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58.67KB ,
资源ID:215902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590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设计荧光增白剂DT工艺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设计荧光增白剂DT工艺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 徐世强, 熊汉华. 荧光增白剂DT合成工艺的改进J. 印染助剂, 1990(3):31-35. 2 葛广周. 荧光增白剂DT合成工艺的分析J. 印染助剂, 2005:31-35.3 沈永嘉,李宏斌,路炜. 荧光增白剂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63-64.4 黄国新.合理控制温度提高DT增白剂收率J. 印染助剂, 1997(4):32-33.5 REINEHR Dieter,SAUTER Hanspeter. Mixtures of fluorescentwhitening agent for synthetic fibersP.Swits:WO01311113,2001-0

2、5-03.目 录1 前言.11.1性质及用途.11.2 产品特性. .11.3 产品工艺.2 1.3.1实际工艺操作.22 产品工艺机理 及精制.32.1 产品工艺机理.3 2.1.1 成盐反应.3 2.1.2 缩合反应.32.1.3 环合和成烯反应.42.1.4 高温异构反应.42.1.5工艺流程图.52.2 产品精制.52.2.1物理法.52.2.2化学法.63 可行性分析73.1工艺可行性分析.73.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7结论.9参考文献.10附录. . . . .111 前言1.1 性质及用途荧光增白剂DT以下简称DT又称为聚酯加白剂DT或涤纶增白剂DT,属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分子

3、式为C18H14N2O2。DT是瑞士汽巴公司1844 年开发的产品,商品名为Uvitex ERN荧光色调红光蓝(紫色荧光),有较好的牢度和耐日晒性能,耐酸、耐碱、耐氯漂、耐氧漂和耐迁移性能也很好,但升华牢度不够好。国内20世纪60年代已生产DT。主要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醋酸纤维的增白,特别是涤纶纤维与棉、毛混纺织物的增白、增亮、增艳,也可用于塑料、涂料、造纸、制皂等增白。粉状DT即OP 主要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酯等塑料增白。DT不属于苯并噁唑荧光增白剂系列中的高档品种,但结构简单1,3。1.2 产品特性 黄色结晶,熔点187-18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二甲基甲

4、酰胺。可耐硬水500ppm,耐酸至pH=2-3,耐碱至pH=10。 其核磁共振谱图如下2:Table1 FTIR of NS and HNS化合物吸收峰位置(cm-1)归属NS1636.2,1512.7,1436.2苯环1589.9,1350.6硝基1740酯基HNS1636.2,1505.0,1474.11589.9,1342.91705.61.3 产品工艺荧光增白剂DT制备路线有十余种。国内基本上采用由邻氨基对甲苯酚与DL-苹果酸(羟基丁二酸)脱水缩合以“一锅煮”法反应而得到。即采用兰登贝格苯并噁唑合成法(由邻氨基酚类和羧酸衍生物或醛类发生环化缩合反应得到取代苯并噁唑)。近年来国内的合成研

5、究也主要集中于此法改进1,2。反应式如下:在此本工艺对利用苹果酸进行Ladenburg反应合成DT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全新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对8个反应条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控制要点和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认为由邻氨基对甲苯酚与苹果酸反应,二甲苯作溶剂,硼酸作催化剂,经脱水、蒸馏、净化等工序的合成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按优化反应条件:邻氨基对甲基苯酚与苹果酸物质的量比为2:12:1.05;除初始升温阶段外,反应温度分三段控制:第一阶段140左右,第二阶段170以下,第三阶段190以上,所合成的产品白度高而收率达85以上2。1.3.1实际工艺操作将1050Kg氯苯投入缩合反应釜中,加入105Kg

6、对甲邻氨基苯酚、70Kg苹果酸,通入CO2气体,驱尽釜内空气,搅拌,升温回流反应,当冷凝器的分水器出水量达15Kg时,向反应釜中加入45Kg硼酸,继续加热回流反应,直至再分出水量达23Kg(共分出水量约38Kg)时(共反应约12h),然后降温至130,投入活性炭,搅拌加热回流0.5h。趁热滤去炭渣,将滤液冷却至15,析出结晶,吸滤,滤液回收利用,滤饼用N,N-二甲基甲酰胺进行重结晶,烘干得到荧光增白剂DT2。2 产品工艺机理及精制2.1产品工艺机理通过仔细研究相关资料,总结后我认为,本反应包含以下几个反应过程2:2.1.1 成盐反应苹果酸有吸湿性,是相当强的有机酸。1水溶液的pH值为2.35。

7、邻氨基对甲苯酚的水溶液pH值约为7.27.4,呈弱碱性,其结构中的氨基和苹果酸中的羧酸基能结合成盐。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投料后,如不进行搅拌会造成局部过热。生成的盐吸水性也强,原材料和空气中夹带的少量水分可使固体物料结块,热量不易散发,结块物料需在加热熔融后才能被搅拌开,加剧了局部过热现象。邻氨基对甲苯酚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为活性基团,暴露空气中易氧化变质,空气或原料中的少量水分,铁离子等杂质对其氧化有促进作用,温度升高时氧化速度加快。盐的热稳定性不高,也易氧化,随着时间延长,物料色泽逐渐加深直至棕黑色。这是生产中出现DT色泽差,收率低以及白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般生产企业难以考虑到的生

8、产操作之关键。解决的方法是投料后迅速搅拌,均匀升温,通入惰性保护气体,赶走空气,带出水分,防止物料与空气接触或接触时间过长,使物料成盐后迅速进行后续反应,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2.1.2 缩合反应酰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从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即反应速度和平衡方向都朝向酰胺化反应,并成为主反应。这步反应速率并不低,在二甲苯中,回流一开始反应出水就很快,一般回流12,即反应完全。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对酰胺化反应有催化作用,但缩合反应产物主要是酯化物。虽反应后最终产品仍有较好的收率,但综合考虑仍不如反应物自身直接酰胺化反应来的简单。另外苹果酸是比较典型的羟基酸,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能进行多种反应,羟基也

9、会过早脱水成双键;酸性催化剂对设备也有腐蚀作用。而有机弱碱如吡啶等对酰胺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其和羧酸基形成的中间体对酰胺化合物的生成有利,并与反应物自身酰胺化反应协同,因此,有用吡啶等有机弱碱作缩合反应催化剂的。缩合反应是平衡反应,及时脱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有利于缩合物的生成。2.1.3 环合和成烯反应现就结合相关合成资料,从理论上分析反应应该是先进行环合后进行成烯反应。为什么呢?不妨假定先进行成烯反应,则反应中间体中的碳氧双键、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六原子形成大共轭键,使羰基碳的原子电正性降低,不利于电负性强的酚羟基上的氧原子的进攻,苯并噁唑环也就难以形成。相反,当中间体中的六原子没有形成大共轭键

10、时,羰基的碳原子带有电正性,加上催化剂的促进作用,利于电负性强的酚羟基中的氧原子的进攻,使得碳氧双键断裂,继而发生分子内脱水形成新的碳氧键,反应单向进行,苯并噁唑环也就易于形成。同理可说明,中间体为酯化物的反应历程。苯并噁唑环形成后,因羟基脱水成烯能使整个分子形成大共轭刚性体系,成烯反应活化能降低,使脱水成烯反应相对容易进行,甚至是协同进行。这就解释了丁烯二酸及其衍生物在合成DT时不如苹果酸反应活性高及苹果酸中的马来酸含量对合成收率有较大影响的原因,如马来酸酐直接合成的DT收率一般低于30。丁烯二酸的反应活性低,反应时羧酸基先转变成酰氯,使缩合反应比较顺利,但环合反应需在更激烈的条件下如采用高

11、沸点溶剂以提高反应温度才能顺利进行。Ladenburg合成法合成其他苯并噁唑化合物的反应结果也能间接佐证上述分析5。如何控制反应条件先进行环合后进行成烯反应,温度是关键。由于苹果酸在加热到170180转变为反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参考此转变温度,本阶段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180,最好低于170,只要能先进行环合反应即行。这与资料介绍的控制温度是吻合的,但资料采用的理由是催化剂硼酸在185分解成氧化硼,会失去催化活性,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0以下。因为它们在通常情况下,是与反应体系中加入少许硼酸,在200240缩合、环合就能得到目标物。也与无机硼化物中的硼原子具有缺电子特性不相符。硼酸实际上是氧

12、化硼的水合物(B2O33H2O),在熔点185时开始分解,到300才完全失水成氧化硼。硼酸和氧化硼都是路易斯酸,硼原子与羰基氧原子作用,使羰基碳原子电正性增加,在这类反应中,它们都应有催化作用。相反,反应体系中的少量水分会使催化剂的作用减弱而影响催化效果,反应生成的水必须尽快除去。故从理论上讲,用氧化硼作催化剂更有利于反应,只不过与硼酸相比不易获得。2.1.4 高温异构反应在环合和成烯反应中,产生乙烯键,有顺反异构体。顺式体的荧光比反式体弱,高温有利于反式体的生成。所以在成烯反应后,继续升温至190230进行异构化。得到的反式体产品收率高,白度也好。2.1.5 工艺流程图DT生产流程图2.2

13、产品精制合成的DT粗品外观颜色通常不是淡黄色,而DT产品对外观颜色和纯度要求很高,必须进行提纯。处理方法有物理法与化学法。2.2.1物理法a蒸出反应溶剂(如二甲苯)的粗品用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后,可用于制浆的DT精粉。虽DMF价格高,但特效;b粗品外观颜色较深或杂质含量较多时在二甲苯中用活性炭脱色。但要热过滤,操作环境差,二甲苯不易洗尽,气味难除,所得精制品(PF 粉)。如再用DMF重结晶后得到适用于制浆的DT粉;c以低毒价廉的低碳醇单独或组合使用如甲醇取代DMF作精制溶剂,进行反精制,所得精品PF粉;d文献中采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环氧乙烷加合物)处理,结合蒸汽蒸馏的

14、方法能基本上回收有机溶剂中的DT,能有效地除掉有机色素和未反应的氨基酚、有机酸及中间体酰胺化合物,对苯并噁唑基团无破坏作用。不仅收率高,溶剂损失少,而且在产品的纯度和外观上,都有较大的改善。但此方法能源消耗高,设备投资大、利用率低,并产生大量废水。如果红光现象严重,在产品精制过程中添加适当絮凝剂除去在合成中生成的异构体,对消除红光现象效果明显。2.2.2化学法粗品用物理法精制后色泽还不纯正时,特别是反应不正常会产生色泽深或呈土黄色的“次品”则要用化学法处理才有效。国内曾有企业将上述“次品”与苹果酸及催化剂等按一定比例参照合成工艺对其进行“返工”处理,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法对用物理法能精制的DT产

15、品作进一步处理以期得到高白度精品则会事倍功半。总之,要得到更纯的高品质DT产品的关键是合成条件的控制和合成工艺改进。3可行性分析3.1工艺可行性分析要得到更纯的高品质DT产品的关键是合成条件的控制和合成工艺改进。原材料来源较广,较易制的,价格便宜,设备较少,操作简单方便,收率在80以上,产品质量好,对环境影响较低。3.2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以年产400吨为例进行投入及成本估算、经济可行性分析,如下:原料及生产成本估算序号项目单耗(t/t)单价(元/吨)单位成本(元/吨)1氯苯1.043902苹果酸0.51500075003对甲邻氨基苯酚230025304蒸汽8.015012005催化剂0.004

16、800003206电KW.H8000.453609水1020循环水30011工资福利12折旧92013维修45014财务费用65015管理费20016销售费50017合计19510投资额成本估算投资额(万元)设备100工艺管线及安装技术服务费8电器仪表24土建防腐保温18公用工程及其他流动资金30该项目总投资215项目总投资215万元,荧光增白剂DT市场售价23000元/吨,则年利润为:0.5(23000/1.17-19510)=74(万元)税后净利润:740.67=49.58(万元)按总利润计算投资回收期:215742.91(年)按净利润计算投资回收期为:49.584.34(年)结 论由邻氨

17、基对甲苯酚与苹果酸反应,二甲苯作溶剂,硼酸作催化剂,经脱水、蒸馏、净化等工序的合成工艺。具有工艺路线短,成本低,质量好,设备简单,投资少,省工时,无很苛刻的工艺控制要求而容易操作等优点2。国内研究报道的合成收率已从7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有生产企业年平均收率高达84.3,生产周期7h。因此,国内DT合成收率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如何提高DT粉的出浆率(即白度)与如何改善DT粉的色光仍值得研究。随着绿色有机化学合成新技术的发展,如何把现代技术如固相合成、微波合成等清洁生产工艺应用在DT合成上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2,5。参 考 文 献1 徐世强,熊汉华.荧光增白剂DT合成工艺的改进J.印染助剂,1990(3):2 葛广周.荧光增白剂DT合成工艺的分析J.印染助剂,2005:3 沈永嘉,李宏斌,路炜.荧光增白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黄国新.合理控制温度提高DT增白剂收率J.印染助剂,1997(4):6 杨阳.影响荧光增白剂DT合成工艺的一些因素J.印染助剂,1992.7 宋启煌主编.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宋航,付超主编.化工技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