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83.93KB ,
资源ID:216087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608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这些新的科学名词的出现,都与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数字通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发展密切相关。法国大地测量与摄影测量学者Bernard Dubussion于1975年首先将地球信息技术(法文名为Geomatique)用于科学文献。Gagnon将其定义为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一切途径来获取和管理有关空间基础信息的空间数据部分的科学技术领域1;Groot将其定义为:研究空间信息的结构与性质、信息的获取、分类与合格化以及存贮、处理、描绘、传播和确保其优化使用的基础设施科学技术2。这里,地球信息技术被狭义地定义为用于获取有关地球状况与特征的数据信息的技术科学,为地球科学与测量学的交叉学科。这点从一些学科设

2、置的改名也可得到证实。例如加拿大的拉瓦尔(Laval)大学、卡尔加里(Calgary)大学将其与测绘有关的系名改为地球信息技术工程学系;同时加拿大矿产资源能源部的测绘局也于1994年6月改名为加拿大地球信息技术工程署(Geomatics Canada)。荷兰国际航测与地学院(ITC)于1989年成立了地球信息专业,包括航天航空数据获取与摄影测量、数字遥感、地图制图和数据库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等部分。王之卓教授从学科发展的高度提出使用图像信息学(Iconic Informatics)来概括目前所有与测绘有关的一些学科,如摄影测量、地图制图、遥感技术等,并认为地球信息机理(Geo-Informatic

3、s)所概括内容比图像信息学更广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类处理和分析大量有关地球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数据的能力,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则必须以地球信息机理理论为基础。陈述彭在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时强调了对于地球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指出地球信息基础理论的实质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已不仅仅限于物质流与能量流的信息载体,而且包括研究地学信息流程的动力学机理与时空特征、地学信息传输机理及其不确定性(多解)与可预见性等;并认为:Geo-Informatics不同于Geomatics,在于这个Info还包括很多地学规律,其分析模型必须以地学为基础4。Goodchild于1992

4、年提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的概念5。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贮、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数据的获取和集成、分布式计算、地理信息的认知和表达、空间分析、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实践等6,7。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发展到相当水平后的必然要求,它是在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地理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及其空间查询,而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模拟能力时产生的;它在注重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还

5、注意到了与地理数据、地理信息有关的其他一些理论问题,如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地理信息的认知以及社会对于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践的认可等。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科学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对于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因持网(Internet)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为解决区域范围更广、复杂性更高的现代地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保证;同时,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深广,最终促使了“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1.2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应用背景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

6、发展研究已经使得现代地球科学问题的研究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首先,现代地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综合性、统一性”,“综合性”表现在地球科学问题的研究日益要求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攻关协作,“统一性”则表现在地球科学问题的研究既需要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又需要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其次,现代地球科学问题既强调对于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固体地球系统、流体地球系统和生物地球系统过程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与模拟,以揭示全球变化规律,又强调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由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各相态物质相互作用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系统的研究,以揭示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图1 地

7、理信息系统在地球队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Fig1 The role of GIS in the Earth System Science (After“Earth System Science”)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管理局(NASA)在地球系统科学报告8中指出:认识地球系统和全球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致力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其中心问题。没有地理信息系统就没有地球系统科学,其设计应适应地球系统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从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发展的框架。图1表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作用8

8、,由图可见,地理信息系统在获取地球观测数据以后,能够支持三项功能,并完成它们之间的转换,即从“分析和解释”到“概念化和数值模拟”,再到“预测和验证”的转换,由此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工作。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有关地球科学问题的研究需要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否则就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球信息科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将为地球科学问题的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方法的支持。而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研究也将极大地推动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2地球信息科学的含义2.1地球信息及其与数据、知识的关系地球信息是地球系统内部物质流、能量流

9、和人流的一种运动状态和方式,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状态,即对于它们在地球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区位特征,包括位置、形状和属性特征的描述;另一部分是有关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方式,即对于它们的区位特征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运动过程和变化规律的解释。因此,地球信息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于地球系统运动规律的认识,它是人类保育地球系统的基础。地球信息所覆盖的空间范围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其中在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信息是地球信息的基础信息。正是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和空间关联性起到了连接地质信息、海洋信息和大气信息的作用,使得地质信息、海洋信息和大气信息得以通过地理信息而组合成为地球信息;

10、而有关地理信息的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获取、存储、空间分析和信息查询则为地球信息的模拟、分析和预测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信息论作为应用统计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问题的科学,它规定信息是减少可能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量等于消除的不确定性的数量。对于认识主体(人、生物或机器系统)来说,如果他(它)在接受信息后,一点确定性都消除不了,那么信息量最小(等于零),若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消除了,则信息量为最大9。当卫星传感器采集到地球系统的有关数据后,在没有应用有关地球信息的分析方法(如地球信息的各种统计方法)去处理它们时,这些有关地球系统信息的符号记录对于“人”这个认识主体来说,其

11、所包含的信息量等于零;当在卫星地面台站对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这些数据就转化为可被人利用的各种数据格式的地球信息,但此时,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仍然是有限的;这些信息进入地理信息系统后,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它们的信息含量将逐渐增高,信息的使用价值随之增大;特别是当它们经过各种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后,它们的信息含量将大幅度地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增值更快;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后的信息再进入各种专题的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又可以进一步地转化为更高级的信息形态知识。这里的“知识”是有关某一空间问题解决的“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即有关某一空间问题解决的“方案”。因此,这里的“知识”不是描述和

12、解释地球系统运动规律的知识,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用于指导人类保育地球实践活动的知识,可称之为“方案知识”。方案知识的信息量最高,使用价值也最大。地球数据、地球信息和方案知识三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性,这意味着地球数据的一部分(如地球专题数据)可以是地球信息的一部分,而地球信息的一部分(如地球专题信息)可以是方案知识的一部分。2.2地球系统信息流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这一过程必须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表现为数据的传输需要数字传输网络的支持,当数据转化为信息,直至目标、计划和策略信息时,则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而信息的传输则需要因特网的支持。正是由于数

13、字传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因特网的支持,实现了从数据流到信息流再到知识流的“流变过程”。由于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所说的“信息流”包括了从数据流到信息流再到知识流的全过程。由于地球系统信息流是有关地球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表征与知识,它依附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而存在,即以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为载体,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球系统信息流来认识和理解地球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对于地球系统信息流的模拟来获得对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调控的科学依据(图2)。 图2 物质流、能量流、人流与信息各自所包含的内容Fig2 The conten

14、ts of the flow of matieral , energy, people and information 地球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系统内物质流、能量流、人流循环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地球系统的物质流是指物质资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重新分配,能量流指各种能量的传输,而人流则预示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们形成的根本动力在于地球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人流分布不均而产生的位能、势能和压力差。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诸如全球大气环境模式、大洋环流、海陆水汽交换等各种自然现象过程;通过对人流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图2表达了物质流、能量流、人流和信息流它

15、们各自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认识信息流与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地球信息科学之本质。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而人类保育世界的过程,则是把自己经过加工处理所获得的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各种方案知识)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即不断按照方案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引导外部世界的发展。2.3地球信息科学的性质和组成地球信息科学应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的交叉和融合(图4),是地球科学的一门新兴的重要分支科学;同时,地球信息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信息流为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状态

16、和方式;它由三部分组成:“地球信息机理”是其理论研究的主体,“地球信息技术”是其研究手段,“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图5)。图4 地球信息科学与相邻科学技术的关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relat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图5 地球信息科学的组成Fig5 The constitution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3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我们认为,地球信息机理通过对地球圈层间信息传输过程与物理机制的研究来揭示地球信息机

17、理,它是形成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撑;而以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与信息高速公路所构成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体系,实现了地球信息的获取、分析与传播;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则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图6表示了地球信息科学的科学体系。下面,我们将就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进行阐述。3.1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科学的本质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来揭示地球系统发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从而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宏观调控。作为其理论核心的地理信息机理的研究应包括: 地理信息的结构、性质、分类与表达; 地球圈层间信息传输机制、物理过程及其增益与衰减以及信息流

18、的形成机理; 地球信息的空间认知及其不确定性与可预见性; 地球信息模拟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相互作用关系的时空转换特征; 地球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等。图6 地球信息科学的科学体系(据陈述彭手稿修改)Fig6 Framework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After Chen Shupengs manuscript) 3.2地球信息技术地球信息技术包括:地球数据获取技术、地球信息模拟分析技术与地球信息传播技术。3.2.1地球数据获取技术用于从外部世界(相对于认知主体人类来说)获得记录地球性质和状态的地球数据。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球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覆盖

19、全球的监测运行系统,建立起从航天观测到深度探测的多层次、立体对地观测系统,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球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管理局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数据获取和管理的战略性计划行星地球计划,以向科学家提供与地球系统科学有关的观测数据,其核心部分为地球观测系统(EOS),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长时间控制的数据记录,以帮助科学家区分人类活动和自然力对地球系统的多种影响8。3.2.2地球信息模拟分析技术用以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地球信息,包括地球空间信息的加工、再生以及获得有关某一地球空间问题解决的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可分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获取、存贮、查询、模

20、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数据的通用地理信息技术10,它汇集来自多方面的数据,按照地理空间框架进行数据管理、查询与检索,通过地球信息模拟和分析软件包进行地球信息的加工、再生,为空间辅助决策的分析打下基础。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直接面向地球科学的问题领域,它的任务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有关地球空间信息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产生人类行动的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因此,决策分析过程和其前面的信息处理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信息处理是决策的准备和基础,决策分析是信息处理的目的和结果。3.3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在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中,信息、控制和系统是三个具有时代特征意义并且具有深刻内在联系的

21、重要科学概念。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结合导致了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突破,促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8。在图7中,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来源于地球系统的数据流进行空间信息分析,而将数据流转换为信息流(目标信息);它实质上完成了对于地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即实现了对于这个复杂地球系统的认识过程。空间决策系统通过对来源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流进行空间决策分析,而将信息流转换为知识流(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流);它实质上模拟了对于地球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即模拟了对于这个复杂地球系统的调控过程;而策略、方案实施则将知识流转化为真正可供操作的调节和控制行为。 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论表明,认识、分析地球系统和对于

22、地球系统调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一个统一的连贯的过程:认识是调控的基础,调控是认识的目的;认识越深刻,调控就越成功,而调控越成功就会使认识进一步深化。而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决策系统实质上表现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认知能力的能动性。3.4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地球信息科学产生与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将为地球科学问题的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指导与支持。陈述彭先生用人的双手形象地描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一只手看作是全球变化,其中每一个手指分别代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五方面相互作用构成全球变化研究主题;另一只手看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大拇指代表人流,其余四指表示人

23、与自然的关系4。4结语(1)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高速高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球信息机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促进了“地球信息科学”的产生。(2) 地球信息机理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对地观测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三者之间的日益趋于综合发展的共有基础,而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则形成了地球信息科学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体系。(3) 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系统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融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4) 地球信息科学将为地球科学问题的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

24、术方法的支持。而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研究也必将极大地推动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参考文献(References)1Gagnon P, Coleman DT. Geomatics, an integrate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eet the need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CISM Journal, 1990, 44(4)377382. 2Groot 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eomatics in Canada. CISM Journal, 1991, 45(3)365382. 3Wang Z

25、hizhou. The arisen GIS saw by a mapping worker. Lin Hui chief edit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he GI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1. 811. (In Chinese) 王之卓. 从一个测绘工作者看GIS学科兴起. 林辉主编.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前景.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811. 4Chen Shupe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

26、opment. Beijing: Mapping Press, 1995. 1. (In Chinese)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与区域持续发展.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5. 1. 5Goodchild 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1992, 6(1)145. 6Goodchild M. Future directions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eographic Informatio

27、n Science, 1995 (1)17. 7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Geographic Science.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1996, 23(3)115127. 8Earth System Sciences Committee NASA Advisory Council. Earth system science. A closer view. National Aerona

28、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1992. 106107. 9Xiao Kuntao. On history of scientific recognition. Jiangsu Peoples Press, 1995. 647690. (In Chinese) 萧锟焘. 科学认识史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647690. 10Zhou Chenghu. The perspective of GI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5, 50(Supplement)114. (In Chinese) 周成虎. 地理信息系统的透

29、视. 地理学报, 1995, 50(Supplement)114.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GEO-INFORMATION SCIENCE Zhou Chenghu Lu Xuej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Key wordsthe stream of information, geo-information science, the mechanism of geo-information, the earthly observation syste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highwayAbstractGeo-infor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