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96KB ,
资源ID:219556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55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word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word教案Word下载.docx

1、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选择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发明史等,即可直接讲授,此时,探究则显得毫无意义。2、 探究法。学生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3、 实验法这三课的实验比较密集,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 讨论法适时的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可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已的观点。四、 教学设计:(分三课分别叙述)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用温度计可

2、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 能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1、 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2、 能解释热水变凉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 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2、 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 ,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三、教学流程1、利用错觉,认识温度和温度计2、初次实践,学习使用温度计3、合作探究,发现热水变凉规律4、拓展延伸,激发探究热情四、教学准备器 材用 途冷水、温水、热水各一杯实验“用手指感觉 水的冷热”温度计、铁架台、热水实验“连续测量一杯

3、热水的温度”记录纸、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利用错觉,认识温度和温度计。课的一开始,我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把两个手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录像)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两个手指对同一杯温水产生的错觉,让学生认识到,光凭自已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准确反映物体的冷热,必须用一个科学仪器,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此时,学生对温度计肯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转入第二个环节。(二)初次实践,学习使用温度计。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我分三步达成目标:1、 演示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4、 模仿操作练习3、 实际测量三杯水的温度这三步教学,是从观察、模仿到实践,逐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第一步,我采用的演示讲解法。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知识,个人认为没有探究的价值,宜作直接讲解,但现场的演示是必须的,并且我为学生总结出四字操作口诀:“拿、放、等、读”,方便学生掌握。第二步是模仿,让学生按四字口诀模仿练习,将观察到的方法进一步内化成技能,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第三步是独立操作,分别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作记录。此活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学生能正确操作,熟练掌握,二是验证课开始的实验,证明手指的感觉确实是错的,而用科学仪器,无论测多少次,温度都不会变,从而使学

5、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是经得起多次验证的。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已能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三)合作探究,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小学科学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选择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热水变凉,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这个活动,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是讨论预测,二是实验验证,三是整理分析,四是探讨解释,这是一个相对典型、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在讨论预测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观点,他们的依据,都来自生活经验,学生可能说有规律,也可能说没有规律,可能先快后慢,也可能说先慢后快,都不要否定学生的观点。在实

6、验验证环节,为了连续测量的方便,我用铁架台固定住温度计,并且和学生商定,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便于整理分析,学生们有了前面使用温度计的基础,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实验。有了亲手采集到的数据,学生就可以进行整理分析了。我想要说明的是,学生记录时用的是单式统计表,而教材在此之后安排学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而这一数学知识,要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学习,所以,我选择就让学生对单式统计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学生的分析,大家都明白了常见的热水变凉,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学生验证了自已的预测,这时,教学不能停止,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热水变凉,为什么会先快后慢呢?” 通过和学生们的探讨

7、,分析出原因,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四、 拓展延伸到这里,学生对温度的理解已很清晰,对温度计的使用已很熟练,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提出:你还能用温度计研究其他科学问题吗?这样,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向生活充分延伸。至此,全课结束,完成预目标,形成板书:板书: 冷热与温度 温 度 物体冷热的程度 温度计 拿 放 等 读热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2、 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3、 能正确使用酒精灯。过程与方

8、法:1、 能过实验理解热的三种传递方式;2、 能使用酒精灯帮助完成实验;3、 能运用热的传递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 能保持积极的观察实验的兴趣;2、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正确使用酒精灯三、教学准备材 料酒精灯、铁片、蜡烛、木夹、火柴研究固体中的热传递方式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研究液体中的热传递方式记录表、课件四、 教学流程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 自主设计,认识热传导3、 合作探究,认识热对流4、 讨论交流,认识热辐射5、 巩固延伸,拓展应用五、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本课的导入,我采

9、用的谈话导入法。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话题:冬天睡觉时,妈妈为什么在你的冷被窝里放一个热水袋?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热传递”上来。(二) 自主设计 ,认识热传递。对于热传递的研究,首先从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开始,这个环节,我以研究热在铁片中的传递为主要任务展开教学,通过下面六步展开教学:1、 提出问题2、 进行预测3、 设计实验4、 实验验证5、 讨论分析6、 拓展应用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次微型的科学实验。科学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铜棒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平时很少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科学

10、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聚焦生活现象,发现、探究、解释其中的奥秘。学生的预测,是学生最初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我安排让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的传递路线示意图。有了自已的预测,实验是最好的验证方法,但如何实验,特别是如何能让我们看到传递的过程,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科学教学,是具备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的,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1、 把开水作为热源,把铜棒的一头放入水中,不断地用手摸,感觉热的传递的过程。(此方案,能感觉到,但不能够看到)2、 把酒精灯作为热源,在铜棒的一头加热,感受热传递的过

11、程。(此方案,较危险,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温度较高,容易烫手,而且也不能看到传递过程)3、 把酒精灯作为热源,在铜棒上用凡士林粘住数根细木棒,在铜棒的一头加热,利用观察细木棒掉 落的顺序观察热传递的过程 。(此方案较佳)此环节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地参与学生的设计,并提出自已的意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地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对于这一技能,我选择了演示讲授法,并让每一个学生亲手操作。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能通过以上的实验,验证了当初自已的预测,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即:在铜棒中,热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这种传递的方式叫传导。紧接着,我

12、就又提出问题“如果在这根铜棒的中间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在一块正方形铁片的中心加热呢?进一步巩固热传导的概念。继续用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热传导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三) 合作探究,认识热对流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传导,而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热对流,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主要步骤和“研究执传导”大致相同,这里就简要表述一下。1、 提出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2、 进行预测:在图上画出水的运动路线3、 设计实验:主要解决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看到水的运动4、 实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5、 拓展

13、延伸: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 谈谈生活中热对流的应用实例,如空调的位置等(四) 讨论交流,认识热辐射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热辐射首先提出问题: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物体摸上去很烫?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将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既不是传导 ,又不是对流,像太阳这样,不靠空气或其他物体也能传热,这种热传递方式叫“辐射”。(五) 巩固延伸,拓展应用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图中的热传递方式这一环节。至此,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形成板书:热的传递传导 对流 辐射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1、 知道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2、 认识物体的

14、热胀冷缩现象;3、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1、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本课知识;2、 能利用热胀冷缩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 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功喜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2、 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进步的。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发生变化发现液体是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 教学流程:聚焦-探究-交流1、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2、 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3、 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4、 组织讨论,巩固交流四、教学准备:蜡烛,火柴认识冷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铜球、金属圈、酒精灯、冷水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槽、热水、红水、试管、细玻璃管、胶塞

15、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塑料管、细管、胶塞、红水、热水、冷水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课的一开始,我提出一个聚焦学生思维的问题:“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可能学生的回答会比较零乱,但这就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所回答的范围,无外乎是针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这两大方面的,这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你为什么这样想?你的理由是什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后,接下来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便把学生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形成清晰、正确的科学知识。(二)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我通过以下三个教学活动达成目标:1、 观察蜡加热、冷却后形态的变化2、 观察二氧

16、化碳的液化和汽化过程3、 总结巩固第一个环节中,以蜡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首先,让学生观察加热前,蜡的形态是固体,加热后,固体的蜡变成了蜡烛油,此时,蜡的形态变成了液态;再接着观察,滴下的蜡,它温度下降了,也就是冷却了,又凝固成了固体的蜡,从而得出,加热,会使蜡从固体转化成液体,冷却,会使蜡从液体转化成固体。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发生像蜡一样的变化呢?”学生应该能联想到钢铁、巧克力、松香等。再请学生观看录像 ,了解“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汽化”,讨论,哪段时间是加热,二氧化碳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哪段时间是冷却,二氧化碳的形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使物体在

17、固体、液体、和气体三者间转化。(三)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加热和冷却除了对物体的形态产生影响,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就分三个实验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体积的影响。1、 通过铜球钻圈实验,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通过水柱升降实验,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 通过会动的水柱实验,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这三个教学环节,每个实验目的明确,各有任务,但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学生对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全面认识。第一个实验,我采取的是分组实验法。首先让学生操作,铜球正好能从铁圈中通过。接着提问,如果给铜球加热,铜球还能通过嘛?如果能通过,说明铜球的

18、体积没有变大,如果不能通过,说明铜球的体积变大了,实验证明,铜球没能通过。这时,再提一个问题,怎么能再让铜球通过呢?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办法 一是,把铁环也加热,让铁环变大,二是,把铜球让入水中冷却。这个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再次强调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以及注意不要用手摸加热后的铜球。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类似铜球这样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在水槽中加入热水,水柱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上升或下降说明了什么?如果加冷水呢?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验证实验后介绍,平时常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 第三个实验,我采取的是自主设计法。向学生

19、提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看到,固体和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么气体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你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证明? 这样不断的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极大的好处。请看一位同学设计的实验。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同时,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四)组织讨论,巩固应用。提问: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加热和冷却可以做哪些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适时补充一些事例。至此,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形成板书:热和冷却 形态变化 体积变化冷却加热蜡: 固体 液体 固体 热胀冷缩二氧化碳:气体 固体 气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