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50KB ,
资源ID:21483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1483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表缓慢变化》全单元教学设计0001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表缓慢变化》全单元教学设计0001Word文件下载.docx

1、)(3)大河中的水流速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减慢?1.引导学生做出假设:沙洲可能是水流从上游携带来的沙石在水流 速度减缓时沉降下来形成的。(三)实验观察掌握方法。(1)播放:实验方法课件或视频,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过程和方法。(2)汇报:指定学生回忆实验方法,然后出示实验图片和实验方法。(3)记忆:学生回忆实验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4)出示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实验中不要将沙子和水撒 到桌面上。1.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四)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并相互补充与评价。1.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沙洲是怎样形成

2、的。学生分组讨论,将推想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2.小结:流水从大河上游携带了大量沙石,当流到中下游河道变宽的 方时,流速减缓,沙石沉积逐渐形成了沙洲。(五)知识运用出示:洪水冲刷和搬运的图片讨论:推想连续一周的大暴雨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第二课时1.引导:课前,我们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卵石。你在哪儿找到的卵石? 卵石的形状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关于卵石,你都知道什么呢?2.提问: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二)作出假设1.讲解:卵石多分布在河道里和河滩上。在河道两旁不一定都有高山, 但是发现卵石的地方沿河往上游走,可以看到

3、在河流上游两岸有高山。这些高山上的石头有很多纵横交错的裂缝,摇摇欲坠,在山脚下、河道 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块。从河的上游沿河往下游走,可以发现:河道中 的石块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变成了大大小 小的卵石。2.讨论:你认为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3.假设:鹅卵石可能是上游的石块在河水的搬运和冲刷的过程中变 成卵形实验观察1.引导;石块在河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会被磨圆吗?为了弄清这个 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2.掌握方法。实验方法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什么。指定学生叙述实验材料和方法。(3)出示实验方法将34块有棱角的小砖块放入大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的沙和半瓶 水,

4、拧紧瓶盖。每位同学依次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 化,并记录下来。(4)记忆: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验结果,推想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结论:河流上游的石块,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 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鹅卵石。(五)知识运用讨论: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 的?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人类与地表环境教学设计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雨水、河流等自然力对地表的影响之后,进 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

5、关系设 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目的是通过调查等活 动,指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活动 2 “辩论会”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辩论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认 识人类破坏地表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活动3 “人类保护地表环境的 举措”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人类保护地表环 境的举措。应用与拓展“宣传保护地表环境”意在通过搜集资料、 制订宣传方案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保护地表环境的具体做 法,增强学生保护地表环境的意识。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搜集证据、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 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探

6、究人类保护地表环境的 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 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人类保护 环境的举措。【学情分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人 类活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形态和地貌形成过程,从而攻克不利的地形条件,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例如平整土地、修筑梯 田,可使土地利于耕作,减少地表侵蚀;填海造陆、开山筑路、挖河 修渠、建造水库、植树绿化等活动,都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 态,对人类产生着有利影响。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常会产生消极有 害的作用。例如人类不合理地利

7、用土地,破坏自然植被,会促使地表 加剧侵蚀,加重水土流失,从而加速河床、湖泊和水库淤泥的形成, 并使沿岸港口发生淤塞;在山区还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我 国黄土高原地表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就与几千年来人类活动 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有密切关系。再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合理 的垦殖和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荒漠化。据估计,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在过去数十年间吞没了大约6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此,人类必须 很好地认识自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雨水及河流等自然力对地表 的影响。他们通过各种音像资料、报纸杂志对人类开山筑路、建造水 库等造福于民的活动

8、和毁林造田、滥伐林木等有害于民的行为都有 所了解,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人类改造地表的活动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1.能说出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带来的后果。2.能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并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科学探究能从黄土高原的成因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1.能通过调查、阅读等方式获取有关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信息。2.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3.能采用辩论会、宣传方案等方式,呈现活动的结果。4.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能对人类改变地表、保护地表环境表现出科学探究的兴趣。1.能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设计宣传方案。2.

9、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 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活动会对地表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教师准备】有关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人类活动改变地表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o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视频或出示相关图片)并配以 这样的导入语:很久以前,黄土高原被大量的植被覆盖着,随着时间 的推移,林草植被面积逐渐缩小,变成沟壑纵横的荒坡,其主要原因 是由于人类生产建设中对植被

10、的破坏造成的。2.适时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改变地表吗?(二)实地调查,获取信息1.引导:除了流水等些自然力对地表有影响之外,人类的各种江 动过地表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地表有什么 影响呢?2.调查:以小组形式调查人类各种活动是怎样改变地表的。(该 活动安排学生课前进行。)把调查的资料按照对人类有利或有害进行 分类,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三)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讨论:破坏地表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1.阅读:学生阅读“资料”,概括出人类破坏地表环境带来的严 重后果。(四)运用知识,进行辩论提出辩题,确定辩点。(1)讲述: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数量

11、减少,不足以维持当地的粮食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 积的方案。对这一方案,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2)讨论:你认为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这种做法合适吗?学生 小组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然后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 讨论结果,分析持各种观点的小组数,如果正、反方小组数差不多, 可让学生自动分为两方。)出示:正方、反方辩论观点。正方观点:不增加耕地,我们就会挨饿。反方观点:湖面减少,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1.明确任务,做好准备。正、反双方先分工定辩(确定一辩、二辩、三辩、四辩)明确各自的任务,围绕观点和任 务,分头查阅资料,搜集证据;根据搜集到资料,写出辩论提纲;小

12、组 内进行试辩。(2)准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搜集资料,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址,供学生查阅。)2.明确要求,进行辩论。(1)出示辩论要求: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说话;不可进行人身攻击;尊重评 委的评判;辩论开始时一辩必须说“老师、评委、大家好”,其余皆 可省去;在辩论过程中,辩手可以使用道具、图表等物品作为辅助。(2)辩论:学生开始辩论。注意倾听本方和对方的辩论内容,可以为本方观的论点不断补充新的理由;注意把时论过程中双方提出的 主要理由及观点记录在下表中。倾听双方的观点及支持或反赞成的 理由对的理由,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3.反思评价,活动小

13、结(1)观众评价:观众可向正、反方各提问题,由双方选派选手作 答。(2)综合评价:结合观众的意见及评审团的意见,宣布获胜方,并 简要说明理由。(3)教师总结:点评整场辩论赛。表扬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言辞 准确的一方。第二课时提出问题引导: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为了减 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人类开始想办法保护地表环境。你知道人类 采取了哪些保护地表环境的措施吗?针对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 实地调查、上网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1)获取信息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册第12页中。(2)整理信息1.提出要求:将搜集到的资料,先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再

14、 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幻灯片内容要主题明确,真实具体;版层状面蚀、结构状面蚀、沙砾化和鳞片状面蚀。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 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 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潜蚀是地表径流沿士层的垂直节理、劈理、 裂隙或洞穴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 喀斯特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区 也相当普遍。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 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 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 遭到彻底破坏,而且

15、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会随之 缩小,使曾经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冲蚀主要是指地表径流对 土壤的冲刷、搬运、沉积。它的前奏是我蚀,我蚀主要是指雨滴溅落对 土壤颗粒的冲击作用,它可以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地表径流发展。冲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冲蚀的标志是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冲 沟,山洪和泥石流是地表冲蚀的极端发展结果。五年级学生对降雨现象 并不陌生,他们经常会看到雨水有一定的冲剧作用,但没有进行过有目 的的观察和分析,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什么是侵蚀。1.能举例说明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科学探究式要图文并茂,形式新颖。2.

16、整理: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并制作幻灯片。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幻灯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四)得出结论讨论:人类采取的举措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科学在线”。2.交流:我国采取了哪些防沙治沙的举措?联合国将6月17日定 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破坏地表环境的行为 及带来的后果,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行为。让我们快快 行动起来,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地表环境的重要意义吧!2.要求:通过现场考察或访问,搜集有关资料;整理搜集的资料, 概括出宣传主题;根据主题,确定宣传方式(如手抄报、宣传画、幻灯 片、网页等);制作宣传材料。3.作业:课下学

17、生根据要求,搜集资料,制作宣传材料,并进行 宣传。4.交流:择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性的问题。2.能通过模拟实验来获取雨水对地表影响的信息。3.能利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能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能表现出对雨水侵蚀地表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1.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强降雨对地表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师准备】水、托盘、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块、有关雨水侵蚀地表的

18、调 查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建议用1课时完成。(一)提出问题导入:(课件出示两张地面上有一道道沟壑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大雨过后,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仔细观察这两 幅图片,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1.提问:你知道这一道道沟壑是怎样形成的吗?根据学生回答顺势导入新课。当雨水较大时容易形成一条条溪流,溪流对地表可能会产 生什么影响呢?根据学生回答做出假设2.假设:溪流可能会将地表的土壤冲走,形成一条条水沟。(三)实 验观察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想一想,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呢?2.出示实验方法: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盘中制造一个小景观

19、,再 将托盘斜放在水槽里,最后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 出,浇在土壤上。3.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提示:(1)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2)组装模型时要注意沙和土的量以及底部托盘放置的角度,水流 要保持合适的高度,要控制好水流的大小。(3)实验前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斜坡上土地的形态;实验中注意 观察土壤有什么变化,以及流到水槽里的水是什么样的。(4)可以更换实验材料反复多做几次。4.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四)得出结论1.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汇报:说一说你们看到了哪些现象,降雨前后 的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我们能得出什

20、么实验结果?3.小结:流动的雨水携带着泥沙等向低处运动,在土壤表面形成小 沟,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和其他地方的流水汇合。水流聚在一起力量是 很大的,它会不断地带走更多的土壤和岩石,河沟也就不断地被拓宽了, 流动的雨水就是这样不断地侵蚀着地表。4.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黄土高原地表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强降雨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当某一地区连续降 雨时,会暴发山洪泥石流等,造成水库垮坝、房屋被冲塌、交通和电信 中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课前同学们己经搜集了一些 强降雨带来的危害的资料,下面我们进行

21、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进 行综合概括,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将我们搜集的强降雨带来的危害相关资料整理分享。【课下拓展活动】水流对岩石的侵蚀实验材料:相同香皂2块、细绳2根、托盘2个等。实验方法:1.将两块相同的香皂用细绳拴住吊起来。将其中一块吊在水龙头旁 边的水管上,另一块吊在水龙头的下面2.打开水龙头让水缓慢地滴下 来正好落在香息上,每分钟滴五六滴。3.让水龙头滴10分钟,关掉水龙头,观察两块香皂有哪些不同。思考:如果水龙头继续滴水10分钟,水龙头下面的香息会变成什么 样呢?继续放又会造成怎么样的现象。冀人版科学(2017)五年级下册第9课沙洲的形

22、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雨水对地表的侵蚀之后,进一步认识流水的冲 刷、搬运对地表的影响。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 动1 “探究沙洲的形成过程”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推想等活动,指导 学生认识沙洲是怎样形成的。活动2 “光滑的鹅卵石”目的是通过实验、 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鹅卵石的成因。应用与拓展“认识流水地貌” 意在通过阅读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冲积扇等更多的流水地貌。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 象、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沙洲和鹅卵石的 成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 沟通

23、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沙洲和鹅卵石的 成因。沙洲指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以及湖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 流水和波浪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沙洲多见于宽阔的平原河 流或束窄河道上下方的开阔地段。心滩指位于河床中间的沙质浅滩。在 河道中出现对应的两个横向环流,而且底流都指向河床中间时,心滩会 不断增长,增高了的心难在枯水期可能露出水面。在心滩上部覆盖了河 漫滩堆积物后,便成为江心洲。同河漫滩一样,江心洲可被洪水淹没。 河道中有了江心洲,河道便出现分汉现象。由于河流的冲刷和堆积,江心洲会不断向下游移动,有时还会向左或向右移动。我国长江口的崇明 岛和湘江中的橘子洲等都是规模

24、较大的江心洲。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个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 水搬运和磨圆阶段。自然界中的岩石,经常受到冷热的影响。白天,阳光把岩石晒得很 热,夜里,没有阳光照射的岩石变得很凉,时间久了,岩石的内外冷热 程度就不一样各部分的热胀冷缩也不一样,内部结构的变化会使岩石产 生裂缝。在冬季,存3岩缝中的水会结冰,结冰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膨胀 现象,膨胀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岩石的裂缝增大,甚至完全裂 开。长在岩缝中的树,会越长越粗,树相会越扎越深,时间长了,裂缝就 会被撑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后造成岩石劳全破裂。经过风化作

25、用 崩塌下来的岩石滚落到河流中,由于水流是有力量的,所以水流对河道 中的岩石有一种搬运作用。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就越大。大 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近;小的、轻的石块,搬运的距离远。岩石在 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以及与岩石间的相互磨擦、 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圆圆的卵石。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河流中心的沙洲、河岸旁边的鹅卵石是比较熟悉 的,但他们并不了解沙洲是如何形成的,鹅卵石为什么会光滑、圆润, 这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沙洲的成因。2.能推理出鹅卵石的形成过程。科学探究能从沙洲的结构中提出探究性问题。1.能对沙洲、鹅卵石的形成作出假设。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沙洲、鹅卵石形成的实验。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4.能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能对沙洲及鹅卵石的形成表现出探究兴趣。1.能尊重证据,坚持正确观点,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对沙洲的好奇是研究其成因的动力。喷壶、水、沙土、托盘、有棱角的小砖块、玻璃瓶、有关流水地貌的 图片或课件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鹅卵石、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应用与拓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