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6.13KB ,
资源ID:217524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7524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成效和未来展望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成效和未来展望Word格式.docx

1、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 , 尊 重 利益和需求多元化 , 注重平衡各种关系, 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 人或 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 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 它将引领人类放弃 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 、 重物欲的享乐主义 , 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纵向来看, 人类 文明经历了 4 个阶段, 即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 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阶段。如果说农业文明是 “ 黄 色文明”, 工业文明是 “ 黑色文明” , 那生态文明就 是 “绿色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 自然、 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 果的总和, 是以人与自然、 人与人、

2、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 来主导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 反思基础上形成的1。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中国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 和保护, 而生态文明的实践是从十六大以后开始的, 当时主要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诠释生态文明。国家环 保局着手进行了生态省、 生态市和生态县的建设实1.2践, 先后批准了海南、 吉林、 黑龙江、省等 5 省在内的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来,福建、 浙江自党的十七 生态文明已经从学术层面的探讨上升到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3、开始在全国蓬勃开展。但综合 来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探索创 新是这一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从生态文明的实践历程来看2, 自 “十一五” 期 间开始有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的发展, 在环境改造方面, “ 十一五” 计划中 明确规定, 20_ 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森林覆盖面达到 20等指标, 通过 5 年的努力, 改善重点地区和城收稿日期: 20_-10-18作者简介: 郭静利 (1969-), 男, 河北赵县人, 博士, 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经济与政策的研究。E-mail: mailto:guojlguoj

4、l; 通讯作 者 郭 燕 枝 ( 1979 - ) , 女 , 河 南 鹤 壁 人 , 博 士 , 助 理 研 究 员 ,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农业发展政策研究 。E -mail :guoyanzhiguoyanzhiAO 农业展望20_ 年第 11 期34市的环境质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此,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并 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提出了 45 条政策措 施, 从生产、 流通、 消费和分配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予以实施: 如黑 龙江省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目标方案, 与各地市 和主要用能单位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制定

5、松 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内的项目建设时间表 , 并 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 辽宁省推进建设 “生态省”, 计划到 2025 年重点建设 6 大生态区。整 体投资规划总额为 2 400 多亿元, 先行实施为期 3 年 的 重 点 区 域 、 重 点 行 业 污 染 整 治 行 动 。贵 州 省 将目前, 国内已有多个省 ( 市) 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或专门进行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2.2.1厦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厦门指标体系力图构建资源节约 、 环 境 友 好 、 生态安全和制度保障 4 大 系 统 , 包 括 30 个 具 体 指 标。作为全国推出的首批生态文明城市, 厦门市生

6、 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它不仅 把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细化为实际可测量的评价要 素, 更重要的是考虑了很多与人相关的因素, 例如: 居 民 平 均 寿 命 、 公民对城市环境 保护的满意率等 。按照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不 能单从它的硬性指标考察 , 而 更 多的是要关注人 。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 是环境的主要破坏者, 同时 也是保护环境的承担者。因而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标 体系将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考虑进来, 充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2.1.2贵阳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贵阳市从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 民生改善、

7、基“环境立省”战略放在 5 大发展战略首位,明确要求“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 。先后将上百家黄磷、 铁合金等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关闭。农业 大省山东实施了 “ 两 减 三 保 ” 农业污染控制计划 , 即减少农药和化肥, 保产量、 保质量、 保环境, 并 提出 “十一五” 结束年全省杜绝高毒、 高残留农药 使用,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煤炭大省山西提出“ 不要污染的 GDP,不要 带 血 的 煤 ” 。“ 十 一础设施、生态文化和廉洁高效 6 个视角 33 个指标,五” 期间, 山西省减排二氧化碳幅度位居前列。一批煤炭企业实现了煤电一体化 , 煤化工蓬勃发展 ,还涉足新材料和新能

8、源领域。构建了贵阳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4。从整体来看, 有些被纳入的指标并不能反应生态文 明 的 内 涵 : 比如人均道路面积 、 出生人口性别比 、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另外, 廉 洁高效类指标 ( 行政服务效率、 廉洁指数、 市民满 意度) 较难确定。2.1.3 浙江省生态指标体系浙江省统计局针对本省构建了一套生态文明综 合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生态效率指数、 生态行为指 数、 生态协调指数、 生态保护指数 4 个一级指标和“十一五” 期间,全国有 1 xxx 多个县 (区、 市)开展了生态县 (区、 市) 的建设。生态省、 市、 县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促进了区

9、域的转型发展 , 实 现了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有效促 进了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和 良性循环。总体上看,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具有较雄 厚的经济基础、 较先进的环境理念要求、 较高的环 境公共服务需求和较完善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建 设各领域都走在全国前列, 尤其是浙江省和江苏省 的部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2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主要成效2.1 初步确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评价体系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准确 评价、 科学规划、 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依据, 目 的是为了客观、 准确地评价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及 文明水平, 为正确决策、 科

10、学规划、 定量管理和具 体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厦门市和贵阳市的生态文 明建设指标是我国最早发布的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20 个二级指标。一般来说, 每个具体指标, 应该能找到对应的上级指标, 这样在进行生态文明评价时,各地就能找到本地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关键, 并做 出重点改进。但该一级指标的划分不太清晰, 致使 4 个一级指标分类和具体指标对应方面衔接性有待改 进。此外, 二级指标中有些指标设置不太合理: 比 如, 人均预期寿命、 人均耕地面积、 土地集约利用 指数等。2.2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为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了坚AO 农业展望20_ 年第

11、 11 期35农 业 经 济 展 望实 步 伐 , 成 效 显 著 。第 一 , 森 林覆盖率迅速提高 。“十一五” 期间, 广西森林覆盖率提高 5.3 个百分点, 超 过 58 % , 居 全 国 第 四 位; 活立木总蓄积量突破 6 亿 m3, 5 年 净 增 9 xxx 万 m3; 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 106 万座, 沼气入户率达 46.4%, 比 “十五” 期末高然村总数的 20%。海南文明生态村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成为海南的一个品牌, 是全国生态建设的典 范。杭州市正在加快实施 杭州生态文明试点市建 设规划, 全面启动 “三江两岸” 生态景观保护与建 设工作。努力搭建 “ 三江两

12、岸” 生态景观保护与建12.2 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第二, 各项环设工作平台,计划 3 年基本把“ 三江两岸” 打造成境考核指标突飞猛进, 迈入全国先进行列。2007 年,广西城镇污水 处 理 率 仅 有 11.78% , 20_ 年 达 到60.6%, 两年多时间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与质的 飞跃, 成为全国第 9 个、 西部第二个县县建成污水 处理厂的省份; 强力推进制糖业污染治理, 全区 97 家制糖企业全部建成废水末端生化处理设施并投入 运行, 全行业实现治污达标; 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 上 城 市 比 例 从 2006 年 的 78.6% 上 升 到 20_ 年 的92.9%

13、; 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由 2006 年的 86.2%提高到 20_ 年的 96.9%5。一条水上黄金生态旅游线。贵州实现绿色发展的可持 续 道 路 , 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 , 发 展 绿 色 经 济 , 建立绿色制度, 引导绿色生产, 提高绿色消费意识,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从自然的绿色, 到经济的绿色, 甚至社会的绿色转变。2.3 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 体制开始得以确立机制、 体制和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 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影响, 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 度保障。大理洱源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完善机制、 体制相结合,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组

14、织领导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 进行责任分解, 使每一项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具体人, 形成人人负责 任、 事事有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多元化、 多 渠道投入机制。将环保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逐年 增加投入, 同时实现融资渠道和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事关民生、 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项目, 主要由财 政资金保障, 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积极引进 社会资金建设垃圾、 污水处理等设施, 同时政府给 予适当支持。三是建立综合评价和考核制度。探索 和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生态环境综合 定量考核指标体系 和体现正确政绩观要求的 领 导班子、 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综合考核评价办法。3 生态文

15、明建设的未来展望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曾是内蒙古西部贫困地区之一 ,2.2.2十六大以来, 鄂尔多斯闯出了一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 社会发展、 生态建设主要指标进入全国 前列。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和保护成就, 受到了国 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瞩目 , 并被专家和媒体誉为 “鄂尔多斯生态现象” , 成为众多城市和地区发展学 习的典型和参照的样板。目前, 全市生态环境明显 改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处。全市植被覆盖 率由 2xxx 年的 30%提高到目前的 75%以上, 森林覆 盖率由 13.6%增加到 20.1%。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 率 100% , 黄河流经鄂尔多斯 700 km 以上,

16、境内无 一家企业向黄河排污。累计关闭高耗能、 高污染企 业500 多户, 削减烟粉尘超过 68 万 t、 二氧化硫 14 万 t,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00 多天,毛乌素沙地治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构建多元投入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外部性, 且是一个系 统工程, 有大量工作待做, 大量难题待破解, 并需 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 政策支持, 这是由其外部性决定的。资源浪费是因 为资源是一种共享资源 , 使 用 资 源无须支付成本; 环境污染是因为污染只是行为的结果之一, 当所得 到的利益远高于产生污染所失去的利益时, 污染就 不可避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7、, 必 须贯彻经济利益原则, 促使人们从物质利益上关心 保护生态环境。因此, 中央和各方地政府在生态文3.1理率达到 70% , 沙害基本消失; 库布齐沙漠治理 率达到 23%, 沙漠趋于稳定; 入黄泥沙量年均减少1 xxx 万 t 等, 鄂尔多斯荒漠化土地正实现 “全面逆转” 的 良性局面。2.2.3海南、 杭州、 贵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 显著成效海南省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 , 海南从省第 四次党代会提出了 “ 用 58 年把全省半数以上自然 村建成文明生态村的目标, 经过 3 年多的实践, 到2004 年 6 月, 全省已经建成生态村 3 800 多个, 占自AO 农业展望20_ 年

18、第 11 期36农 业 经 济 展 望明建设中应加大政策推动力度, 综合运用价格、 税收、 财政、 信贷等经济手段, 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 保护协调发展。二是开辟多种渠道, 保障资金投入。各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参照国家要求和周边 县市的投入比例, 尽可能增加财政预算; 设法争取 省市实行生态环境效益补偿; 鼓励民间投入, 根据 “谁投入、 谁受益” 的原则,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设的投融资体系, 采用多种经济形式和投资渠道共 同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收取环保保证金 , 按照 “谁受益谁补偿、 谁破坏谁恢复” 的原则, 探(市、 县)、 环保模范城、 循环经济示范区、 生态工业园区、

19、 低碳城市等。这一系列活动对我国生态文 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成为内在的动力。因 此, 各地正在实践的各项生态创建工作既是生态文 明建设的有机组成, 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 体目标的不同载体,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充实 生态文明建设, 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 地推动作用。同时, 我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的建设, 又为正在进行的各项生态创建活动指明了建设方向 和最终目标, 更有利于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协调分 工、 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 最终实现。3.4 诱发各个市场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 , 将 政 府 人 员 、 农 民 、 进城务工者群体 、

20、 企业职工和管 理 者 、 知 识 阶 层 、 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等的内在积极性全面 调动起来, 全民动员, 创建生态城市 (县); 推行绿 色企业, 发展绿色经济; 创建绿色学校, 崇尚绿色 文化; 建设绿色社区, 开创绿色生活; 建设绿色新 农村, 改善农村景观。培育全民生态意识, 倡导生 态文明。既注意全方位加强舆论宣传, 提高全民生 态保护意识, 也注意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普及公众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提高全民 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 树立新的经济观 、 发展观、 价值观、 资源观、 生产观以及消费观, 倡 导生态文明, 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

21、发 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 培育和普及生态产业、 生态 城市、 生态人居环境等绿色生活方式。3.5 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要做到经济建 设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 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 同步提升。以生态指标考核为主, 适当弱化经济指 标, 强化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在生态文明考核中的 地位。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 尽力使生态环 境建设取得最大成就 。在 环 境 保 护和生态建设中 , 始终坚持 “规范” 领先, 从以保护为主的生态建设 向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的跨越, 以最低的资源和环 境代价换取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逐步构筑一 个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 走上

22、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 展道路。实践证明, 只要强化统筹协调, 摆脱 GDP索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权益交易体系等,方面探索生态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问题。3.2依照系统工程理论, 统一筹划从多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涉及经济、 社会、 环境和自然等各个方面, 政府推动只是先导, 最终施行离不开全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和生态 文明的倡导, 使之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因此, 应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 立足于循环经济理念, 遵循生 态规律和经济 发 展 规 律 ,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市 (县)。按照系统工程理论,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确 立不同的层次安排, 即建立大、 中、 小不同层面载 体的联结系统, 最

23、终实现生态文明相关内容的全面 落实。第一层面: 确立生态文明市 ( 县) 的核心内 容 。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 根 据指标体系的要求 , 确立本地的约束条件,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确立发 展的核心和关键。第二层面: 根据计划安排, 将指 标 层 层 分 解 。以 “ 约 束 指 标 ” 为 基 础 , 层 层 落 实 , 确立若干承担 “载体”, 逐个定期考核。如以生态文 明示范县为例, 层层落实的部门包括: 辖区内生态 示范村、 生态工程建设乡镇、 县域内工业园区污水 集中处理工程建设部门、 绿色社区创建部门、 园林 绿化单位、 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部门 (产前、 产中、 产后的易污染部门)

24、等。第三层面: 确定重点难点 工程, 实施重点突破, 最终完成指标要求。3.3 广 泛 开 展 多 层 次 、 多 级 别 的 生 态 文 明 示 范 市(县) 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态文明的主要载体和必要过程。县的创建是实现生现阶段为推进生态文 明 建 设 , 我国已经开展了一 系列生态创建活动 ,包括建设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 园 林 城 市 、 生 态 省AO 农业展望20_ 年第 11 期37农 业 经 济 展 望全能的思想, 努力把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载 的 范 围 内 , 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 以 环 境 保护优化经济发

25、展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就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 建设共赢。3.6 发挥技术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 也是节约 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 大力强化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推动生态科 技创新和传统产业升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广 应用生态节能环保新技术 , 以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 增强产业竞争力,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生态文 明建设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大 力开发和推广节约 、 替代、 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 重点工业、 行业的改造升级和淘汰落后技术, 大力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高

26、工业发 展的生态效率水平。3.7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加快生态文明示范 建设的步伐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社会、 经济、 资源和环境各 个方面, 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环境治理方式以 及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大变革, 迫切需要从全局的 高度制定出一部能够统揽全局并且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我国现行的 环境保护法 是 1989 年制定的, 原有环境保护法已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对 环 境 的 要 求 , 特别不适应生态 文明建设的发展 , 应当对现行的 环境保护法 进行大的修改, 以利 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此, 在法律体系上, 一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立法, 规范和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步骤; 另一方面, 加强环保行 政执法和管理制度 。严 格 建 设 项 目环境准入制度 、 严把环评入口, 加强污染控制, 使生态文明建设具 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