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38KB ,
资源ID:219535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535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大微生物研究生考研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大微生物研究生考研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1、P102 发酵():P142-145 真菌和霉菌的增殖方式,包括有性和无性的主要有P152-153 直接计数方法:细菌计数板和血细胞计数板(死的活的都有),间接计数方法(活细胞) 比浊法:方法原理P160:抑制:防腐:消毒:灭菌:最重要 (杀芽孢)121度,112度和171度P163 病毒特性P177病毒复制周期,每一步都要记P193亚病毒因子: 包括:P212, F质粒:,Hfr: R质粒:P218,营养缺陷型:分离方法:影印平板法的方法 抗药型突变():P221,诱发突变(): P222 Ames实验P226-227,F- * F+ = F+ Hfr * F- =F-P265 基因工程的过

2、程 P267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P270 PCR 技术P298-231 微生物在C、N、P、S循环中的 作用P315 生物降解:P328 rRNA为什么能作为进化的指征 rRNA原核70S、真核80S P332 三界分为_ _ _P406 Ig 是 什么_P448 微生物的用途附录1 中英,苏云金牙胞杆菌(),白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怎样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还有微生物在c、n、p、s循环中的作用,我给你答案。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机物的有机质化,即生物合成作用;另一个是有机物的无机质化,即矿化作用或分解作用。这两个过程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在物质

3、循环过程中,以高等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在无机物的有机质化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在有机质的矿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界各类元素及物质,就不可能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不可能保持,人类社会也将不可能生存发展。 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碳素是构成各种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素循环包括 CO2 的固定和 CO2 的再生。绿色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自然界中的 CO2 合成有机碳化物,进而转化为各种有机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同时释放出 CO2 。动物以植物和微生物为食物,并在呼吸作用中释放出 C

4、O2 。当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等有机碳化物被微生物分解时,又产生大量 CO2 。另有一小部分有机物由于地质学的原因保留下来,形成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宝贵的化石燃料,贮藏在地层中。当被开发利用后,经过燃烧,又复形成 CO2 而回归到大气中。 微生物参与了固定 CO2 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但数量和规模远远不及绿色植物。而在分解作用中,则以微生物为首要。据统计地球上有 90 的 CO2 是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形成的。经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大部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等形成存在,不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对于这些复杂的有机物,微生物首先分泌脑外酶将其降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再吸收利用。由于微生

5、物种类及所处条件不一,进入体内的分解转化过程也各不相同。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 CO2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有机酸、 CH4 、 H2 和 CO2 等。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氮素是核酸及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必需元素。虽然大气体积中约有 78 是分子态氮,但所有植物、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初级生产者植物需要的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物,在自然界中为数不多,是初级生产者最主要的生长限制因子。只有将分子态氮进行转化和循环,才能满足植物体对氮素营养的需要。因此氮素物质的相互转化和不断地循环,在自然界十分重要。

6、( 一 ) 自然界中的氮素循环 氮素循环包括许多转化作用,包括空气中的氮气被微生物及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体固定成氨态氮,并转化成有机氮化物;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氮化物被动物食用,并在动物体内被转变为动物蛋白质;当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尸体及其排泄物等有机氮化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时,又以氨的形式释放出来;氨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氧化成硝酸,生成的铵盐和硝酸盐可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在无氧条件下,硝酸盐可被还原成为分子态氮返回大气中,这样氮素循环完成。氮素循环包括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作用。( 二 )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的作用 1 固氮作用 分子态氮

7、被还原成氨或其他氮化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作用。自然界氮的固定有两种方式,一是非生物固氮,即通过雷电、火山爆发和电离辐射等因氮,此外还包括人类发明的以铁作催化剂,在高温 ( 500 ) 、高压 (30.3975MPa) 下的化学固氮,非生物固氮形成的氮化物很少。二是生物固氮,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固氮,大气中 90 以上的分子态氮,只能由微生物的话性而固定成氮化物。能够固氮的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在固氮生物中,贡献最大的是与豆科植物疫面而瘤菌属,其次是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弗兰克氏菌属,再次是各种蓝组菌,最后是一些自生固氮菌。化学固氮曾为农业生产仔万于巨大的贡献,但是,它

8、的生产需要高温条件和高压设备,材料和能源消耗过大,因此产品价格高且不断上涨。对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因氮作用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物固氮作用。2 氨化作用 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是蛋白质尿素、尿酸和壳多糖等。 氨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要,施入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包括绿肥、堆肥和厩肥等都富含含氮有机物,它们须通过各类微生物的作用,尤其须先通过氨化作用才能成为植物能吸收和利用的氮素养料。3 硝化作用 微生物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分两个阶段进六,第一个阶段是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靠亚硝化细菌完成,主要有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

9、化叶菌属等的一些种类。第二阶段是亚硝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靠硝化细菌完成,主要有硝化杆菌属、硝化刺菌属和硝化球菌属的一些种类。硝化作用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对农业生产并无多大利益。4 同化作用 铵盐和硝酸盐是植物和微生物良好的无机氮类营养物质,它们可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含氮有机物。5 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和一氧化二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只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反硝化作用是造成土壤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业上常采用中耕松土的办法,以抑制反硝化作用。但从整个氮素循环来说,反硝化作用还是有利的,否则自然界氮素循

10、环将会中断,硝酸盐将会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对人类的健康和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三、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硫是生命物质所必需的元素,它是一些必需氨基酸和某些维生素、辅酶等的成分,其需要量大约是氮素的 l 10 。( 一 ) 自然界中的硫素循环 自然界中的硫和硫化氢经微生物氧化形成 SO4- ; SO4- 被植物和微生物同化还原成有机硫化物,组成其自身;动物食用植物、微生物,将其转变成动物有机硫化物;当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的有机硫化物,主要是含硫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时,以 H2S 和 S 的形式返回自然界。另外, SO4- 在缺氧环境中可被微生物还原成 H2S 。概括地讲。硫素循环可划分为

11、脱硫作用、同化作用、硫化作用和反硫化作用。( 二 )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参与了硫素循环的各个过程,并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 脱硫作用 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中的含硫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成 H2S 的过程称为脱硫作用。2 硫化作用 即硫的氧化作用,是指硫化氢、元素硫或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自然界能氧化无机硫化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硫细菌。3 同化作用 由植物和微生物引起。可把硫酸盐转变成还原态的硫化物,然后再固定到蛋白质等成分中。4 反硫化作用 硫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成 H2S 的过程称为反硫化作用。 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的硫素循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硫

12、矿的形成,地下金属管道、舰船、建筑物基础的腐蚀,铜、铀等金属的细菌沥滤以及农业生产耸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由微生物硫化作用所形成的硫酸,不仅可作为植物的硫素营养源,而且还有助于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溶解,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所进行的反硫化作用,会使土壤中 H2S 含量提高,对植物根部有毒害作用。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10酚,无菌培养皿,链霉素,土样等。三、操作步骤1稀释涂布平板法(1)倒平板将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

13、0时,向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中加入10酚数滴,向马丁氏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g。然后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三皿,其方法是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的培养基一次可用完,则管塞或瓶塞不必夹在手指中。试管(瓶)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也可将平皿放在火焰附近的桌面上,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管塞并打开培养皿,再注入培养基,摇匀后制成平板,如图-1所

14、示。最好是将平板放室温23天,或37培养24小时,检查无菌落及皿盖无冷凝水后再使用。(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三次,使充分混匀。然后再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3)涂布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和10-6三种稀释度,然后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

15、别由10-4、10-5和10-6三管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如图-2所示。(4)培养将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基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5日,肉膏蛋白胨平板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23日。(5)挑菌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28和37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整个分离过程见图-3。2稀释混合平板法此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基本相同,无菌操作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先分别

16、吸取05ml10-4、10-5、10-6稀释度的土壤悬液对号放入平皿,然后再倒入溶化后冷却到45左右的培养基,边倒入边摇匀,使样品中的微生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冷凝成平板后,分别倒置于28和37温室中培养后,再挑取单个菌落,直至获得纯培养。3平板划线分离法(1)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2)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上述10-1的土壤悬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图-4)。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划线,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形成单个菌落。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a)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

17、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图-5,A)。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b)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图-5,B)。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温室培养。(3)挑菌同稀释涂布平板法,一直到菌分纯为止。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

18、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1.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可细分为: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同化作用)自身的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废物。(异化作用)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2.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可以自然交配出科育后代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3. 双名法:用2个拉丁化单词给一个物种取名,第一个是

19、属名大写,第二个是种名,后面加上命名人的斜体姓氏。用这种双名法给生物取的名叫做学名。4. 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染色质的基本化学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5. 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等四类膜结合细胞器, 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 处于动态平衡, 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广义上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膜结合的细胞器。功能: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将细

20、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性质:内膜系统具有动态性质。虽然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是一个个封闭的区室,并各具一套独特的酶系,有着各自的功能,在分布上有各自的空间。实际上,内膜系统中的结构式不断变化的,此为内膜系统的最大特点,动态性质。6.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21、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5、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6.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各类组织,最后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7.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

22、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8.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生理意义: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降低叶片温度。9.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

23、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ism)10. 冈崎片段: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DNA片段,其长度在真核与原核生物当中存在差别,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长度约为100200核苷酸残基,而原核生物的为10002000核苷酸残基。11. 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

24、因的总称。转录的功能单位。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主要见于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如乳糖操纵子、阿拉伯糖操纵子、组氨酸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12.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产物的学科。基因组的产物不仅是蛋白质,还有许多复杂功能的RNA。包括三个不同的亚领域,即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13. 蛋白质组学:14. 激素: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通过与受体结合而起作用:处理激素之间以及激素与神经系统、血流、血压以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各种组织生长类型和速率的形态形成

25、;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15.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水分和无机盐只有经过内皮层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维管柱。16. 双受精: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17. 生物信息学:综合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信息的交叉学科。包括生物学数据的研究、存档、显示、处理和模拟,基因遗传和物理图谱的处理,核

26、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新基因的发现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等。18.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19.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不同营养层次的生物,后者依次以前者为食物而形成的单向链状关系。20.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衰老的联系与生物学意义21. 维生素C是什么?功能?22. 以人为例阐述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3. 质粒必须具有的特点24.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含义25. 原核生物的重要性26. 碳的全球循环论题 展开27.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

27、育过程,遗传变异和进化,严整有序的结构,化学成分同一性,应激性和运动,稳态,适应。1、花的传粉方式靠风力传播花粉的花(风媒花),其花粉粒小、轻且数量多,完全容易随风飘散。靠昆虫传播花粉的花(虫媒花)一般都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这样可吸引大量昆虫。依靠蜂鸟传粉的花大多为鲜艳红色或黄色,很少有香味,并且不具有供蜂鸟停落的结构,因为蜂鸟只能看出红色或黄色,并且是在飞翔时采粉的。依靠蛾类传粉的花多是晚间开放,白色或淡色,并且大多有香味,因为蛾类晚间活动。依靠蝇类传粉的花大多有臭味,颜色晦暗,因为蝇不靠色觉,而靠嗅觉找到食物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衰老的联系与生物学意义3、维生素C的定义及功能1、 促进骨胶

28、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 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3、 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4、 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5、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6、 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4、以人为例阐述高等动物生殖和发育5、质粒必须具备的特点6、生物的多样性的层次及含义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29、)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

30、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景观要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 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廊道成线状或带状,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基质是景观中面积较大,连续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观的背景.7、原核生物的重要性(1)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细菌、真菌、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尸体,把复杂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化合物,供植物根部吸收。(2)污水治理活性污泥、生物膜、氧化塘法处理污水: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质。(3)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的应用 利用细菌发酵醋酸、丙酮等工业产品;石油脱蜡; 食品工业:酸奶、酸菜、奶酪;8、论述题:碳的全球循环(展开论述)碳是构成生物体和贮藏光能的主要元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