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率从1月的4.9%升到3月的5.1%,劳动力市场明显疲软;产业活动趋弱,2月工业生产环比下降0.5%,3月回升至0.3%,生产能力利用率从1月的81.5%下降到3月的80.5%;新房开工率1月下降23.7%,3月则下降36.5%,住房投资继续大幅下降;居民消费信心持续下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率从1月的4.0%回落到3月的2.0%,消费支出增长低迷;在全球经济较快增长和美元贬值等有利因素作用下,1、2月,出口分别增长16.7%和20.8%,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0.6%,预计二季度继续停滞;下半年在大幅降息和财政刺激等积极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可能出现反弹,呈现前
2、低后高的增长趋势。全年GDP增长率在0.5%-1.5%之间,低于去年的2.2%。(二)欧元区经济增长趋缓。一季度,欧元区就业市场基本稳定,失业率维持在7.1%的低水平上;商品零售额1月环比增长0.4%,而2月则下降了0.5%,居民消费支出趋弱;由于信贷紧缩、借贷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降温,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减速;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欧元升值的影响,外需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1-2月,出口同比分别增长9.9%和13.3%,进口同比增长12.4%和11.1%。预计前三个季度欧元区GDP经济增长缓慢,第四季度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增速可能回升;全年增长率在1.3%-2.1%之间,低于去年的2.6
3、%。(三)日本经济步美国经济衰退后尘的风险较大。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国内需求增长缓慢,消费支出停滞不前。失业率从1月的3.8%升至2月的3.9%,劳动力市场出现松驰迹象;由于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房地产市场长期萎缩,加上股市低迷,消费信心持续回落,2月商品零售额环比下降1.0%;受美国需求减缓和日元升值的影响,1、2月出口增长7.7%和8.7%,同比回落11.3和1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预计一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1%,全年增长1.4%,经济持续低迷。(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势趋缓。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对外贸易逐渐从主要依赖
4、发达国家市场向相互间的贸易往来转变。特别是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进口需求增加,不仅带动了资源丰富的拉美地区、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出口。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影响,增势减缓。据IMF预计,2008年发展中国家GDP平均增长6.7%,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印度增长7.9%,回落1个百分点;俄罗斯增长6.8%,回落1.3个百分点;巴西增长4.8%,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球通胀趋高,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可望减轻,但涨价风险犹存受国际石油和食品价格高涨影响,一季度全球消费价格(CPI)
5、上升,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压力要大于发达国家。通胀问题现已成为全球性现象。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CPI同比上涨率从1月的3.9%升至3月的4.1%。其中,美国CPI上涨率在4.0%以上,欧元区从1月的3.2%升至3.6%,英国从2.2%升至2.5%,均超过各自央行设定的通胀界限。发展中国家CPI平均上涨率从7.6%升至8.2%,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南非等国家价格上涨十分明显,印度CPI从1、2月的5.5%猛升至3月的7.5%,巴西、墨西哥消费价格也稳中有升。从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层面上分析,今年下半年全球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减轻。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市场供求关系趋缓,国际石油和食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
6、可能性不大,通胀预期下降。这是全球通胀压力可望缓解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各国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抑制通胀,欧元升值,主要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加快,货币政策继续紧缩,也有助于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以及国内成本和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据IMF预计,2008年发达国家CPI上涨率平均为2.6%,比去年高0.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4%,比去年高1个百分点。如果把前3个月各国CPI实际上涨率与国际社会对主要国家全年CPI预计数结合起来看,今年全球通胀率可能呈前高后低的变动趋势。但是,今年全球通胀状况仍不容乐观,通胀趋高的压力和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美国经济前景尚不明朗,全球金融市场继续动荡不稳,导致
7、价格上涨的短期因素没有消除,估计下半年国际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震荡。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经济下半年复苏,美元趋稳,甚至止贬转升,目前对抑制欧元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胀起着积极作用的货币升值因素可能消失,输入型通胀压力则加大。此外,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对石油和食品需求逐渐增加;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新能源政策,生物燃料生产对农产品需求增加,国际市场商品供求紧张状况对通胀的压力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下行风险较大总的来说,欧元区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内需增强,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增加,部分抵消了美国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IMF、世界银行和英国共
8、识公司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汇率加权法)在2.6%-3.0%之间。但是,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动荡不稳,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社会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计分歧较大。OECD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1%。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美国经济衰退是世界经济的最大拖累。美国由于房价继续下跌,次贷危机加重,已危及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衰退。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市场,美国GDP约占世界的28%,进口约占世界总额的14%。今年美国需求明显减缓,加上美元持续贬值,进一步抑制进口增加。从数据看,外国公司为避免美元贬值对进口成本的提高,将生产转移到
9、美国,进口大量的投资品和中间产品,导致1、2月进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2.4%和16.4%。但从趋势上看,今年美国进口需求总体趋缓,加上许多国家限制食品出口,世界贸易增长将继续放慢。据IMF预计,今年世界贸易增长5.6%,回落1.2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从而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高涨,威胁着世界经济。一季度,受地缘政治、美元贬值和投机炒作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不仅加剧了全球通胀,也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加重了居民生活负担,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据世界银行统计,1、2月,按环比计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1.3%和3.0%
10、;食品价格上涨了6.2%和9.5%,其中,谷物价格上涨5.4%和7.9%,油脂类价格上涨5.4%和15.1%;粗金属及矿产品价格上涨8.5%和6.9%,黄金价格上涨10.8%和3.7%。3月,除了大米价格继续上涨以外,其他商品价格出现回落趋势。其中,石油价格环比下跌了6.8%,食品价格回落了11.3%,粗金属及其矿产价格回落了6.3%,黄金价格回落12.3%。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减速,预计下半年国际商品价格涨势趋缓。据世界银行预计,2008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每桶95.6美元,上涨34%;食品价格上涨25%。其中,谷物价格上涨41%,油脂类价格上涨30%。从基本面上判断,世界经济明显减速,
11、市场供求紧张关系趋于缓和,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应该呈下行趋势。但是,美国经济能否如期复苏仍是个未知数,美元短期内难以由贬转升,全球股市、汇市动荡局面尚未出现好转迹象,导致价格上涨的短期因素依然存在,加上地缘政治和气候条件变化等不可预知因素,今年国际市场价格仍将在高位上波动。(三)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挫伤消费和投资信心,给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去年夏天爆发的次贷危机仍在发展中,通过资产抵押证券渠道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导致信贷紧缩,融资成本上升,全球股市低迷,消费和投资信心受挫。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在震荡中趋跌。截至4月9日,美国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比1月初下跌了3.6%,英国金融时
12、报股票指数下跌了7.6%,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下跌了9.6%。1月至3月,美国、欧元区、日本三大经济体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次贷危机还将可能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尚不确定,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紧张情绪仍在蔓延,未来变化难以预料。(四)美元持续贬值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截至4月3日,美元兑欧元比一年前下跌了15%,兑日元下跌了13%。2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同比下跌8%。美元持续大幅贬值,从多个方面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一是大大削弱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竞争力。自去年以来,欧元区、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增
13、长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二是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在高位上进一步上涨,加剧全球通胀压力。一方面,美元贬值直接推高了以美元为交易结算单位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国际投机资本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大量流入商品市场,造成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上扬。三是世界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收益下降。在近5年的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出口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激增。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5年内世界外汇储备增加了1.5倍,其中发展中国家增加了2.2倍,占世界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底的60%,提高到2007年底的76%;而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则从40%降至24%。并且,美元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
14、例在65%以上。四是对实行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中东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形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挤压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由于本币升值预期提高,投机资本大量涌入,金融风险加大。面对国际不可控因素的联动影响,各国宏观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前景较为严峻。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压力较大国际社会对今年我国经济前景预计比较乐观,IMF、英国经济学家智库和共识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预计中国GDP增长率在9.0%-10.8%之间,CPI上涨率在4.8%-6.0%之间。我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据IMF测算,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居世界之首。今年中国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进口需求增加
15、将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压力较大。(一)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减速,外需放缓,加上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生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4%,比去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8.6%,提高10.4个百分点。今年我国出口形势比较严峻。美国和日本官方发布的前两个月统计数据显示,这两大经济体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大幅放缓。1、2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长2.1%和4.6%,同比回落了17.8和24.2个百分点;日本1月从中国的进口只增长1.6%,而2月下
16、降了15%。(二)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八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生产量约占世界4.3%,而石油消费量却占世界的8.8%;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第三大铜进口国,年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2%;世界第一大镍进口国,年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7%;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5%;世界第一大棉布进口国,年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39%。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在高位上震荡,不仅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而且提高了进口成本。(三)金融风险较大。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直接损失和影响相对有限,但是间接的连带性影响不可低估。我国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持续走低;美国大幅减息、美元
17、持续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而且也造成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收益下降。(四)国际经济环境的诸多复杂因素,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面对国际复杂因素影响的联动性和不可控性,我国政策调控难度加大,调控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总之,今年我国经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挑战,应该针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推动国内经济改革、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强对世界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取向,掌握政策调节的力度与时机,努力取得最佳政策效应的平衡点,趋利避害。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降低世界经济减速可能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程度。建立、健全重要商品的战略储备制度,增强经济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应变能力,以缓冲国际市场价格急剧变动的冲击,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金融市场,加强监管,防止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降低金融风险,尽量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做好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工作,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益,减少损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