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1.31KB ,
资源ID:219433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43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玉米知识与市场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玉米知识与市场现状Word文件下载.docx

1、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3、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1)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

2、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完全以玉米为原料。为适应对玉米淀粉量与质的要求,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2)玉米的发酵加工: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产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浆等都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酒精、啤酒等许多种产品。(3)玉米制糖:随着科技发展,以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正在兴起,品种、产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制糖工业尤为引人注目。专家预计,未来玉米糖将占甜味市场的50%,玉米将成为主要的制糖原料。(

3、4)玉米油: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相结合,呈流动性和正常代谢,有防治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富含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干眼病、夜盲症、皮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玉米油还有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欢迎。二玉米生产情况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以及西南西比的一部分地区,年玉米产量达到1.2亿吨,播种面积和玉米产量都处于世界第二

4、位,但我国玉米单产同世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游水平,未来我国播种面积扩大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依靠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玉米单产将是我国未来玉米生产的主要趋势。(一)种植情况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但是,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分布却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每年四月开始,我国由北到南依次进入玉米种植期。受气候条

5、件、种植方式、积温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期、发育成熟期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北方地区玉米播种早,发育成熟期长;南方地区玉米播种晚,发育成熟期短。(二)产量情况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和杂交技术的广泛采用,我国玉米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98年全国玉米总产量达到创记录的1.33亿吨,比1979年的6004万吨增加1.22倍。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8%提高到90年代末的近27%,因此玉米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我国玉米生产很不平衡。玉米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西北,北方的辽、吉、黑、内蒙、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

6、%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常年玉米播种面积800万公顷,近年来播种面积有所下降,正常年份玉米产量4000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的三成多,东北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玉米产地。华北地区的晋鲁冀豫四省常年玉米播种面积8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4000万吨左右,产量约占全国的30%。而长江以南(含长江流域)的15省市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600万公顷左右,正常年份玉米产量28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21%。近二十年来,西北五省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提高了1倍,达到了215万公顷,产量也由1985年的519.6万吨上升到1998年的1115.6万吨,由销区变为产区。在2000年的国内

7、种植结构调整中,扩种玉米又成为南方解决早籼稻积压的主要措施,2000年长江以南的一些省、市、区玉米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增加;而东北地区(含内蒙)由于玉米积压过多,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播种面积减幅达17%以上,由1999年的826.8万公顷减少到672万公顷;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也由1999年的2590万公顷减少到2306万公顷,减幅为11%。从玉米单产数量来看,东北地区的单产量有所下降,华北地区的单产量稳步增加,华中地区的单产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玉米单产量在近十年来出现了很大飞跃。全国玉米平均单产的数量从长期来看,是稳定提高的,但具体到每一年,

8、并不是每年都比上年提高的,并且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提高的难度也在加大。(三)种植成本玉米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种子、化肥、机耕、农药、灌溉、脱粒、送粮、人工、农业税、(乡村)统筹提留款等构成。此次根据我们对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地区的普通农户调查表明,每公顷玉米产量在89吨左右,每公顷种植成本约为3000元左右,平均375元/吨 。(四)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03年的玉米总产量在近10年来算是偏下水平。我国玉米生产数量的减产主要是由于种植面积降低导致的,非农业占用耕地的增加导致每年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在中国农业科技多年来没有什么投入的情况下,玉米的单产不也会有更大的提高。加上农产

9、品在前几年连续几年下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各种杂税负担加剧,而且从比较收益率来看,农民现在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要比油料作物、棉花和稻谷为低,所以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降低。但今年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试点、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对土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等重大政策,能够推动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因此未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等仍可能继续持平。三中国玉米生产成本和价格一、生产成本此次根据对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地区的普通农户调查表明,每公顷玉米产量在 89吨左右,每公顷种植成本约为3000元左右,平均375元/吨 。农户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化肥-二

10、氨(400斤,520元),尿素(500斤,400元),钾肥(200斤,220元),小计:1140元种子-80斤,320元农药-100元,喷洒农药人工费:50元,小计:150元田间管理-头遍地:150元,二遍地:150元,小翻:100元,间苗:80元,种地:80元,小计:560元收割-400元短运-150元脱粒-100元总计-2820元二、价格(一)收购价格东北玉米基本采用人工烘干,容重低,破碎多,颜色偏红,口感差,无甜味,而且在烘干过程中导致营养损失。华北玉米基本采用自然晾晒,籽粒饱满,容重高,破碎少,色泽好,黄色素完整,适口性好,有甜味。因此,东北玉米的质量总体上低于于华北玉米,在正常年份里

11、,华北地区的自然晾干玉米比东北的烘干玉米价格要高出20-30元/吨。(二)收购费用东北玉米收购环节的费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收购费、烘干费、仓储费。收购费包括人员工资、检验费、电费等,一般在2030元左右。烘干费一般在3050元左右,水分越高烘干费用越高,从24-25%的含水量降到14%需30多元/吨,从27-28%含水量降到14%大约需40元/吨,春节后的玉米已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脱水,水分含量已降低至20%左右,比节前可节省20元/吨的烘干费,而且大型仓库的烘干费用一般要低于小型仓库的烘干费用。如果收储单位自己有粮库,仓储费成本估算在5元/月左右,如果租借其他仓库进行短期存储,仓储费用一般也不

12、会超过0.1元/吨天,一般情况下,收储单位大都按照勤进快销、边进边销的原则进行销售,以求降低仓储和管理成本。华北玉米不需要进行烘干,仓储费成本估算在8元/月左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东北地区,因此收购环节的各项费用也略高于东北地区。四玉米消费概况我国不仅是世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玉米的主要消费国,年总消费水平在1.2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玉米消费总量的19%,从近几年看,我国玉米市场供略大于求。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食用、饲用玉米总量稳定 增长,但相对比例逐年下降,而工业用玉米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都大幅上调,成为未来玉米消费的主要趋势。一、玉米加工消费的总体情况(一)地区消费情况我国玉米消费的一个突

13、出特点就是地区消费分布极不平衡。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来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玉米带北段的东北平原区。自给自足型,主要是玉米带中段的黄淮海平原,区域内消化略有剩余。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他地区。玉米的销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由于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达,虽然玉米产量仅占全国的20%,消费量却达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由于玉米市场这种消费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中国玉米市场形成了以东北、华北玉米为供应主体、以南方沿海和内陆省区为消费主体的北粮南运的格局。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玉米进口配额的增大和国内市场运力日趋紧张,的格局也将发生逐步的微调,长江流域以南

14、地区会在国际市场价格有优势的时候适量进口一定数量的玉米,同时,国家为了维持国内供需平衡,北方继续保持一定数量的出口,我国玉米市场将在的基础上,形成南进北出的新格局。(二)玉米分用途消费情况玉米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食用的粮食,也是很好的工业加工原料。我国的玉米消费呈现粮经饲多用的特点,玉米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食用消费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在我国,从用途看,玉米的消费主要分为食用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和种用消费。饲料消费在国内玉米消费中占主导大地位。工业玉米消费属于玉米产业中的朝阳行业,是玉米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玉米加工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很多

15、应用,我国玉米加工产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需求前景看好。此外,随着储藏条件的改善和运输方式的变化,玉米的损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为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饲料用玉米消费情况玉米的籽粒是良好的饲料,可直接作为猪、牛、鸡等畜禽饲料。玉米秸秆可替代部分玉米籽粒,作为反刍动物良好的饲料来源。此外,玉米加工副产品也是重要的饲料资源,世界上约65%的玉米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我国则在7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以饲料为基础的畜产品及水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幅增加。在畜牧业和养殖业的拉动下,我国饲料产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而玉米作为饲料生

16、产的主要原料,其消费也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从饲料玉米消费的地区分布发展看,呈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方面饲用玉米消费逐步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是从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地区(即传统的玉米销区)向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即传统的玉米产区)转移,而且这种转移是伴随着我国畜产品生产向玉米产区实行战略转移而进行的。三、我国食用玉米消费情况我国玉米食用消费随生活水平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其95%以上是玉米初级加工食品,即玉米碴、玉米粉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口粮的消费量逐年减少。到9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膳食结构和消费倾向的改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非

17、口粮玉米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使得食用增加和减少的因素大致相互抵消,食用消费量开始处于相对稳定阶段。90年代以来,总体来看,玉米的年食用消费总量相对比较稳定,约700万吨左右,占常年产量的百分比总体上相对稳定在6左右,近年来略呈上升趋势。四、我国工业用玉米加工消费情况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但主要是淀粉及酒精,其它产品多是这两个产品更深层次的加工品或生产的副产品。据测算,深加工玉米可比原粮玉米增值3-8倍。我国玉米深加

18、工起步较晚,80年代以前不足玉米整个消费量的1%,而且加工品档次也较低,80年代以后玉米工业加工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从目前来看,我国淀粉和酒精行业消费的玉米量最大。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市场格局,由于产能增长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寻求规模经济与产品深化是企业竞争的基本途径。总体来看,未来几年国内变性淀粉、玉米油、淀粉糖、玉米酒精及柠檬酸等产品均具有比较好的需求前景。五玉米的国内市场流通情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调出区,华北地区玉米调出量逐步减少,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则成为最大的玉米调入区。在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中,主

19、要的玉米集散中心有五个:即产区的长 春四平铁岭一带铁路沿线、大连鲅鱼圈锦州港口沿海一线、华北黄淮地区、销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浙沪地区。(一)长春四平铁岭一带铁路沿线该地区处于东北玉米产区的心脏地带,商品量大,辐射范围广,不仅覆盖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而且还直接辐射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中国绝大多数省区。这一集散中心销往其他省区的内贸商品玉米可达2000万吨以上,其中吉林约900-1000万吨,黑龙江约500-600万吨左右,辽宁和内蒙各400万吨左右。(二)大连鲅鱼圈锦州港口沿海一线该地区从粮源以及流向来看,是长春四平铁岭集散

20、中心的一个分枝或延伸。正常年景下,每年内贸运输量可达650-700万吨,约占东北玉米内贸数量的1/4-1/3左右。此外,我国的外贸出口玉米几乎全部通过该地转运,自1999年以后随着玉米外贸出口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出口数量在1000万吨左右。(三)华北黄淮地区该地区是我国中原地区的玉米集散地,也是阶段性的供应地。在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3、4月间,由于该区域的粮源充足,其集散功能较强,不断向南方及周边省区供给玉米,4月以后,随着该区域粮源的减少逐渐转为玉米销区,集散功能渐弱。近年来,该地区的玉米消费增长较快,尤其是山东已经成为玉米净销区,因此该区域能向外提供的商品玉米数量仅在1000万吨左右。与东北

21、集散地比较,该区域辐射范围较小。(四)珠江三角洲地区1、流通数量广东地区玉米年需求量在700万吨左右。广东地区玉米流通的主要港口是深圳赤湾码头、广州港(黄埔港)和妈湾港。其中赤湾码头是广东地区最大的粮食吞吐码头,玉米和大豆年吞吐量分别为500万吨和400万吨。2003年广州港接运粮食266万吨,其中玉米93万吨,小麦28万吨,大豆90万吨。2、运输方式广东地区各港口玉米绝大多数来自东北,赤湾码头船舶的装载能力多在5万吨以上,广州港无法停靠5万吨以上的货轮,大多是2-3万吨级别的船型。珠江三角洲的短途玉米运输一般根据珠江水汛变化选择不同装载量的船舶,转运出港的玉米90%是通过50-1000吨不等

22、的小驳船运出,其余则通过汽车运输。3、运输费用北良港至赤湾港船运费1999年为50元/吨,到2003年下半年最高上涨至130-140元/吨,锦州港至赤湾港船运费上涨至170元/吨,目前船运费有所回落,现在锦州港至赤湾船运费为120-130元/吨,北良港至赤湾港船运费为110元/吨。东北船舶运输多数是港口和船东联合垄断经营。赤湾港散装粮食储存能力在100万吨左右,玉米占其中的60%。到港玉米在货船到期的情况下会进入堆场短期存放,堆场费用为:10天以下免费、10-15天5角/吨、15天以上每隔5天增加5角/吨,堆场存放的玉米一般在10-15天左右。一条5万吨的货船完全卸载需要5天时间,装卸费用统一

23、为21元/吨,转到仓库加收12元。广州港散玉米的港杂费是19元/吨。(五)江浙沪地区华东江浙沪地区从东北采购玉米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这是由于铁路的运费较低,而且铁路运费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变化不大,成本比较容易控制。而海运不仅运费较高、价格波动大,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面临较大的玉米损耗。从山东、河南地区采购的玉米也可以采用汽运,但由于今年国家对汽车超载督查严厉,汽运成本增加,汽运方式已很少采用。(六)未来变化趋势从国内玉米产业的基本特点看,未来一段时期内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将依然成为主旋律,同时也会阶段性伴以“南进北出”。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判断:第一,尽管未来我国传统玉米产区的消费需求增长较

24、快,但南方省区玉米需求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只是增长速度相对放缓,总体看,北粮南运仍是国内玉米流通的主基调。第二,由于华北地区玉米消费增长很快,玉米供求逐步趋向平衡,净外调玉米数量将减少,商品性玉米调出区将进一步集中到东北地区,玉米调运跨度增大,而南方省区对玉米的需求从总量来看仍不断增加,因此,当东北或华北黄淮主产区歉产时,势必部分影响南方沿海省区的玉米供给,很可能出现阶段性、局部性需求缺口,需要适量进口玉米作为调剂和补充。反之,当东北或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丰产时,会出现阶段性、局部性的玉米供给过剩,此时,东北地区将阶段性适量出口非转基因玉米。第三,从国内供需总量的平衡来看,即使未来玉米需求增长潜力较

25、大,但由于我国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较大的缺口。而且,当国内外价差过大而导致进口玉米数量激增时,政府必然会采取一些合法措施调控进口总量和进口节奏。综上所述,未来我国玉米将呈现一种以“北粮南运”为主体,以少量“南进北出”为补充的流通格局。(国际期货供稿) 六玉米进出口贸易一、进口情况从玉米的进口情况看,80年代初我国玉米进口规模比较大,并且呈现净进口格局,其中1983年进口达到211万吨。此后我国玉米进口迅速下降,有些年份已降至为零,但仍有极个别年 份出现玉米进口急剧增加的现象,如1987年玉米进口达到154.2万吨,比上一年增加95.4万吨;1995年进口玉

26、米518.1万吨,比上一年增加518.0万吨,创下玉米进口的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已基本趋于停止,而出口量大增,呈显著的净出口格局。在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国的分布中,从历年来的进口情况看,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等少数几个国家。在几个玉米进口量比较大的年份中,1990年我国进口玉米36.9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96.6%;1995年进口玉米518.1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96.0%;1996年进口玉米44.1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77.2%,阿根廷占22.6%。二、出口情况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玉米出口为主,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玉米出口开始迅速增加,到90

27、年代初我国玉米出口规模继续波动增长,1992年已经达到1034万吨,突破千万吨大关,当年玉米出口已占到玉米产量的10.8%,占全球玉米总出口份额的14.0%。90年代中期我国玉米供应出现紧张,玉米出口又迅速下降。但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供给初步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1998年我国玉米达到了创记录的1.33亿吨,连续的丰产使得主产区玉米供过于求非常严重,因而90年代末至今玉米出口又呈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2002年玉米出口达到1167.3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当年玉米出口占到玉米产量的9.8%,占全球玉米总

28、出口份额的14.6%。我国玉米出口对象国基本都位于周边地区,占整个出口量的90%以上。2002年我国玉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明显增大,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7.6%扩大到2002年的14.6%,其中韩国市场占有率将从36%增加到60%以上;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将从61%增加到90%以上;印度尼西亚市场占有率将从31%增加到75%以上。同时,玉米出口的市场覆盖面也在迅速扩大,2001年出口1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0个,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周遍的亚洲地区。而2002年出口1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9个,分布范围已扩展到较远的中东、非洲和加勒比地区。2002年,作为玉米进口大户的台湾也首次

29、临时取消了禁止进口大陆玉米的禁令,有2.4万吨大陆玉米运抵台湾。从出口玉米粮源来看,我国玉米出口地区非常集中,即主要位于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等省(区),此外地处华北地区的河北省也有一定数量的玉米出口,而其它地区玉米出口数量极少。东北地区玉米出口要占全国玉米总出口的90%以上,而其中又以吉林省出口规模为最大,90年代以来吉林省玉米出口占全国份额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而且东北地区绝大多数玉米是经过大连海关出口。1993年东北地区共出口玉米1000.6万吨,占全国总出口份额的90.2%,其中吉林出口696.3万吨,占全国总出口的62.7%;2000年东北地区共出口玉米957.2万吨,占全国总出口的91.5%,其中吉林出口368.5万吨,占全国总出口的35.2%;2002年东北地区共出口玉米1105.4万吨,占全国总出口的94.7%,其中吉林出口792.5万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