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求:A. 世界眼光B. 忧患意识C. 历史责任感(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A. 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B. 发展是我国新世纪面临的核心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特殊责任。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 理想远大 热爱祖国2. 追求真理 善于创新3. 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4. 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5. 知行统一 脚踏实地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2、系,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风都得共同理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理论基础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3、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4. 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基本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
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成才之路。2、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摆正德与才德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 注重联系实际4. 注重知行统一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
5、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时代性、阶级性、现实性、超越性和预见性、实践性、多类型性3、理想的分类(从内容来分):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2.信念的特征 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层次性、亲和性(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 指引大学
6、生走什么路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现共同理想应当鉴定的信念: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
7、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 立志当高远2. 立志做大事3. 立志须躬行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认识)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意志)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行为)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8、 弘扬民族精神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基本要求: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 爱自己的国家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1. 爱国主义的具体性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人们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别。2. 爱国主义的阶级性 国家是人类社会进入
9、阶级社会之后的必然产物,国家的演变正是阶级社会演变的一个缩影。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政治内容。3. 爱国主义的民族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爱国主义的民族性所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整体性、统一性。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 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 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2. 爱国主
10、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牢记: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承认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一)中
11、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 2. 团结统一 3. 爱好和平 4. 勤劳勇敢 5. 自强不息(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
12、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一)时代精神的内涵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
13、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创新的希望在青年。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深入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提高对中华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立足生活实际,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街的行为作斗争。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四、增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
14、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一)增强国防观念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1.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才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 世界观与人生观1、 世界观、人生观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
15、关系的看法。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社会属性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所在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2、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根
16、本态度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生态度:1. 人生须认真2. 人生当务实3. 人生应乐观4. 人生要进取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2、反对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17、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是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实现的。人生价值的评判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的贡献为标准的。(二)人生价值的标准: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进步。(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1.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
18、价值体系相一致(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4.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遵循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是群体中的个体为了己方的利益努力使自
19、身胜过对方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抗性行为。 合作群体中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一种协作性行为。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由经济及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0、。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社会意识。1. 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的性质。2.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4.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3、导向功能4、激励功能5、辩护功能、6、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21、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1.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突出。2. 道德的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3.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成都的重要尺度。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是个人健康
22、成长的条件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1.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潮:1、文化复古主义思潮:2、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和古为今用的方针。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4、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荣”指荣誉或光荣,是人们对高尚的道德行为所作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客观评价指社会或集体对这种行为的肯定、赞扬和褒奖,主观感受指个人或集体对这种客观评价所产生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辱”指耻辱,是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的否定和贬斥,以及个人因自己行为过失而在内心形成的羞愧体验。(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 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 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
25、提出及其意义(二)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制药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一)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加强道德修养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三)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公
26、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 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二)公共生活的起源与发展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2.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3.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交往对象并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4.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内容是公开的。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
27、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1.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1.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2.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3.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 文明礼貌:2. 助人为乐3. 爱护公物4. 保护环境5. 遵纪守法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