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0.49KB ,
资源ID:2195664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566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1、(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9(五)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 30九、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稳定 30(一)稳定和扩大就业 30(二)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31(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1(四)深化“平安莲都”建设 32(五)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33十、抓好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4(一)加快生态屏障建设 34(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5(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 35(四)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36十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36(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6(二)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37(三)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 37(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 38

2、十二、推进区域合作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8(一)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 38(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39(三)强化招商选资 39十三、建立实施保障机制,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40(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40(二)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40附图:1、地理区位图2、空间发展布局图3、产业功能分布图4、基础设施规划图丽水市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莲都区委关于制定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全区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着力强化发展措施,认真应对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积极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探索莲都特色发展之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莲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全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0年,市区生产总值达到168.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10.6:42.2:47.2调整为2010年的7.3:43.0:49.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4、分别达10.30亿元和达5.3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7.6%和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495元和8032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年均增长24.0%。2、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水果、蔬菜、畜禽养殖三大传统产业稳步发展,茶叶、瓯柑、笋竹两用林等三大潜力产业不断壮大,其中蔬菜、水果、畜禽三个产业生产规模均列全市首位。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8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34亿元,同比增长6.5%;特色制造业培育初见成效。碧湖产业区块和郎奇工业小区开发建

5、设稳步推进,工业发展空间已初步构建,五金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羽绒纺织与服装、制鞋与革制品、文体教育用品及制造等产业规模和层次有所提高,产业特色渐趋清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70亿元,年均增长18.0%;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古堰画乡、风情东西、石牛温泉三大景区建设稳步推进,东西岩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牛温泉和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项目成功招商。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7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87亿元。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连锁超市在乡镇所在地的全覆盖。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龙丽、丽龙高速公路、丽雅公路及大大线相继

6、建成通车,丽武公路联城至老竹段顺利开工。累计完成康庄工程项目184个、里程790多公里,康庄公路通村率达100%、硬化率达99.2%,交通条件日益改善;推进“强塘”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等项目,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高;加大电网陈旧设备改造力度,不断完善网架结构,共完成了708个城乡电力网架工程建设和125个电气化村的改造,极大地改善用电客户端的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损耗。成功创建成为全市首个“B类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区)”;市行政中心、“两龙”高速、体育中心、丽水大剧院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4、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变

7、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在全市均名列前茅;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个,覆盖率达到72%;人民健康及医疗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完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年增强;教育布局调整、项目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得到加快,共筹措资金3.2亿元,新建(扩、迁)学校13所、撤并学校35所,获得“省教育强区”称号;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5、城乡统筹水平得到提高创建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市级农村新社区3个,整治村庄286个,村庄整治率达8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

8、2个百分点,“三沿”整治成效明显。启动了15个中心村建设和59个旧村改造项目。建成3554座垃圾收集和处置基础设施,垃圾集中收集率和处置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投入1亿多元资金用于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提高到80.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受益人口14.66万人;社区和城中村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总长达157公里,城区绿地率达35.8%,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100%,亮灯率达99.5%以上。同时,农村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6、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碧湖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瓯江干流莲都段河道采砂“双限”工作全面落

9、实,超额完成绿化造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扎实推进畜禽污染治理、限制瓯江流域采砂、取缔非法高污染企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环卫运行机制。市区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五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中排名第一,全区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为92.8%,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节能降耗有效推进,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3家企业创成省级绿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7、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逐步完善201

10、0年末,城镇就业人员达到12.52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7.86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就业和再就业的目标任务。初步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险种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8%;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3.0%和92.0%;完善“五助一帮扶”社会帮扶救助体系,累计救助7.3万人次;积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老年星光计划”走在全省三类地区前列;“平安莲都”建设深化,全区报立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治安状况逐年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05年的90.3%提升至2010年的99.2%。8、改革开

11、放取得新进展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政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妥善处置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完成全区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积极推进。完善工作机制,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共引进企业41家,利用市外内资总额达13亿多元,年均2.6亿元。着力培育出口主体,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外贸得到有力提升,2010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3514万美元。专栏1: 莲都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实绩十一五规划

12、目标2010年实绩年均增长(%)完成评价绝对值市区生产总值亿元80.7414013%168.88亿元13.2超额完成人均生产总值元1988740000-40150-三次产业比重5:47:487.3:49.7农业总产值13.0518.347.0工业总产值18.266041.7018.0未达固定资产投资6.0250(累计)60.10(累计)24.0地方财政收入1.733.205.34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区)38.60100.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1497524200224958.5(名义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市区)46016650-803211.8(名义增长)(二)发展环境“

13、十二五”时期是莲都区大突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放眼国内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以低碳、清洁和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的“绿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国内需求持续扩大,区域开发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海西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我省步入人均GDP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跨越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丽水市在“三市

14、并举”战略指引下,继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两大战略目标”,有望迎来最好最快的一段发展时期:人均GDP从3000美元阶段向6000美元阶段快速迈进,城市化水平以年均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各种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优势逐步显现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满足,体制机制、生产要素等制约创新瓶颈逐步突破,区域合作的深度广度加大。在前述宏观背景下,莲都区在“十二五”时期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一是区域统筹发展机遇,全省明确将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促进地方产业特色化发展,为莲都区跨越发展提供政策机遇;二是产业集聚区构筑机遇,全省正谋划一

15、批产业集聚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莲都碧湖平原区块拥有较为充足的可拓展空间,是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希望所在;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机遇,生态经济不断壮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四是城镇化加速机遇,全市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中心城市继续做大做强,市区功能地位提高、规模扩大,为市辖区带来城乡统筹发展新机遇。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总量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的层次还不高,特色产业竞争力不强,各种要素制约瓶颈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仍未到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亟需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二、指导思

16、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区委“三区”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促进和谐为根本目的,着力加快平台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坚持服务市区与城乡统筹并重。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以服从、服

17、务于中心城区发展为己任,强化市区一家,推进市区共建,在服务市区中有所作为,在服务市区中赢得地位,在服务市区中发展莲都。根据市区职能分工定位,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不动摇,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体制机制改革向农村侧重、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融合”。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并重。要始终把解决量和质的问题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充分认识我区经济规模小这一主要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中,必须坚持在转型升级中扩大总量,不走低层次的老路,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不走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着力构建起经济大势所要求和莲都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产业

18、框架。坚持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并重。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财政性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倾斜。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大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坚持改善民生与社会管理并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积极促进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认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素质,不

19、断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实施“三大百亿”工程,在全市实现“三个率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43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9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

20、6000万美元左右。民生质量水平实现新提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力争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00元。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要下大力气稳定物价、房价,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力争实现“五个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慈善事业走在全市前列,抗灾救灾、社会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集聚集约发展,全力打造产业、人口和要素集聚平台,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向规模集聚,形成以

21、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支点的城镇布局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共享体系。加大小规模自然村、山区村、空心村撤并力度,基本完成偏远恶劣、高山远山村落的搬迁任务,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到“十二五”末,市区城市化率达到60%左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跨越。绿色发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位居全省市区前列,生态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率达80%以上。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深入推进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瓯江文化的品牌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大

22、力推进自主创新,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标。 专栏2:莲都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 标单 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生产总值*168.8828011%人均生产总值*6500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7.3:43.0:43:52100以上20%16.27100(累计)以上10%8.59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15%旅游总收入8.872525%自营进出口万美元351460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0012%城镇登记失业率%3.9

23、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95100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2334026000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144000(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72315000(累计)人口自然增长率4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预计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城市化水平*50(预计)森林覆盖率80注:*为市区指标,其余为莲都区指标。(1)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收入增幅为名义增长速度;(3)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三、发展空间布局(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分区按照上级主体功能区规划

24、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我区的国土空间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经济、生态保护和禁止开发”五大主体功能区块,确定每类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开发方向,完善其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开发区。将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正在减弱的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岩泉街道等4个街道划为优化开发区。发展重点是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功能。重点开发区。将区位条件较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集聚优势,人口密度较

25、高,集聚条件较好,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水阁街道、富岭街道、碧湖镇、大港头镇、联城镇、高溪乡等6个乡镇街道划定为重点开发区域。要进一步充实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步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生态经济区。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生态功能性相对较小的老竹镇、仙渡乡、双黄乡、丽新乡、太平乡等5个乡镇划定为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以绿色加工为主的工业,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生态保护区。将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弱、生态保护功能较强的雅溪镇、峰源乡、黄村乡等3个乡镇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坚

26、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主要指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饮用水源所在区域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建设用地开发,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二)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按照区域协作、产业联动、设施共享原则,“十二五”期间,我区的空间发展以“优化一心、建设一组团、开发一轴”为重点,兼顾“二片、多点”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即在总体上形成“一心、一组团、一轴、二片、多点”的发展格局。一心:即丽水中心城区,包

27、括丽水城市规划区。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包括信息、保险、会展、金融、中介服务、商贸流通、房地产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一组团:即碧湖大港头组团,包括碧湖、大港头、高溪两镇一乡,为莲都“十二五”发展的主战场。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莲都区块建设为依托,积极做好“十二五”重点规划区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重点区块-碧湖区块的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积极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以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为载体,发展生态

28、农业、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使其成为莲都区乃至全市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碧湖大港头城镇规划为基础,积极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中介等服务业,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一轴:即以瓯江为纽带,整合瓯江沿线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着力开发建设浙江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做深、做细、做密“瓯江游”文章。坚持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走特色化、主题化、精品化之路,形成集文化体验、滨水度假、乡村休闲、湿地观光、生态人居、体育运动等多种产品结构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体系,打造成为长三角著名的旅游度假集散地和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带动丽水市旅游产业升级换代。二片:以老竹、丽新、联城为一节点,整合宣平溪和巨溪三岩寺等资源,建设以畲乡风情体验、丹霞地貌观光、农家休闲养生、野外拓展基地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片区,同时适度发展生态农业。以雅溪、黄村、仙渡、双黄为一节点,大力发展水果、畜禽、食用菌等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循环经济型农业,建设农业基地、农业企业和农户有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