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66KB ,
资源ID:219682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682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答案】 (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

2、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是古代的

3、一种诗体。(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的特点。(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解析】【分析】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作为“

4、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萧瑟凄凉;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点评】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感官)描写夜雪的?请作具体分析。(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

5、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 (1)触觉:冷;视觉:明;听觉:声。(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1) “已讶衾枕冷”的“冷”是触觉感知到的;“复见窗户明”的“明”是明亮的意思,是视觉感知到的。“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突出是听觉。 (2)明确诗意: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已讶衾枕冷”写天气的寒冷,营造了一种带有凉意的氛围,作者在深夜听到雪落、折竹的声音,暗示作者无心睡眠、内心孤寂凄凉。 故答案为:触觉: 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情。 【点评】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

6、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从写作角度方面,进行解答; 本题是根据诗歌描写的情景对诗人心境进行感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 (1)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1) “月中寻桂子”“看潮头”中秋节赏月

7、尝桂子,看钱塘涌潮所以是秋季。 (2)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对杭州风物的赞美和眷恋,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杭州之秋。 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生活经

8、历和处境进行分析。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刘禹锡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案】 (1)“排”,“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孤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2)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通过对比来表现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

9、析能力。(1)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通过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第二问: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因此这只冲天而上的一鹤,实际也是表明自己虽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依然会昂扬向上。 (2)诗歌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逄秋

10、悲寂寥”和“秋日胜春朝”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诗人热情地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点评】本题考查炼字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第一问,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那就只能尝试翻译出全句的意思,然后推知某个指定词语的意思了。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

11、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2)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1)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时间,夏秋之交,即分离的现在;而“何当共剪西窗烛”是写会面的将来。空间,“巴山夜雨

12、”为诗人独处的巴山;想象中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即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2)读懂诗句的大意是作答的关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 时间: 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13、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1)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

14、是: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牛羊”、不是衣冠的“童稚”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

15、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解

16、析】【分析】 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梅子,芭蕉,柳花。 “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

17、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10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写出题目中“次”的近义字 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表示坐船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

18、波之意。B.颔联写景的观察点在船上,视眼开阔,心潮澎湃,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C.颈联点明了时令,而“残”字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而倍感消沉。D.尾联直抒胸臆,以设问的形式来表达故园之思。【答案】 (1)停/宿/留(2)C (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次”一词多义,有“第二、较差、顺序、次数”等意,这里的意思是停宿,因此其近义词可为“停”“宿”“留”等。 (2)C.有误。“倍感消沉”是错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残”字则表达出作者感慨时间流逝之快而顿生思乡之情。 停/宿/留 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诗句进行理解

19、,注意词语义项的正确选择。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正误。11诗歌鉴赏 渡 汉 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今广东一带)后,逃归的途中。(1)“经冬复历春”中“历”的意思是:_ (2)诗歌前两句里的“绝”和“复”反映诗人在贬谪期间怎样的生活状况?(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诗中的“怯”和“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 (1)经历 经过(2)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0、。(3)矛盾的心理。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话的意思,久住岭南已和家中书信断绝,过完冬天转眼就是立春时节。所以这里的“历”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品味关键字词,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前两句意思是久住岭南已和家中音书断绝,过完冬天转眼就是立春时节。“断”是说跟家乡的联系断了,从音讯全无,时问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

21、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 经历;经过 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矛盾的心理。【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的含义。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结合对诗

22、句的理解进行分析。12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1) “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

23、”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排”字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2)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身处贬官遭遇中的诗人,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因此诗人说“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全诗表达了

24、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点评】本题属于古诗中“炼字”问题。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抓住“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理解诗人与古人对比,表达自己对秋的不同的感受,即可体会到诗人乐观的精神。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答案】 (1)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

25、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2)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1)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表达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2)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是一种高扬

26、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 借一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情感及写作手法的把握。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情感和分析写作手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意象的作用。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1) 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重阳节;“九日”;“登高”(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