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市水产资源丰富,万子湖、白沙长河、漉湖被誉为沅江“三大鱼库”。湖滩上有大面积的芦苇,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原料基地。近些年来,沅江城市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变化。防洪工程、城市新区、新市府和白沙大桥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品位。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系列旅游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得到重视。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保护洞庭湖湿地,实行封湖休渔,加强湖中洲岛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采取专门措施保护野生动物等,并完成了一系列环境治理项目。1.1.3项目简介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及
2、各有关部门为充分发挥沅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升该市旅游产业地位、为益阳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而筹建的一个重点项目。该项目围绕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针对该地区旅游基础设施落后、阻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而提出。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对某湿地景观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四大景区:五湖风景区、胭脂湖风景区、某核心景区、赤山岛风景区。项目具体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对四大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公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卫、游览道路、停车场以及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1.2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研究报告主要根据以下文件资料进行编制:一、益阳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旅游总体规划三、*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四、国家
3、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五、国家旅游局通知 旅国际发(2008)28号关于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的通知六、各专业技术规范。七、其它资料1.3研究内容一、项目背景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设计四、项目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五、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方案设计六、环境保护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八、项目实施计划安排九、效益分析十、可持续发展1.4研究结论与建议1.4.1 研究结论1.国家旅游局已经决定将2009年定为“全国生态旅游年”。 某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建设顺应了国家旅游政策导向以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项目的建设对洞庭湖综合治理、促进就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改善
4、湖区居民尤其是捕捞渔民生活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2.滨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在*省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项目建设对构建和完善*省域旅游资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有望成为*省又一旅游热点目的地。3.项目的建设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深刻诠释,是对上述两大战略的具体实践,因此项目的实施对富民强省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4.项目的提出正处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的时期,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提出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配套资金主要投入农林水利以及交通能源等关系
5、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是遵循国家的战略方针而提出的,因此具有可行性。1.4.2 建议1.本项目作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顺应了国家旅游局的旅游政策导向,建议将该项目与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以及近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善洞庭湖区捕捞渔民生活条件相结合。上报省及国家有关部门,争取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尽早实施。2.建议*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及营销策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规划和营销策划,使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争取将某湿地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全国滨湖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3.建议*政府与相
6、关领域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为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2 项目背景2.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2.1.1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在文章中使用的。虽然关于生态旅游概念各国专家学者由于自身的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所倡导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均衡目标已经为广大专家学者认同和推崇。2.1.2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生态旅游一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劲
7、的发展势头,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原因。2.1.2.1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是生态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从人类文明出现至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而是趋向于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打乱自然固有的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危机,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寻求一种优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运而生。其核心是强调既
8、要满足局部利益,又要兼顾整体利益;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同时强调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更新资源的不断增殖和后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提出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此背景下,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也顺应时代潮流,逐渐改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最佳发展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意识觉醒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2.1.2.2市场需求的拉动是生态旅游兴起的外部原因旅游是一种时尚生活,当今世界许多人常年生活在与大自然相对隔离的城市里,生活紧张,竞争激
9、烈。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于是人们对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回避紧张生活和工业污染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一项调查显示,85%的工业化国家的居民认为环境问题是公众关心的第一大问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旅游者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方学者将旅游需求市场的这种变化,形象地称为“市场的变绿”,即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环境质量。世界范围内旅游观念正发生者重大的变革。生态旅游既强调要保证生态环境不会因旅游活动而发生难以接受的改变,又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保证其旅游体验的质量不会因为必要的限制而导致难以接受的下降。因此
10、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据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为生态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力。2.1.2.3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兴起的内在动力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的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却产生了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不和谐建设,导致了旅游资源的品位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改变
11、发展模式,只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全面退化乃至枯竭,使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被限制。为此,就需要有一种更有生命力、更负责任的旅游发展替代模式,来保证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平衡经济利益,实现代际之间的利益共享,因而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旅游业自身对发展模式的选择为生态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2.1.3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生态旅游在兴起之初是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初
12、期,可持续旅游概念提出后,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世界各国将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生态旅游开发中,在旅游开发中突出强调对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的保护,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评价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估算生态旅游的年均增长率为20%25%,远高于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由于世界各国旅游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所采取的生态旅游模式也有很大的地域差异。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旅游环境管理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并拥有较先进的治理技术,生态旅游强调
13、对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亚太地区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侧重于控制旅游环境的恶化。海滨、海岛、自然生态区是较早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战略的地区,在其发展战略中,将生态旅游作为实施可持续旅游目标的主要手段。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则更注重对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各国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虽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已经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2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531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3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森林公园660个,国家地质公园138
14、个。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居民认为“生态保护比较好的自然景区”是他们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明确表示对生态旅游有较强兴趣的人在60%以上。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正处于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作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被广为倡导的旅游形式。然而在我国,现代生态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旅游者,还是旅游经营和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再者缺乏足够的经验,使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体现。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对目前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的调查: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垃圾公害;12%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水污染
15、;11%的自然保护区有噪声污染;3%的自然保护区有空气污染;59%的自然保护区用普通的汽车接送游客。因上述情况,导致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损害,11%出现资源退化,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的现象。生态旅游的发展缺乏科技依托。科学研究工作在多数保护区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开展监测工作;仅有38%的保护区对区内较大工程做过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解译系统不健全,环境教育功能未能体现。据调查,只有38个保护区建立了自然博物馆和展厅,仅有59个保护区设置了知识讲解标牌。区内导游讲解的知识品位较低,只有17.1%的保护区配有经过专业训练的
16、导游;42.7%的保护区虽有导游,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40%的保护区没有导游。生态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缺乏精品。国内许多生态旅游区不进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和管理,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旅游氛围。据调查,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的自然保护区有51个,超过10万人次的有12个;但是,仅有15个对游客数量实行了控制管理。据调查,因开展旅游而使当地社区一半以上家庭受益的保护区仅占10.7%,使15家庭受益的占49.3%,完全未受益的占22.7%。目前,生态旅游区内多方经营旅游,缺乏统一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旅游主管部门,林业部门、建设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等各方都有权参与旅游的管理和经营;缺乏统筹的总体规
17、划,造成生态旅游区在发展方向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混乱,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管理无法实行。相关的政策法规严重滞后。我国旅游业相关法规的制定严重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据调查,我国尚有43.9%的已经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没有建立自己的管理规章,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处于无序、失控的局面。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是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的传统大众旅游向可持续旅游转变的最佳选择。上述问题是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在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来解决,只要有针对性地在生态旅游的人力资源、科技手段、管理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我国生态旅游必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
18、势健康、快速地发展。2.3项目建设的SWOT分析2.3.1优势(Strenth) 该项目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方面:某湿地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四大景区:沅江城区五湖风景区、胭脂湖风景区、赤山岛风景区以及某风景区。四大景区在旅游资源方面各具特色,而湿地景观是某的核心资源。湿地是地球上除森林海洋之外的第三大三大生态系统。所谓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
19、、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
20、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因此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非常稀有和宝贵的生态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某有典型的亚热带湿地自然景观,植被繁茂,水生动物和鸟类繁多,这里又是重要的芦苇和鲜鱼产地。据统计,某有鸟类16目43科16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6种,列为地方保护的有33种;有鱼类12目33科144种,虾类4科9种,贝类9科48种。主要珍稀鱼类有中华鲟、胭脂鱼、白暨豚、江豚等20多种,其中中华鲟、白暨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植物154种475属863种,其中芦苇面积达2.4万公顷。沅江是我国最大的芦苇生产基
21、地,在亚洲亦首屈一指。可设计在此观鸟、观鱼、观苇、垂钓等,使游客尽情领略大自然野趣和湖区风情。基础方面:洞庭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泊之一、其以“渔米之乡”的称谓享誉海内外,具备相当的知名度。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旅游的基础,在硬件上,已经修建并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并购置了一定数量的用于开展旅游活动配套设施;在软件上,*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政策及法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景区区位:某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我国中部核心区,其周边的几大都市圈如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都在旅游区有效的辐射范围之内,随着交通基
22、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区与各大城市圈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将不断缩小,几大城市圈将成为其重要的潜在客源地。2.3.2劣势(Weakness)相对于国内其他湿地旅游区,某品牌效应低,对外知名度不高;主题不突出,虽然提出以生态湿地资源为核心,但该主题缺乏体验性的、深入人心的旅游项目和产品的支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开发粗放,缺乏科学规划基础上的精品化开发,并且旅游区内的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如湿地景观、文化传说、农林采摘、渔业捕捞等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资金投入量有限,专业化旅游人才缺乏;旅游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设施及制度滞后,市场监管不力,没有专门的景区管理机构,运营秩序混乱。2.3.3机遇(Opport
23、unity) 旅游业已经是世界产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城市化、工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其生活环境质量却面临下降的趋势,而生态旅游是满足广大旅游者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一需求的一种最佳方式。因此,就未来市场而言,生态旅游占据极大的优势。*省及益阳市对区域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旅游区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另外,长株潭城市圈已获批为全国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设对全省各个产业包括对生态旅游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为旅游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如景区在资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都
24、可在一定程度上借“两型”社会之东风。2.3.4挑战(Threat) 市场竞争大,同类型生态旅游项目较多,且发展状况较好,例如岳阳东洞庭湖湿地旅游,青海鸟岛旅游等;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其发展有赖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但从现状看,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各个利益团体为眼前利益而忽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无法协调,进而导致景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现象较严重。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建设某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是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的需要*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全省14个
25、市州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详见表1)益阳的旅游资源价值近年来逐步显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体系,主要表现为周立波故居和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以某湿地景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三国文化、茶文化以及梅山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和以奥林匹克公园、梓山湖、秀峰公园为代表的城市观光休闲运动游。通过与其它市州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益阳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尤其是其滨湖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更是在*省的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因此,某湿地生态旅游区项目的建设对完善*省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表1 *省各市州旅游资源比较简表市州名典型景区景点主题(产品)长沙岳麓山、第一师范、
26、天心阁、花明楼、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等山水文化、都市风情(休闲娱乐)红色旅游、会展修学等岳阳岳阳楼、君山岛、张谷英村等历史文化、古代建筑等续表1衡阳南岳衡山、石鼓书院等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湘潭毛泽东故居、彭德怀故居等名人故里、红色旅游等株洲炎帝陵、九嶷山风景区等寻根祭祖、历史文化等常德桃花源、壶瓶山、城头山等山水田园、历史遗迹等怀化洪江古商城、中国侗文化城等古代建筑、民族风情等邵阳莨山、南山风景名胜区等地质奇观、草原风光等张家界五陵源、天门山等山水地质景观等益阳周立波故居、某、茶马古道等、桃花江风景区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湘西凤凰古城、猛洞河、德夯苗寨等民族风情、古城镇、山水风光欣赏与体验等郴
27、州莽山、苏仙岭、东江漂流、汝城温泉等生态旅游、疗养保健、山水风光等永州舜帝陵、上甘棠古村、阳明山、九嶷山等寻根祭祖、古村落、宗教文化等娄底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等地质奇观、名人故里等3.2建设某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是平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洞庭湖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生产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洪涝灾害、血吸虫病害、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洞庭湖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滞后于省内的长株潭等发达地区。某湿地生态旅游区项目的建设,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带动湖区居民尤其是捕捞渔民就业,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湖区居民生活等方面均具有
28、重大意义。3.3建设某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是“一化三基”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保障。其具体内涵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而且关系整个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的战略问题。“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不仅是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的事情,而且也是省内外其他地区发展的一个战略导向,而且也必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区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洞庭湖区的生态资源,从而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因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4 项目设计4.1 项目内容某湿地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某景区、沅江城区五湖景区、胭脂湖景区以及赤山岛景区。四大景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详见表2),但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几成围合格局,因此四大景区对保持某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4.1.1某风景区主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