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8.75KB ,
资源ID:217252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7252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邑民间传说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邑民间传说Word格式.docx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绝唱。崖海一战,宋军全军复没,朝廷物品除被元军掳去外,全部散落在官冲,因而在此挖出许多“皇帝碗”,似是常理,然而考古发掘却推翻了这一推论。 丝绸路上的官冲陶瓷官冲窑在那么长的时间烧制那么多的陶瓷,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本地销售?当时新会人口很少(据宋书州郡志载:“新会郡领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五百九”),根本无法消费那么多陶瓷。北运?当时广东的制陶技术比不上北方,相信难以在北方销售,因而最大的销路是出口,散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量广东窑宋代陶瓷证实了这一点。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有一条起自

2、汉代、盛于宋、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的起点是广州和泉州,终点是东南亚、南亚或西北非洲。其中的一条航线是经海南岛、西沙、越南入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中间的泰国柴亚兰坡村附近后,与前来此地的印度、阿拉伯商人交易,成交后雇人挑货穿越36公里的地峡,到达印度洋岸边的塔库巴古港口,装船后再转运到印度、波斯、红海和北非等地(另一条航线为取道马六甲海峡往印度洋)。陶瓷与丝绸、茶叶是中国三大传统出口商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其本意就是陶瓷。唐代,中国陶瓷巳大量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出口。至宋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人们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宋代也相应地被称为“陶瓷之路”。在唐

3、代,广东便有专供出口的窑场,根据考古发掘,唐代特有的“馒头窑”,“在广东梅县、增城、佛山、南海、新会、三水、高明、郁南、廉江、遂溪、封开等地都有发现”(同上书,笫151页)。宋朝时,潮州笔架山、广州西村、惠州窑、海康窑、南海窑、阳江石湾窑、梅州瑶上窑、新会官冲窑等都是外销瓷窑。而从广州出口的瓷,除广东本地产的外,还包括东南沿海和长江中游各地窑场生产的,广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陶瓷输出港。新会曾属南海郡,离广州较近,官沖窑的产品运去广州出口,比粤西、粤北更为方便。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考证后认为:“这些青瓷成品在广东乃至港澳地区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常有发现,在外伶仃岛、南海西沙群岛以及部份东南亚国

4、到亦有所发现,说明该窑的部份产品亦外销。”(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会市博物馆广东新会官冲古窑址文)。2、“神童”的故事童年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器重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群众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 一、“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有一天,童年的梁启超爬上扶梯玩耍。祖父慌了,望着小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小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样子,竟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诗:“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感到乖孙非比寻常,心中甚慰。 二、“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梁启超

5、十岁那年,跟父亲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梁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观赏,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妍斗艳,十分可爱,便摘了一朵。突然听得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是父亲与李秀才来了。小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却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失体,便处罚启超对对联,当即吟了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启超仰头凝思,却瞥见对面厅檐挂着“挡煞”的大镜,立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好,好!”李兆镜连声赞好。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启超的错过。三、“饮

6、茶龙上水,写字狗耙田”一天,启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正与父亲谈着什么。小启超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走进来,从茶几上提起茶壶斟了一大碗凉开水正想饮,却被客人叫住了。“启超,你过来。”客人说,“我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我来考考你。”客人边说边铺纸提笔在桌上狂草一个“龙”字:“你读给我听。”启超看了一眼,摇摇头。客人哈哈大笑。启超没理他,走到茶几前伸长脖子,就着茶几,一口气喝了那碗凉开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饮茶龙上水。”启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说:“写字狗耙田。”客人惊异道:“神童,神童啊!” 四、“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梁启超的故乡新会茶坑村有座小山,叫熊(读泥)子山,山上有座塔,叫熊子塔,又叫凌

7、云塔。梁启超的老家就在熊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启超时常和小朋友爬上凌云塔玩耍。每逢登上凌云塔,小启超都要在塔上向四周眺望好一会,有时还自言自语。小朋友们不知道他说些什么。一天,小启超写了一首诗给祖父看。这首诗是这样的:“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搔首独徘徊,此时终难得。”这就是梁启超十一岁时写的登塔诗。小启超以为祖父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对自己的诗文大加赞赏,不料祖父勃然大怒道:“你敢冒犯苍天、孔子,大逆不道!3、陈梦吉的故事陈梦吉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生活在清代初期。有关他的故事传说,反

8、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故和人们的心理、愿望,内容非常丰富。陈一峰的新编扭计师爷陈梦吉故事大全,在人物、故事、语言,创作方法方面都有一些特色。他采用了说书的艺术手法,加工、整理、修改、提高、升华了原始故事的艺术水平。在这本故事大全中,就人物来说,可以说无所不包,如:三姑六婆、丑汉、泼妇、奸商、贪官、劫匪、斋姑、恶贼、玉观音等等。在叙述故事时,一般对人物不作全面的描绘,而是往往着重刻画与世俗有关的一个侧面。例如:智审肥鹅断难案,故事梗概是:新会县城南龙泉乡一个秉公办事的乡长,因本乡富绅高三海抢夺农民林七斤两只肥鹅的案子,拜谒陈梦吉请他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纠纷案件。案情是,善良纯朴林七斤,因家境贫寒

9、,辛辛苦苦,养肥两只肥鹅,准备到墟场卖钱籴米,不料半路上被两只鹅挣脱了绑脚的草绳,钻入高三海的鹅群里,高三海不但不给他,反而诬告他企图抢鹅。乡长心知肚明林七斤冤枉,但一时想不出断案的妙法。陈梦吉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审鹅断案。于是乡长按照陈梦吉的主意,将原告和被告二人叫上公堂,并将鹅赶来。一个说:“你有什么本钱把鹅养得这般肥壮,分明是诬赖、胡说。”一个说:“我天天起早摸黑,赶它们上山吃青草,当然肥壮啦。”于是乡长令人将鹅群赶上公堂,在备好的纸上“要肥鹅招供”。经过一阵“哦呀”、“哦呢”地嚷叫,把笔墨搞得一塌糊涂。乡长站起身来问:“高三海先生,你用什么饲料喂鹅呀?”他回答说用玉米、谷子、饭糠。又问“

10、林七斤,你用什么东西喂鹅?”,他说每天赶它们到山坡或河边啃青草、野菜。于是,乡长高声叫起来:这就对了!据我所知:每天吃玉米、稻谷、饭糠的鹅,屙出来的屎一定是黄色、白色;如果吃草和野菜的鹅,屙出来的屎一定是青绿色。刚才每只鹅已经把证据显示 出来了。来人呀,快去验个明白!周围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又如鬼才治色狼:新会县新任千总武官郑应,浑号“神台猫屎”。他到任后,包烟庇赌,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更可恶的,他是地道的色狼,每逢见到美貌的女子,便垂涎三尺,非要满足他的兽欲才能放过。陈梦吉见此勃然大怒,“扭计”惩治这个“神台猫屎”。陈梦吉雇佣一漂亮妙龄姑娘(妓女),以姿色和脉脉含情引诱郑应,并约他到

11、自己的住所掘头巷,晚间在他即将要行好事时,骤然听到外面有人“咚咚咚”地敲门,姑娘面上露出惊慌神色,忙说:“不好了,我爹回来了。”于是指点他翻身跳墙,墙外是一个茅坑,郑应浸在屎尿中,臭味把他熏得差点窒息。他越想越气:沾不到便宜,还吃大亏。过了两天,这女子又见到郑应,忙道歉并说:“长官,今晚我爹外出采药不回来,家中只有我一个人,你肯陪我吗?”郑应满口答应,心想:“这次就算你爹回来,我也不怕,你这条美人鱼我是吃定了。”郑应赴约,急不可待脱光衣服,姑娘假借先上厕所,开门出去,熄灭了油灯。屋内已经有陈梦吉设置好的一个木箱,内装有老鼠、毒蛇、竹蜂、蟑螂等东西。姑娘将房门一拉,钢丝牵动木箱盖打开,那些老鼠、

12、毒蛇、竹蜂、蟑螂等争涌而出,在黑暗中横行无忌,非擒大咬。郑应赤身裸体,受到突然侵袭,大哭大嚷,最后昏倒在地,差点一命呜呼。、一张百年虎皮的故事当我得知鹤山市雅瑶镇泊步村保存了一张105年的虎皮,是当年该村村民在村中打死老虎得来的,十分好奇,便来到当地要一探究竟。来到之前,我以为该村是处于大山之中或在高岭边沿,但出乎意外,该村是处于平原之中,附近只有几个小山丘,离墟镇仅有公里。看过环境后,更加重了我的好奇心。来到村中一座叫元道胡公祠的祠堂,村干部搬出了这张难得一见的虎皮(如图),让我拍摄。虎皮保存基本完好,虎皮全长米,其中尾长米,头宽米,臀宽米。据估计,当时老虎至少有多公斤重。拍摄完后,我来到胡

13、公祠门外的村荫下,请来已退休的老村长胡浩然先生。他向我讲述了百年虎皮的故事: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年)间,村民多次看见有老虎在村边出现,估计这只老虎是来自距此多公里外的大城山与大雁山一带的,村民越来越担心人畜的安全。一天,村中父老齐集在胡公祠商讨对策,大家认为:要成立青壮年男丁打虎队。但是赶虎还是打虎,什么时间出动,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于是决定到村中的玄坛庙求菩萨指点。最后,老人们来到玄坛庙上香问卦,最后得到菩萨“指点”:老虎若不伤人,宜赶不宜打;出动时间宜在下午,因为菩萨称,上午“虎醒”,下午“虎呆”。并传下令旗,出动时由一童子持令旗引领赶虎。过了几天,老虎又在村边出现,发现老虎的村民沿街呼叫,打

14、虎队员即持禾叉、缨枪、棍棒,拥着手持令旗、藤盾的童子,敲打铜锣,高声呐喊着向村边冲去,老人妇女则在家关门闭户。老虎见村中一下子冲出这么多人,来势汹汹,吓得不敢嚣张,夹着尾巴,走为上着 老虎被人们追赶,上了村前叫游鱼山的小山丘,因山上没有树林躲藏,老虎又跑下山丘,沿着田埂逃跑,但方向却是朝着村中而来,气氛即时紧张起来。人们兵分两路拦截,想把它赶向南靖山的方向。田埂一边是烂泥田,一边是鱼塘,老虎见前堵后截,又惊又怕,看不见田埂中还有一条丁字路,可向南靖方向逃出,却往回扑向人群。站在前面的童子一下子被老虎扑倒,幸好盾牌较大,正好盖住童子,此时老虎前爪猛抓藤盾,盾牌下的童子吓得大叫“救命”。危急关头,

15、一个手持禾叉的后生冲了上去,对着虎头就是一叉,又一持缨枪的后生向老虎戳了一枪。老虎流着血,带伤逃跑,走出田埂后却跑到了田心村,爬上村边一棵老榕树上喘息躲藏,众人在树下敲锣呐喊,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半个时辰左右,老虎因伤痛支持不住了,从树上掉到水塘里,挣扎几下就淹死了。泊步村村民抬着死虎,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回到胡公祠。村民剥下虎皮,架起大锅煮虎肉,大摆宴席,饮酒庆功。虎皮经过处理加工,晒干后,抬到玄坛宫拜谢菩萨。后来,每年的“神诞日”,村民都用竹篾扎架,蒙上虎皮,做成老虎的样子,抬到玄坛宫庆神诞,然后在村中巡游,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胡先生最后说:最大的一次巡游是日本仔投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16、。那时全村出动,抬着“老虎”游遍了整个雅瑶镇。从上世纪年代到年代,整整年,这张虎皮下落不明,村民也渐渐遗忘它了,只有几个老村民偶然提起它。年,胡浩然当选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任村长,在任期内,他没有放弃寻找虎皮的努力,他说:“这是我们村的珍宝,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后来,终于在当时的民兵队部一个放杂物的小阁里找到了这张虎皮,但因年不见天日,又只是用一只旧式有盖的竹箩装着,虎皮有些地方已被虫蛀,只好用线缝拉,再放到太阳下晾晒。多年来,虎皮就是用这种原始的方法收藏,能保存至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如此收藏)。但要这件珍宝继续传世,应用更好、更现代的方法去收藏了。据鹤山市博物馆人员考证,在世纪末

17、,雅瑶一带仍然有华南虎出没。这张虎皮,为研究鹤山清末以来的自然生态以至地理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何记)、叠书山与刘三姐 在开平沙塘圩的东南方,有一座悬崖峭壁的石山,远远望去,其石活像几本巨书横叠在山腰上,雄伟壮观,令人注目,名为叠书山。像叠书的巨石,传说是刘三姐的几本歌书化成的。刘三姐生于新兴,原名刘三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聪慧过人,能歌善舞。十七岁时,当地一土豪劣绅欲纳为妾,刘三姐不从,便逃至肇庆七星岩躲藏,后与一苗族青年相爱,被土豪劣绅侦知,便强加刘三姐犯了“乡规”,驱逐出肇庆,刘三姐跟随苗族青年逃到广西山区。刘三姐去广西后,把自已的遭遇编成歌谣,继续到处唱,她所到之处,给人间带来了

18、欢乐。由于歌词中有不少骂土豪劣绅语句,因而得罪了土豪劣绅,土豪劣绅借机杀了她的情人,还要追杀她。传说是一只仙鹤救了刘三姐,刘三姐乘鹤从广西途经开平叠书山,见此处风景秀丽,山上草木葱茏,山下良田阡陌,便在山上住下来,日日放羊,传说山上的羊栏洞就是当年刘三姐圈羊的地方。她每天放羊,边放一边唱歌。她那圆滑、甜畅的歌声,飘遍山川。在田野耕作的农民,一听到刘三姐唱歌,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听得津津有味。农民们停工听刘三姐唱歌,被财主看见了,非常恼火,于是,指使家丁毁了刘三姐的羊栏,满山追赶刘三姐,还要把她推落悬崖坠死。正在刘三姐被赶至山崖时,仙鹤及时赶到,接乘刘三姐去了阳春的春湾。财主捉不到刘三姐,

19、在她住的地方找到了几本歌本,他们要把歌本烧毁。正当点火时,突然狂风大作,歌本乘风而飞,风止而落,歌本化成了层层叠叠的大石,形成了开平的叠书山。、出银元的淦安楼1927年夏日的一天,风和日丽,开平百合儒东鹅溪村喜气洋洋,这是淦安楼“入伙”喜庆的日子。淦安楼高四层,雄踞村中。这是胡遵淦先生投资建成,为保乡村安全的碉楼。胡先生早年在美国艰苦创业,后来生意大获成功。由于他乐善好施,深得村民称赞。晚宴开始时,突然在新楼门前来了个道士,他手捧木碗,口中念念有词:“可惜乎?可惜也。”起初谁也不理会他。帮工的大婶慈悲,上前作揖问道:“大师,请问要斋还是要荤?”大师眯着双眼,拱手道:“多谢施主,贫道今天不受嗟来

20、之食。”顿了顿,又念道:”大婶又道:“那大师要什么,尽管吩咐。”道士又念念有词:“淦安,淦安,要财保安康。”“那好办,请大师稍等。”大婶心想,我以为要天上祥云呢,要钱还不容易。于是急忙进屋找主人去了进得厅里,只见淦婶正在招呼客人,大婶轻轻拉开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淦婶也是有名的慈善之人,待大婶一说完,不假思索就回房里拿了一枚银元递给大婶,说道:“你快去送给大师,千万别怠慢了他。”大婶答道:“我会做的。” 大婶乐呵呵地拿着银元出来,看见大师还在“可惜乎?可惜也”地唠叨着,她就扬了扬手里的银元,恭敬地说道:“大师,请笑纳。道士双手合掌,头顶着木碗,说道:“请吧。大婶有点得意,手一松,“咣”的一声

21、,银元就掉进木碗里,竟然发出清脆的响声,一点也不像是丢在木碗里,而且余音袅袅,引得众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大婶也感到奇怪。但道士却没有走的意思,口里还念念有词:“足乎者?不足也。可惜乎?”大婶始料不及,有点不高兴,怎么这大师这么贪?但转念一想:也是的,这么多钱都花了,还在乎这点钱吗?又平和地问道:“大师,请问要多少呢?”大师道:”见问不出名堂,大婶只得又去找淦婶了。然而,当大婶笑吟吟地出来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吃惊不小,只见大师盘腿坐在地上,正拿着刚才那块银元在玩把戏呢。只见银元在他手掌里上下翻飞,一叠一叠的少说也有十几个,但一眨眼就一个也不见了。孩子们自然是惊奇得“哇哇”叫好,越来越多的人也赶

22、来看热闹。趁大师停下来,大婶又把手里的银元一个一个放在木碗里,一共是九个,每放进一个都发出清脆的响声。末了,大婶还是恭敬地作揖道:“大师,请吧。”大师还是念念有词,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大婶无奈,又发作不得,只得又赶回楼里去了。这一次自然找来淦叔了,跟着淦叔的还有村中的元老国伯和铁塔一样的青年阿牛。当他们到来的时候,大师还是念念有词,把那10个银元舞弄得更为眼花缭乱,围观的人自然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了。淦叔不动声色地看着他摆弄,突然大师右手向木碗中的银元一按,迅速向上一提,10个银元仿佛用线牵着一样被拉了起来,成了白花花的一串,忽然右手一挥,只见一道白光“倏”的飞起,瞬时又不见了。“哇!”人们喊声未停

23、,见他右手一招,从人群中招来一道白光,“咣”的一声,一个银元应声落在木碗中。如此招了9下,9个银元就齐整地叠在木碗中。淦叔看在眼里,心里喜道:这不是玩魔术么?其实,请人表演也是要花钱的,今天这样大好的日子,他不请自来正是求之不得的啊,怎能扫他的兴呢?于是他就带头鼓起了掌,并喝彩道:“大师,精彩!”刹时,掌声如雷。大师回过头来,对着淦叔双手合掌:“施主过奖。”同时,他眯着的眼睛一睁开,炯炯放光,但接着摇头晃脑道:”淦叔不觉一惊,觉得尽管道人的道衣皱巴巴的,但他那睿智的眼神,那明亮的印堂使他肃然起敬。旁边的阿牛哪里晓得,早已按捺不住了,他说:“就这么点小把戏,一个银元就足够了,10个银元却还不知足

24、,看来不给点颜色是不成的了。”他叫道:“淦叔,让我赶走他。”说罢就要冲上去。国伯忙扯住阿牛,说:“阿牛,千万别乱来。”见此情景,淦叔爽快地说道:“大师,请到舍下指教。”大师也不客气:“请。”就跟着淦叔往楼里走。木碗与十个银元一眨眼也不见了。淦叔带大师进入楼里,拱手问道:“大师可用膳?“有茶即可。”淦叔连忙亲自泡上茶,又躬身问道:“请大师指点迷津。”大师眯眼道:“天机不可泄也。”淦叔领悟,忙对众人道:“请大家继续饮酒吧。”人们只好退出去了。淦叔道:“请问要多少才肯指点迷津?“百五可也。”淦叔不觉一惊,思忖道:不会这么巧吧,建楼正好结余百五斤银元,还盘算着怎样安排呢。于是他试探地说道:“大师,这百

25、五斤银元我立即给你,你就说吧。”大师不紧不慢道:“百五斤是也。”淦叔真的一下懵了:莫非真有玄机?又一想,这么个道士,150斤他怎能搬得动呢?不如先答应他,看他说出点什么然后再作理论。想罢,就答应了。于是大师跟着淦叔进入储银室,看过那一大堆银元后,又摇头晃脑说道:正好也。”然后就贴着淦叔的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淦叔专注听着,先是惊悸,继而焦虑,最后才缓过神来。大师说毕,取来墨宝,大笔一挥,就把一张折纸递给淦叔,然后径直向楼上走去,最后来到四楼。走着走着,突然大师停了下来,用右手指的指背轻轻在墙壁上一敲,竟然咚咚作响。淦叔注目一看,上边竟留下大师的指印。淦叔回过神来,大师已“咚咚咚”地快步下楼,

26、他追到楼门口,已不见了大师身影。淦叔回来赶忙打开折纸一看,四行字如蛇飞舞:“心慈则灵,卅载可证,百五正好,化险压惊。”淦叔半信半疑,回到储银室,只见那堆银元却纹丝未动,连夫人送出的10个银元竟然也在那里。有的说是遇到了神仙,有的说是碰上了骗子,更多的人觉得不可思议,而淦叔只说要顺其自然。过了10天,淦叔又到美国去了,此后,他就更乐意于村中公益事业了。但对谁他也没透露过大师的密旨。斗转星移,事有凑巧,就在1957年,也是夏日的一天,夕阳西下,村子上空突然乌云蔽日,暴雨如注,雷声大作,一团火球骤然从淦安楼顶窜下来,随即轰然一声巨响,全村人都被震惊了,一些人来到楼里探个究竟。人们惊奇地看到,在大师用

27、手敲过的墙壁旁边破开了个洞,从洞里泻下白花花的银元。围观的村民马上转忧为喜,奔走相告:“淦安楼出银元了。”当时的楼主把银元收起来一称,竟然是75公斤。因淦叔曾叮嘱过,任何时候见到楼内有银元都不能取,此为镇宅之宝。楼主又把银元放回,把墙封严。又过了10年,正遇上文化大革命,有红卫兵又说起了淦安楼出银元的事,他们认为,这是阶级敌人利用封建迷信蛊惑人心,一定要迎头痛击。于是,红卫兵们义愤填膺地冲到淦安楼楼上,砸开墙壁,把银元全挖了出来,送到银行去了。听说当时大师的手迹还在呢,但后来却不知去向了,有人猜测,或许被红卫兵毁掉了。但银元重量一点也没少,正好75公斤。至上世纪80年代,落实华侨政策,政府把银元折合人民币3500元,如数退回楼主,这自然是后话。酒越久越醇,消息越传越神,自然免不了众说纷纭。有人说,哪有这样离奇的事;也有人说,世事难料,或许真是巧合呢;但更多人认为,这只是传说而已,信不信由你,何必当真?诸君,你认为呢?有兴致敲敲那出银元的墙壁吗?有兴趣寻找那大师的手迹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