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7.22KB ,
资源ID:215831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5831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格心理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格心理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4、人本主义学派(1)关注积极方面(2)应用广泛: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5、人格特质理论(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6、认知学派(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第二节 人格的界定及特征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

2、为模式。2、人格的特征1、整体性(统合性)2、稳定性3、功能性4、独特性第三节 人格理论的向度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四)遗传论环境论:说明一个人的人格究竟有多少取决于遗传,有多少受环境的影响。(五)可变性不可变性:这一维度涉及了一个基本问题: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能否有根本改变。(六)主观性客观性:这一争论反映了近代人格理论

3、中,现象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相异之处。(七)主动性反应性:这一维度涉及了对人类行为原因的解释。(八)均衡性不均性:这一维度主要涉及行为的动力。(九)可知性不可知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可以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知,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为人知的东西?第四节 人格心理学的展望1937年,美国G 阿尔伯特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人格心理学诞生。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2、人格的成因研究1、遗传和生理因素(1)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2)遗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及形成的难易2、家庭:“制造人格的工厂”(1)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良好人格特征

4、的形成(2)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的人格 注:家庭并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家庭中的所有孩子3、学校: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1)教师对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2)同伴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4、社会文化(1)影响了后天形成的人格(2)决定了人格形成的共同特征总结人格成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格发展的可能性遗传 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环境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人性观点 人类是成长的,能够把握自己,最终寻找到生命的意义2、人格动力 人格的动力是心理能量3、人格结构(1)意识:自我是核心 A.高度的自我选择性意识自我的功能 B.为个性赋予一致性和连

5、续性 C.促进个体的进化(2)个体潜意识:情结是核心 情结:情综一组心理内容组成的心理丛。(3)集体潜意识:原型是核心 定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残余。4、几种对塑造人格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型(1)人格面具 一个人扮演社会需要的角色(从众求同原型) 所有的原型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都必须是有利的 为了生存,人格面具必不可少 人格面具既可以使人收益,也可以有害于人(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男性心灵的女性意向 阿尼姆斯:女性心灵的男性意向(3)阴影:代表一个人性别,并且影响与其他同性人关系的原型 一切原型中能量最大,创造力最强、潜在最危险的原型 驯化阴影的方式是发展一种强有力的人格面具 驯化

6、阴影的代价是降低、削弱本能和创造力 意识自我和阴影和谐一致,人们会感到周身充满生命力 邪恶因子无法消失,只不过遁入无意识层面(4)自性:无意识自我,是秩序、组织和统一联合的原型 无意识自我到中年才会显露5、荣格的人格类型观启示(1)性格教育的启示 任何剧烈变化改变一个人的本性都是有害的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向着他内在的本性发展 荣格:忠于自己的本性始终是保持精神健康的最佳妙方。(2)人际关系的启示 友谊关系中,同种类型的人永远和谐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同种类型的人会强化对方占优势的机能和态势 婚姻关系中,改变对方的性格类型是不可能的 荣格:最完美的友谊和最圆满的婚姻在完全个体化的人们之间方能得到。(3

7、)职业选择的启示 人格类型和职业匹配原则(4)人格发展 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儿童后期自我开始形成 青年期(青春期到40岁) 心灵诞生,心理能量投向外部,盲目乐观和悲伤,导致停留在儿童原型,不愿成熟起来,培养意志力量。 中年期(40岁到退休)中年危机:心理能量由外部转向内部 老年期(退休到死亡)老人跟儿童相似,喜欢沉浸无意识的幻想中,喜欢追忆,也喜欢考虑来世。老师补充内容:荣格是最重视中年期心理的人格理论家 弗洛伊德是最重视5岁之前的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最重视青年期心理的发展 客体关系论重视3岁之前心理的发展第二节 阿德勒1、人格动力 早期:器官缺陷 生理自卑后期: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 自卑 紧

8、张感 摆脱 自甘堕落追求卓越2、阿德勒是第一个提出出生顺序影响人格的人3、生活风格:个体追求卓越的工具 正确:社会利益型 错误: 统治型回避型索取型 通过从别人那里获取通过无限度对人“好”定义:生活方式的一般特征在个人和群体行为中的独特表现形式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文化论第一节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焦虑是一切神经症的动力之源1、焦虑形成过程冷漠拒弃、挖苦讽刺、偏心、怪癖、不守诺言泛化和投射周围一切神经症的沃土 “基本罪恶” 基本敌意 基本焦虑 各种神经症2、神经症的交往风格(人格类型)接近他人:爱与赞同;生活伴侣;狭窄空间反抗他人:权利;剥夺;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远离他人:自主独立;完

9、美主义小结: 他们都是“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 其实是逃避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 敌意的表现是多样的 正常人三种生活方式联合起来运用,神经症患者任何场合只用其中一种第二节 弗洛姆人道主义的人格理论1、“现代人”缓解危机的手段1、逃避自由(1)权威主义服从权威唤起自卑感摆脱责任(受虐症)获得权威克服自卑感获得控制(虐待症)实质:矛盾的性格对无能感的防御评价:冷酷无情的好战份子、战争狂的人格(2)破坏 破坏和侵犯是不同的侵犯 保护个体和种族发展延续 (人与动物共有) 良性侵犯人类特有的毁灭破坏性行为 (破坏) 恶性侵犯 超出人类所需,跟保护自身生存无关的,破坏客体 目的是克服孤独、焦虑等心理危机 类似

10、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3)自动服从2、积极拥抱自由 充分个性化:喜欢自己,充分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2、社会性格 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第三节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人格理论1、人际关系与精神疾病 研究精神病应从人际关系着手,不管什么类型精神病,都有类似的后果:人际关系不良。2、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人格是人际关系的持久模式3、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母婴关系2、儿童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3、少年期:师生关系、同性伙伴4、前青春期:密友关系(两人团体),如:闺蜜、哥们5、青春前期:异性关系 6、青春后期:各种人际关系,如:同学、恋人、师生、父母、他人7、成人期:各种人际关系的

11、延伸,如:妻子、下属、领导四、人格动力 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 焦虑是紧张的一种 焦虑的来源:母婴关系(重要他人) 焦虑是可以传递的 焦虑可以引起人的无意识整合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5、简评1、为学校教育的人际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强调人际关系对人格影响符合现实的要求 3、一些概念和观点被大众所接受1、理论不系统,概念抽象难懂 2、某些理论没有突破“前人”的范畴 3、片面自我系统的形成来自外部 4、太过强调人格中的人际关系第四节 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自我”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1、婴儿期(01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2、儿童期(13岁)

12、。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3、学龄初期(36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4、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5、青春期(1220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2025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7、成年期(2565岁)。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8、成熟期(65岁以后)。此阶

13、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第四节 客体关系理论1、克雷恩的人格理论1、基本假设 人格动力: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格发展:人的精神发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前俄狄浦斯时期婴幼儿与客体的关系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2、客体关系的发展 第一阶段:母性分裂(原始分裂) 第二阶段:想象分裂 第三阶段:自体分裂 第四阶段:认同分裂2、投射性认同投射:是将自我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投射给外界的某个客体;内投:则是将原来指向外界的仇恨和攻击性冲动与感情转而投向自身;认同:又称同一化或自居作用,是指在潜意识中将自我与

14、客体等同起来,以减缓自我所受的压力和焦虑。1、投射性认同的含义婴儿将自我和内部客体的分裂部分投射给外部客体,并在潜意识幻想中将外部客体认同为投射的部分,从而达到控制客体的目的。2、投射性认同的实质内心的冲突关系的冲突3、投射性认同的功能使自体那些“坏的”或者可怕的、不被承认的方面,能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表达出来,个体可以更为安全的批评或攻击这些方面。家庭关系是投射性认同滋生的场所 伴侣关系 父母和子女也发生在治疗关系中的咨询师和来访者。4、投射性认同的两个极端健康的可以修复、弥补分裂造成的痛苦。功能不良的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分裂。5、投射性认同的常见表现形式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15、迎合的投射性认同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6、投射与投射性认同的区分对被投射部分是否存在同情对客体是否会产生影响客体被湮没的程度发生的到底是压抑还是分裂让外部客体产生某种感受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派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概述约翰多拉德和尼尔米勒是整合和行为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一、学习的四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1.内驱力: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一强烈刺激内部和外部:一级和二级人格的动力:一级内驱力是构建人格的基础2.线索: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方向的刺激诱因: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何时何地3.反应:由内驱力和线索引起,用以降低和消除内驱力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外显和内部反应是多种的,等级反应族系优先反应最能

16、有效降低内驱力4.强化第五章 人格特质理论三、GW奥尔波特人格理论人格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 比习惯更具一般性 具有动力性 中性人格类型层次: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人格测量: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3)大五人格测验第六章 人文主义学派第二节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人格论一、存在的五大主题1.原始生命力:爱的驱动力量,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的驱动力,经验的原型原始生命力特征:统摄性、驱动性、整合性(非人性与意识)、两重性、被引导性2.爱:一种独特的原始生命力,它推动人与所爱的人或物相联系,结为一体。(1)性爱:生理的爱爱的四种形式:

17、 (2)爱欲:心理的爱,厄洛斯(3)菲利亚:友情之爱(兄弟、闺密)(4)博爱:同胞爱人类所体验到的真正的爱,是四种爱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爱。3.焦虑正常焦虑:人成长的一部分神经症焦虑:对于客观威胁的不适当的反应4.勇气(1)身体勇气,指与身体有关的勇气。(2)道德勇气,指感受他人苦难处境的勇气。(3)社会勇气,指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勇气,它与冷漠相对立。(4)创造勇气,指能够用于创造新的形式和新的象征,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新社会的建立。5.神话通过故事和意象,能够给人提供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使人表述关于自身与世界的经验,使人体验自身的存在。第七章 认知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 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建构

18、:建构是一种模式、一种见解、一种观点、一种思想;是解释分析世界的观点;是对待事件的一种思维模式。建构的作用:(1)去除混乱:对世界进行解释,减少不确定性,使生活明朗化;(2)统领作用:个人建构被自由的选择并建立之后,会统领人们的行为。凯利角色建构测验评价:局限:1、没有具体的测验分数 2、词汇和语言的问题 3、每个人对词汇的理解问题1、测验目的是非隐蔽性的 2、直接让被试说出自己的建构,是非强迫性的,被试是在自愿自发的情况下表达建构,无须主试的引导与限制。附加:论述焦虑(仅供参考)弗洛伊德:从本能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

19、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弗洛伊德在本我、自我、超我三分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即焦虑的信号说,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能产生并感受焦虑。霍妮:进一步阐释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焦虑论,提出了基本焦虑论。她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追寻焦虑的根源。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弗洛姆:弗洛姆的人格理论集中于焦虑感,以及回避焦虑感的需要上。根据他的观点,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类不再被禁锢于封建制度的壁垒,他们获得了自由感。我们愿意成为怎样的人都行,高

20、兴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正这种极端的自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一旦我们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就必须面对大量的个人责任,我们就是隔绝的,孤独的。自由可以是可怕的东西,他把它描述为一种“令人不能忍受的无能的,孤独的状态。”随着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个体性,我们也更加意识到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痛苦地面对我们的无能为力。按照他的看法,我们对这种无能为为的反应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表现出来:要么逃避自由,要么崇尚“积极的自由”。罗洛梅:个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最根本价值受到威胁,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由此引起的担忧便是焦虑。焦虑和恐惧与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惧是对自身一部分受到威胁时的反应,当然恐惧存在特定的对象,

21、而焦虑没有。如前所述,焦虑是存在的特征之一。在这种意义上,罗洛梅将焦虑视作自我成熟的积极标志。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化的作用,焦虑逐渐加剧。罗洛梅特别指出,西方社会过分崇拜个人主义,过于强调竞争和成就,导致了从众、孤独和疏离等心理现象,使人的焦虑增加。当人通过竞争与奋斗试图克服焦虑时,焦虑反而又加剧了。20世纪文化的动荡,使得个人依赖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受到削弱,也造成焦虑的加剧。凯利:凯利认为人的一生中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预测,这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也是科学家活动的目的和动力。当结果与预测相吻合是,会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当结果与预测不吻合时,则会产生恐惧、焦虑、烦恼。凯利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动力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并非由什么本能的欲望和强化所决定的,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预测。沙利文:从人际关系入手,阐述了焦虑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他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随着个体自尊的发展,焦虑也必然与自尊有关,认识到自尊在焦虑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