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21KB ,
资源ID:217564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7564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图集问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图集问题集锦文档格式.docx

1、弯上部钢筋是否要弯至梁底?在P44页中,中柱结顶钢筋在直锚长度已达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顶?1、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2、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12d。 13、关于03101-1图集“P36页的图2”的讨论。这里又发生一个问题: 1、“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楼层”现浇时把柱插筋留到这么高的位置,则施工会很不方便。 2、但如果按“P36页左三图”那样,在本层柱根“500左右”的地方设置柱插筋,则在顶板梁以下“500左右”的地方又发生一个钢筋接头这就造成“一个楼层内的一根柱纵筋出现两个接头”的问题(一般来说,一根钢筋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接头的)请教青来教授,是不是应该这样做?移

2、至上端主要为了节约钢筋.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稳定,可达中部亦可.无论如何应避免连接两次. 14、柱子的焊接的部位一定要箍筋加密吗?绑扎的部位是不是一定要箍筋加密呢?不需要.绑扎部位应加密,图集上有明确规定. 15、当柱子下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直径不相同时,施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如何做到柱子钢筋中心对齐?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在较细直径的钢筋上加外径与较粗钢筋直径相同的铅丝套环.但应注意两根钢筋直径相差最好不大于一档. 16、在03g101第9页中,有“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即设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纵筋拉住一根柱纵筋,不可以隔两

3、根柱纵筋才拉住一根柱纵筋. 17、我们是施工单位,遇到较真的监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所以要请教陈教授: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个角都是圆的,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绑扎中它们就不可能到角,比方就,现在有一500*500的柱子,保护层是25,箍筋是B10的,所以我应做成470*470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圆的,在实际绑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在量角到角之间的距离时,只有440长或者更少(实际上会更少一些)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护层不够的情况了,但是中中间的几根主筋是没问题的。所以请问,在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呢?(现在箍筋的保护层只有15,再大可能不合适了)还是有别的办法,我虽然认为没有事

4、,但是有些监理是不行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解释呢?这个问题取决于箍筋内表面的弯折半径.如果弯折半径与柱纵筋截面半径相同,所有柱纵筋即可各就各位,但实际做不到.这么小的弯折半径会造成箍筋开裂,所以柱四角纵筋总比中部筋的位置向内一些. 18、我在现场看到柱子直径22变25时搭接方法和101完全不同:现场搭接是以顶板为基准面,上柱(25)纵筋往下伸一个La,下柱(22)纵筋往上伸一个La,然后绑扎。不知这样行不行?据说施工中基本上都是这样处理的 应按照03G101-3做,否则上柱在内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严重不足。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为了满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习惯源于不清楚柱子实际所受内力。19、柱筋

5、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 答: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长度范围”,加密不起什么作用。梁问题 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

6、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

7、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3、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

8、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4、03G101-1图集第24页“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 la 或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

9、(1)弯折长度=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 为“多少倍的 d ” (不会是 “ 15d ”吧?) 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 “答梁问题(2)”。 6、(1) 03G101-1图集第19页 剪力墙梁表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负数。如: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3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层”的下一

10、层(即第2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 (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 0 (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层”的。 (3) 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 的YD1洞口标高为 -0.700(3层),该洞 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层”的下一层(2层)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层”上进行标注呢? 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

11、程预算”。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标注。 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45层的楼房,建筑从第37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36层而不是

12、第37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视图),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

13、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第1.0.8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3.2.5条三款和第4.2.3条六款)。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7、在03G101第29页中第4.5.1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n

14、(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可是在00G101中第23页,却规定的统一取为0.05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这两个取值一哪个为准,是03G101修改了以前的数据?还是印刷上的错误?以03G101-1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都是一个“参照点”。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的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缘的多

15、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00G101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两排甚至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似乎只要将不需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1/20净跨值。但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在0.05ln位置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1/10净跨值,对受剪

16、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该说,03G101-1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对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概念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析而后决定。8、在03G101-1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

17、有什么区别,请陈总指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03G101-1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35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后经校对、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35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03G101-1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

18、准设计也要跟着改)。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9、9、P62.63页中,KL.WKL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 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P66页,纯悬挑梁中l4hb时,这里hb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建议陈总,是不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代表column(柱)。b与bb分别代表梁截面高

20、度与宽度,hc与bc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释。 1、03G101-1 第62页中,梁侧面纵向构造筋的构造要求是:当hw450时,设置纵向构造钢筋,且钢筋间距a200。请问,如hw =450时,单侧设置多少道纵向构造筋?是1道还是2道?如果梁的净高正好等于450mm的时候,布置一道,那就是有两个空,450/2=225,按照图集要求已经大于200了,要布置两道,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用不了两道,但是,在规范中有了这样的规定,所以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或者不布置,或者要布就布置两道。另外,如果是设计人员则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预算和施工人员,按图处理就可

21、以了。 2、框架梁或梁截面较大时,拉筋的构造应如何设置?(当设计者无规定时)如果布置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的时候,梁需要布置拉筋,拉筋的规定在平法图集中已经非常明确了,直接看03G101-1 P62注解第4条。3、桩头已镶入承台处,桩顶的承台钢筋是否需考虑保护层?从平法的图示来看,桩的钢筋是从桩顶位置布置的,桩伸入承台50,100这个应该已经满足保护层的要求了。不用从承台顶在考虑保护层了,否则太厚了。 4、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在哪个位置搭接?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可以了。5、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d?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135度,抗震的情况下是11

22、.9d,不抗震的时候是6.9d。6、当暗柱过长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暗柱箍筋搭接?不管暗柱有多长,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它是墙的一部分,不是墙的支座,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不可以搭接。7、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哪个是支座?在砖混结构中,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柱肯定是梁的支座,但是,在实际作用的时候,砖混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所以,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明显。8、非框架梁L的底筋锚固长度是12d还是按03G101-1第33页第3点: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少于250mm?答:这个直接取12d就可以了,L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和框

23、架梁不同,250mm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9、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分布筋的功能是使主筋绑扎成网,浇捣混凝土时主筋位置不发生偏离。另一功能是提高主筋的连接长度。具体的取值范围,平法中没有明确,一般取150mm即可。 10、梁上部钢筋中(2B20)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如何处理?是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2B20)钢筋.(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 答: 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有可能是漏写了,或者没有按照平法的要求来布置,这种情况一定要咨询设计人员。 11、满堂基础中地基梁与承台两者之间交接处钢筋如何配置?基本上要看承台的钢筋是不是双层钢筋。而且基础梁不一定要

24、贯穿承台.高抗力等级要贯穿承台.这个具体的要咨询设计了。 12、非接头搭接,施工时如何保证钢筋不松动.振捣砼时,如何保证两根钢筋间隔是一定的?应该是非接触搭接,虽然,两根钢筋不直接绑扎在一起了,但是,钢筋可以和其它的钢筋绑扎的,固定应该不成问题。 13、基础梁上部钢筋与下部钢筋倒置输入与图示不符。简单的来判断,基础梁的受力和框架梁的受力正好是相反的,另外,基础梁在平法集中标注中是下部钢筋在前,上部钢筋在后,这个和框架梁也是相反的,应该和图示是相同的。 14、梁的侧面纵筋在集中标注行已标注,而原位标注再标注时,是否重复计算?不会重复计算.但是会按照原位标注内容进行计算.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规定,

25、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5、判断梁两侧是否有附加箍筋,是否可以依据谁是支座来判断?谁是支座,就可以在另一根梁的梁侧加附加箍筋?若两根梁交叉时,谁也不是谁的支座,是不是两侧都不加?附加箍筋主要是用在非框架梁遇框架梁的时候,在框架梁上有可能设置,这个是设计给定的。如果谁也不是谁的支座,这个更需要设计明确了。16、转换层的框支梁有2.4m高,梁端头钢筋的锚固是否还是要伸到梁底再加一个锚固长度?这个问题直接咨询设计即可,如果设计没有给定,按照平法图集是要这样处理的。17、简支梁(单跨)底筋锚固长度是MAX12D,支座中心线,还是应取250(受拉钢筋任何情况下不少于250mm).简支梁跨中受拉,到

26、支座部分不受拉.到支座部位弯距为零.单跨简支梁跨中受拉到支座是受压.所以与受拉钢筋任何情况下不少于250mm无关. 18、03G101-1图集中:梁下部钢筋都在支座处断开。当跨度短时,是否可以不断开。下部钢筋的通长做法都是在支座处断开,这个地方如果不考虑施工的麻烦程度,不断开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可以连通。 19、筏板框架柱插筋是否只要锚固长度?还是插至筏板底面?按照平法图集必须要插到基础底,至少四根角筋要插至底面,其余的可以只算一个锚固长度.这个在06G101-6中有体现,但是,实际计算的时候要按照平法要求来进行。 20、基础梁为无抗震构件,反之筏板是否是非抗震构件?筏板也属于非抗震构件。 21

27、、满堂基础底板设双向钢筋,基础梁梁位处与梁平行的底板筋是否还需布置?不设置。因为筏形基础的底板跟筏形基础梁的关系,底板是节点关联.只有跟梁垂直的钢筋穿过或者锚固筏形基础. 22、梁的锚固长度是按梁的砼标号还是按柱的砼标号?梁是节点关联,按柱的砼标号. 23、框架梁端支座处锚固长度,弯锚时是按 1、伸至柱外边+15d。2、一个锚固长度。3、0.4Lae+15d.?支座满足直锚,就按锚固长度。如果不满足直锚按照平法的要求需要按1来计算。 24、拖墙梁的定义?配筋是否同框支梁做法?如果拖的是混凝土墙,这个梁就是框支梁。如果拖的是砌体结构,这个梁是墙梁,不叫框支梁。墙梁的话需要判断是什么梁,然后才能决

28、定具体的配筋。 25、框架梁钢筋伸入短肢剪力墙是一个锚固长度还是伸至墙边下弯15d?如果框架梁是以墙为支座,这时候也要满足构造要求的,一般情况下墙的厚度很少能够满足一个Lae的,这时候要求墙的厚度不能小于0.4Lae,满足这个条件弯折15d就可以了,钢筋在弯折以后超过15d以后的部分其实已经不再起作用了。但是,现实中可能采用弯折,总长要等于Lae这样的配置。其实,这样的设计情况,具体的锚固构造是需要设计明确的。 26、抗震kz边柱、角柱从纵向钢筋构造(03G101-1第37页)中,当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梁上部纵筋深入柱;WKL构造中,主外侧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柱筋伸入梁;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是否梁、柱钢筋交叉伸入对方构件这两个需要先判断采用哪一个节点,决定好采用的节点以后,才判断配筋率的。所以,不会有交叉的现象,如果设计说明除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