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8.13KB ,
资源ID:219692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692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言语法知识全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言语法知识全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逐渐积累,此外没有什么捷径。二、古今异义现象(一)古多单音词、今多双音词我们随便把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例如:永州之 野 产 异 蛇, 黑 质 而 白 章 , 山野 出产 奇异 黑色 质地 白色 花纹触草木,尽 死 ;以啮人, 无 御 之者。 死亡 没有 抵御在这样一个短短的句子里,就有十个词在翻译时应变成双音节词,所以译文的字数要多于原文的字数。这里我们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把两个文言单音词的词组,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1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 下。(

2、一、拍)2 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着)3 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4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开阔、明亮)5 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6 遂与外人间 隔。(分离、不接触)7 无 论魏晋。(不用、说)8 忠之属也,可 以一战。(可以、凭着)9 阡陌交 通。(交错、连通)必须注意这一现象,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一个单词,而笼笼统统地理解成一个意思。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字的词义都解释出来。(二)古今词义的变化1、有些词汇一直沿用至今,词义和用法没什么变化。如:人、日、月、星、牛、羊、马、山、水、风、东、西等;这一类词多属于基本词汇,读书时不会造成障碍,相

3、反却能起到沟通古今语言的作用。2、有些词的词义有一些变化。例如“劝”现代含义是“劝解”、“规劝”古代的含义是“勉励”、“鼓励”例句:荀子的文章劝学,是鼓励人们学习的意思。“访”今义是“探访”、“访问”古义是“咨询”,即征求意见。“王访于箕。”(尚书.洪范)向箕子征求意见。“给”今义是“给予”古义是“供给”、“供应”“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是供应他食用。“河”今义是指一般较小的流水。古义是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这类词的古今含义之间有着细微的不同,要仔细掌握,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翻译古代汉语。3、有些词的词义变化很大,古义和今义完全不同。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走”字的古义是“跑”孟子

4、去齐。(孟子公孙丑下)“去”字古义是“离开”与今义正相反。涕泗滂沱。(诗经泽陂)“涕”字的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对这类词的词义掌握不住,就将把古代汉语译错了。4、有些词今天已经不用了,或者换成新的词了。及厉王薨,武王继位,和又奉其璞献之武王。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薨”专指古代王侯之死;“刖”古代砍脚的刑罚。这类事物今天没有了,所以这些词也没有生命力了,不用了;“履”今天换成了“鞋”字;“曰”今天换成了“说”字。(三)一词多义与词义的引申在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现代汉语中还多。“言”1 广故数言欲亡。(动词:说)2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名词:话)3 焚

5、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书)4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字)“数”1 范增数目项王。(副词shu,屡次)2 蒙冲斗舰以千数。(动词sh,计算)3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名词sh,数目)除一词多义外,有时为了确切翻译文言文,还要使用词的引申意思,因而使词义变得灵活复杂了。例如下列各句中的“计”字,其基本词义是同一个,就是“计策”(名词)。但是要想确切翻译每个句子,不能生硬地用“计策”一词来对译每一个“计”字,应根据句子的内容,把“计策”这个意思,引申出恰当的字眼,才能翻译得贴切。1 备用肃计。(计策)这是本义,下面几句都是用引申义。2 内怀犹豫之计。(想法)3 君计决矣。(主意)4 深为得计。(对策)5

6、 愿早定大计。(决策)又如下面句子中的“计”字,本义是“核计”(动词)。但用本义来翻译便显得有点生硬,应引申为“打算”更好些。 今为君计。(打算)总之,由于“一词多义”和“词义引申”现象,使文言文中的某些词汇常常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因而在翻译时要细心,根据前后文的内容确定其本义是什么,如果使用本义比较生硬,就应当选择出恰当的引申义来翻译原文。(四)偏义词古汉语中,有一些复合词,在某些情况下,只是使用了它整个词义的一部分,这便是“偏义复合词”。1 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只有“异”义)2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仅有“作”义)3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仅有“园”义)三

7、个词在句中,都仅取其词义的一半,而不是词义的全部。这种偏义词现象,在阅读文言文时不可不察。三、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时,在传抄或行文中,本该写甲字,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或为求简,或因笔误,或因当时尚无其字),而写一个与甲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乙字,用以代替甲字,这就叫通假。甲字称“本字”,乙字称“通假字”。但必须注意,这种通用、借用不是随意的,而是在长期使用中,约定俗成了的。通俗地说,“通假字”就是在古文中,被大家认可了的错别字。下面各句中都有通假字: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2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同“汝”)(“

8、知”通“智”)3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同“无”)4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同“才”)5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6 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7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8 一屠晚归,担中肉净,止有剩骨。(“止”通“只”)9 满坐寂然。(“坐”通“座”)高考对通假字的要求程度是:能依据上、下文,推测出比较常见的通假字。第二节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使用的频率很高。几乎每个句子中都离不开虚词,所以我们可在阅读使用中,逐渐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不少虚词都兼属两个以上的词类。我们

9、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是:首先在阅读中,依据上下文领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到一定时候,再进而弄清该虚词兼属哪几个词类。遇到问题时,应多查阅古汉语虚词词典,逐渐积累虚词知识。新课标中,要求重点理解的虚词有20个,它们是:乃、且;为、于、与、以、因;而、然、若、则;乎、也、矣、焉何、其、之、者、所;赵光老师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一书中,讲了十二个赏见的文言虚词,比较了它们的用法,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现在处于文言虚词的积累阶段,今后要进行整理归纳,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将来还要补充。现在先讲几个常用的虚词。一、两个常用的助词:者、所助词者1、结构助词“者”:结构助词的“者”的头一种用法是,附在别的词或词组的后

10、面,组成“者”,叫作“者字词组”。(注意:它主要是附在动、形、数等非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之后)“者字词组”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充当名词所能充当的句子成份。1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响应的人)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远的时候,近的时候)3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起早走路的人)4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人那接受的东西)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肉为食的人)6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大王出这个主意的人)7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两种东西)结构助词“者”的另一用法是,它附在定语后,相当于“的”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 其两膝相

11、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2、语气助词“者”1 陈胜者,阳城人也。(提顿语气,可不译)2 长子迈送之至湖口,因得见所谓石钟者。(突显语气)3、音节助词1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音节助词只是为了凑足双音节,多附在时间名词之后,如:“向者”、“古者”、“昔者”、“曩者”等。助词所结构助词的“所”,是附在动词或介词前,构成“所动”、“所介动”称“所字结构”。所字词组是名词性的,在句中可充当名词所能充当的成分。1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考虑的事,思念的事)2 可汗问所欲。(想要的东西)3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做的记号)4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2、。(走来的地方)有时“所字词组”与“者字词组”重合到一起。5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6 臣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这时“者”字是中心词,“所字词组”是它的定语。附:名词“所”、数词“所”名词“所”:是“处所”、“地方”、“位置”的意思。1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处所)2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地方、地点)3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位置)数词“所”:表示约数,可译为“上下”、 “左右”等。1 父去里所,复还。2 彗星出天市,长二尺所。3 以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二、两个常见的语气副词:“其”、“曾”语气副词其语气副词“其”,在句中作状

13、语,表示一种语气,但它本身无固定含义,我们应根据前后文,判断该处的语气,然后选出一适当字眼,对译这个“其”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此处猜度语气,“其”字可译为“大概”、“也许”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此处反诘语气,“其”可译为“难道”。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此处期望语气,“其”可译为“可要”。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此处委婉语气,“其”可译为“还是”。总之,并不是“其”字本身有这些含义,或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而是根据句中的语意,选一个适当的词语译它。语气副词曾zng语气副词的“曾”,

14、在句中作状语,表示一种“出乎意料”的语气,可译为“竟”、“竟然”、“原来”等。1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2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代词“其”;时间副词“曾”“其”1、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第三人称:“他、他们,它们,他的” 也可活用为第一人称:“我,我的”2、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其中的”“曾”作时间副词可译为“曾经”三、兼词:诸、焉、盍文言词汇中,有一种特殊的词,叫兼词(又称“合义词”),即它一身兼有两个词的含义。兼词不多,这里讲三个。兼词诸 兼词“诸”,在句中是“之于”,在句尾是“之乎”。即处在句

15、子中间,它等于代词“之”加介词“于”,在句子末尾,它等于代词“之”加语气助词“乎”。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第7页)译法:告诸往告之于往于往告之把往事告诉他;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3页)有诸?有之乎?有这事吗?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孟子31页)附:代词“诸”代词“诸”,为指示代词,可译为“众”、“各位”、“那些”“别的”、“各”等。兼词焉兼词“焉”用在句尾,等于“于之”或“于是”,即介词“于”加代词“是”。这样看来,“焉”作兼词时,一个字就是个介宾词组,用在动词后,就是该动词的补语。仲永生五年,未尝

16、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父异焉父异父于是异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复到舅家问焉。问焉问问到这件事代词“焉”,助词“焉”一、“焉”作代词,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怎么样”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哪能)杀鸡焉用牛刀。(怎么,何必)二、“焉”作助词,是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可译为“呢”、“啊”等。1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了”)2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啊”)兼词盍兼词“盍”是“何不”两词的合义。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何不各言尔志?为什么不各自谈你们的志趣呢?第三节 实词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一个名词,在句子里,如果只能用一个和它有关的动词或动宾词组

17、代替它,意思才讲得通,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了。1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下雨)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蔓、长枝)副词“不”是不能修饰限制名词的,可见“蔓”、“枝”已动用。4 二月草已芽。(发芽)5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告诉)二、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就可以视为形容词已用作动词了。1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2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4 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补语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一样,一般是用形容词、副词、介宾词组做状语、做补语的。而用名词直接做状语或做补语,是

18、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一)名词作状语一个名词,如果置于动词前,与动词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而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则该名词就是给后面的动词做状语了。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2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3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4 船头坐三人。5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6 复前行,欲穷其林。上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状语。(二)名词作补语一个名词,如果置于动词后面,二者不是动宾关系,而是补充说明其前面的动词,则这个名词就是前面动词的补语。1 天子坐明堂。2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酒楼上。3 屠乃奔倚其下。4 口技人坐屏障中。5 出淤泥而

19、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上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补语。注意:(一)对名词状语、名词补语、的辨别方法:动词前的名词,如能加上介词,则是“名词状语”而非主语;动词后的名词,如能加进介词,则是“名词补语”而非宾语。(二)对名词状语、名词补语的翻译方法:译成现代汉语时,应给它们都加上介词,变成“介宾状语”、“介宾补语”,即所谓“名词直接作状、补,译时加介不可少。四、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由主、谓、宾三者间的关系决定的,脱离具体的句子,孤立地看一个动词,它无所谓使动还是意动。(一)使动用法请看下列各句中主、谓、宾三者的关系。晋陶渊明独爱菊。屠以刀劈狼首。忽一人大呼“火起”。由上可见,

20、一般的动词谓语句中,谓语动词是主语施发的动作。“爱”、“劈”、“呼”分别是它们的主语“陶渊明”、“屠”、“人”的行为动作。这是动词的一般用法。然而下面两句就不同了:我要饿他三天。骑兵们在河边饮他们的战马。此二句中,谓语动词“饿”、“饮”就不是主语的动作,而是宾语的动作,而又不是宾语自己要这样动的,是主语让(使)宾语这样动的这就是该动词的使动用法。下面句中的谓语动词,都是使动用法:1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毙之。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3 屠自后断其股。4 案牍劳形。5 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由上可见,可以作使动性动词的有动词、形容词、名词。对使动词的翻译方法有两种:A:用使动(“

21、使如何”)的格式翻译:1 山光悦鸟性山光使鸟的心情喜悦;2 扁鹊不能肉白骨扁鹊不能使白骨生肉复活。B:有的用这种格式翻译则不行,就须给该使动词挑选一个恰当的引申义,来对译它。屠自后断其股。若译成:“屠从后面使它的腿断了。”可就太苯拙,这就须要找个适当的词来对译“断”字。下列各句,就是以这种“选引申义”的方法处理的:3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腿;4 屠毙之屠户杀死了它。(二)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此句中,谓语动词“小”是意动用法。从主、谓、宾三者间的关系来看,是主语认为宾语有谓语动词那样的性质这就是该动词的意动用法。请看下列各句的意动词: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 邑人

22、奇之。4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5 父利其然也。由上面例句可见,只有名词、形容词可以作意动词。这里要说一句,意动词都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而成的动词,然而由名词、形容词活用而成的动词,却不都是意动词。对意动词的翻译方式有两种:用意动(“认为如何”、“以为”)的格式翻译:1 其家甚智其子他家里认为他们的儿子很聪明。2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邑人渐渐以其父为宾客。3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所以明君认为五谷贵重认为金玉轻贱。用该意动词的引申义对译它。例如;1 王无罪岁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景不好。2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所以明君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这两种译法,该用哪一种,要由具体的语句来确定。(三)在使动、意动上要

23、注意的方面1、要注意区别使动还是意动。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意动词)2 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也。(“小”使动词)同是一个“小”字,而含意不一样:“孔子小鲁是认为鲁国小了,是意动;“匠人小之”是使之(指大木)变小了,是使动。2、使动、意动都有省略宾语的情形。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该句是,“富贵不能使之淫,贫贱不能使之移,威武不能使之屈”的意思,省略了宾语“之”。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 ,父不得而子 。本句的意思是“君不得以之为臣,父不得以之为子”的意思,也是省略了一个宾语“之”,指代“盛德之士”。

24、总之,前句是使动,后句是意动,两句都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第四节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中,后面的谓语部分,是对前面的主语进行判断的,即指出它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等等。现代汉语中,判断句以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陈胜是阳城人”。但是在早期的古汉语中,没有判断动词,古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陈胜 阳城人。秦,虎狼之国。由此可见,文言判断句的基本特征,是名词性谓语。文言判断句,分有标志的,无标志的,两大类。(一)无标记判断句即在句中,除名词性谓语表判断外,再无其它任何词语可作判断的标记。就象(二)有标记判断句在名词谓语这一判断句的基本构架中,有时为突显

25、判断意味,而在句中加进一些辅助性词语(助词、副词),它们成了判断句的标记。1、加进助词“者”、“也”,以突显判断。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陈胜,阳成人也。 者,。 陈胜者,阳城人。1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2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3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4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这种句式在翻译时,要在主、谓之间加判断动词“是”。这里的“者”字,只表示一种提顿的语气,不起别的作用,“也”字表示判断语气。2、加进副词“乃、为、即、则、亦、皆”等,以突显判断。1 身非木石。2 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3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 夺项

26、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 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7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也。8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9 相如,素贱人。10 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荆州北据汉、沔,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要注意,这些副词并不是判断动词,不起判断作用,起判断作用的仍是后面那个名词性谓语。这些副词只是谓语的状语,对后面谓语(名词)进行修饰限定的。结果此处就形成了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这一般是不行的,此处之所以允许,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注意,也只有在这种句式中,副词才可修饰名词。这种句子的翻译方法是,在翻译时,要在这些副词的后面加进判断动词“是”,用

27、“是”起判断作用,这些副词转而给“是”做状语了。3、在主、谓之间加判断动词“是”,由“是”起判断作用,这就与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相同了。1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2 问今是何世。3 斯是陋室。4 西门豹曰:“巫妪、弟子 是 女子也,不能白事。汉代以后,“是”字有时作判断动词,但是这种用法,在古书中极少见。二、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施动者,叫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作的受动者,叫被动句。 广播员 播发 新闻。(主动句) 新闻 播发 了。 (被动句)下句,主语“新闻”是谓语“播发”的受动者,叫主语被动式,也叫被动句。被动句的格式,大致如下:(一)无标记的被动句:新闻 播发 了。就是无标记被动句,句中无任何标记显示主语的被动地位,我们只能从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