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97.09KB ,
资源ID:21545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545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Word格式.docx

1、对于中国来说,把握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是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地下经济学的起步较晚。1992年黄苇町的中国隐形经济是我国地下经济最早的研究著作,比较系统研究该问题的是夏兴园主编的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尽管这些著作在理论深度和定量分析上略有欠缺,但他们开创了我国地下经济研究的先河。今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进行测算。其中,杨帆(2000)对中国地下经济规模作了粗略的经验性估计;夏南星(2000)用现金比率法计算得出我国地下经济占GDP 比重在1988年到1994年期间一直高于20;杨碧云(2003)通过测算逃税量来估计地下经济规模,其研究方法与本文相近,但侧重点有

2、所不同。而且杨文中对假设前提和参数选择等方面均缺乏充分说明,本文将予以改进和完善。二、地下经济的概念界定与计量模型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 ),又称为影子经济(Shadow Economy)、黑色经济(Black Economy )、隐形经济(Hidden Economy)和非正规经济(Informal Economy)等,其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西方学者由于对地下经济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同,以及采取的测算方式的不一致,他们给予了地下经济不同的界定。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明确其涵义:第一种是从统计角度看,原苏联国家计委部门认为,地下经济就是没有列入正式统计报表的商品生产

3、和向居民提供的收费服务;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它是其产值未进入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那部分经济活动。(注:详见吴立蓉:论“隐形经济”及其对策,经济管理与实践1993年第4期。)第二种是从法律角度看,地下经济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从经营内容上看属于非法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内容是合法的但未经行政部门正是批准的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界更强调后者是地下经济学的主要含义,因为前一种情况可归属于犯罪经济学领域。第三种是从税收角度看,认为它是收入未向政府申报或逃避偷漏税收的经济行为。在这里,由于本文是为了测算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对研究对象的可观测性和数据的可取得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一般定量研究地下经济学的定义“所有本身合法的

4、产生价值增量但未被官方GDP 进行记录并施以税赋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地下经济”。一般来讲,地下经济比数(the size relative of underground economy)是反映地下经济规模及其增长的良好指标,该比数要求测度出一年内地下经济以货币表示的总值。其测量方法分以下两类:(一)直接估计法直接估计法中最常用的是调查法,即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来对地下经济的规模、结构及从业人员的情况进行估计。Feige 、Adam在对挪威和丹麦的地下经济进行估计时就使用了调查法。另一种较常使用的直接估计法就是审计法,即通过审计来衡量一国居民实际开具的支票总额与纳税人申报的应税收入总额间的差额,

5、以此推算出地下经济的规模。直接估计法的缺陷有:这仅仅是一种点估计,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经济活动的非法性质(注:这里非法性仅指其逃税行为的非法。)必然导致受调查人员的回避和隐瞒,而且审计法中汇总的支票数据仅反映了日常交易中使用支票的那部分经济活动,这些都将使测算结果存在低估的情况。(二)间接估计法间接估计法是运用有关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来对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估计。常用的间接估计法有交易法,实际投入法和现金比率法。其中,交易法的前提约束较少,但对数据资料要求严格,操作性不强;实际投入法是通过考察在假定“某一能源消耗(如电力)GDP 增长”弹性一定的条件下,能源消耗增长与GDP 增长量的

6、差别来估计地下经济规模。该法只能测定使用了特定能源的地下经济规模,同样容易造成低估。通过比较上述各种估计方法优劣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采用现金比率法测算中国地下经济规模最为合适。下面将对该计量模型进行介绍。一般现金比率模型包括下列条件:C=C,o+C,uD=D,o+D,u(1)K,o=C,o/D,oK,u=C,u/D,u(2)V,o=Y,o/(C,o+D,o)V,u=Y,u/(C,u+D,u)(3)=V,o/V,u(4)其中,C 为实际现金存量,D 为活期存款存量,Y 为收入,K 为现金活期存款比,V 为收入周转速度,脚标o 和u 分别表示已观测到部门和未观测到部门。现列出限制性假设:1

7、.地下经济中,现金是唯一的交易媒介(D,u0;K,u)。2.除了由未申报收入增加引起的变化外,现金活期存款比率不变(K,a不随时间变化)。3.观测部门与未观测到部门收入周转速度一致(=1)结合一般模型条件可推出地下经济规模Y,u的表达式:Y,u=Y,o(C K,oD/(K,o+1)D )(5)等式右边所有变量中,只有K,a是未知的,需要估计。Gutmann (1977)测度美国地下经济规模时,取K,a=(C,o/D,o),1940=(C/D ),1940,理由是:在实行所得税之前,对未申报的交易的刺激为零,因而可认为这时地下经济规模为零。若沿此思路进一步假定,在一般时间内K,o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8、,即可得出一组新的约束条件:K,ot=K,o(对所有t )()K,u()(6)=1()以上得出的仅是一个理论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其约束条件并不一定成立,下面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当放开约束,以求能得到误差更小的估计量。首先考察(6),原则上讲在任何年度都可能存在一个独立的K,ot,不能以特定年的值完全替代,而对于每一年C,ot和D,ot的值又无法测度。不过观察中国19802002年C 和D 的数据发现,其增长率之比,即p,t=(C,t+1/C,t)/(D,t+1/D,t)相当稳定,均值Ep,t=1.005,均方差系数V,=(/Ep,t)100=19.5,峰度值=6.95,分布集中,如图1所示。我

9、们有理由认为在p,t波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p,ot=(C,ot+1/C,ot)/(D,ot+1/D,ot)也是一个稳定值,且p,ot近似等于p,t,从而得出:K,ot=K,op,t(7)其次考察(6),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日常交易中可以顺利通过支票等非现金支付形式进行,K,u不再是无穷大。而中国金融体系并不发达,改革仍在进行,信用工具开发程度不够,就个人而言,很少有人采用支票支付方式,支票存款近乎为零,现金支付的传统不可动摇;对一般企业和单位而言,尽管在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下支票转帐频繁,但要是涉及地下经济,其交易为了逃避监管势必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在

10、中国K,u成立。最后考察(6),Feige 认为如果地下经济大部分集中在服务型行业,这一行业要求较少的中介交易,就有可能小于1.然而对地下经济的行业结构是很难探究的,所以本文保持原=1的假设。三、数据分析与统计测算(一)数据分析测算地下经济规模大小,需要用的数据有现金存量C 和活期存款存量D ,可观测收入Y,o,以及基期现金活期存款比K,o.C和D 的数据可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上得到。现仅对Y,o和K,o进行说明。尽管国民收入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本文仍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代替国民收入作为Y,o的数据,这是因为:广义国民收入包括一系列指标,(注:共五个口径

1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不同层次上的研究会得出不同结果,它不如GDP 简单明了;GDP 对中国经济状况代表性较好,大多数研究均采用该指标;从产出角度衡量地下经济状况比从收入角度更具实际意义。对于K,o,本文以1980年数据为基础数据。即:K,o=(C,o/D,o),1980=(C/D ),1980理由如下:1.1978年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让地下经济几乎绝迹,1980年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地下经济也刚刚起步,规模很小。2.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财政部公布了中华

12、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施行细则。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至此开始建立,对未申报交易的刺激不再为零。外资企业所得税也是从该年开始实施,而企业所得税是在1984年“利改税”时期起征的,因此可以将1980年看作我国所得税实施的起始年份。)3.已经实行改革开放,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二)统计测算数据来源:19851989年现金存量和活期存款数据取自中国金融年鉴1990;19902002现金存量和活期存款以及19802002年GDP 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其余数据由本人计算而得,其中利用了等式(7)求Kot 值。表1中已列出19802002各年度地下经济规模,现计算地下经济比数,如

13、图2:图2地下经济比数r (注:以本币表示的地下经济总值除以同期官方GDP.)(单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地下经济占GDP 的平均比重约为10,19891993年期间规模最大平均比重达20以上,这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夏南星(2000)计算得出我国地下经济占GDP 比重在1988年到1994年期间一直高于20;梁朋(2000)用测出1992年地下经济占GDP 比重达21.48。)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呈下降趋势,这与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税制改革的进行(公平税负、简化税制、调整税率)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部分地下经济在这一时期内得以“转正”。四、地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关于地

14、下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的利弊在理论界尚处于争论阶段。一方面,地下经济活动是对在法定经济中所承担的沉重税赋作出的理性反应(Feige ,1989),逃税使他们具有超额的收益,从而有可能成为生产率较高的经济部门;另一方面,地下经济又破坏了市场机制和竞争的有效性,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结合中国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分析地下经济的影响。(一)对GDP 的影响理论上讲,地下经济比数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经济对GDP 的影响力的大小,这是因为可观测的经济部门和地下经济部门并非属于不同的经济体系,它们同在国民经济框架下,只是受监控了解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地上”和“地下”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下经济的繁荣有

15、可能抑制也有可能促进地上经济的发展,反映到统计指标上即地下经济规模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但是表2统计数据却表明:地下经济的增长与当年以及之后第一年的GDP 增长呈很弱的负相关关系,与之后第二、三、四、五年呈弱正相关关系,r 均值不超过0.16.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在一段较长时期里,地下经济周期可能与宏观经济周期趋于一致,即同向波动,使其影响力模糊或者衰减;二是市场机制可能本身并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低,加上税收体系存在的漏洞,偷漏税避税机会同样很多,(注:这部分经济已被官方GDP 记录只是未施行赋税,本文仍将其视为地上经济。)使大量地上经济活动具有了地下经济的性质,从而导致

16、GDP 等基础数据的失真。由表119802002年基础数据计算而得,r 为地下经济增长率GDP 增长率的相关系数,t 值为GDP 增长率滞后期。(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地下经济偷漏税款,致使国家财力萎缩。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经济活动中的大量逃税行为,对税收的结构和规模产生严重影响。它导致了税收基数的缩小,侵蚀税率的累进。损害了税收的平等原则,降低了所得税的收入弹性,使税收不能有效地成为一种自动反经济周期的手段。而税收流失(见表3)带来的财政收入的缩减,一方面直接导致财政支出的规模受限,政府在各个领域的资金支出上都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使政府负债问题难以解决,财政赤字规模连年扩大。从

17、表4我们可以看出,19861997年间,地下经济逃税规模均大于财政收支差额(赤字),即使1997年后地下经济规模缩小的情况下,其逃税额与财政赤字的比值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量如果地下经济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个巨大的税收缺口能够堵住,国家财政的负担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宏观税额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宏观税率为宏观税额除以GDP ,逃税额为地下经济量乘以宏观税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其余由本人计算而得。另外,进一步研究地下经济逃税额与财政赤字的关系可以发现(如表5),地下经济逃税额与当年赤字的相关系数为0.24,与之后四年财政赤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45、0.4

18、4和0.50.这说明地下经济逃税增长的确会引起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只是对于当年的赤字规模影响较小,而对以后年份财政的不利影响逐步加剧。解释如下:逃税额对财政赤字的影响机制可简单概括为地下经济逃税额财政收入赤字规模,当年逃税规模无法对当年地下经济活动产生很大的刺激,因而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但是逃税使地下经济活动者非法的具有了竞争优势却未受到相应的惩罚,攫取了更多的利润和投资资金,在利益驱动下,风险偏好的地下经济活动者将扩大其经济活动规模,从而产生新一轮的更大规模的逃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地下经济逃税额对未来年份财政赤字的影响比当年的深远。财政赤字数据引自上表第三栏,r 为地下经济逃税额与财政赤字

19、的相关系数,t 为财政赤字滞后期。(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要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保持合理的比例。而地下经济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合理性。首先,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地下经济活动通过种种非正常手段逃避政府的监管,获得了额外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对稀缺经济资源,正如前文所述,逃税产生了类似税负减轻的效果,使地下经济部门相对于其他依法纳税的经济部门更有利于控制这部分资源,一方面,国民经济总体因为资源缺口发展受阻,国民收入分配总额降低,另一方面,地下经济部门以牺牲国民经济利益为代价,将这部分资源转化为其独有财富,从而导致分配的不均。其次,在再分配领域,由地下经济参与的那部

20、分国民收入被生产出来后,未经过税收或其他渠道进入国库,被地下经济活动者直接吞噬,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下降,政府陷入两难境地财政负担已不能再加重,而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又不可不兼顾。(四)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影响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都必须以各种社会指标的反馈信息为基础,因此,社会指标特别是经济指标测度的可靠性与精度具有重大意义。而地下经济的存在,其行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或者不申报、不登记,或者不如实申报,向政府提供假数据,将造成产品产量、就业水平、收入水平、货币需求、资金运动、消费需求等各种经济信息的失真和扭曲,加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难度。现以货币的超额供应现象予以说明。地下经济

21、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使用现金作为交易媒介。随着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地下经济交易量增加,需要更多的货币量予以支持,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程度提高,造成地上(公开)经济中货币交易不足,地上(公开)经济活动通过种种途径逼迫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从而形成超额供应。货币超额供应的因素众多,地下经济的存在发展只是原因之一。)这样以来,多发行的货币与沉淀在社会上的现金汇合,就可能加剧通货膨胀。五、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尽管1994年后我国地下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年更是控制在5以下,但仍不可忽视其负面影响:它造成了GDP 等宏观统计数据的失真,国家财力萎缩,财政负

22、担过重,加剧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的严峻局面,破坏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不良后果。结合中国现状,本文认为治理地下经济可采取的措施有:(一)增加地下经济的运行成本,这主要是通过增加逃税成本得以实现。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提高税收稽查频率和范围,增加逃税被发现的概率;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发,对逃税行为实施重罚,从实践也可以看出,这是控制逃税规模的有效途径。(二)金融方面,银行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同时,作好对各单位组织的“小金库”的监督管理,对违犯者依法重罚。现金,是地下经济活动的命脉,把好现金关就等于卡住了地下经济活动的“脖子”。(三)努力消除地下经济产生的制度环境,完

23、善我国各项制度。制度在我国是一种稀缺资源(李碧云,2003),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的最主要因素。消除产生地下经济的制度环境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优势,加快经济体制的转轨,同时要保证配套措施与法制建设跟得上步伐;二是优化财政税收体制。一直以来,相对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安体富,1999),实际税收负担过重,而财政支出效益又不高,公共服务质量地下,公共部门腐败严重,部分地下经济的产生是基于对这种不合理现实的抵制与反抗。因此,有必要适当降低税率和扩大税基,改革财政支出制度,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减少纳税人

24、因不满公共产品供给而进行的逃税行为。(四)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纳税意识,加大税收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守法纳税的传统和逃税可耻的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使逃税者的资信、威望和社会地位等在社会舆论中受到损失,增强道德心理成本对逃税的约束作用。(五)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权力制衡机制,严格官商分离。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问题严重(过勇、胡鞍钢,2003),而地下经济与寻租行为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权力与资源分配、企业生产、商品流通脱离关系,使政府官员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增加政府政务,特别是税务机关的工作透明度,实行全方位监

25、督,从管理制度上铲除“权”、“钱”契机,才能使地下经济无租可寻。参考文献(1)Bruno S.Frey and Schneider F.(2000)Informal and Underground EconomyInstitute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Linz,Working Paper 20581.(2)Cowell,Frank A.(1990)Cheating the Government The Economics of EvasionMIT Press.(3)Feige.E.L (1989)The Underground Economics Tax E

26、vasion and InformationDistortion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4)Schneider F.and Enste.D.(1998)Increasing Shadow Economics All Over theWorld Fiction or Reality?Institute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Linz,WorkingPaper 9819.(5)艾德加。法伊格:地下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何维达:一门新学科:地下经济学J,经济译文1994年第2期。(7)洪银兴、刘小川、尚长风:公共财

27、政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边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9)黄苇町:中国隐形经济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10)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吴立蓉:论“隐形经济”及其对策J,经济管理与实践1993年第4期。(12)夏南星:地下经济估测规模及敏感度分析J,统计研究2000年第8期。(13)夏兴园: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4)夏兴园:宏观调控与对地下经济的治理J,财经研究1994年第1期。(15)杨碧云: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和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04第1期。(16)张运成:全球地下经济发展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