢。保卫者阶层:人数最少,德性为智慧(哲学王)。理想国的各种主张:(1)武士和统治者的教育和培养。(2)每个人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即正义。2.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其局限性表现在何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