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2.59KB ,
资源ID:21609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609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docx

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6 第二级防护要求 6.1 基础网络安全 6.1.1 结构安全 要求如下: a) 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为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等关键网络设备配置冗余; c)应根据各信息系统与播出的相关程度进行层次化网络结构设计,形成网络纵深防护体系,新闻制播系统中的直播演播室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应位于纵深结构内部,系统内部不应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组网; d) 应根据信息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网络结构层次、业务服务对象等合理划分网络

2、安全域; e) 安全域内应根据业务类型、业务重要性、物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 同一安全域内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6.1.2 安全审计 要求如下: a) 应对关键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用户行为等重要事件进行日志记录;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用户名、IP地址、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 c)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审计记录至少保存90天; d) 应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6.1.3

3、网络设备防护 要求如下: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用户名和口令禁止相同; b)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c) 应该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安全配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d)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仅允许指定IP地址或IP段访问; e)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HTTPS、SSH等安全的远程管理手段,防止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6.2 边界安全 6.2.1 访问控制 要求如下: a)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

4、备,根据安全策略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b) 通过外部网络对信息系统进行访问时应使用安全方式接入,根据需要采用数字证书等强制认证方式,并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控制粒度为用户级。 6.2.2 安全数据交换 要求如下: a) 播出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应对文件类型及格式进行限定; b) 应限定可以通过移动介质交换数据的主机,所有通过移动介质上载的内容应经过两种以上的防恶意代码产品进行恶意代码检查后,方可正式上载到内部网络;对蓝光、P2等专业移动介质可通过特定的防护机制进行上载; c)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时,应通过数据交换区或专用数据交换设备等完成内外网

5、数据的安全交换; d) 数据交换区对外应通过访问控制设备与外部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对内应采用安全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必要时可通过协议转换的手段,以信息摆渡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6.2.3 入侵防范 应在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6.2.4 恶意代码防范 要求如下: a) 应在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网络边界处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b) 防恶意代码产品应与信息系统内部防恶意代码产品具有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6.2.5 安全审计 要求如下: a) 应在与

6、外部网络连接的网络边界处进行数据通信行为审计;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用户名、IP地址、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 c)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审计记录至少保存90天; d) 应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6.2.6 边界完整性 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6.3 终端系统安全 6.3.1 身份鉴别 应对登录终端操作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用户名和口令禁止相同。 6.3.2 访问控制 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禁止通过USB等外设进行数据交换,关闭不必要的服

7、务和端口等。 6.3.3 入侵防范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业务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保持操作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终端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新。 6.3.4 恶意代码防范 应部署具有统一集中管理功能的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定期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终端可根据需要进行部署。 6.4 服务端系统安全 6.4.1 身份鉴别 要求如下: a)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应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不能多人使用同一用户名; b) 系统管理用户身

8、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定期更换,用户名和口令禁止相同; c)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HTTPS、SSH等安全的远程管理手段,防止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6.4.2 访问控制 要求如下: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根据需要禁止通过USB、光驱等外设进行数据交换,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等; b)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c) 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Windows系统默认帐户,修改帐户的默认口令; d) 应

9、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存在共享帐户。 6.4.3 安全审计 要求如下: a) 应对系统中的接口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重要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审计,审计粒度为用户级; b)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 审计记录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用户名、客户端IP地址、访问对象、结果等; d)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审计记录至少保存90天; e) 应定期对审计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6.4.4 入侵防范 要求如下: a)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

10、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业务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b) 应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核心服务器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新。 6.4.5 恶意代码防范 应部署具有统一管理功能的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定期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核心服务器可根据需要进行部署和更新。 6.4.6 资源控制 要求如下: a)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 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c) 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6.4

11、.7 冗余配置 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的核心服务器应具有冗余配置。 6.5 应用安全 6.5.1 身份鉴别 要求如下: a) 应提供独立的登录控制模块,或者将登录控制模块集成到统一的门户认证系统中,应对登录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应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不能多人使用同一用户名; b) 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 c) 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定期更换,用户名和口令禁止相同; d)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6

12、.5.2 访问控制 要求如下: a)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控制粒度为文件和数据库表级; b) 删除临时帐户和测试帐户,重命名默认帐户,修改其默认口令,限制其访问权限,不允许匿名用户登录; c)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信息系统用户)、客体(用户所访问的数据)及它们之间的操作(读、写、修改、删除等); d)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如系统管理员不建议拥有系统审计员权限、一般系统用户不建议拥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等。 6.5.3 安全审计 要求如下: a) 应提供新闻制播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

13、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安全审计功能; b) 审计内容应包括用户登录、修改配置、核心业务操作等重要行为,以及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等; c) 审计记录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事件类型、客户端IP地址、描述和结果等; d) 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审计记录至少保存90天。 6.5.4 通信完整性 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应采用校验码技术、特定的音视频文件格式、特定协议或等同强度的技术手段等进行传输,保证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 6.5.5 通信保密性 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并对通信过程中的用户身份鉴别信息

14、等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6.5.6 软件容错 要求如下: a)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长度、格式、范围、数据类型等符合设定要求,防止诸如SQL注入、跨站攻击、溢出攻击等恶意行为,对非法输入进行明确的错误提示并报警; b) 当软件发生故障时,信息系统应能够继续提供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使系统恢复正常或保护数据安全的必要措施。 6.5.7 资源控制 要求如下: a) 当信息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b) 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及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6.6 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 6

15、.6.1 数据完整性 应能够检测到用户身份鉴别信息、调度信息、播出节目等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6.6.2 数据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 6.6.3 备份与恢复 应能够对重要业务信息进行备份和恢复。 7 第三级防护要求 7.1 基础网络安全 7.1.1 结构安全 要求如下: a) 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和网络带宽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为信息系统的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等关键网络设备配置冗余,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c)应根据各信息系统的播出相关度进行层次化网络结构设计,形成网络纵深防护体系,新闻制播系统中的直播演播室系统、播出整备系统、播出系统等播出直接相关系统应位于纵深结构内部,系统内部不应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组网; d) 应根据信息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网络结构层次、业务服务对象等合理划分网络安全域; e) 安全域内应根据业务类型、业务重要性、物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 同一安全域内重要网段与其它网段之间应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 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