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试题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参考答案】夫虑熟谋审/
2、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腾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试题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答案】B【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试题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
3、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答案】C【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试题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试题24】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
4、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说明】综合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名句名篇的能力【试题2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说明】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的能力,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的能力。【试题2631】(2
5、015年第9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31题。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午可。“午非子之子邪?“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又遂用之。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
6、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n),均为人名。【试题26】下列句中加点词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至公也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忍所私以行大义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答案】BC【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试题27】下列各组句
7、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答案】A【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试题2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试题29】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答案示例】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
8、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试题30】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晋平公 祁黄羊 腹晋平公:从谏如流 择善而从 祁黄羊:出以公心 不念旧恶 腹:大义灭亲 铁面无私【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积累、运用熟语的能力【试题31】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国人称善焉。“善哉!”(3分)【答案】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9、、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试题32】(2015年第15题)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曰:“夫子何哂由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答案】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说明】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
10、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不同之处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看法及理由示例一:
11、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说明】考查考生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领悟与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试题33】(2018年第13题)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
12、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三次回答: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 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说明】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内容的理解、
13、分析和概括能力。二、俯视真题2018荀子积微+吕氏春秋察微+论语先进翻译及分析2017秦废封建(苏轼)2016管子轻重2015吕氏春秋去私+论语侍坐断句及分析2014偃虹堤记(欧阳修)+原文断句2013宋史曹彬传+独立断句总 体实 词(客)虚 词(客)句意理解(客)难度区分度20180.560.740.670.280.510.1820170.580.760.810.360.260.310.800.3920160.660.620.450.880.430.46文章理解(客)句子翻译(主)主观答题1(主)主观答题2(主)0.410.480.650.680.440.610.630.490.590.64
14、0.532018积微+察微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13.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017秦废封建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2016轻重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
15、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桓公 管子 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2015去私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内容)。15.(1)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2014偃虹堤记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2013曹彬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三、科学备考(一)四项
16、原则1. 文体分类练(全覆盖,重说理)2. 不断回真题(明考点,重主观)3. 重语境读通(练读通,重语境)4. 用足好语料(选好题,重勾联)(二)语料覆盖1. 传记行传类2. 说理议论类3. 非连文本类4. 游记等他类(三)主观题型 1. 局部概括题 2. 整体分析题 3. 文本互证题 4. 创新探究题例1:(2018朝阳一模)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
17、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如果丢掉宝剑来保全自己可行的话,我哪里会吝啬一把宝剑呢!/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
18、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
19、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当一个人濒临绝境就算让他活命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B.直兵造胸 造:制造 直兵造胸
20、兵:士兵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D.审赏罚 审:慎重地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C. 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D. 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做到通达于生死,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做到通达于生死,外物就不能迷惑他了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
21、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次非面对两蛟夹绕船只,必死无疑的状况,临危
22、不惧,刺杀蛟龙,保全了性命。我认为,这种勇于面对强敌的做法值得学习。面对外界的凶险,与其害怕、逃避,不如放手一搏,这样才能战胜强敌,闯过险境,得以生存。次非所在的船被两蛟夹绕,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他拔剑拼死一搏,最后杀死两蛟,船上的人也因此获救。我认同次非这种在生死之际破釜沉舟、坚决果断的做法,如果没有人愿意直面危险,放手一搏,那么大家都将遇难,他这样做,既为己,也为人。晏子面对武力逼迫、富贵诱惑 ,宁死不屈,不改变自己的言论,陈述自己不会用邪曲、迂回之法来保全性命。我认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23、。例2:(2019朝阳期末)杂 说欧阳修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_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
24、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曰“自强不息”,又曰“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 行:运行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夺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劳 劳:疲倦8.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故 B亦 C以 D然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11. 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12. (探究题)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链接材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