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47KB ,
资源ID:2151954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5195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

1、本工程由石狮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依据国标的规定,综合确定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四、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布置1、勘察方法采用野外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完成本次勘察任务。2、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1、工作量布置根据设计院提供总平面图,依据行标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定,钻孔沿道路中心线布置,按40m间距布置钻孔,其中每200m布设一个横断面,本工程共布设5个横断面,共布置钻孔39个,场地内各孔均为取土标贯钻孔。2、钻孔定位钻孔位置依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采用GPS定位仪等进行

2、施放,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定测;放样控制点由业主单位提供,钻孔坐标系统与总平面图一致,高程系统为黄海高程系统,放样控制点采用位于南环路与西环路交叉处塘园环岛测量控制点A(X=36186.410 Y=11328.347 H=11.315m)和位于嘉禄路控制点B(X=36791.735 Y=11389.982 H=8.810m ),由于图幅有限,控制点坐标及引测高程点均无法在平面图上显示。具体孔位及孔口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表号:附表1)”。3、野外钻探本工程野外钻探于2009年09月16日钻机进场,至2009年10月03日钻机退场;投入XY-100型钻机1台,

3、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钻探、泥浆护壁,钻探施工、回次进尺工作均严格按照行业标准钻探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岩土编录和定名等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13-84-2006)规定进行,勘探深度按国标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委托技术要求确定,全部为取样测试孔,孔深应达到设计路面5m以下并钻穿软土、可液化土层,本次野外钻探共完成钻孔39个。所有勘探孔施工和水位观测完成后,勘探孔均采用粘土球分层回填夯实处理。4、 岩、土、水试样的采取土样的采取:本工程原状土样主要在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中采用厚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进行

4、。水试样的采取:套管隔水采取的地下水样采用纯净玻璃瓶采取,并现场加入大理石粉,48小时内送样做水质简分析,沿线场地取地下水样3组,地下水试样在钻孔抽取。5、 室内试验对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土工试验测定出土的物理指标、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土工试验参照国标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和行标公路土工试验规范(JTJ051-91)的规定执行。土工试验项目以常规、颗分测定为主,主要提供、GS、W、Wf、e、n、Sr、d、Wl、Wp、Ip、Il、C、av1-2、Es0.1-0.2等指标;土工试验成果表见附表3。水质分析的项目为PH值、游离CO2、总碱度、碳酸根

5、、氯离子、镁离子、硫酸根、总硬度等;地下水水质检验报告表见附表5。6、 现场原位测试本场地现场原位测试主要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的落锤装置,根据探头贯入土中的难易程度(击数N/30cm或N63.5/10cm)测定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贯入试验前对孔底进行严格清渣,保证锤击数准确,标贯击数杆长修正参照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进行,试验层位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及花岗岩风化层,测试间距为1.50-2m,并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现场对各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共79次;现场原位测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标准

6、贯入试验成果表见附表2。7、勘察实物工作量本次勘察共计各项实物工作量见下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项目数量单位备注放样、测量点39点采用GPS仪测量放孔钻孔数量孔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总进尺450.40米泥浆护壁、跟管钻进现场标准贯入试验79次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取土、水样原状样15组粘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取样地下水试样3在钻孔中抽取岩土、水试验常规试验颗分试验8水质简分析地下水位观测78各孔初见、稳定水位各一次以上各项工作质量均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五、其它说明本工程的所有土工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等均由我院实验室完成。第二章、自然地理条件一、气候及水文条件本路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7、四季长青。年平均气温19.521.0。极端最高温度38.9二、沿线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 K0+000K0+200段地势相对较低,地面标高在24.7029.30m左右,其余地段地面标高在30.5038.60m左右。K0+000K0+820、K1+060K1+165.795段为残坡积台地,K0+000K0+820段主要为小山坡,其中K0+560K0+820段植被很发育,分布有大量果树,且沿拟建道路中线分布有一条长约200 m,深约2.0m,宽约4m的废旧旱渠,K1+060K1+165.795段主要为居民区(未拆迁)。K0+820K1+060段为冲洪积地貌;其间种植有大量果树,其

8、中K0+160右侧、K0+980、K1+040左侧各分布有一池塘。第三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一、岩土层特征根据现有揭露钻孔深度范围内的资料,拟建道路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注:其中风化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进行划分,N30为残积土,50N30为全风化,N50为砂土状强风化)。各岩土层特性如下: 1)、素填土:灰、灰褐色,松散状,成分以粘性土堆填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碎砖块,硬杂质含量为1015%左右,填堆积年限为3-5年以上,欠固结状态,主要分布于K0+000K0180、K0+280K0+540、

9、K1+010K1+165.795段,揭露厚度为0.504.30m。2)、粉质粘土:灰黄、浅灰色,可塑,稍湿,以粘粒、粉粒为主,含有砂量砂质成分,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冲洪积形成,主要分布于K0+820K1+060段,揭露厚度为1.708.20m,层顶标高为31.0733.56m。 3)、残积砂质粘性土:黄褐、灰黄色,可-硬塑状,稍湿,以粘粒、粉粒为主,2mm颗粒含量约15%,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主要分布于K0+540K1+165.795段,揭露厚度为2.006.60m,层顶标高为23.4735.92m。4)、全风化花岗岩

10、:灰黄色、灰白色,含较多石英粗颗粒,长石全部高岭土化,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主要分布于K0+540K0+820段,揭露厚度为2.806.70m,层顶标高为23.8038.59m。5)、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浅黄色,呈砂土状,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含较多石英,长石部分高岭土化,局部底部见少量岩石碎块;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揭露厚度为1.205.70m,层顶标高为20.4634.50m。6)、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矿物成分发生显着变化,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

11、状,岩芯锤击声哑,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仅ZK8钻孔处未有分布,揭露厚度为0.407.60m,层顶标高为17.6433.80m。7)、中风化花岗岩: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角闪石,岩体风化裂隙发育,见铁染,岩芯以短柱状为主,节长一般在825cm,锤击声较清脆,且不易击碎,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岩石质量指标RQD=5575%。仅K0+200K0+320段有揭露,揭露厚度为0.803.40m,层顶标高为21.5533.30m。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规律、顶板埋深及厚度等详见各工程地质纵、横面图(图号:)及钻孔柱状图(图号

12、:)。二、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地貌上属冲洪积、残坡积台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洞室、古河道、沟浜、防空洞、隐伏断层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地质构造迹象。仅在K0+560K0+820段且沿拟建道路中线分布有一条长约200m,深约2.0m,宽约4m的废旧旱渠; K0+980、K1+040处左侧各分布有一池塘;K1+060K1+165.795段主要为居民区(未拆迁)。三、路基土类别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液限(WL)为32.1%34.8%,为中液限粘质土,残积砂质粘性土液限(

13、WL)为31.9%34.5%,为中液限粘质土。四、土基的干湿类型的平均稠度Bm =0.76, 干湿类型为中湿,残积砂质粘性土的平均稠度Bm =1.35, 干湿类型为干燥。 五、水文地质条件1、沿线场地环境类别由于该地区属于湿润区,沿线粉质粘土类,地层渗透类型为B型。2、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其腐蚀性评价(1)、地下水类型沿线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赋存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及花岗岩风化层中,水位埋藏较深,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邻近水域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一般从地势高往地势低处以迳流方式排泄。(2)、地下水位勘察期间测得K0+000K0+140、K0+540K1+165.795段地下初见水位

14、埋深位1.305.90m,钻孔施工完成后统一测得地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905.50m,水位标高为28.1530.39m,地下水位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地下水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据调查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02.00 m左右, K0+140K1+165.795段钻孔为干孔。(3)、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为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钻孔ZK2、ZK23、ZK28中,采用套管隔水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根据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详见附表5)判定:、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

15、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见表2)。、 依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标准评价:沿线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见表3)。拟建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别表 表2腐蚀类型腐蚀介质类型微腐蚀性指标试验指标腐蚀评价干湿交替无干湿交替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SO42-(mg/L)环境类型为类5.06.796.98侵蚀性CO2(mg/L)3020.927.5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水中的Cl-含量(mg/L)长期浸水1000043.476.010

16、0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无腐蚀性指标11弱腐蚀Cl-+ SO42-含量(mg/L)74.6128.1注:1、B为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按行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别表 表3腐蚀性评价结晶类腐蚀性评价标准水中的SO42-(mg/L)1500无腐蚀性分解类腐蚀性6.030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评价标准Cl-+ SO42-+ NO3-(mg/L)10000Mg2+ NH4+含量(mg/L)30003、土的腐蚀性评价由于本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充沛,周围均无污染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基本代表了土壤中可溶盐的成分,根据本地区经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

17、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六、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及设计参数建议值本次勘察采用现场原位测试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要求进行数理统计。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现场测试试验成果及各土层的指标统计结果,岩土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统计后,提出了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参照行标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分析确定沿线各路段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其它主要参数,见岩土物理力学指

18、标建议值表(见下表4)。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4土名称及其代号重度压缩模量变形摸量快剪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rEE0CkkfaoKN/m3MPakPa素填土17.0*9.0*15.0*0.20粉质粘土19.14.6920.414.81600.25残积砂质粘性土19.25.7014.517.122.62100.30全风化花岗岩21*3500.40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22*0.5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4*7000.60中风化花岗岩25*20000.701、重度、压缩模量取平均值,粘聚力、内摩擦角取标准值。2、带“*”的数值为经验数值。第四章、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

19、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其附近未见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带从本区通过,属基本稳定区,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地质构造迹象,沿线的地质调查中未发现影响道路建设的活动性断裂。二、地震效应1、场地的设防烈度 该场地位于石狮市灵秀街道办事处,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闽建设(2002)37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的通知,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场地类别判定属软弱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属中软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属中硬

20、土,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属岩石。m/s245.74m/s,属250m/sVse140m/s范围,根据场地钻探资料,其覆盖层厚度为4.8015.7m,属350m里程K0+140K0+300段地层主要为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其等效剪切波速值都大于500m/s,,属5m具体详见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附表6)。3、软土震陷和饱和砂土的液化问题 拟建场地未见软弱土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和可能液化土层, 因此设计时可不考虑场地的软土震陷影响和液化问题。4、抗震地段划分5、抗震设防类别划分第五章、岩土工程地质评价一、市政工程场地分类拟建场地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根据市政工程勘察

21、规范(CJJ56-94)有关标准划分,场地分类属类。二、场地、路基稳定性与适宜性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道路及其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不必考虑活动断裂的影响。拟建道路沿线基底岩石为花岗岩,不存在岩溶作用;道路沿线及其附近无人为地下工程和大面积开采地下水的活动,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的灾害;沿线及其附近没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道路沿线区域稳定性总体较好,另外沿线各岩土层分布较为稳定;场地适宜拟建道路建设,但K0+180K0+560段开挖后会形成高约2.007.00m的边坡,可能会引起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三、路基土分析与评价根据拟建道路钻孔揭露情况,拟建线路的素填土主要分

22、布于K0+000K0180、K0+280K0+540、K1+010K1+165.795段,揭露厚度为0.504.30m,整体厚度不大,土质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差,未经处理不可以直接作为路基使用,建议作挖除处理,挖除全部或部分填土后再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K0+820K1+060段,呈可塑状态,揭露厚度为1.708.20m,厚度变化较大,较为稳定均匀,工程性能一般,可作为路基和路基填筑土的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残积砂质粘性土:呈可-硬塑状,主要分布于K0+540K1+165.795段,属中等压缩性土,工程性能一般,可作为路基和路基填筑土的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管道基础持

23、力层。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力学强度较高高,工程性能较好良好,但埋藏较深,在埋深较浅处直接可作为路基及路基填筑土持力层,也可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以上土层除素填土外均可作为路基和路基填筑土的基础持力层,总体评价场地地基均匀性一般。四、道路工程分析与评价1)、填方路段根据道路路面设计标高,拟建道路K0+000K0+180、K0+860K1+ +165.795段为填方路段,最大填筑高度约3.70m左右,地基土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素填土工程性能差,不能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填筑持力层,建议采用换填垫层处理,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工程性能一般,可作为路基填筑土

24、持力层。填筑时,建议挖除全部或部分素填土填方路段建议采用稳性较好的砂土置换后再往上填筑,填筑时需对料土进行击实试验、保证在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状态下进行分层夯实填筑,以免出现弹簧土。路基护坡建议按坡率为1:1.5进行修建,且坡面均须进行防护处理,如采用草皮防护等措施。地势低洼处加强排水措施,应先在路基两侧外设置纵向排水沟以及横向排水管涵,引导路基两侧地块的地表水,及时排除路基水,防止基底受水浸泡;在地表水较多地段应对坡面底部进行护砌,防止地表水对路基边坡的浸泡和冲刷。场地沿线K0+160右侧、K0+980、K1+040处左侧各分布有一池塘(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水塘深度和面积不等。施工时应对各水塘底部的塘泥等软弱土层采取相应措施,建议对厚度较小的塘泥进行挖除换填,而厚度较大的则采取抛石挤淤等措施。2)、挖方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