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6.29MB ,
资源ID:219373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9373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地区大学城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总建设长度约22.3 公里(其中中环路总长度约11 公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放射线道路总长度约11.3 公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建设内容:绿道游径、标识系统及配套服务设施等投资估算:建设总投资约1477.72 万元资金来源:广州市财政资金1.2 建设单位主要职责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大学城保护、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协调实施。根据广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央、省、市关于大学城管理、开发、利用的规定,参与编制大学城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协调实施。审查、监督大学城特别保护范围和控制保护范围内的有关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对大

2、学城特别保护范围内的土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统一的保护和管理。负责大学城内森林林份、林相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统一管理大学城内观赏游览、旅业、饮食服务等一切经营活动。负责大学城内的交通治安、护林防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查处大学城保护范围内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承办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二、可研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2.1 可研编制的依据编制广州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主要依据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JJ83-99)(1989.12)城市绿化条例(1992.6)公园设计规范(CJ

3、J48-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广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广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涉河(堤防)绿道行政许可工作指引广州市绿道网建设实施方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2.2 可研编制的原则项目建设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多功能用途,且表现地方特色,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项目建设要坚持节约的原则,不铺张,不浪费;项目建设要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结构优化、留有发展余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2.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4、印发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函2012132 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认真贯彻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广州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整体功能,打造“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并对中环路提出了改善交通组织管理的要求。通知要求按照弱化中环和内环机动车功能的原则,改造中环路慢行系统,控制机动车使用,增加自行车专用道。完善大学城交通指引系统,引导车辆使用外环路通行,降低车辆使用中环路和内环路。加大交通协管力量投入,学生上下课高峰时段对中环路实施交通管制,充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

5、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省领导曾指出,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举措。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道网的良好氛

6、围,推动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基本建成了2372 公里的珠三角省立绿道网,而且实现了18 个城际交界面省立绿道的互联互通。于2011 年,珠三角省立绿道网已全面贯通。目前,广州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绿道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低碳出行、户外运动休闲的绿色开敞空间、为全国绿道的建设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番禺区共建设绿道305 公里,其中珠三角区域(省级)绿道1号和3号线经过,同时建设市、区级绿道和24个绿道驿站。番禺区的绿道网建设按照“以环带面,以链串珠”的策略,将文化中心大学城、生活中心亚运城-海鸥岛、生态中心大夫山森林公园,以“一环三片”

7、的方式串联起来。绿道网建成后,市民可骑着自行车、跑着步,穿梭于郁郁葱葱的绿道网络,领略怡然自得的休闲生活乐趣。此次绿道的建设为完善大学城慢行系统,进一步优化大学城区域生态格局,密切校区、景点之间的生态联系。引导车辆使用外环路通行,降低车辆使用中环路和内环路,充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中环路及放射线,中环路总长度约11 公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途径南沙港快速路、地铁4号线大学城南、北站、官洲隧道出口、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重要节点。中环路通过数条放射线道路与外环路及内环路相连,绿道提升范围内的放射线道路总长度约11.3 公里,绿道为上下行双向。2013年3月广州园

8、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接受委托编制广州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报告将结合各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指导意见进行编制。2.4 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编制依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建设条件与选址、设计方案、公用工程、节能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消防和劳动安全与卫生、项目建设管理方式与机构设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标内容、估算投资及资金筹措、经济社会效益等。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 建设背景2008 年底,广东省建设厅根据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要求开展省区域绿地的研究。2009 年8 月,省委政策研究

9、室、省建设厅联合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汪洋同志阅后,认为绿道的概念很好,指示拍摄宣传DVD 供省市有关领导参考。2009 年11 月24 日,汪洋同志审阅了题为绿道建设广东宜居城乡的希望之路DVD 样片后,赞扬该片“拍得很好,超出想象,意犹未尽”,指示“绿道是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珠三角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是广东省的标志工程”,提出“实施两道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把绿道与城际轨道的建设上升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同时,他还要求绿道建设要“一年基本建成,二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2010 年起,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规划纲要,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

10、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1678 公里的6 条区域“绿道”,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1 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未来一年,广州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扎实推进绿道网建设,在1060 公里绿道的基础上,再建500 公里绿道,让省立、市立、社区三级绿道贯通成网。3.2 区域分析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中山市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全区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个镇、10 个街道,有177 个行政

11、村、84 个社区居委会。2010 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00.13 万人。番禺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路、桥梁、港口。2004 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114 公里,桥梁27 座。现在,番禺区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发达。通过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105国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可便捷通往广州其他区、市以及周边地区;通过陆路、水路可快速到达港澳地区;广州地铁2 号、3 号、4 号线可方便到达广州市其它地区。番禺区正以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全力发展广州大学城(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产学研一体化

12、发展的城市化新区)、广州亚运城(以亚运城为启动区,与莲花山地区融合发展的都市新区)、番禺新城(总部经济CBD 区、休闲度假区、现代居住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商务、商业和居住综合发展区,穗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先行先试区)、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区)、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大型装备制造集聚区)和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国内最大的商品展贸中心)七大重点区域,着力打造生态型岭南水乡典范,争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示范区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地。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

13、区,面向21 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 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20 万人,总人口达3540 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约179 平方公里,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内分为内环路,中环路和外环路。园区内绿树成荫,清静幽雅,非常适合单车骑行。广州大学城规划上可以分成四大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公共设施共享和其他的区域,比如保留的村落和文化商业设

14、施。教学区设置在外环与中环之间,生活区设置在中环与内环之间,整个公共资源共享区就在内环路里面,沿着主要的中轴线是地铁、商业、金融、居住用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城内学生及游客数量逐年上升,为了完善绿道建设,保证绿道的连续性及安全性,营造优美舒适的步行空间,根据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和大学城的建设规划,对大学城慢行系统进行完善,提升中环路绿道,加大交通协管力量投入,以充分保障学生过街安全。3.3 项目建设必要性绿道网建设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大学城绿道建设是满足

15、大学城学生及游客的需要大学城自建成以来学生及游客数量持续的增长,对大学城的慢行系统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自行车道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要便捷、安全的慢行系统,游客需要更多贴近自然,可开展散步、骑车等户外交往的空间。2大学城基础设施自我完善需要在规划期内,大学城将发展成为空间开放化、资源共享化、建设弹性化、环境生态化、结构秩序化的国家一流大学园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3是完善绿道网络的需要大学城绿道建设,旨在完善大学城绿色交通网,提升绿道沿线生态防护功能和游览景观效果,对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友好,岭南自

16、然水乡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适宜教学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典范之城具有重要意义。4项目建设是优化和拓展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区域经济的需求根据旅游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旅游消费就会进入一个爆发性增长时期。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将产生本质的改变,讲究品质感和舒适度的休闲度假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导。目前,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州市人均GDP 已超过10000 美元,对休闲度假旅游提出了品质、舒适的要求。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平均保持了两位数增幅,“九五”以来,增幅保持在10%左右,高于全球增幅35 个百分点,旅游产业成

17、为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在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舒适度的同时,将有力促进所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规划期内,大学城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市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5建设“宜居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学城是广州市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按照规划纲要,从2010 年起,用3 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

18、先建成总长约1678 公里的6 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 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其中,珠三角区域(省级)绿道1 号线主要沿珠江西岸布局,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径50 多个发展节点,大学城便是其中之一,本项目就位于大学城中环路,联系大学城内主要功能区,位置重要。小结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建设按照省的总体规划部署,以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为基础,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展开,把沿线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生态景观进行有机地串联。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建设对于保障学生过街安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活

19、休闲一体化、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建设的必要性。3.4 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的目标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项目的建设以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完善提升大学城慢行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体现大学城独特的人文、历史、生态风貌;完善番禺区旅游绿色交通网络为主,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有文化内涵的都市型城市绿道。3.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大学城是珠三角区域(省级)绿道1 号线的主要发展节点,连接海珠区、黄埔区及番禺区绿道。中环路位于大学城中部,是联系大学城内各功能区的重要枢纽,通过放射线道路与外环路及内环路相连,体

20、现大学城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属都市型城市绿道。资金来源由广州市财政资金拨款,预计总投资1477.72 万元。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各项项目的实施顺序,规划设计最好聘请具有经验的设计单位(乙级或乙级以上),并能在绿地的建设过程中给予配合跟进。在施工招标中,可根据具体建设项目,要求具有一定资质(建议是乙级以上)的施工单位,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落实监理单位。通过这些措施,保证资金到位,监理到位,技术到位,使各项工作得到推进和落实。四、建设条件与选址4.1 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广州大学城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不同空间合理配置植

21、物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地方特色。适度引入一些外来优良树种,增加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目前大学城的绿地率达30%,绿化覆盖率已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5以上。优良的气候环境大学城地处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受海洋调节作用,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1.8,夏季平均气压1004.5kPa,平均湿度74%,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全年日照百分率43%,平均年日照数为1895.5小时地理条件大学城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基地内有众多山丘,最到处40-45M,

22、一般20-25M,较低处15-20M。另有水塘、河涌多条,许多已连成带片。良好的空气质量植物能吸附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向外界放出我们所需要的氧气。大学城作为广州市生态结构的核心,为城市提供氧气,净化城市空气。宁静的环境广州像许多大城市一样都有噪音污染,而树木和草坪都有减弱噪音的作用。大学城内由乔木、灌木和草木共同构成的多层次林带,可以减弱城市噪音。6优质的水源大学城周边河流属珠江水系广州河道,为三角洲网河,流经东江的北干流、狮子洋、海心沙入伶仃洋出海。大学城内水系丰富,周边层林叠翠,风景优美。在绿道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原有水源的保护。7土地权属类别及用地情况大学

23、城绿道提升是在其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扩展而建,不存在征租地情况发生。4.2 人文条件广州大学城所处的小谷围岛,自古以来就是风水胜地,在风水布局上文昌之位尤为突出。这里先后有郭塱私塾、官山书院等桃李满天下的古代学堂,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周边亦有多个近代史上较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是名副其实的历史人文中心。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大学城,意在将此人文渊源一脉相承。大学城内包含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广州画院等多个人文景点及南汉国王陵墓、明代石人石马墓等多处文物,文化底蕴深厚。4.3 交通、市政条件贯彻资源共享、生态优先、校际交流的原则,广州大学城总体布局呈轴线发展加组团放射结构,轴线上布置综合发展区、信息与体育共

24、享区、文化会展共享区,周边布置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个校区。岛内交通以内环、中环、外环3条环路以及12条放射线形成开放式路网,对外交通干道主要有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快速路、广州地铁4号线、地铁7号线以及3条过江隧道。市政公用设施依托条件:建设项目基地所在区域的市政设施目前已经施工完毕,可以支持项目的建设。(1)给水:生活和消防用水均可取于市政给水管网。(2)排水:基地内的污水经污水支管收集后,由市政管道派往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3)供电:建设基地的用电可以由附近的变电站提供。(4)通讯条件:建设基地内无线通讯信号良好,番禺区电话机组容量充足,可以满足项目的需求。(5)消防条件:基地

25、内的城市供水管的压力可以达到消防用水的条件。4.4 项目选址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中环路及与其相连的9条放射线,对外与南沙港快线、官洲隧道等重要城市干道相接,对内连接各功能区,是大学城内交通的重要枢纽。广州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建设,可利用大学城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结合学生、居民及游客的需求,将其修建为都市型城市绿道。区位分析图4.5 现状研究分析大学城内原有自行车道宽度基本为1.5-4.3米不等,主要分布于外环路、中环路、内环路及9条放射线区域,未能很好的体现绿道的完整性、便捷性及延续性,且由于使用年限较久,局部路段已破损,不能满足学生日常使用需要,也不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户外交往空

26、间。中环路位于大学城中部区域,全长约11公里,道路设计为双向6车道,人行道宽3-4米,中间分车绿带5-7米不等,自行车道约1.5-2米。目前机动车车流量较小,自行车及人流量较大。人行道外侧原有自行车道较窄,局部杂乱的绿化已延伸至车道,严重影响了骑行者的使用。连接外环至内环的放射线道路基本为双向4车道,人行道宽4-7米。现状分析图五、建设方案分析5.1 绿道规划依据城市绿化条列(1992.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列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列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涉河(堤防

27、)绿道行政许可工作指引各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绿道建设相关指引。5.2 绿道规划原则在珠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以战略规划和总规所确定的基本生态线及生态结构为基础,结合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的布局,根据以下原则形成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方案。大学城中环路绿道提升的总体规划设计要突出大学城的人文特色,充分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不破坏地质地貌、原有植被、水源山体、历史、文化资源、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要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减少硬底化和建筑。地域性原则:串联高校、旅游点、古村落、文物古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

28、,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社会性原则:形成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体,提倡公共参与,开放给公众共同使用。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风向以及生态承载力特征。经济性原则:结合现状可供选择绿道路径,强化绿道建设的可操作性。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安全性原则:以慢行交通为主,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5.3 广州大学城绿道提升总体规划大学城绿道位于大学城中环路及与其相连的9 条放射线,中环路将各组团大学的宿舍区和教学区分开,全长约11 公里,双向6 车道,包含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中间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及路侧绿带。放射线道路总长度约11.3 公里,双向4 车道,包含机动车道、人行道。本项目包括中环路上下行两个方向绿道;放射线道路上下行两个方向绿道。大学城中环路绿道依托原有道路系统及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按照“弱化中环和内环机动车功能”的原则,改造中环路慢行系统,控制机动车道使用,增加自行车专用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自行车道划线、标识系统及配套服务设施等。整体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等相关依据,结合学生、居民及游客的需求,在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注意沿线植被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大学城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以体现大学城独特的人文、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