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财务会计服务的计量,其导向是使会计协调股东和会计主体内部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使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进行公平的分配;而为管理会计服务的计量,其导向是使会计有助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的决策。尽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计量目标上有分歧,但彼此也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该报告对会计计量的定义是:“按照规则,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将数字分配给一个会计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现象”。二、会计计量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也叫计量尺度,是指对计量对象量化时采用的具体标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是同商品价值分不开的,企业的交易事项本身就意味着包含一定价值的数量关系变动,在会计上,这种数与量关系
2、的确定与反映要以货币的形式来完成。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不是稳定不变的,计量单位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名义货币价值计量单位,二是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二)、计量属性 所谓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上,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可以用货币进行量化表述的方面,经济交易或事项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
3、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4、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三)、计量模式 计量模式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组合形式。从理论上讲,以上两种计量单位和五种计量属性可以组合成十种计量模式,企业应当依据不同的会计环境以及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三、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一)、历史成本原则及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传统财务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特征的。然而,随着会计界越来越多地试图把纷繁复杂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和资产减值会计等的广泛应用,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会计实务中。财
5、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一些特殊资产或业务(如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就明确了用公允价值来做会计计量。用历史成本计价有着显著的有点,对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的项目而言,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应为历史成本,因为它是交易成交时发生的,既公允又平等,而且有原始交易凭证可供稽核,可靠性有保证。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除流动资产外,其他资产既不是为了卖而买,一般也不作为交换和支付的手段,持有这类资产是供企业长期使用和生产消费的,对其市场价格的变动,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否则,对资产价值的频繁调整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加大会计处理成本。历史成本计价也有其局限性。它实际上只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信息,不能反映
6、未来,而且同市场价格的变动毫无联系。现举例说明:某企业有甲产品存货,历史生产成本为10000元,年底销售取得收入16000元,但此时由于原材料涨价,现行生产成本(重置成本)为12000元。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核算所得销售毛利为6000元。但是,企业在年末要维持原来的生产能力,必须采用重置成本来计算费用和确定收益。因为对经营成果而言,相关成本应该是重置那些已耗用资产的现行成本,而与过去某个时期购入已耗资产所支付的价格是不相关的。这时,重置成本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仅是资产的持有收益。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上述业务,相对于历史成本计价,利用重置成本计价可以避免在价格变动时虚计收益,确切反映企业维持再生
7、产能力所需生产耗费的补偿;而且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具有逻辑上的统一性,增强收益计量的可靠性。此外,利用重置成本计价还便于区分企业的经营收益和资产持有收益,有助于正确评价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但是,重置成本计价也存在着重大缺陷。一是重置成本的确定较为困难,在计算上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用重置成本计算利润会给企业偷逃所得税提供方便。所以我国新颁发的会计准则取消了存货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即便会计准则不允许,我们仍应看到重置成本计价的有点,并在一定条件下运用,以便正确核算经营利润和评价管理当局业绩。(二)、收入实现原则及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原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
8、收入确认的条件、金额确定以及折扣、折让、退回的处理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和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就收入的确认增加了一条,即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
9、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有时,企业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
10、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三)、稳健原则及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它可以理解为是对会计人员在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其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稳健原则的本质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
11、后,才能确认收益。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在风险发生之前将之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计核算中遵循稳健性原则还有利于正确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还可以使企业减少财产税和所得税的支出。但是,由于稳健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例如,稳健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
12、的主观性,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所以稳健原则运用的关键问题是稳健原则“度”的掌握,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够都可能降低稳健原则优点的发挥而扩大其缺点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反映。浅析会计理论在企业财务危机中的实际作用 - 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流不能满足企业基本的生产经营需要,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生产经营条件恶化、生产活动难以继续,甚至出现商业上的违约现象的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根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企业所面临的整体经济形势的压力,同时也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把握,探讨会计理论在企业财务危机当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和理论价值。 一、 会计理论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流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在会计理论的视角下,企业财务危机主要可划分为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短缺、应收账款结转不利及所有者权益清偿困难等几个方面。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短缺造成的支付困难,这是企业经常面临的财务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指标掌控不利的结果。在会计学理论当中,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加以衡量。这些指标都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加以简便的核算,并及时的告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经营管理决策者。如果这些信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则很容
14、易造成财务信息传输不良、企业财务危机频发的现象。 应收账款结转不利是由于企业没有即使的提取充足的坏账准备,以防御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而出现的结果。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够及时的结转成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那么必将导致企业的资金被大幅占用,企业生产能力严重滑坡和一定生产经营周期内的资金周转速度严重下降的问题。 所有者权益清偿困难是企业不能及时的向所有者偿付应当偿付的利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资金账面运动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借贷平衡的结果。企业在实际业务当中,为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充足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展业务,往往会选择使用节流部分,本应当结转为或计提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资金专做资产类账户
15、项下科目,从而造成企业的计提资金不足,所有者权益不能及时实现的状况, 二、 立足会计理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经过前文的分析,会计理论视角之下的企业财务危机可以被概括为以上三类。本文将结合会计学基本理论立足企业实际工作,对企业财务危机应对提出分析,探讨会计理论在其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首先,在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解决方面,会计理论应当充当原则方面的预警机制的功能。会计学理论在规划了企业账面资金运动过程的基本规则,探讨了这一活动当中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和偿付危机之前,将在账面资金方面存在的一些预兆。这些预兆主要集中于企业会计数据指标当中,通过这些指标,会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
16、营结果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监督。例如,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下,企业的偿付危机就很容易爆发,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人员应当在相关指标过高的情况下,及时的遏制过快扩张的势头,从而避免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出现。 其次,会计理论也应当成为企业经历财务危机之后的重要检查机制。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人员应当通过会计理论所揭示的资金运动规律,探究企业当前经营过程当中出现的失误,并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在会计理论的指导之下发现经营决策的漏洞,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会计理论与企业的坏账风险应对 企业财务危机主要体现于企业的偿付能力危机。这种危机同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不能及时的实现资金的回笼,具有非
17、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会计理论应当在此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指导,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 会计理论应当被应用于企业的风险识别过程,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损害很大。而财务工作的基础理论往往能够识别、衡量能够给企业在未来带来重大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账面表现,这将帮助企业顺利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经营问题。因此会计基础理论对企业坏账风险的预警能力,应当被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所吸纳。而通过两个计算方法所核算出的资金存量规模的大小的对比,就可以发现和衡量企业当前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帮助企业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几率。 四、 会计理论与所有者权益的清偿问题 会计理论当中将所有者权益定性为企业所有人对企业拥有的各种利益。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应当享有通过投资等活动获得利益的能力和权利。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以保证企业的所有者的各项权益得以实现,作为基本经营目标之一。通过对会计理论的重新挖掘,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并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这应当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目标。 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正是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实际上划分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和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的职责区别,将相关的原则转变成工作当中的实际情况应当成为防范财务危机的重要角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